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31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31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姐!”齐哥儿回身抱着江夏的手抗议。
    江夏笑笑,戳戳齐哥儿的脑门,道:“这些人一路远来,不了解性格,语言又不通,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病,带回去,观察上两日,好好清理干净了,你愿意要,再去挑。”
    齐哥儿嘟着嘴,知道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嘟着嘴,不情不愿地答应。
    很霸道地打包了昆仑奴,顾青茗又亲自带着江夏去看海外运来的一些书籍、种子、植物等等。
    “这是随船队的一个水手写的,这小子读过几年书,路上看见新鲜事儿就顺手记了,一趟下来,竟记了几十本。”顾青茗指着箱子里厚厚一摞手稿对江夏道。
    “哦,这可是好东西!”江夏闻言大喜,俯身去拿了一本手札翻看了两页,立刻拍板,“这些东西我要了!”
    顾青茗睨着她道:“看你眉开眼笑的,这些东西就真这么好?”
    “好啊,太好了,这就是又一部《镜花缘》呀,你说好不好?”江夏反问一句,自顾自吩咐人将手札收拾出来。
    之后,江夏又挑了些海外传进来的特产。而最贵重的锡兰宝石,她却没怎么在意。
    在一个箱子里,她发现了几个拳头大小的棕黑色果实,乍一看,很像去了外壳的椰子,但拿在手中分量很轻,明显没有椰子沉重的手感……她敲了敲,发出很清脆的当当声。唔,挺有趣,她决定带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是什么。
    天气热,吃的东西带回来的不多,有的也多是干货,例如胡椒、藏红花之类的贵重药材,还有些各地干货。翻检着,她突然看见几片粗粝的树皮,被认真包裹在一个包袱里,里边附着一张纸,‘此树皮可治疟疾’。
    “金鸡纳霜!”看到说明的同时,江夏就脱口喊出一个名字,随即仔细翻看着,如获至宝。
    搜罗完一遍,江夏高兴地都快合不拢嘴了。除了金鸡纳树皮,她还得了几袋种子,让她肖想已久的长绒棉种子和占城稻种子都在其列。
    在南码头仓库吃了一顿大锅饭,江夏也不嫌弃晒了,匆匆赶回了京城。
    昆仑奴们带回来,红绫姑姑指挥着人已经重新用药水洗过,并分发了无袖短衫和短裤、布鞋。还让人帮着他们把头发扎了起来。中午一顿饱饭吃过,这些人心里安定了许多,躺在刚刚铺陈好的床铺上睡着了。
    江夏走过去看了看,有些人睡醒了,就坐在床上发呆,也没有人到门外来。还有些孩子大概担惊受怕太久了,能吃饱饭,又有柔软舒适的被窝,睡得特别沉,临近傍晚了还没有醒来。
    到了晚饭时间,江夏带了晚饭走过去,将所有黑人带到院子中集合,晚饭就放在他们面前的长桌上。
    江夏拿起一个馒头,用手举着,来到昆仑奴们眼前,微微笑着道:“馒头!馒——头!”
    她连续重复了五六遍,在昆仑奴面前走了将近一个来回,才听到有个小小的声音道:“面——头!”
    江夏大喜,回头一看,是一个十来岁的黑小子说的,眼睛巴巴地看在自己手中的馒头上。
    江夏举着馒头到他面前,又一次重复:“馒——头!”
    那个黑小子有些怕,眨巴着眼睛看看江夏,又看看馒头,好一会儿才重新开口:“满——头!”
    江夏笑着点头,举举手中的馒头,对一干昆仑奴道:“馒——头!学会了,吃饭!”
    她说吃饭说的比较重,刚刚学会了馒头的小子又重复了一句:“乞饭!”
    江夏哈哈大笑起来,立刻将手中的馒头递给了他。
    榜样的力量无穷,很快,心思比较快的昆仑奴就明白了江夏的意思,也努力学着喊:“面头!乞饭!”
    有喊两个词的,也有喊一个词的,江夏要求不高,学会说一个词的,就给饭吃。有美味的饭菜吸引着,用了没有两盏茶功夫,昆仑奴们就学会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汉文词语!
    江夏退开几步,吩咐拨过来照料这些人的张守信家的:“就照这么教,一顿饭最少教他们认识两样东西。学会了的吃饭,学不会的饿着。”
    吃过晚饭,张守信家的过来回报,说一共三十七个昆仑奴,最笨的一个学会了一个词。
    江夏点点头:“你留意着些,机灵的,学得快的、学的慢的都要心里有个数。这些人太瘦,适应上两日,最起码能够说明白吃喝拉撒了,再给他们分工。”

  ☆、645。第645章 药箱子给我留着

三十几个昆仑奴,无疑成了这个家的热点。而且,因为这些昆仑奴,齐哥儿在学堂里也成了热点,连续几日,都有小同窗跟着齐哥儿回来看新鲜。
    江夏制定下教学计划后,三天过去,所有的昆仑奴就都能听明白‘吃饭’‘睡觉’‘喝水’等词汇了。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也渐渐有了规范,不像第一天早上,院子角落里、树底下都是排泄物。
    三天后,江夏从三十七个昆仑奴中选出四个人来做组长。这四个人都是学习快的,三天时间,已经掌握了二三十个词汇,能够比划着表达一些简单的诉求了。
    第一个学会‘馒头’的半大小子江夏给他起了名字:辛巴。他也成了是个小组长之一,分给他管理的是八个不足十岁的孩子。包括之前那个被姐姐抱在怀里的小男孩。
    这三天时间,江夏也给这三十几个人泡了三天药浴,可能存在的虱子跳蚤都清理干净,有几个生了湿疹的也治好了。还喂了驱虫药,清除了一遍肠胃寄生虫。
    如此一番,由内而外的调理后,短短三天,昆仑奴们都像换了人一样,皮肤润泽干净,头发梳理整齐,衣服也干净整洁,就连表情眼神,都多了些从容,少了些畏惧瑟缩。
    分组后,江夏就把家里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儿,分派给他们,扫地、挑水、劈柴、搬运等等,在劳作中慢慢熟悉生活,学习词汇语言去。
    有了这些昆仑奴,到江家登门拜访的人多了。齐哥儿的同窗之后,国子监里的学生也得了消息,然后陆续有人跟着越哥儿回家。
    这样人来人往的,给江家添了许多热闹。
    转眼,五月尽,进了六月,天气越发炎热起来。
    就要快到六月初六,芷兰和彤翎出嫁的日子了,是以,进了六月之后,江夏就放了芷兰和彤翎的假,让她们专心休养,安心待嫁去。
    彤翎和芷兰走了,江夏身边要添人,翠羽的妹妹云香十二岁,之前在针线上帮工,彤翎替翠羽说了话,江夏就传话让翠羽将她妹妹叫来,一看之后,小丫头生的眉目里与翠羽有四五分想象,清秀乖巧,江夏又问了几句话,云香回答也让她比较满意,于是留下来,做个二等丫头。
    另从各院的粗使小丫头里挑了三个过来,江夏顺着云香的名字,分别起名叫川香、木香、水香。
    芷兰和彤翎将各处活计交接给了石榴、金桂和连翘,一忙乎,就到了六月初三。
    这一天吃过晚饭,芷兰和彤翎进来回话,说各处都交待好了,特意来向江夏辞行。
    自从到了这边儿,这两个丫头差不多就一直在身边伺候着,这么一下子要嫁人了,明明知道,她们就在一个大院子里,以后还能进来伺候,江夏却仍旧忍不住有些酸楚。
    她拿帕子擦着眼角,感叹道:“我算知道,嫁女儿是什么滋味儿了,唉!”
    这几日交接工作,彤翎和芷兰本就心里酸涩,听她这么一说,忍不住都抽噎起来。
    她们两个一哭,江夏反而笑起来:“你们俩傻丫头,快别哭了,左右成了亲还要回来的,哭什么,你们成亲,成家成人,是大喜事,不兴哭!”
    说着,自己擦擦泪,亲自起身将跪在地上的彤翎、芷兰扶起来。
    回头,取了两个匣子过来,一人一个交到她们手中:“这是我给你们俩的一份体己,好好搁着,不论什么时候,都有个安身立命的保证。”
    两个丫头很诧异,手中的匣子只有书本大小,比书本稍厚一些,却沉甸甸的坠手……能是什么?
    “姑娘,您给的不少了,家具、首饰、压箱银子都给了,奴婢们不能再要了!”芷兰双手捧着匣子往回送,却被江夏拦住。
    “傻丫头,拿着吧。你们不用担心,这算是我的体己,只要我身边出去的丫头都有。别的屋里,就由他们主子给了。”
    这么说,芷兰和彤翎不好再推托,跪下磕头谢了赏。江夏笑着对旁边的红绫姑姑:“姑姑,你带两个丫头下去,该教她们的教仔细了,别出了笑话。”
    红绫姑姑手里握了一份卷轴,笑着曲膝应了,带着芷兰和彤翎下去。
    两个人走到门口,彤翎又突然返回来,跪在江夏面前,哽噎道:“姑娘,奴婢嫁了人也还能给你打下手,你的药箱子千万给奴婢留着!”
    这话一出,江夏的眼圈儿止不住又红了。
    几个丫头,彤翎跟她的时候最长,几次出门也都带在身边,可以说感情也是最深厚的。如今彤翎这么哭,她也实在是心里酸疼不舍……
    抹把泪,江夏强笑着拉起彤翎,拿了自己的帕子替她擦了脸上的涕泪:“你个傻丫头,程琪是个好的,你也要学着多多体贴温柔,好好过日子。放心,药箱子我给你留着。”
    第二日,六月初五,红绫姑姑和魏嬷嬷代替江夏去彤翎和芷兰的新房里按家具。翠羽、石榴、连翘、金桂、红梅几个大丫头,也过去替两个丫头整理,挂帐子,铺被褥。
    江家多少年没办过喜事,这两个对同时成亲,江家上下都是一片喜色,西边下人院内外自然是挂红绸、贴红对子,红喜字,一片喜庆。
    就连江家大门上也换了两只大红的新灯笼,添了一片喜色。
    丫头们去安新房,按习俗江夏这会儿还不能去,只能钻进自己的配药室里忙去了。
    没想到,她进配药室不久,门子上就进来通报,说是顾二爷顾青茗登门,来给程琪、长贵随喜了。
    江夏闻言一愕,摇头失笑着从配药室里出来,一路往前头去。
    这边儿刚刚跟顾青茗说了没几句,徐慧娘也打发了人送了添妆来,一个丫头一套银头面。接下来,赵家崔夫人和金氏也打发了人来,然后是林郦娘。
    江夏真是意外,两个丫头成亲,打发个人送点儿添妆也还罢了,林郦娘居然亲自登门,太过了吧?

  ☆、646。第646章 破颜一笑

四喜楼,如今已经成了京城几大戏院茶楼,成为相对高雅的娱乐消闲地。
    顾青兰一年前经徐襄运作,在吏部考功清吏司任主事,正六品,主管每年各地官员的考功绩评。这个职位每逢年底官员考绩时忙一阵,平常却相对闲散。
    他在京城与大多数年轻官员类似,刚刚站住脚,还称不上打开局面,相交的人也多是同窗古旧。与任川南也算是旧交,任川南在工部,与吏部衙门隔得也近,这两个人倒是经常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因着顾家大富,吃饭喝酒多是顾青兰主动。
    这一日,衙门里些许事务很快处理完,顾青兰又溜达到工部寻任川南一起出去吃午饭。
    因着时间早,两个人就到了四喜楼,就在二楼寻了个角落,一边听书,一边喝茶吃点心聊天。说着说着,两个人自然而然地谈起了共同的老朋友徐襄、江夏。
    顾青兰想及自家二哥的心事,暗暗感慨叹息,只说徐襄不容易,苦苦守了几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两个人终于把婚期定了。任川南听了只是笑着,心里却莫名一片酸苦——
    想当初,他听闻江夏脱离徐家,自请下堂之时,他还暗暗欣喜过,只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希望。再之后,发现肃王,当时的莱王世子竟与他抱了同样的心思,他畏怯了,只按住自己心头所思,做了越哥儿、齐哥儿的先生。
    再后来,肃王出手,给他分派了实职,他就离开了江夏……有些事情,还没开始,早就注定了结局,不是么?
    顾青兰并不知道任川南心中这些隐秘的想法,随口就道:“说起来,他们家明日就有两桩喜事。”
    任川南喝了口茶,平复了一下心绪,然后随口应和道:“哦,什么喜事?”
    “江姑娘身边的两个丫头明日一起出嫁。你应该也认得的,一个文文静静的叫芷兰的,嫁给了徐襄身边的长贵。另一个活泼爽利,跟着江姑娘最多,名唤彤翎的,嫁给了江姑娘身边的护卫程琪。”
    “彤翎嫁给程琪?”任川南愕然着,心中滋味莫名。
    若说知道江夏即将与徐襄完礼,他心中只是微微酸苦,却还能能开脱自己,江夏娘那种女人不是他能碰的,也不是他能肖想的。可说起彤翎即将嫁给程琪,他却隐隐有些怅然若失,有些隐隐地心疼。
    曾经,彤翎对他的情意颇为明显,几次亲手给他做鞋、做衣裳。每每江夏吩咐人加餐加菜,也多是彤翎给他送过去……那眼神中一片脉脉,他悉数看在眼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