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0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0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暗暗叹了口气,江夏将心中的叹息掩住,扬起一抹懒懒的笑来:“你尽管去吧,记得换靴子,别穿错了昨天的,潮湿着,脚底下冷。”
    徐襄看着云淡风轻、俊美无俦的,却有个小毛病,汗脚很重。越到了冬日,脚上出汗越多,靴子穿一天下来,袜子和垫子几乎能湿透了,湿冷湿冷的。江夏想了好些法子,替他内服丸药调理,也用了药汤泡脚,效果都不太明显。
    没办法,江夏就想了法子,替他多准备两双靴子,袜子是棉线编织的,鞋垫子则在棉垫下加了一层欤B草,棉垫柔软,欤B草吸汗隔潮,到了晚上回家,袜子垫子拿去清洗,靴子则送到烘房里烘着,第二天一早,徐襄则换一上干爽的袜子、垫子、靴子去上朝。
    之所以这会儿江夏特意嘱咐,就是怕昨晚徐襄回来的晚,靴子没送走,被他穿错了。大冷天穿一双潮乎乎的靴子出门,一穿就是一天,多遭罪啊!
    徐襄听得心里温暖,伸手替将江夏掖了掖被角,低声道:“我知道了。你安心睡吧。”
    “唔。”江夏不再多言,点点头,却又拉了徐襄的手过来,贴在自己脸上蹭了蹭,柔声道,“放心,家里有我呢!”
    徐襄含笑点头,看着江夏闭上眼睛,似乎再次睡去,他才轻轻转身,并没忘记替江夏拉好帐子。
    他没有看到,在他转过身去,拉下床帐子的时候,似乎睡着的江夏缓缓张开了眼睛,她的眼睛中一片清澈,哪里还有半点儿睡意。
    江夏没依着徐襄说的,睡什么懒觉。徐襄刚刚离开,卯时中,她就起了身。
    简单洗漱了,丫头们按例送了一盏岩****上来,江夏接了,叹息道:“以后不要送水了,让人一早就把早饭送过来吧!”
    今日当值的石榴微微一愣,转念就想明白了。夫人这是要早吃饭,好去婆婆跟前立规矩呢。之所以不要水,就怕喝了水上厕所,不方便。
    “夫人!”石榴微微哽着嗓子叫了一声。
    江夏抬眼看过去,笑笑道:“快别这样子。你家夫人算是有福的了,新婚后享了一年福。你看看那许多女子,新婚后哪个不是第二天就在婆婆跟前立规矩?”
    石榴明明知道夫人说的是实情,可就是替自家夫人委屈、不值。
    别人家的婆婆给儿媳妇立规矩是常理,可哪家的儿媳妇有她们夫人这般能为?不但挣下偌大家业,还受封太子太保,正三品高官呢!说起来,老太太也太不知足了……她们家夫人即便走到宫里,见了皇上都是不跪的,见了贵妃、妃嫔,更是被客客气气高接远送的,何曾被这般怠慢、轻侮过?
    可,不管怎么说,偏偏郑氏就是正门子的婆婆,让江夏立规矩,还真没人能说出什么来。哪怕尊崇如皇帝,也不好就人家的家务事婆媳关系说话。
    “好了,快别耽搁了,别起个大早还给耽误了。”江夏拍拍石榴的手,笑着催促。她已经喝了半盏蜂蜜水,自己拿了几上的两块点心垫了,赶着时间催促着石榴替他绾头发。
    石榴点点头,闷着一口气,手下却动作麻利地替江夏梳头绾发。
    江夏觑着首饰匣子里,琢磨着,还是挑了一支赤金红珊瑚的钗子,搭配了她那一支老蜜蜡芙蓉花的簪子,仍旧戴了一顶白狐皮的昭君套,穿了大红色蝶恋花对襟灰鼠皮褙子,搭了一条石青色十六幅阑干留仙裙。外边又裹了那件大红羽缎白狐皮斗篷,这才带了石榴和南芜出门,乘了暖轿,往郑氏那边去问候请安。
    五更即起,敬事翁姑,如同父母。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
    江夏坐在暖轿中,心中却想起前几日无意间看见的一篇《女论语》,心中暗暗叹息,还真是要求‘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那边上规定详细,如何伺候公婆。什么伺候公公不能直视。伺候婆婆,婆婆坐着媳妇站着,连洗脸水要温度适宜,齿药香皂都要说清楚……呵呵,也不知道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媳妇怎么伺候婆婆,连饭也吃不饱,还有闲钱摆这些谱儿?
    心里嘀咕了一回,诅咒了那无耻作者一回,她终究还得收拾情绪,面对她的婆婆去。
    进了大门,田氏得了信,一脸笑地迎出来,接着江夏进了屋门,一边殷勤地伺候着江夏脱下斗篷,一边低声道:“二奶奶来得恁早,太太昨儿路上劳累了,睡得沉了些,这会儿还没起呢!”
    江夏应着,询问道;“太太夜里可起了?”

  ☆、831。第831章 郑氏要做啥?

田氏道:“下半夜起了一回,又睡了。”
    “嗯。”江夏点点头应着,一边又问田氏睡得可安稳?家里人可安排妥当了?
    两个人细声细语地说着话儿,约摸一刻钟功夫,叫琥珀的丫头从屋里挑帘子走出来,轻声示意:“太太醒了。”
    田氏连忙起身,江夏也要起身,却被田氏止住:“二奶奶且坐着等等,容奴婢进去看看。”
    江夏清楚,自己这个儿媳妇,想要伺候婆婆,还要看婆婆心情。说不定上赶着,人家都不待见呢!
    她抿抿嘴角,将溜到嘴边的一句话咽下去:她能请求郑氏,你快不待见我吧,咱们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好不?
    田氏随着琥珀匆匆进去,江夏又重新缓缓坐了,自己想着,突然忍不住无声地笑起来:她这还真是,快给逼出毛病来了,竟想着找不待见啦!
    结果是,江夏没能心想事成,田氏进去没多会儿,就又挑起帘子来招呼江夏:“二奶奶,进来吧!”
    江夏答应着起身,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在心里合计:据说儿媳妇要伺候婆婆穿衣、洗脸、梳头……她除了会端端洗脸水,穿衣梳头,自己还搞不明白呢,谈什么伺候人?真不知道,她这一进去,是不是就能招了郑氏嫌弃,再不让她过来碍眼了!
    心里暗自思量着,江夏已经进了里屋。抬眼,郑氏已经起身,也已经洗了脸,正坐在妆台前用燕窝。
    这个是江夏特意叮嘱了的,早起就给老太太上一盏官汤燕窝。不说效果如何,至少让人知道,她没有怠慢了老太太。
    见郑氏在吃东西,江夏进门口就乖巧地立在一旁,没有作声,静静地等着郑氏用完,搁了盏子,漱了口,她这才上前曲膝请安。
    郑氏拿着帕子按着嘴角,一面睇着江夏,默然片刻,方才淡淡道:“以后的燕窝,用二水糖炖吧。”
    官汤燕窝,用的是十几味珍贵食材长时间熬煮吊制的清汤,以色轻如茶,味鲜美不油腻见长,是江夏要求厨下必备之物。做汤、做菜,每每另汤品、菜色鲜美清润,营养丰富。官汤燕窝也是取起滋补不油腻的长处,江夏一般给家里人做燕窝,都是用这个方子。只因为冰糖滋腻,容易生痰。郑氏旧疾,就是痰动生风,她给郑氏定燕窝的时候,自然也就首先摈弃了糖。却不想,为郑氏着想的事情,却召了她的不满。
    江夏愣了愣,嘴角动了动,终究没有说什么,只乖巧地答应下来。
    田氏上前,替郑氏梳头理妆。
    江夏看见郑氏拿起妆奁匣子里一瓶香露在看,就在旁边低声介绍:“这是家里自己制的香露、香膏子,媳妇儿用着还行,大姐姐也用着,说是滋润还好,用了不干不紧绷。就给太太也放了两瓶,红色瓶子的是冷梅香的,黄色瓶子是桂花香,太太试试,可还能用!”
    郑氏瞥她一眼,她早就听徐慧娘写信说过,江氏做的一手好香露香膏子,每年都做不少送给宫里和勋贵亲近之人。徐慧娘还隐隐透过一个意思,想着让江氏把做香露香膏子的方子拿出来,她去开个铺子,也好贴补贴补日子。
    景家如今虽说出了贵妃,公公也从原来的五品同知升到了三品大员,景谅也入了仕途,封了官,但终归品阶低,又是清水衙门,没什么进项。京城里开销又大,徐慧娘常常觉得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不宽裕。于是就想着从江夏这边沾点儿便宜,反正是她拿来送人的,她拿了去开个铺子,怎么也能挣些银子,贴补家用。
    郑氏却没搭理徐慧娘这话,只在接了信之后,打发人进京给徐慧娘送了两千两银子过来。
    此时,听江夏这么说,郑氏也只是抬眼看了看她,也没多说什么。
    片刻,郑氏收拾妥当了,江夏询问过,让人上了早点来。
    看着一桌子摆布开来,十多个小碟子,有六碟子小菜,四样面点,又有粥和羹汤各一,口味上也偏于清淡、软烂,郑氏看着,心中暗暗点头。难怪襄儿对江氏这般上心,就这份揣摩心思、投其所好上,江氏真的做的极好了。就连她都挑不出毛病来了。
    江夏问了郑氏,将一碗红豆血糯粥捧上去,又紧跟着将羹匙递进郑氏的手中:“粥都是淡的,若是太太喜甜、喜咸,尽管与媳妇说,明儿让她们换了来。”
    郑氏舀了一勺送进口中,慢慢地吃了。心中满意就又多了一层:血糯米熬得粥,有一股特异的清香,软香糯滑,加上红豆的软烂,整个粥极淡,却清香适口。再搭配上几条黄瓜丝,或者一片木耳,就更是爽口开胃,诱人食欲了。
    “如此就好,不必改!”郑氏淡淡地评价。
    江夏微微一笑应着,顺着郑氏的目光,夹了一只莲黄奶香包放在郑氏的碟子里。
    郑氏也慢慢吃了,这才抬头看向江夏:“你也没吃吧?别在我这里立规矩了,且去吃饭吧。”
    江夏心心念念的愿望突然成了现实,她一时有些不敢相信,愣了一瞬,才道:“容媳妇伺候着太太用完……”
    不等她说完,郑氏就不耐地挥挥手道:“不用,不用。你且去吃饭,不为了你自己个儿,还要想一想肚子里的孩子呢!”
    她既然这般说,江夏也就不再强撑着装孝顺,顺势搁了手中的筷子,退后两步,曲膝告辞。
    看着江夏转身欲走,郑氏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你是有官家的人,衙门里有什么事尽管去做,不用总在家里……家里有魏嬷嬷和她们几个,我有什么事儿找她们也一样,难为不着。”
    江夏这回是真的震惊了。郑氏这一番话,虽说语气不是太温和,却实实在在通情达理啊!
    难道,她之前真的误会了,其实郑氏是个很好的婆婆?哪怕是看在她肚子的份儿上,真的改了态度?

  ☆、832。第832章 大姑姐来了

心中犹疑着,江夏在这里却不能表现出来。她含着笑,又一次曲曲膝应了,这才退出门来。
    回到自己房里,江夏略略缓了缓,丫头们就摆上早点来。
    她还没吃呢,越哥儿带着齐哥儿、囡囡,一起过来了。
    “你们吃了么?没吃就让她们再加一些,一起在这里吃!”江夏笑着招呼着弟弟妹妹们,一边拉着囡囡小妹上了暖炕,“把厚重的袄子脱了去,靠着那边的火墙,一会儿就热乎了。”
    越哥儿看了看小齐,笑着道:“我和老二吃过了,姐姐不必管我们,你快吃吧。”
    江夏点点头,又回头问了囡囡和小妹,知道这俩丫头也吃过了,就让人给她们上一盘蜜桔过来,放在窗台上慢慢吃去。
    一时,江夏用罢早饭,捧了一盅子菊花茶喝着。
    她的感冒基本好了,只嗓子里还有些发涩发干,她就泡了菊花桔梗麦冬茶,利咽润喉,清火宣肺。
    越哥儿和齐哥儿也喝了一盏茶,这会儿放下茶盏,还是越哥儿开口道:“姐姐,我要带着老二出门去拜望一下师长。晌午可能还会与同窗聚一聚。正好问一下书院,看看什么时候回去复课。”
    见老师、同学,询问复课都是正事,江夏自然没有不允之理。她又问了拜见师长准备的表礼,还有见同窗的礼物,越哥儿和齐哥儿只说准备妥当了,还把礼单子拿给她看。
    江夏看了看,多是各地特色物产,与文房相关的雅致之物,又不失实用,真的很好。于是很欣慰地甩了手,由着小哥俩相跟着去了。
    屋子里只剩了江夏和囡囡小妹姐仨。
    江夏琢磨着,郑氏打发了她,或者不是出于真正的关心,却大概是真的不喜欢她在身边晃荡的。那么,她也没必要上赶着去找嫌弃。只不过,她病还未全好,外边又冷的厉害,她也不想出门。正好,前一天说了,给郑氏做衣服,这种事越快越好,不宜拖着,于是,江夏让人请来魏嬷嬷和红绫姑姑,加上她屋里的几个丫头、囡囡和小妹,一群人去开了库房,将今年时兴的新料子取出来,由那些丫头抱着,展开布幅披在身上展示。
    江夏则与魏嬷嬷、红绫姑姑几个人,一起商议着挑选。商量了半天,挑了十来种颜色花式不同的面料。然后,又挑了十数张好皮子,连通布料一起送到郑氏那边,由着郑氏自己个儿挑去。
    既然挑衣料,江夏也顺手给红绫姑姑和魏嬷嬷一人挑了一身。
    那两个人都道自己有衣裳,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