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341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341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完重九,粱嵘回边关去了,赵宝儿则留在了京里,准备在京里生产。这样,她每天闲极无聊,就要了轻便的轿子,往江夏这边来,一呆就是一天。
    眼瞅着,秋深了,秋尽了,冬天也来了。
    进入冬月第一天,就下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雪,厚厚的大雪积在屋顶、树梢、路面,足有一尺多厚。刚下的雪很松软,人一踩进去,小半截腿就陷进雪里去了。
    江夏的庄子这几年大力培植繁育土豆地瓜玉米,这几年已经在京郊和肃州两地逐步推广起来。
    她在京郊的庄子上存了大量的食物,之前,钦天监传出将有大雪消息,江夏就将庄子上的食物运进城里来不少。
    大雪一下来,大户人家尚好,屋子里烧的炭盆子旺旺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但京郊和城门边缘的穷苦百姓们,很多人家的房屋直接被大雪压塌了,老老少少埋在屋里的不少。又有房屋损坏,无家可归的……贫民区一片饥寒嚎啕。
    成庆帝得了信息,立刻下旨救援、赈济,但一级一级下来,又要调配人手,又要统筹粮米,大雪下来将近一天了,却还没见赈济的粮米在哪里。
    倒是街口,有许多大户人家打发人过来搭起的棚子,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有个可以避风的所在。又有人家搭了粥棚,午饭时分,已经有好几家开始施粥。
    这其中有一家的粥铺卖的粥很奇怪,除了米粒儿外,还有一块块绵软甘甜的东西,又好吃又顶饿。
    江夏则在这一天一大早,被赵家请了去,却不是赵宝儿如何了,而是赵家大少奶奶金氏发动了。
    忙碌了一个早晨一个上午,刚刚过了午时,孩子就来了,一个稍显瘦小的小小子,只有四斤二两,瘦的像只小猫崽儿!
    从金氏的产房里出来,江夏自己都觉得浑身充斥着一股浓重的血腥气。
    赵宝儿不能过来,却打发了人在这里候着了,一见江夏出来,就将她引到客院里香汤沐浴了,重新换了干净的衣裳,这才来到赵夫人院子里,向赵夫人告辞。
    “来,快来,快来,看看把你累的,赶紧坐下歇会儿……”崔氏连声招呼江夏在她身边落座。
    江夏笑笑,顺着崔氏的意思,在她身边坐了。
    略作休息,江夏就给崔氏做了个脉诊,确定暂时还没有问题,一边又嘱咐了几句。
    金氏终究有点儿早产,孩子太过弱小,这种喂养条件下,能不能存活下来还很难说,是以,连崔氏也没过去看。只说孩子太弱,好好养育到满月,再抱出来相见。
    江夏诊完崔氏,又给宝儿诊了诊,情况同样不错。
    崔氏母女心情愉悦,然后崔氏就关切地询问道:“夏娘成婚也有三个月了,还没消息?”
    江夏脸色微微一红,摇摇头道:“还早,不急!”
    崔氏伸手拉了江夏,轻轻揉了揉她清瘦的手指,叹息道:“你这么样不成,得好好调养调养,有点儿肉才好生养……”
    “娘!”
    “崔姨!”
    赵宝儿和江夏叫了一句,不同的是,赵宝儿是赞成,江夏则是抗议!
    结婚才三个月就催着怀孕生孩子,她表示压力很大啊!
    再说,她既然能够预料到,可能有一些朝局、社会的动荡,她怎么又敢冒然让自己怀孕,难道到时候战乱暴发,她还要托着球或者抱着球跑路?
    能不能跑得脱不说,至少孩子很容易出问题。她既然要生,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任何的差池。
    她微微笑着道:“崔姨就不用为我操心受累了,我会照应好自己,这会儿,你养好自己和孩子才最要紧!”
    赵宝儿也跟着笑,“娘,你这会儿好好养着,顺顺利利给我添个小妹才是正经要紧的!”
    崔氏一脸甜蜜,眼底又难免带了抹隐忧地看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满心期盼,又难免恐惧害怕……毕竟,她已经四十六岁高龄,这个年纪再次做母亲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江夏又一一叮咛了一遍,这才准备起身告辞。
    却听得门外有人脚步声重重地走近,然后,不等屋子里的人反应过来,厚重的棉门帘子就被人刷地一声挑起来,然后,从屋外一脚迈进来一位身材魁梧,容貌冷厉威严的中年男人来——
    “夫人!”男子进门,目光就直接定在了崔氏偌大的肚子上,眼底隐忧一闪,随即消失不见。
    崔氏却不等说话,赵宝儿已经起身,欢喜地叫道:“爹爹!”
    “老爷,这天寒地冻的,你,你怎么回来了?”崔氏说着,下意识地就要起身迎着自己的丈夫。
    却不等她站稳,赵老大人就快步抢上来,将妻子扶住,然后满脸关切地询问:“夫人,你觉得如何?可还好?”
    江夏后退一步,给这久别重逢的一家人让出更多的空间来。
    赵宝儿看看江夏,也笑微微地转身,往后退开两步,扶住江夏的手,两个人相视笑笑,蹑手蹑脚地退出门去。
    丫头们很有眼力见儿,立刻拿了大斗篷给两个人裹了。
    江夏一边扶着赵宝儿在廊檐下缓缓走动,一边看着厚厚的大雪,轻声感叹:“这等大雪,赵老将军却冒着风雪赶回京城来……崔姨这回就不用再担心了!”
    赵宝儿转转眼,看着江夏嘟嘟嘴道:“爹爹连我都没搭理……这小妹妹还没见面儿呢,就不待见我这个大的了!真是……偏心!”

  ☆、706。第706章 奉旨回京

赵充身高位显,多年都督、总督,正经的一品大员。
    此时,示与外人的威武肃穆退去,也只是一个关心妻子的丈夫,也只是一个接受女儿撒娇的慈爱父亲。
    “你个丫头,都多大人了,这眼瞅着自己个儿都要当娘了,还这么小孩子脾气!”赵充有些无奈,更多纵容地招招手,赵宝儿立刻雀跃两步,扑进赵充的怀里。
    赵充尽量让自己忽略女儿的大肚子,一边抚着女儿的头发笑道:“傻丫头,你就知道撒娇卖痴,也不怕江姑娘笑话你!”
    初一进门,赵充满眼就只看见自己的老妻,毕竟是高龄孕妇,任谁都知道危险不小,他平日不在家,照应不上,这好不容易赶在老妻生产前回家,在路上,就得了信儿说发动了,吓得他差点儿从马背上跌下来。
    还好,还好,报信的人说的不清楚,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大儿媳妇发动了,进门时已经得了信儿,说刚刚,他又添了个小孙孙,就是太瘦了……
    赵宝儿嘟嘟嘴,嘻嘻一笑道:“才不会!”
    又问:“爹爹怎么突然回来了?”
    掌管军权的大将,无圣旨不能乱动,更不能自己回京。赵充刚刚调任山西总督一年,照常理一任至少三年,这个时间是不应该回京的。
    这句话,显然也是崔氏所关心的。
    赵充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又回头看向老妻崔氏,含了一丝小心道:“皇上宣直隶、山西、陕西总督进京,我是奉旨回京。”
    听了这话,崔氏和赵宝儿明显放了心。
    人家一家人团圆,江夏不宜多待,于是告辞出来。
    赵充引着赵宝儿亲自将江夏送出正院大门,笑着道:“江姑娘慢走!”
    江夏回身拱手一礼,“老将军留步!”
    看着江夏步态从容,一步一步绕过院墙看不见了,赵充才轻轻叹了口气:“果然是个好的。”
    难怪老四念念不忘。这桩婚事终究是错过了!
    不过,再一转念,想及关于肃王对这位的念想,他又一次坚定了自己的心念。这种太过出众的女子,也就是与她有旧盟的徐襄敢于迎娶,否则换了哪个,都是一桩祸事。
    “爹爹,你这一次回京,可多住些日子……爹爹!”赵宝儿与爹爹说话,不见赵充回应,于是摇着赵充的手臂叫道。
    “啊,哈哈……既然回来一趟,爹爹自然要多住些日子。”赵充回过神,与自家闺女说着话,一起回转。
    大房刚添了小孙孙,老妻又将给他添一个儿女,女儿也会在不久的将来给他添个小外孙……这对于位高权重的赵充来说,本是添丁进口、喜事连连的好日子,可在他心中,终究有一桩隐忧,老四赵赫如今在肃王帐下,可是开疆扩土、战功赫赫……谁知道,有一天,父子们会不会遭遇到战场上?
    亦或者,因着这个关系,他们赵家被当今天子猜忌,不等父子遭遇战场,就遭遇灭顶之灾呢?
    第二天,刚刚吃过早饭,赵宝儿就乘了轻便暖轿往江家来了。
    成了家,立了业,江夏每天早上若无它事,就也听一会儿家务事。
    家里各处管事将需要申请的大事报上来,由江夏决定,然后再行领银子、办事。
    赵宝儿今日来,江夏就正好听下人们回事。
    正院门房旁的两间倒座被她开辟出来,作为回事的所在。
    里间设了临窗的小暖炕,烧的热乎乎的,江夏穿着一件丁香紫的盘扣袄子,一条靛青色精绣折枝丁香的裙子,梳着家常的髻儿,盘膝坐在炕上,依靠着一个大大的迎枕,一手扶着一个长方扶枕,微微侧着身子,看着对面的芷兰和彤翎两个,彤翎正在核算采买上报上来的一单费用,芷兰则在查着旧例账本。
    这两个丫头成了亲之后,如今联手管着账务,红绫姑姑则掌管着大库房和人事调整、选拔权利,平日里,一般的小事,三个人商议着就能解决。
    至于魏嬷嬷,则被江夏安排养老了。成了她嫁过来第一个养老的老人儿,每月月例银子、四时衣裳都不消减不说,还每年另有十两银子的医药钱。
    此例一出,许多老人都安了心,更加勤谨仔细地当差,别的不说,只说有这份养老银子,就足够了。
    赵宝儿也不当自己是外人,径直一路寻了来,一进门看到这阵仗,又有两名管事立在门口安静候着,虽然没有疾言厉色,也没有苛待打骂,大冷的天,这两个管事的额角竟挂着一层细密的汗珠儿。
    她微微挑了挑眉头,心中暗自感叹一声,这阵仗,显见夏娘不好糊弄,手段非常呀!
    心中有所想,她干脆放慢了脚步,站在屋门口等着。她倒想看看,江夏若是真查出猫腻儿,怎么个处置!
    江夏在那边气度俨然,其实心思早转到了前一天晚上,徐襄的一番谈话上。
    肃州发展迅猛,特别是把朵豁拉恓部和亦力把里之后,东西方商路完全打通,入冬前,已经有中原商队向西进入帖木儿和萨克,换取当地盛产的银、铁和羊毛羊皮、毡子毛毯、肉制品奶制品等等。也有西域许多商人嗅得商机,不远万里一路到达肃州,然后换取大量的茶叶、瓷器、丝绸、药品运回去……
    宋抱朴打地盘的本事不小,经营起来更是极有手段,而且,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每打下一片绿洲,总会建一个小城池,然后分兵驻守,又实行各种惠民政策,安抚民心,鼓励农牧生产……
    这些地方,原本就是常年征战之地,谁打赢了,地盘就归谁是共识,有好日子过的,就是好主子、好王爷。又有强大的军力做后盾,将一些长期游荡在这些地区的土匪、马匪,扫荡一空。
    如今的大肃州,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稳定,欣欣向荣来。
    如今肃州的疆域一扩再扩,比大庆朝廷实际控制的区域小不了多少了,经济繁荣、兵力强盛,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肃州和大庆朝廷撕破脸的日子也不远了呢?
    “姑娘!”彤翎的呼唤声,把江夏飘远的思绪又拉了回来。

  ☆、707。第707章 谁给你说的?

“姑娘,这两项用例,去年的旧例是……”芷兰将去年旧例报上来。
    彤翎很默契地,将自己算出来的相应账目也报出来,同是买银霜炭,去年只花费了一百八十几两,今年这刚一入冬,送上来的预算竟然是八百两,整整差了六百二十两。
    当然,实际情况是去年江夏和徐襄两个人都不在家,越哥儿也不在家,只有囡囡和齐哥儿屋里用的是银霜炭,自然差的多一些。
    只是,按人头算,也不该差出这许多来。
    江夏抬眼,看向门口的两个管事:“你们怎么说?”
    负责采买的管事下意识地抬手擦了把汗,躬身道:“夫人,咱们家今年去年情形不同……不说老爷夫人不在家,越公子也不在,家里的嚼裹差的自然多出许多来,这多出三个主子,自然地,开销就大了去了。”
    江夏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道:“我和你们家老爷没分开过日子吧?你也算两个人?”
    江夏这话一出,那管事脸上的汗更多了。偏偏别人都觉这话好笑,特别是门外的赵宝儿,根本憋不住,只能强捂着嘴,抚着肚子,一步一步挪出门去。
    那个管事的抬头看了江夏一眼,又随即垂了眼,道:“回夫人,咱们东院的耗费向来都是红绫姑姑下单子,才能去库房领东西。但是西院那边的人,却都是各院主事发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