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303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303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夏心中略宽,同时也平添了几分伤感:“前几年,征战频仍,百姓困苦,民生凋敝,当今皇上登基后,尽力交好四方,休养生息,又加之珂城远在漠北,朝廷军队鞭长莫及……以至于让小鱼儿陷在漠北,身处险境……”
    顾青茗也跟着叹息着,开口宽慰她道:“虽说情势不喜,但终究公主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再过些时日,即便朝廷无心救援,肃王爷也不会看着公主受罪,无动于衷的……”
    说到这里,顾青茗突然道:“哦,对了,肃王爷攻下和林之后,分兵西征,所到之处,各部族纷纷来投,昨日刚得了消息,说肃王爷已经收服朵火剌锡部,至此,天山以南大片疆域已经被肃王收入囊中。”

  ☆、630。第630章 认亲?

听着顾青茗的叙述,江夏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大片地图:和林和肃州卫一线为东线,北至杭爱山、天山一线,西至葱岭,南至昆仑山一线,偌大一片疆域,面积差不多能抵得上大庆王朝的半壁江山。
    这样大规模扩张疆域,扩大势力,肃亲王想做什么?难道真的想自立,再掀起内战么?
    如此说来,小鱼儿远嫁漠北,肃亲王宋抱朴就没了后顾之忧?他父亲老莱亲王呢?这些话,在心里想想,却是没办法说出口的,哪怕是与徐襄,轻易也难以深入到这个话题。
    说着话,车子已经到了江齐的学堂外。
    囡囡和小妹简直像是多少年没见齐哥儿一样,跳下车子跑到学堂门口去眼巴巴等着。学堂里钟声一响,看见有人出来,囡囡拉着小妹的手就软软地朝着里边喊——
    “齐哥哥……”
    “二哥哥……”
    江夏提前就下了车,让程琪拎了两筐樱桃、还有糯米红枣猪肉等送进去,是给先生送的端午节礼。江夏也趁机去见了见江齐的馆长,询问了一下江齐的学习情况。
    那花白胡须的馆长先是夸奖了江齐几句,然后就说了:“……江齐心性聪慧、坚韧,偶尔有些浮躁,还需要多加磨练……”
    江夏听得连连点头,人家老馆长说的很中肯,没有特别夸奖,也没有过分批评,仔细说起来,还是挺喜欢江齐的,只是想着让江夏配合对江齐多加约束,从而让他褪去浮躁,踏踏实实读书做学问。
    说了几句话,老馆长道:“这孩子稍加打磨,日后成就无可限量。老朽寻思着,过些日子就给他开论语,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开笔作文章了。练上两年,十二岁上,也就差不多能下场了。”
    江夏听着连连感谢,又道:“老先生为江齐多费心了……只是年岁太小下场,成绩好与不好,都难免有些把握不住。我倒是想让他去游学历练,不知老先生可否愿意操持?若是老先生不嫌辛苦,江某倒是愿意多资助几名学生一同游学。”
    老馆长颇有些意外的惊喜,有确认了一遍,得到江夏的肯定回答之后,老馆长欢喜的胡子都翘起来了,连连点头应承着:“游学乃古风,能够游学历练,自然是极好的。老朽在这里,先替受惠谢过江大人慷慨了。”
    又寒暄了两句,江夏向老馆长告辞走了出来。
    江齐已经放了学出来,一手一个粉嫩嫩的小妹妹,引得一众学生围观。
    “齐哥哥,是大姐姐带我们来接你的!”小妹脆生生地向江齐汇报。
    囡囡瞥了小妹一眼,辩解道:“是大哥哥!”
    旁边一个学生好奇地询问:“江齐,你两个妹妹真有意思,一个说姐姐一个说哥哥,难道连哥哥姐姐都分不清么?”
    江齐淡淡地横了那学生一眼,道:“是哥哥是姐姐有甚差别?我知道是谁来接我就好了。”
    正说着话,那边馆长亲自送了江夏出来。顾青茗也从大门口走进来,两人一个俊美潇洒,一个清逸出尘,真真是夺人眼球,令人赞叹,那一群学生哪里还记得辨别是哥哥是姐姐,只在心里叹息,江齐生得好学习好也就罢了,家里的哥哥们也都这般出众……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呀!
    江夏临辞行,又向老馆长道:“江某经略着一家小点心铺子,端午节的粽子江某会在节日一早送过来,还望馆长不要嫌弃。”
    这么一说,也就表明刚刚送来的东西都是给馆长和先生的,馆长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又连声道了谢。
    在这边耽搁的时间稍长了些,离开江齐的学堂,程琪赶车的速度就快了一些,紧赶慢赶,终于赶在放学前到了国子监门口。
    江越原来是住校的,游学回来,他升入了高级班,课程也从基础经义,重点改为破题做文章。据江越的先生与徐襄共同议定,转过年春天,江越就要回临清府参加县试,从此开始正式踏上科举之路。
    放学了,学生们陆陆续续从课室中走出来,远远的,就看见江越抱着几本书,与两个同窗一起出来。江越的个子比大多数学生都高一点,又气度轩昂,颇为瞩目。
    囡囡第一眼就认出了哥哥,高高地扬着小手,打着招呼,引得许多学生看过来。江越自然也听到了囡囡的呼唤,抬头看了一眼,与身旁的同学打了个招呼,脚步匆匆地走出来,先向顾青茗和江夏见过礼,又伸手摸摸齐哥儿的脑门,俯身将囡囡抱在怀里:“姐姐,你们赶路辛苦,又何必再来接我,我自己回去就是了。”
    江夏指指囡囡和小妹:“这俩个片刻也等不得了,只像是几年没见一般。”
    江夏和弟弟妹妹说笑着上了车,离了国子监回家。
    几乎是前后脚的,徐襄也下了衙回了家,看着顾青茗从江夏的车辕上跳下来,徐襄露出一抹微笑道:“许久不曾与顾兄畅谈了,今日你我要秉烛夜谈了!”
    江夏将齐哥儿越哥儿留在外院,她自己带了囡囡和小妹回了后院。
    一进后院,红绫姑姑就送了一张礼单子上来:“姑娘您看这个。”
    江夏接过来一看,不由愕然。手上的礼单子竟然是如仪长公主送来的。再看礼单上陈列诸般,糯米、五谷、五豆,以及各色干果子、蜜饯,等等诸般,竟都是些最食用的食物材料……这样的礼单子可不是一般人家往来的规矩,这是很亲的亲戚挚友才能用上的。
    江夏离京前,曾在紫荆关盘桓过几日,并且见了如仪长公主,当时他们态度暧昧,并没有相认之意……怎么,时隔一年,又改了主意,想要认下她这个亲戚了?
    江夏思量片刻,将礼单子搁下,回头对红绫姑姑道:“依着规矩,涨两成送一份回去。”
    红绫姑姑答应着,江夏又道:“临清那边。可还好?”
    红绫姑姑点头道:“都好。姑娘放心。”

  ☆、631。第631章 言商

如仪长公主乃是裕丰帝的姑姑,其女姜氏嫁给左翼前锋营统领毛叙功为妻,而毛叙功则是江夏娘母亲贺氏的娘舅。毛叙功已经去世,贺氏也不在人世了,姜氏与姜氏这个舅婆都谈不上亲近了,更何况姜氏的母亲如仪长公主?
    红绫姑姑退下去,江夏自觉回过滋味来,失笑着摇摇头。
    她这个人没有长辈缘,现代时父母去得就早,剩下她带着弟弟妹妹苦挣苦熬。
    重生一回,来到这个世界,夏娘同样失了最可依赖的母亲,父亲不如没有,尽管,她自己很顺利地打拼下一份家业,如今也算有了正式职务,还即将拥有自己的家庭……可内心深处,她大概也希望有亲人有长辈,可以让她偶尔做做小辈,撒个娇吧。
    至于临清那边的江玉衡和刘氏,既然红绫姑姑说还好,那就还好了,她不会多问一句。
    洗漱一下,带着两个小丫头吃过晚饭,带着两个小丫头往后院的池子边走动两圈,消消食,前头穿过话来说,徐襄他们吃罢了晚饭,顾青茗准备离开了。
    江夏送了两个小丫头回屋,转而来到外院。
    酒菜已经撤下去,几个人正捧了茶边喝边聊天。
    江夏瞥了一眼,看见徐襄手中捧的也是绿茶,只是茶杯明显满着,就知道徐襄自己注意没有喝。
    她的目光一转,看见旁边伺候的两个丫头,一个捧香,一个抱琴,都是红绫姑姑特意挑选来,放在外院伺候的。她原来只想着这两个读书识字,捧香懂一些调香,抱琴懂一些音律,她们在外头伺候,也算是家里的体面。虽江夏偶尔察觉两个丫头有些不合时宜的清傲,也没往心里去,反而觉得家里往来不缺俊男才子,放两个清傲的丫头,比花痴强,省的做出什么丑事来。
    今日看着徐襄手中的茶杯,她却有了别样想法。不管怎样,丫头是伺候人的,连正经主子要紧的禁忌都不知道,要来何用?
    江夏打个眼色,跟着进来的彤翎会意,转身到茶水间里去,竟然看见徐襄的药茶根本没煮,就搁在角落里了,连泡水都没泡,显然现赶着都来不及了。
    彤翎脸色难看,只得取一点枣花蜜冲了,端上去。
    江夏接了,笑笑,伸手递给徐襄,将徐襄手中的绿茶换下来,自己捧着喝了。
    她这一系列动作自然从容,没有半点儿避讳忸怩的,越哥儿和齐哥儿看惯了,谁也没觉得如何。只是看在顾青茗眼中,却是心头揪痛,慌乱间,只能垂了眼喝茶,来掩饰自己的异样。
    喝了口茶,江夏开口道:“你们凑在一处,讲经义词赋,我一来就要谈生意上的事了。”
    顾青茗苦笑着摇摇头:“说起来,你也已经是正五品,享正四品俸。两小子不说,心灵智慧,日后也定能考出来的。也就是我,自甘堕落,甘于沉寂商场,天天想的都是如何逐利,饕餮无足。”
    江夏捏着茶杯盖子指指他,笑着道:“我那五品四品的什么来路,你又不是不晓得,轮本质,咱们俩才是一样的,说什么盘算逐利,饕餮无足,咱们货运南北,沟通有无,难道白费力气白操心的?做官的要领俸禄,与咱们商人逐利本质上又有什么差别?”
    徐襄听得江夏满嘴强辩之词,却只是含笑,并不置言。而顾青茗将两个人的相处情形看在眼中,也不免在心中感叹,若换成他,无论如何做不到徐襄这般纵容宠溺……若没了这份纵容宠溺,江夏娘真的中规中矩,温良恭俭起来,也就与天下妇人再无二致了吧!
    顾青茗笑笑,将这份感叹掩下去,重新开口,已经转了话题:“制药生意和河运生意一直不错,却难有大的长进。倒是江贤弟一力主张买下的肃州大片土地,有了极可观的回报。此次,肃州卫大面积西扩,又有许多水草肥美的绿洲平原收入肃州封地,不知江贤弟作何想?可还要继续买地么?”
    江夏默默摇头,略略沉吟,方道:“之前,肃亲王刚刚就藩,百废待兴,咱们伸手购买土地,也是换个法子资助于肃王府尽快建立。如今,肃王府兵强马壮,又有南北西域的商贸往来繁盛,早已经不需要咱们再操心资助了。……依我看,有便宜也不能一点儿不沾,挑着上好的绿洲买下一两处也就是了。”
    顾青茗眼中流露出一抹赞赏来,他已经听明白了江夏的言下之意,再买绿洲只是为了维持与肃王府的关系,沾便宜……有时候,能上去分享胜利果实,本身就是亲近的表现吧。
    点点头,将话题带过,顾青茗转而说起海运一事:“忘了与你说了,两日前接了信,明州那边有一个海运船队靠岸,据说远至慢巴撒,运回来几十个昆仑奴,皮粗粝黑亮如漆,貌丑如鬼,过几天就会运进京里来,给你送两个来……其他也还罢了,据说昆仑奴很忠心,一身蛮力,给越哥儿齐哥儿做个跟班不错。”
    江夏愕然片刻,转眼看见不以为意的越哥儿,和满脸兴奋期待的齐哥儿,笑着摇头道:“若是能匀出来,就给我几个……没有带回种子,或其他特产稀罕物来?”
    顾青茗笑着道:“自然有的,至于是什么,我也没细问,好歹几日到京一起送过来,由着你挑就是了。”
    江夏也不推辞,甚至都没有道谢,只笑着点点头,就转了话题问起郑家的事情来。
    在临清时,顾家与郑家就开展了初步合作,如今海运,南北货行商贸易,郑家顾家都多有合作。有了郑二老爷和顾青茗两代商界奇才,又有西北肃王,西南镇南王照应着,生意才能做的顺风顺水。
    “白先生乃奇人也,若不投身经商,做军师也必定谋略非凡……”顾青茗详细地介绍了各路合作情况,最后以这么一句感叹结束了话题。
    江夏对白启文也多有钦佩,转而看向徐襄,就见徐襄也在点头附和,自然也赞同顾青茗对白启文的评价。只在对上江夏看过去的目光时,徐襄几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顾青茗提起白启文的谋略出众,江夏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正四处扩兵的肃亲王……徐襄不同意,她也能理解。如今成庆帝还算英明勤政,待她和徐襄也算恩遇有加,他们实在不好偏颇于哪一方。
    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