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233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233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妱娘飞蛾扑火一般,主动地嫁给了太子,原本只是五品同知的景润年,也因此升为三品漕运都督。
    小鱼儿被封了公主,然后即将和亲,嫁到遥远的北海边儿的珂林贝尔城。
    江夏外出寻药,一去半年,最近的一次信也是一个半月之前,从荆州传回来的,如今,人却不知在哪里。
    而她自己,原本母亲希望她嫁给宋世子,父亲则希望她嫁给手下一名很有才华的将军,最后,她却鬼使神差地要嫁给靖南王府二公子、如今的四品武威将军粱嵘。
    今日送走了景妱娘;初六,鱼儿即将启程远嫁;她自己的婚期好歹缓一些,梁家尊重赵家的意思,愿意留赵宝儿在家里多待半年,婚期基本定在了来年三月。
    赵宝儿这会儿不敢奢望太多,她只希望,夏娘能尽快回京,在她出嫁时,夏娘能够送她上轿!
    同一时间,小鱼儿其实已经洗漱完毕,只不过,她不太像出去,她越来越愿意自己待着,不愿意面对宝儿。
    宝儿,原以为她会嫁给自家哥哥的,却不想,最后哥哥选择了梁家的姑娘做正妃;赵家自然不甘心姑娘屈居人下做小,一番运作下,就有了宝儿与粱嵘的婚约。
    一想起宝儿即将嫁给粱嵘,成为粱嵘的妻子,小鱼儿就觉得心里一抽一抽的;只是,她知道,在她欺骗了哥哥欺骗了夏娘,在元宵节偷偷与扎昆见面的时候,已经注定了今日的结果。
    那些人早就有意让自己和亲,不过是哥哥想尽办法在阻止,才没让那些人轻易达到目的罢了。自己傻的可以,竟主动送了把柄给人家……她落到今日,不过是自作自受!
    她对不起哥哥,更对不起夏娘。
    夏娘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但凡她提出来的,夏娘几乎没有不答应的。给贵妃治病,给三皇子治病,夏娘都是拎了脑袋的,却没有半点儿迟疑就答应了。甚至为了二皇子的事儿,离京一去半年……
    这份情谊,她回报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任性!
    诸般种种,就像无数只蚂蚁,在啃噬她的心,不是多么疼,却几乎让她喘不上气来。
    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念夏娘,却不希望夏娘赶回来……她实在无法面对夏娘,她没有脸!
    珂林贝尔城、北海么?
    一去几千里,永世再不见,也好!
    离了京城,在一众护卫下,昼行夜宿,一路急赶,进了山西境,看见已经调到山西任都督的赵充派来接应的兵马,宋抱朴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对面的队列里走出一匹通体栗色的马,马上一员年轻的将军高声道:“请问,来的可是肃亲王?”
    宋抱朴稳了稳神,同样驱马上前一步,道:“正是小王。……赵二哥怎地亲自来了?”
    前一句还端着,待他看清对面那将军的容貌,立刻就扬起了一脸的笑,毫不迟疑地驱马奔过去,对面那将军则直接跳下马,飞跑道宋抱朴马前,单膝跪地行礼道:“平型关驻将,三品威远将军赵炀拜见肃亲王!”
    宋抱朴连忙跳下马来,亲自上前两步,伸手将赵炀扶起来,然后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说起来,还是我对不住赵大人和兄弟们……受我牵累了!”宋抱朴对着赵炀拱手道。
    赵炀一把抱住他的胳膊,两人把臂而行,一边爽朗地笑道:“这话可别说,你也就是挡着我说说,若是当着我父亲的面儿,他可不会给你留面子,指定恼了你!”
    宋抱朴也随即笑道:“不说,不说了。”
    “这就对了,走,走,王爷可能还不知道,这平型关有一种好酒,号称三杯醉,真他娘的带劲啊,走,咱们今儿就要去破了他这个规矩!”
    “哈哈,走,今日不醉不归!”宋抱朴放下一直的担心,也豪情大发起来。
    两个人勾肩搭背一路进了平型关,竟是再不理别的,径直往街口那家酒肆走过去。
    来到门前,宋抱朴抬眼看向那高高挑到半空的幌子,低声念道:“四喜客栈!”

  ☆、486。第486章 塞外江南

肃州,乃是依附于嘉峪关的卫所,所谓的城池也是依附于嘉峪关而建,不大,却墙高城坚,便于驻守。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此处更多的是军事要塞,而非民居城市。
    南北东西都不过二里的小城池中,军营就占了大半面积,与东西城门相呼应的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大街,也是肃州城内唯一形成规模的大街。街上也有客栈酒楼等商铺,却完全谈不上规模,零零落落的,几乎没一家铺子后边都有一个不小的院落。这也是特色了,中原的城池中鲜有如此的。
    六月初二日,黄道吉日,京城里太子敕封,几千里外的肃州城内,一家名为四喜居的客栈开业。
    沈琥去了一趟钦州,紧赶慢赶地在五月末赶到了肃州,第一时间就张罗着将这一家四喜客栈开了起来。
    江夏站在客栈二楼窗口,摇晃着手中折扇,笑微微地看着一眼到头的大街,道:“不知道咱们的百里王爷就藩后,王府建在哪里呀!”
    任川南失笑着低了头,缓了缓这才抬起头来笑道:“城中除了卫指挥使的府邸,再没有官衙了……”
    江夏挑着眉头看了任川南一眼,道:“原来,任先生也这般促狭呢!”
    卫指挥使只是三品武官,亲王可是超品,位极人臣的所在。让一个亲王屈就到卫指挥使的官衙中……这是打趣宋抱朴虎落平川了。
    话虽这么说,江夏却同样一脸的忍俊不禁。宋抱朴的笑话,她也很乐意看呢!
    “任先生,你这两天好好琢磨琢磨,肃王爷新官上任,哦不,是新王就藩,咱们上门恭贺,怎么也得带点儿能拿的出手的表礼,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呀!拜托了哈!”
    江夏这一番话说的很郑重,很诚恳,说着还很是像模像样地对任川南拱手一揖,任川南也郑重回了一礼。只不过,两人抬眼对视,却同时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敲门声响,沈琥进门来,拱手道:“东家,我堂兄已经答应了,亲来肃州坐镇。掌管庄子的人手也妥当了,在门外候着了。”
    江夏点头,回身在椅子上端正坐了,端了一杯茶,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
    沈琥走到门口,很快引了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进来。
    江夏的目光在那汉子古铜色的皮肤和粗糙结实的手上打了个转儿,心里已经有了三分满意。又问了几个问题,就定下用这个汉子做庄头。
    “你大概多少知道些了,我准备建的庄子,不仅仅是种地,还要种药材,种果树。”
    甘草,是最常用的中药材,生于半干旱、干旱的沙质土壤,甚至沙漠边缘,根系发达,为防风固沙最好的植物之一。
    肃州城,位于河西走廊中段,肃州城东,也就是嘉峪关内,水土丰茂,拥有大片大片的绿洲,水源充沛,种植粮食、果树都是极好的。嘉峪关外,也就是肃州城以西,绿洲面积少了许多,种植粮食难度较大,但放牧和种植甘草却是极好的。特别是种植甘草,能够防风固沙的同时,还能够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对环境有改善作用,等种植的甘草成活并生长上两三年后,土壤土质都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然后就可以种苜蓿、种葡萄、种地瓜、马铃薯。还有,此次沈琥紧着赶去钦州带回来的良种水稻种子和长绒棉。
    虽然,如今站在嘉峪关城墙上看过去,关外仍旧是一片荒凉,但江夏很有信心,至多三年,嘉峪关内外,就将成为塞外江南,成为一大片水草丰美的绿洲平原。
    那叫周齐的庄头听得还有些懵懵懂懂的,沈骓却两眼发光,满心火热。若是东家说的都能实现,那该是何等成就!
    这个地方,地广人稀,有的是地让他们折腾,几百亩,不,这里动辄就该是几百顷上千顷……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药材,大片大片的果园,大片大片的良田……
    看着周齐一脸的茫然,江夏暗暗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可能没种过药材,没关系,那东西跟种粮食也差不多,你种粮食是把好手,种药材自然也差不了。这样,你从今日起,就先带着几个人去收甘草种子。也可以收甘草主根,只要把主根截成一段一段的,种下去,大都能成活。”
    这话,周齐听明白了,连忙答应着。
    江夏又道:“暂时,你们仍旧住在城内,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咱们再去城外建庄子。”
    周齐再次答应着,看江夏没有吩咐了,就辞了出去。
    江夏转回头来跟沈骓商议了一回,商量了一些事务,特别是临近肃州的一些城池的铺子怎么开设,又怎么发展……
    等沈骓辞了出去,沈琥觑着江夏的脸色,似乎有些失望,于是斟酌道:“东家,这些人毕竟刚刚来,还没上手。等上了手,情势自然会一天天好起来。”
    江夏抬眼对他一笑,道:“我不担心他们的工作能力。我是在想,咱们去哪里寻人手。开铺子的人手你们有数,我不管。但种地开荒,人手少了可不成啊!”
    沈琥也皱了眉头,思虑半晌,却也没什么好法子,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东家既然提起建庄子,想必早有打算吧?”
    江夏横了他一眼,哼一声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你们可不能都甩手给我一个人呀!”
    沈琥和任川南都跟着笑笑。
    江夏又道:“种地的人口,自然是中原最好。我听说,肃州军营里有一个流放营……”
    沈琥和任川南脸上的笑容僵住,两人对视一眼,任川南斟酌着道:“流放到此地的,无不是大奸大恶、亡命之徒,怕是难以掌控,万一有个闪失,可能就是大事啊!”
    江夏微微一笑,垂了眼喝口茶,又慢慢品了品茶味儿,这才淡淡道:“人只要活着,总有看重之人之物……动脑筋,用心思,总会有法子的。”
    沈琥和任川南再次对视一眼,眼里都透出一抹敬佩来。

  ☆、487。第487章 太鲜啦!

江夏经过一番琢磨和考虑之后,还是让沈骓留心,在附近寻一名对甘草比较了解的人来,进行甘草种植的试验。
    因甘草对生长条件的特别需要,自古河西走廊,乃至新疆、蒙古部分地区,都是甘草的主产地。也因此,这里有不少挖草人,世代以挖草为生。没有种甘草的,挖甘草的人也对甘草的习性比较了解,相对来说,比完全陌生的人更容易上手。
    若是,种植成功了,江夏有心将所有挖草人收编了,都来种甘草。种的多了,才有得挖。有种有产,形成良性循环,不至于因为挖草破坏了生态。
    刚开始试验种草,江夏选的是靠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有相对丰茂的植被,栽植容易成活。慢慢积累经验之后,再往相对干旱、干旱的地方扩展。
    四喜客栈开业之后,有沈骓管理着,江夏也没有多少事,索性也带着越哥儿、任川南,骑马出了肃州城,往关内的一条穆棱河走去。
    穆棱河是黄河的一个小分支,自西北往东南注入黄河。
    穆棱河两岸有大片的绿地草原,也有零散的村落,养殖牛羊马匹,也种植一些简单的粮食作物。
    江夏一行出来,挖甘草是一,另一个则是散心的。
    越哥儿和程琪带了弓箭,任川南却没学过射御,骑马还行,弓箭就没法子了。至于江夏和二月,则带了药锄药篓。当然,还带了食材和调料。如此广阔自由的天地,怎么可以没有美味的烧烤来点缀呢?
    来到野外,江夏随便转了转,就欣喜地发现,这个时代的生态环境比现代好太多了。绿地上、半沙化的地方,都有好多甘草。看植株的样子,有好多都是十几年几十年的药草,根茎粗壮,她看到一株最老的甘草,有一段露在地面的根茎竟然枯朽了!
    另外,绿地上还有甘草、川芎、当归等多种药材,江夏欢喜不已,每一种都采挖了一些,并交代帮她挖药的任川南和二月,挖出草药后,将土壤重新掩埋好。
    绿地上药材丰富,还有另一种意外之喜——野菌子。一个个蘑菇肥嫩鲜美,最大的足有碗口大小,小的也有鸡蛋大,到后来,药篓里大半倒是蘑菇了。
    采集了一些草药蘑菇之后,江夏三个去了穆棱河旁。天气渐热,雪山上的积雪冰盖加快融化,河水也到了丰水期,冰凉的河水湍急汹涌,一路奔腾下去,带着微微的黄,那是被河水裹挟带走的沙土。
    江夏是有备而来,她骑了马过河,将一张网拦在河流之中。
    河水尽管湍急,河面却不算宽,只有两米不到三米的样子。二月和任川南一起动手,拦网很快架好,用石头固定好。江夏就去找了个开路平坦的河滩生火,捉鱼的事情就交待给了任川南和二月。
    江夏找了几个光滑的石头,去河边洗干净之后,放在火里灼烧,火上架了一口小铜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