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2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2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夏一早就想起了酸辣酸辣的泡菜鱼。又过了几天后,她对鱼虾的抗拒基本没有了,已经有两天反胃了。胃口明显地好转了许多,这会儿,想起泡菜鱼,真的有一种恨不能立时吃到嘴里的感觉……哎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害嘴儿’吧!
    这么想着,她都等不及吩咐人去做了,自己精精神神地穿了斗篷就要往厨房里去。
    这还没出门呢,囡囡和小妹就带着小丫头,各自捧着衣裳、首饰什么的过来了。
    “姐姐,你这是要去哪里?”囡囡一看江夏急匆匆往外走,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连忙开口询问。
    江夏也没觉得自己异样,很顺口就道:“我就想起这样的天气,热乎乎地来一份泡菜鱼,酸辣鲜美,指定爽口。”
    一听这话,囡囡还以为江夏是为了她们第二天的聚会准备,立刻感动起来,连忙曲膝道:“都是我们任性,给姐姐添麻烦了!”
    江夏道:“哪里,哪里,你们且进去等一会儿,我去去就回来。”
    囡囡还好,小妹却已经跳上来挽住了江夏的手:“姐姐,我最爱吃泡菜鱼了,我跟你一起去!”
    江夏这才恍惚着察觉到了自己有些过了,略略一顿之后,招呼着囡囡一起,往厨下去了。
    她这会儿过去,鱼没杀,泡菜也没准备,自然是没办法立刻吃到嘴里的。江夏这会儿去,就是去看泡菜的。
    秋天腌的泡菜,到这会儿也有三个多月了,冬天发酵慢,她还特意让人将泡菜坛子放进了地窖里,那里边还保持着一定的温度,让发酵得以缓慢进行。
    这会儿一打开封口,泡菜特有的酸味儿就飘逸出来,江夏几乎立刻就吞了好几口口水。这味儿,太诱人了!
    枝儿听闻江夏过来看泡菜,也拿了合适的器具过来了。这些日子,枝儿悉心地注意着江夏的饮食喜好,一听夫人吩咐什么,指定是想吃什么了。这会儿,刚吃了早饭,就巴巴地过来看泡菜,没得说,指定是夫人想吃泡菜了。她赶紧一些回去,准没错。
    还真让枝儿摸准了,江夏一看枝儿拿了筷子来,二话没说,夹了一块酸萝卜,就往嘴里送。
    矮油,酸酸的,带一点点辣,就是这个味儿,好吃死了!
    囡囡和小妹看的目瞪口呆的,倒是枝儿半点儿不觉得意外,她很高兴地看着江夏道:“夫人,泡菜这么着吃,还是咸一点二,您可想起来怎么吃了?是做泡菜扣肉,还是……”
    不等枝儿说完,江夏就把答案说了出来:“做鱼!捞两条大鳙鱼,鱼头炖豆腐汤,鱼尾就坐泡菜鱼片!”
    枝儿笑起来,“是,夫人且回去稍候,泡菜鱼快当,您前脚回去,后脚就能送过去。给您陪一盘油饼可好?”
    江夏笑道:“饼配鱼头汤吧,你只管着先把泡菜鱼送过来。”
    刘氏这几日,每天早饭后都会到江夏这边来看一看。
    自从那日江夏特特地把梅娘和芸娘介绍给王瑗娘认识,又铺排着姑娘们自己攒份子聚会,刘氏就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郑氏卧病在床,自己都顾不过来,没精力,也没心思理会女儿的婚事。而襄哥儿媳妇显然不同,不用她说,人家就主动托着自家女儿接触京中的贵女圈子。等梅娘与京中的贵女们熟稔了,以后有什么迎来送往的走动,梅娘自然就能多在人前露脸,到那时,凭借郑家的家世地位,皇亲国戚不敢说,京中那些三四品的人家,挑个人品好、肯上进的公子,无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当然了,这其中,襄哥儿媳妇若能多托一托,以她在朝中的人脉,自然更有把握,也更放心些。
    所以,刘氏的心思几乎从郑氏那边,完全转移到江夏这边来,每天过来探望不说,还言语诚挚、态度殷切。若是不知道的,大概会以为她是江夏的娘家舅母,而不是与她闹的关系不好的婆家舅母。
    刘氏这一天过来,江夏恰好带着囡囡小妹去看泡菜,她正想也跟过去看看,去见江夏已经端着一只瓷碗回来了。
    “哎呀,大舅太太过来了!夏娘见过大舅太太!”江夏笑着问候,一边让着刘氏进门,“大冷天的,舅太太过来怎么不进屋?可是我屋里这几个不懂事的怠慢了舅太太?”
    “万不能这么说,你屋里这些可都是极好的,只不过,是我听说你去看泡菜,也想着去看一看,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回来了。”
    江夏笑着把那只碗往刘氏面前推了推,道:“秋上腌的泡菜,我去看了看,我尝着倒是比夏天的更清爽些,您要不要尝一点儿?”
    刘氏一听她说泡菜,这满嘴里就直冒酸水儿了。江夏把碗这么一推,一股子酸味儿冲鼻子,刘氏几乎立时倒了牙去,哪里还敢吃,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牙不好,不敢吃酸的呢。”
    江夏连忙让人将泡菜端到一旁去,刘氏的目光却已经落在了江夏的小腹上。
    前三个月肚子不显,等肚子开始见长了,江夏又病了一回,人又瘦了两圈,于是,似乎一下子,肚子就显了出来,圆鼓鼓,如一只小盆儿,扣在腰下的位置。
    只要回头,从后边看,仍旧是腰肢纤细,看不出怀孕的迹象。这么坐着,下腹被遮蔽之后,肩膀、胳膊等处,同样没什么孕相……
    刘氏几乎是惊喜地叫道:“哎呀,襄儿媳妇,你这一回指定是个男胎!”
    江夏很惊讶地看了看刘氏,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小腹。自从胎动开始,她对自己的肚子关注的多了些,天天摸着、看着,也没觉出渐大……她只是很奇怪,刘氏是怎么断定,一定是男胎的?她还想着生个小姑娘,可以做漂亮的花裙子给她穿……

  ☆、873。第873章 翡翠簪

江夏听刘氏说什么‘一定是男胎’,还有一瞬懊恼,随即,她就不由失笑了,现代的超声波成像还有判断错误的时候,难道刘氏的眼睛闭超声波还厉害,隔着肚子就能判断出男胎?厉害了!
    于是,她再开口,就自然而然地笑着转了话题:“大舅太太来的正好,这两个小丫头正好拿了明儿的衣裳来,说让我给看看。我心里哪里又数啊,大舅太太见多识广,正好帮她们掌掌眼。”
    刘氏一听这话,也来了精神:“那索性把梅娘和芸娘两个也叫过来,大家一起看看!”
    四个小姑娘换上漂亮的新衣裳,佩戴上相搭的首饰,往那里一站,矮油,一溜儿水葱般的人物儿,真真是好看呐!
    江夏看得心里直得意:这些漂亮的小姑娘,都是她们家的呢!
    一边,又难免心里痒痒地抚着小腹,默默叨念:一定要是个女儿,像眼前这几个一样漂亮的,粉粉嫩嫩的小女儿!
    这边几个小姑娘的衣裳看过,不论郑家,还是江夏,都不差钱,这姑娘们的衣裳自然都是精工细作,衣料款式讲究的,都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四个小姑娘的配饰,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不足……那啥,主要是小姑娘们来到她这里,江夏的脾气,怎么也不能让小姑娘们空了手去。
    她笑着唤过连翘来,低声吩咐道:“去东屋,把柜子最上面格子的那个黄杨木匣子取来。”
    连翘答应着进里屋去,片刻捧了个原木色的黄杨木匣子进来。
    江夏笑着把那匣子往桌子上一摆,打开来,往小姑娘们那边推了推,道:“我这里有几样东西或者适合你们戴,你们自己过来挑。”
    囡囡和小妹从江夏这里得首饰都习惯了,笑嘻嘻地应着,就毫不犹豫地走过来。走了两步,察觉到梅娘和芸娘的犹豫,两个人又同时回身,一人拉了一个,一起过来。
    看着不起眼的原木色匣子中,却铺着墨蓝色的丝绒软垫,又在垫子上,有金丝的固定扣儿,一根根赤金攒宝的簪子,就那么并排地排列在匣子里,哪怕不是在强光下,那一颗颗或翠绿欲滴,或火红如血,或幽紫神秘,或金黄尊贵的宝石,瞬间吸引了几个小姑娘的心神,让她们忍不住露出一脸的惊叹和欣赏来。
    向来都是梅娘嘴快,今儿却是芸娘第一时间出声询问:“二表嫂,这是什么?这般好看,像是玉,又像石头……”
    江夏笑笑道:“玉可不就是石头么,不过是生的好看、通透、润泽。这些也是石头的一种,或者也可以称其为玉。产于滇南腾越之地,因色泽艳丽,如翡翠之羽,故而得名翡翠!”
    “哎呀,这就是‘翡翠’!”芸娘惊叹一声,显然,之前她听说‘翡翠’的名头。
    江夏微微笑了,心道看来郑广达也没能给芸娘带回一两件翡翠去——她与靖南王府可是有约定的,靖南王府的药物她供应。交换条件就是翡翠和南方特产的名贵药材。
    刘氏和梅娘显然都没听过‘翡翠’之名,却不妨碍她们对美丽饰物的喜欢。
    看几个小丫头都羞涩着,不肯下手挑选,江夏就亲自拿了四支簪子,一支碧绿的竹节簪子送给了芸娘。一支红翡梅花簪子给了梅娘。一支鸡油黄的菊花簪子,送给了囡囡。一支满紫的睡莲簪子,则送给了小妹。
    刘氏看着姑娘们得了翡翠,个个一脸欢喜的,也笑眯眯地接过丫头递上来的四个小荷包:“你们二表嫂子给了你们首饰,那我就替你们做个东道。”
    江夏出场地、出茶水点心、菜品,但有些小玩意儿还是需要花钱置备。几个小姑娘嘀嘀咕咕一番之后,决定攒银子置办,故而,这里刘氏有这么一说。不用说,荷包里盛的定是黄白之物了。
    说着话,冬至到了,徐襄和越哥儿、齐哥儿都放了假。
    越哥儿和齐哥儿前一天晚上,就回了国子监那边的老宅子,准备为江家做冬至祭。
    徐襄这边也准备了祭祀用品,准备冬至日祭祀。
    冬至日,照理说是男子进祠堂,妻妾都在祠堂外一同祭拜。
    眼下,徐家一老一少两任主母,一个卧病在床,一个则有孕在身,都不宜去祠堂祭拜。于是,徐襄晚上从衙门里回来,就先转到郑氏那边,一来看望患病的母亲;二来也是过去报备祭拜之事。
    自打那日摔了炖盅,不小心伤了芸娘之后,郑氏的脾气明显改善了一些,却并不是真的想开了、明白了,而是努力地克制自己,不再冲动发作。因为,芸娘伤了后,轻易不肯再往她跟前来……这样下去,她身边大概就要没人了。
    本来,看她病了,那些眼皮子浅的,就恨不得立刻转了风向,巴到江氏那边儿去呢!
    徐襄走到郑氏床前,她刚刚睡醒了,正默默想着心事呢。徐襄进来,她明明听到了脚步声,却并没有出声。
    直到徐襄上前来拜见,然后关切地询问,郑氏才淡淡地转过目光看着他:“襄儿,回来了!”
    听郑氏这么关切地询问,徐襄心里一阵欢喜,连忙笑道:“是的,孩儿刚刚下衙。母亲觉得今日可好些了?”
    郑氏其实并没觉得好,反而觉得郁气深重,恨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砸烂了去。但这会儿当着儿子的面儿,她却不肯露了狰狞,只努力撑着一脸慈爱的笑,道:“好些了。这不,说话、拿东西都不妨碍了。”
    说着,似乎为了证实自己的话,她握住徐襄的手还稍稍用了点儿力气,握了握,又替徐襄整了整衣领……
    这一番细小的动作,作为母亲,自然没少做,却在某个细微之处,戳动了徐襄的柔软。他的心头一颤,涌上来一股愧疚,他这些日子忙于朝中事务,一去就是一天,早晚也不过是过来走一趟,问候一声……母亲病重,他却未能在床前尽孝……果然是不孝!

  ☆、874。第874章 他,动了?

郑氏越是慈爱,越是抚慰,徐襄心中的愧疚越重,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在朝事和尽孝上平衡一些,多尽一尽孝心呢?
    在郑氏这边陪着她用了晚饭,又亲自伺候着郑氏洗漱了,徐襄这才转回正院里来。
    一进屋,就看见江夏坐在灯下,正在写着什么。
    “这么晚了,怎地还在劳神?”徐襄一边解下斗篷,一边出声询问。
    江夏匆匆写下一句,搁了笔,起身接住徐襄,握了他的手,揉搓两下,笑道:“这天是越来越冷了……我让人给你做了两件箭袖皮袄子,待会儿试试,有那个袖口遮着手,就不会冻手了……这几日防疫院那边接连报上来十数个伤寒病例,多出在城南城北两处,我没去勘察,也不敢断言,只觉得大概要发伤寒。这不,赶着写道折子奏上去。天阴了几日,大概又要下大雪了,希望能够赶在大雪下来前,把赈济之事布置下去,免得那些贫苦人无处避寒取暖,冻倒在路边。也避免伤寒疫情的暴发,伤及无辜性命。”
    说起来,江夏对工作还只能算是尽职尽责,但徐襄则更有些工作狂的意思。听江夏说起这些事,自然而然地就丢开在郑氏那边的一些郁卒之气,专心致志地听着,同时心里盘算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