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34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34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胡同小街上,有各家各户扫了积雪,倒是一路畅通无阻的。只是等到了大街上,因为积雪无人清扫,反而难行起来。积雪太厚,车轮子压进去陷了小半下去,特别是前头的车,行进起来就特别费劲。车夫不得不下了车,用手牵着马匹的缰绳,一步一步,艰难地在雪地里跋涉。
    江夏挑着车帘子看了看外头,暗暗叹了口气,回头对徐襄道:“后边车上放着好些烈酒,让人给车夫们分散分散,一人发一葫芦,让他们喝一口,也能去去身上的寒气!”
    徐襄笑着应了,挑起车帘子吩咐了外头一声,自有人飞奔到后边去,给车夫和随行人员分发去。
    江夏看着,回头对徐襄一笑:“还是你想得周到。”
    徐襄无奈地笑笑,伸手将妻子揽进怀里:“你累了就睡会儿,到庄子上还早了!”
    江夏怀了身孕,本来就容易倦怠嗜睡,徐襄这么说,她也就顺从着,拉了拉两人身上盖的薄被,歪在靠枕上,手拉着徐襄的手,竟真的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到了城门,江夏隐约听到有人说话,接着又是唿哨连连着,车子颠簸的也厉害了些……
    她索性搂住徐襄的腿,如一只树懒,贴在他身上沉沉睡着。任由车子颠簸,她的身子在车厢里滚来滚去的,居然也睡了一路。
    没想到,城外的路反而不是太难走。夜里的风将相对宽阔的道路上的积雪吹去不少,路面上的积雪反而不是太多。也就颠簸了些,速度却比预想的快出不少。
    如此,未时末,一行人也就到了庄子上。
    江夏被徐襄唤醒,迷迷蒙蒙地睁开眼,察觉到身下的车子还在晃,光线却已经暗了,她不由问道:“还没到啊?难道还要走夜路?”
    徐襄笑着捏捏她的鼻子,低声道:“到了,已经到了庄前,你起来,略略缓一缓,过会儿好下车!”
    江夏应了一声,懵懵懂懂起身,接过徐襄递过来的热水喝了一口,就赶忙把杯子搁下了。
    她一路睡得太沉,都没去处理生理问题,这会儿醒了,却发现快憋不住了。
    头发睡得乱糟糟,也没心思理会,只用手拢一拢,拉住斗篷的兜帽一下盖住,只露出一张睡意朦胧的脸来,然后,车子一停,就催着徐襄下车——
    主子来了,庄子上惯例都要来接着的,见礼寒暄的,既然徐襄来了,男主人自然要走在前头。这种基本礼仪,江夏已经熟稔于胸,不会再排斥吐槽了。
    徐襄被她催的有些哭笑不得,匆忙下车,自然而然地回身来接妻子。
    车底下,庄头丁松年带着庄子上十多个管事,还有庄子上的几个婆子在那里候着,男人们一片愕然,女人们则一片艳羡——老爷对夫人太好了!
    在徐家的车子后边,十多辆车子也到了。
    顾青茗一下车,抬头就看见前头江夏有些无力地倚在徐襄身上,他的眼底蓦地一暗。倒不是看不得这两人恩爱,却是察觉到了江夏的一丝异样。往日在人前总是如兰如竹的人,什么时候,见她这般软弱过?
    难道是身体不适?无力支撑?
    毕竟,怀着即将五个月的身孕,又接连生气、劳损,导致胎气不稳,这才刚刚好转了,又大雪天地拖着她来了庄子上……真不知徐襄干什么吃的,不但维护不力,还不知爱惜……
    明明很理智的人,这会儿却有些遏制不住满心的愤怒!
    那边,江夏下了车之后,也很快就打叠起精神来,恢复了一贯的状态,与徐襄并肩而立,含笑应对着庄上人的问候。却也在见了礼之后,就笑着朗言道:“丁管事,这大冷天儿的,咱们就别在这里挨冻了,有什么话进屋再说吧!”
    丁松年连忙笑着退开身,躬身相请着,一边道:“见着老爷和夫人都欢喜傻了……”
    江夏笑着摆摆手:“我知道你身子骨结实,抗冻耐寒,可不要在我面前显摆了,显得我越发不中用了!”
    一路说笑着,进了庄子。
    江夏对这里熟悉的很,这庄子本就是她出手置办的,又在这里开办了制药作坊,建了大棚,种蔬菜、种蘑菇。当然了,玉米、土豆和红薯的推广也是在这里的。想当初被恭谨伯贺家贱卖掉的庄子,如今已经成了京郊最红火的地方,原来只有二百多人的小庄子,如今已经建成了方圆十里,人口近万的大庄……就看人口规模,最繁华的镇子都比不上,跟少小一点的县城相仿了。
    众人一路进了屋,男人们就由江越江齐哥俩招呼着,在大厅里侧的净房里略作梳洗整理。女客们则由囡囡和小妹照应着,经过穿堂,进了后院。这边屋子里,温暖舒适的,充当净房的耳房里备了热水,而如厕则再往里走,在耳房后边相连的是一个厕所,做了水冲式马桶,真正的干净无味,让女客们赞赏不已。
    众人洗漱、整理了,这才重新做了分派。囡囡和小妹指挥着丫头婆子将各自主子的行李送进住处去。外边忙乱着,江夏却带着顾家大少奶奶卫氏、郑芸娘、郑梅娘,还有王瑗娘姐妹,一起上了暖炕,各自或倚或靠着,捧了热茶喝着休息起来。
    没多会儿,囡囡和小妹转身进来,梅娘拉了小妹,将她的手捧在手中暖着,卫氏则将囡囡搂在怀里。
    卫氏道:“这孩子年纪小小,却能这般气度,真真是越看越让人稀罕,江家妹妹,不若就给了我,让我疼她去!”
    江夏微微讶异着,随即笑道:“多一个人疼她,我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不过,不怕你们笑话,我本就懒散,如今身子重了,更是不爱操心理会这些,索性有她,替我上下打理的停当,若不然啊,还不知糟烂成什么样儿呢!”
    卫氏一听这话,心里明白,这是听懂了她话里的意思,却没有答应,也没拒绝……果然,是个灵透的。
    也好,她不答应也有不答应的好,她也正好看上几年,这会儿秋娘不过十岁出头,再长上四五年才能谈论婚事,谁知道都那会儿,会不会改了性子!

  ☆、902。第902章 庄户饭

众人颠簸了大半天,也着实累坏了,缓了小半个时辰,这才摆饭。
    到了庄子上,没了精雕细琢,也没了细瓷碟子彩釉碗,有的只是最本真的庄户饭,用粗黑的小瓦盆盛着,一盆一盆地端上来。
    江夏招呼大家洗了手,率先拿了一个玉米面儿饼子递给岁数最大的卫氏,然后自己拿了一块,笑着咬了一口,道:“这玉米面的饼子就要烤的带了饹馇才好吃,喷喷香,细细地嚼一嚼,还有股子甜味儿。”
    卫氏是大家出身不错,却也跟着顾青芝外任多年,当家理事、打理中馈,有庄子,自然也多少知道些稼穑之事。
    这会儿一边吃着玉米面儿饼子,一边问江夏:“听说这什么‘玉米’,出产极好的,比谷子多几倍,可是真的?”
    江夏微微一笑,将口中的饼子咽下去,才道:“是高一些,可也没有几倍那么夸张……唔,它的好处在于不太贪水肥,一般的地就行,稍微干旱、贫瘠一点的田都能种,薄田每亩大概在两石到三石(dan,古代计量词),水肥充足的良田,大概能有四到五石吧!”
    卫氏愕然道:“四五石呐?那还不几倍?一般的谷子,种好了也不过两石呢!”
    丁松年家的正端了一盘菜饼子送上来,2恰听到卫氏的话,于是笑嘻嘻,道:“这位夫人恁温柔娇俏模样,俺只当不理会这些粗事儿呢,却没想到,比俺这粗人知道的还多一些!”
    卫氏掩嘴儿轻笑,道:“只是听管事们报账说过几回,就拿来在这里卖弄,让老嫂子见笑了。”
    丁家婆子笑着念了两声佛,夸张地叉腰一礼,道:“老婆子可当不住夫人一声嫂子,怕折了福气!”
    江夏在旁边儿笑:“老丁家嫂子这话说的,谁不知道你家里五男两女,诸事兴旺,福泽深厚的,就是放开了让我们沾,能沾多少来?没得这么小家子气!”
    丁家婆子嘿嘿憨笑着,又连忙道:“哎,哎,夫人这话说的,婆子是觉得自己但不住,怎会小气什么……罢了,婆子就厚着脸皮答应一声,两位夫人千万莫怪才好。”
    卫氏只掩嘴儿笑,却不再说话,江夏却笑道:“你那小孙孙的咳嗽可有再犯?没犯也还不能掉以轻心,得巩固调养一冬才好。我给你配了些药膏子,让石榴拿给你!”
    丁家婆子连连念着佛,又一次叉手连连福了几福,这才欢天喜地地跟着石榴下去了。
    “大少奶奶尝尝丁嫂子的手艺,别看是庄户上的妇人,整治庄户饭却很有一手的,也干净。”江夏捡了一块菜饼子送到卫氏盘子里,低声笑道:“她有五个儿子,孙子辈的人丁却不是太旺,前头有了六个孙女儿,才得了这么一个小孙孙,老两口看着跟眼珠子一样。却偏偏从胎里带出来的咳嗽病根儿,每年一下雪就犯病,前年恰好我赶上……”
    说着闲话儿,几个人不知不觉吃得就有点儿多了。
    梅娘和小妹两个人都抚着肚子靠在被子上,被囡囡和芸娘拉着下了地,穿戴妥当,各自回房。江夏、卫氏和王瑗娘几个,随即也就散了。
    这一夜,躺在村子里热乎乎的火炕上,听着外头北风呼啸,摇动着树枝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不远的山林中,有夜枭的啼叫,宛如儿啼,让人毛骨悚然的。
    一开始,芸娘紧紧裹着被子,转眼看看身旁炕头上睡着的梅娘,半点儿睡意也没有……却不想,她只是翻了翻身,没过多久,居然就睡着了,而且一夜天明,半个梦都没做。
    第二日一大早,男人们自然准备进山狩猎。
    就是不善骑射的顾青芝和徐襄,也穿了骑装,裹了斗篷,一起出门。几个姑娘,也无一退缩,都各自换了利落的骑装,打扮的伶伶俐俐、英气勃发地一起出了门。
    最后,江夏回头看看卫氏,俩个人相视一笑。
    “都是我这身子笨重,拖累了大少奶奶了!”江夏笑着致歉。
    卫氏伸手挽了她,得意笑着道:“若是依着我,不出门才好,哪里还想着去山里。你就不必跟我说这些了,我这趟来,可是听说你这庄子上有大号的菜棚子、瓜果棚子,就想着来吃菜吃瓜果了,你可不能藏私。”
    江夏失笑,很豪气地一挥手道:“今儿,我也就大方一回,由着你去摘,只要你能拎动,拎多少算多少!”
    说起来,这个时代的瓜果品种根本没办法与现代相比,更何况,这里的大棚种植技术也很不成熟,江夏的大棚里也就试着种了些甜瓜、香瓜什么的,江夏早就吃腻了。
    但在卫氏看来,却犹如做梦一般,除了惊叹还是惊叹了!
    由着卫氏去祸害瓜果、蔬菜,江夏则带着石榴和南芜几个,去了地窖里。
    这边的地窖里不但储存着大量的冬菜、粮食,还有大批的白酒和果酒。特别是樱桃酒,经过几年储存,风味极佳。江夏让南芜就着开了封的酒桶分盛了小坛子,然后送到屋里去。她又取了些土豆、红薯什么的,一起带上去。
    看着地窖里储存的土豆红薯,江夏一下子想起在现代农村里吃过的庄户饭,什么土豆、红薯,洗干净之后,放进大锅里烀熟,土豆面面的起沙,红薯则细软甘甜,咬一口仿佛是糖浆在嘴里流动……
    等卫氏带着丫头拎着一篮子瓜果蔬菜回来,江夏那边已经在屋里支好了红铜火锅子,锅里是鱼汤打底,雪白的鱼汤宛如细滑的牛奶,散发着扑鼻的鲜香。
    江夏笑着迎上来,接了那菜篮子递给丫头,一边带着卫氏去净房里清洗,一边笑道:“昨晚看大少奶奶吃的香甜,我今儿就再偷回懒,让大少奶奶再吃一顿庄户饭!”
    卫氏洗着手,一边侧脸笑道:“就你这庄户饭,若是能天天吃上,我也别做什么夫人奶奶了,也劝着我们大爷辞了官回乡罢了!”
    卫氏又补充道:“初相见彼此生分些,也还罢了,如今我们熟络至此,怎地还那么生分?若是不嫌弃,我就托个大,叫你一声江妹妹如何?”
    “那我就叫一声卫姐姐了!”
    说完,两个人相视大笑。

  ☆、903。第903章 芸娘受伤

两个人吃完午饭,各自回房午休。
    庄子上总会有一些让她们感觉新鲜的声音,村子里的狗儿一阵一阵的吠声,黄牛哞哞的叫声,公鸡啼叫,母鸡下蛋后的报喜声……此起彼伏的,混成一首村庄日常的交响曲,对江夏这些久居城市、长居层层庭院深处的人来说,略略显得有些闹腾,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清空心中种种,变得恬淡,变得宁静。
    睡在热乎乎的暖炕上,有阳光透过桑皮纸糊的窗户透过来,略略带了些昏暗,却似乎格外温暖。江夏只盖了一床薄被,安静地睡着,在窗台上,一只粗陶盆子里,几棵水仙长得正好,叶子肥厚浓绿,密密匝匝一片,给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