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307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307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色的粽子,还有江夏想起来的米皮、凉粉儿,清淡美味,一家人都吃的心满意足的。
    饭好吃,孩子们却都惦记着出城,匆匆忙忙塞了几口,就起身催着出门。
    江夏无法,只能让人拿食盒捡着各色吃食装了些,带着小的们登车上马,一起出门,往城外去。
    端午节,相对来说南方更隆重些,有各色祭祀、龙舟比赛之类的活动,北方则采菖蒲、艾草,煮汤沐浴,除病祛邪;又有早起接露珠洗眼睛,眼清目明;还有道观中祭拜求‘天师符’……诸般种种,各地不同。
    江夏一行人出了城,衬着天色尚早,露珠未干,径直先来到河边,寻了菖蒲叶片上的露珠,沾在额头,再擦洗眼睛,手脸。
    若是现代,大概没有大人会允许孩子用这样的水接触眼睛,有细菌有污染物,可是这里的空气洁净,水源也干净,倒是不怕有化工污染,又只是沾湿眼皮儿,江夏也就不加约束了。
    洗了眼睛,众人动手采了菖蒲,就再次启程,往城外最大的清风观而去。
    与之前河边的清净不同,到了清风观下,已经有不少人骑马坐车先到了,大多是带了孩童,齐哥儿一路走上来,遇上好几个学堂的小同窗,打过招呼后,江夏徐襄也与对方家长相互见礼问候,渐渐由一家、两家,扩展成了四五家的小团体,家长们各寻投契者说话,孩子们则跑在前头,比了各自的五色线,又比各人的五毒荷包……又去路边采一种四棱草的草茎来,开始斗草……一路咋咋呼呼,欢喜尖叫着,平添了无限生趣。
    一行人走到清风观山门外,遥遥从台阶上跑下一个六七岁的小小子来,隔着老远就大叫道:“二舅舅!二舅舅!”
    江夏徐襄定睛看去,才认出是徐慧娘的长子羡哥儿。
    之前,羡哥儿跟着祖母王氏居住,多时没见了,没想到原来白嫩嫩的粉团子,如今已经成了青衣青衫,总了发的小小少年。
    出门前,江夏就带了许多药囊、五色线在身上,之前见了齐哥儿的小同窗就送出去不少。如今羡哥儿跑过来,她却没有再送香囊和五色线,因为,之前送节礼时,她就把特制的药囊送了过去,这会儿,羡哥儿腰上挂着的就是她做的特制香囊。
    徐襄难得露出一派惊喜来,弯腰将跑过来的羡哥儿接住,抱了抱笑道:“长高了,也重了,舅舅快抱不动了!”
    江夏取了一条五色线结绳坠子,坠了几种赤金无毒坠子的五色丝绳编成长长的挂饰,挂在羡哥儿的脖子上。
    羡哥儿小小子嘴巴也赶趟儿,立刻拱手作揖道谢:“谢谢舅娘!”
    江夏略感意外,却只是笑笑没有纠正。旁边的徐襄看了江夏一眼,露出一抹欣喜。
    羡哥儿比齐哥儿只小一岁,又都进了学,很是有共同语言,很快就混到一群孩子中去了。
    江夏这边随着徐襄拾阶而上,来到清风观门前,景谅携着徐慧娘还有卓哥儿、跃哥儿,都等在这里了。
    两厢里见了礼,略略寒暄几句,徐慧娘邀了江夏一起进了清风观,拜祭三清,请了天师符,拿出来装到孩子们身上的五毒荷包里。
    相请不如偶遇,又本就有端午节回娘家的习俗,于是两家人挥别其他同行之人,相携着下了山,回程,一路往江家来了。
    回到江家,一下车,红绫姑姑居然就迎了上来;“姑娘……”
    开口欲言时,转眼看见另一辆车上下来的徐慧娘,红绫姑姑一下子顿住了话头。
    江夏见此情形,打了个眼色,红绫姑姑立刻笑着迎上去给徐慧娘和景谅一家人见礼,并笑着招呼众人往里头去。
    徐慧娘和徐襄乃是同胞姐弟,至亲骨肉,两家人凑在一处,自然不必讲究什么拘束,大家伙儿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到了后园子的水榭里,水面儿不大,却因为连通了活水,同样清新凉爽,进了水榭之后,暑气顿消。
    徐襄和景谅带着江越三个人就在外头落座说话,徐慧娘和齐哥儿、羡哥儿,再加上囡囡、小妹、卓哥、跃哥一群小豆丁进了屏风后,这边是大片高起的木榻,把孩子往席子上一放,由着孩子们自在玩耍,女人们也可以随意或倚或靠,舒适安闲。
    江夏安置了里外众人,笑着道:“我早上就准备了凉碗子,大姐姐且操心看着几个小皮猴儿,我去看看做好了没有,端过来,咱们大家伙儿消暑。”
    徐慧娘点着头,道:“你尽管去。”
    江夏曲曲膝退了出来,在门口会合了红绫姑姑,一起往前院走去。
    红绫姑姑低声道:“姑娘刚出门,一大早的,如仪长公主府就打发了人来,邀请姑娘去公主府避端午。来人还说了,紫荆关毛家的姑奶奶回京了,上一次来人时,就是姑奶奶打发了的人,只是来人没说清楚,咱们也没想到。”
    江夏愕然。如仪长公主与自己确定没多少关系,但紫荆关的姜老夫人却实打实是江夏娘母亲的舅母,论起来,自己和越哥儿都该叫舅婆的……也是贺氏仅存于世的亲人了。
    只是,之前她亲去紫荆关相见,姜氏并没有相认,如今,又赶进京城来,再次三番地兜揽,又是为何?

  ☆、639。第639章 惊悟

思忖了片刻,不得其解,江夏也就暂时不去费脑子想这个,只连忙去装了些自己裹的各色粽子,并两坛特制的端午药酒,交待红绫姑姑专程跑一趟。
    “姑姑去了替我好言告罪,就说徐家大姐姐来家,我没法子脱身。改日,必定登门拜见请安。”
    关于贺氏的种种消息,就是红绫姑姑搜罗整理,京城内外的讯息也多是她在管理,自然知道与姜氏的关系,听江夏这么说,连忙答应着,捧了匣子,带来金桂和连翘,乘车往如仪长公主府去了。
    这边,江夏找了前院洒扫的两个粗使小丫头捧了冰碗子往后园里去,隔着一段距离,就见水榭另一边的亭子里人影晃动,并有泠泠琴声,从水面上漫过来,清泠泠很是动听。
    江夏身边没有大丫头,红绫姑姑也走了,一时也无人询问。
    只不过她停住脚步,凝神看过去,被身后跟着的小丫头看见,大眼睛转转,立刻开口道:“那不是抱琴姐姐嘛!每日这个时节,抱琴姐姐总会到湖边来练琴……”
    江夏目光一转,落在小丫头身上,目光肃杀,小丫头立刻乖觉地闭了嘴。
    转开目光,又瞥了那边亭子里弄琴的抱琴一眼,江夏提步继续往水榭里去,只是脸上重新挂上一抹惯有的淡淡微笑。
    每日来园中弹琴?她怎么不知道?
    她不管之前怎样,今日家里来了外客,又有徐襄、越哥儿在后园子,这丫头还不声不响就凑上来,实在是过分了。这还是徐襄、江越不是那等随便之人,若略略放开些心胸,这些丫头是不是直接自荐枕席爬上床去?!
    江夏一路往那边走,来到水榭外,突然停住脚步。
    在水榭中伺候的芷兰彤翎和翠羽、石榴连忙迎出来。江夏示意芷兰、翠羽接了冰碗子进去,打发了两个小丫头,然后吩咐翠羽和石榴道:“彤翎去前头传话,让你哥亲自跑一趟四喜楼,请张培生过来说几段书凑趣。”
    彤翎虽然略有些意外,却仍旧答应着,匆匆往前院去了。
    转而,江夏吩咐石榴:“你去我东暖阁右手最上端的格子里取一葫芦酒,换酒壶酒盅子,给那边的抱琴送去。难得她想的周到,特意过来弹琴凑趣,赏她一壶酒吧!”
    石榴性子爽直,一时没有多想,只脆生生道:“抱琴弹琴是挺好听的,听说还得过二爷的夸奖呢!”说完,曲曲膝转身,快步往前头江夏居住的院子去了。
    江夏站在水榭门口,又瞥了那边的亭子一眼,嘴角微微一挑,抬步进了水榭。
    进了水榭,江夏与景谅、江越打了招呼,却看都没看徐襄一眼,就径直转进屏风,与徐慧娘说话去了。
    之前在外头只关注抱琴的琴声了,进来坐定,才闻到一股若有似无的清香,不是她平日用的香露味道,更不是屋子里常用的熏蚊虫的药香……
    心中疑惑,目光回转,却见角落里不知什么时候点了一只熏香炉,香烟袅袅,幽香暗送。
    她心中大概猜到了这熏香的来路,却还是回头看向芷兰:“这香薰味道不错,哪个调的?”
    芷兰正背对着徐慧娘站着,撇了撇嘴,低声道:“是外书房伺候的捧香。说是染了些风寒,有些咳嗽声重,不敢过来伺候,只让人送了熏香过来。”
    江夏低声应着,转脸看向徐慧娘,微微笑道:“是红绫姑姑特意调选了放在外书房伺候的,与外头弹琴那个一时进来的,一个会调香,一个懂音律,也会些诗文,倒是比我身边这几个憨丫头伶俐许多。”
    徐慧娘微微挑着眉,脸上笑意盎然着,道:“你一贯周全,这事儿做的也极好。外院书房多有二弟的同窗同僚往来,放两个聪慧伶俐的伺候着,长得也是咱们家的脸面。”
    江夏笑着应了,转身取了一盏凉碗子,捧在手中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话题一转,说起羡哥儿的学业来。一提及儿子,徐慧娘立刻转了心思,兴致勃勃地说起羡哥儿在学里颇受先生器重,又说:“我早就打算了,让羡哥儿扎扎实实读上几年书,待满了十四岁,刚刚好能够下场参考,到时候,厚积薄发,也省的一次两次地煎熬蹉跎了去。”
    六岁启蒙,到十四岁充其量不过读了八年书,其中还有至少两年时间是在识字启蒙,就这样,还能给用上一个‘厚积薄发’?
    心中不以为然,江夏脸上却并不显露,点头笑道:“羡哥儿聪慧,大姐姐也打算周到……大姐姐想没想过让孩子们去游学?或者,我能在路程上帮些小忙。”
    徐慧娘立刻笑道:“那自然是好的。听说你开的四喜客栈遍布南北,但凡大些的城池里都有分店,有你路途上照应着,倒是不必牵挂惦念了。”
    江夏笑着道:“这一两年还小,再过上三几年,齐哥儿满了十岁,羡哥儿也大些,再放他们出去游学。咱们可以循序渐进,先放他们去京郊,乃至天津、保定,渐次渐远,回临清,游山东孔孟之地……再渐至江淮、江南……一开始让他们走十天半个月,渐至一月数月……他们也就渐渐历练出来了。”
    “你这一番安排自然是极周到的。”徐慧娘赞了一声,转眼看向在水榭露台上与齐哥儿几个玩钓鱼的大儿子,忍不住叹息道,“依着我的心思,是不舍得他远离的,可他是景家长孙,日后要支撑门户的,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狠了心放手让他历练去。”
    “大姐姐这份心气胸襟,却是世人多不及的。有多少人说慈母多败儿,大姐姐能想开了,放开手,对他反而是好的。将来,羡哥儿有所成就,最感念的还是大姐姐你。”
    徐慧娘笑着点头:“话是这么说,我心里也明白,却终究抵不过一副当娘的心肠呀。”
    江夏笑笑,没再言语,回头看,红绫姑姑和张守信先后进了园子,往这边过来了。
    突然,她心中若有所悟,或者,不是那两个丫头不知检点,也不是徐襄招风惹事,却是她的观念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德观念完全冲突……
    然后,赵家大少奶奶金氏的模样突兀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或者,婚后她每逢月事、或者有了身孕,都要上赶着给徐襄安排女人暖床侍寝吗?

  ☆、640。第640章 这两个丫头好

若是之前单纯的厌恶和恼怒,江夏或许会直接才去行动,但察觉到可能是自己观念和思维标准上的问题,她却不急了。若真是根本理念有冲突,她和徐襄互相无法包容、理解对方的话,她们的关系乃至婚姻就要另外考量了。
    两个理念、思维标准完全不在一个面上,又无法相容的人,根本没办法组成和谐的夫妻,共同生活。因为,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那就是伴侣之间绝对的忠诚。涉及背叛,无论精神还是肉体,她都完全无法接受,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是以,红绫姑姑回来之后,明显想向江夏解释,江夏却没有立即给她机会,只温言让她下去稍事歇息,然后准备午宴去了。
    美艳婢女弹琴唱曲儿,是男人们的菜,对于女人和孩子们来说,无疑说书先儿更受欢迎。而四喜楼的说书先儿因为书本子好,故事生动,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徐襄和景谅同样不反感,于是,抱琴姑娘只能恹恹地抱了琴退场。
    徐慧娘笑着道:“你这两个丫头好,一个调香,一个精通音律,倒是颇有些大家气度,真难为你怎么教导的。”
    “大姐姐这话就夸错人了,这俩丫头乃是红绫姑姑调理教导出来的。”江夏笑着寒暄一句,回头吩咐石榴:“捧香病了,吃不得油腻,中午给她加一个鸡豆花儿,那个清补,对她的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