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681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81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问这个时代谁胆子最大,最敢想,又敢干,非读书人莫属。
  而山河书院的学子,又是读书人中最另类的那群,胆子尤其大。
  每月裸奔,已经不算事。
  三天两头写文章骂人,那才叫精彩。
  弄得新民县的民众,以及来往客商,都将山河书院学子写文章骂人当成了固定娱乐项目。
  潜移默化之下,整个新民县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
  就连那几万流民,那些最安分守己,最怕失去现有一切的流民,也都丢掉了身上的束缚,热情参与其中。
  绣衣卫被嘘就罢了,关键是被抓的学子,对绣衣卫破口大骂。
  骂人还不带脏字,将绣衣卫骂得狗血淋头。
  绣衣卫不干了!
  就没见过如此嚣张的‘犯人’。
  绣衣卫一层层告状,告到礼部,告到大理寺,惊动了宫里。
  文德帝:“……”
  这些学子一个个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竟给朕惹祸。责令国子监以及山河书院严加管教。
  两边再敢动手打架,谁动手,就剥夺他的科举资格。
  文德帝一发怒,礼部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
  分别将国子监祭酒,山河书院山长叫到礼部臭骂一顿。
  两家书院,代表了京城的学风。
  好的不学,竟然学市井流氓打架。
  此事必定经南来北往的商人口耳相传,传遍大江南北。
  届时全天下都知道国子监同山河书院打架。
  等到后年大比,天下学子齐聚京城的时候,此事必定会被翻出来,成为笑谈。
  “届时丢脸的就是你们!好好管束各自的学生,不准再闹事。谁再敢动手打架,夺去科举资格。”
  山河书院山长同国子监祭酒一起走出礼部衙门。
  二人客客气气,一句又一句的客气话不要钱的往外吐。
  等到辞别,双方各自离去,二人齐齐变了脸色。
  都在吐槽对方不是个玩意。
  ……
  晓筑。
  顾玖正在逗孩子玩耍。
  湖阳郡主同她讲述那场旷世裸奔,讨论哪个小鲜肉更鲜嫩。
  丫鬟们都不好意思听。
  顾玖面不改色。
  “恭喜姑母一饱眼福!”
  “可惜绣衣卫来的太快,正精彩的时候,竟然被绣衣卫制止。绣衣卫就是多管闲事。”
  “话不能这么说。绣衣卫职责在身,得知这有人当街打架,还是群架,自然要及时出动。对于绣衣卫的快速反应,理应表彰。”
  “你竟然还替绣衣卫说话。他们抓的可是山河书院的学子。”
  “国子监的人不也被抓了吗,可见绣衣卫并没有偏袒谁。”顾玖心平气和。
  对于书院学子被抓,她连眉眼都没动一下。
  学生嘛,精力充沛,不搞点事情出来都不叫学生。
  顾玖完全理解。
  湖阳郡主诧异,“你就不生气?”
  顾玖笑了笑,“我为何要生气。当街打架,被绣衣卫抓了个现行,抓进去关两天,散散多余的精力,挺好的。”
  此时门房来报,“启禀夫人,黄公子求见。”
  “黄去病来了吗,叫他进来。”
  黄去病摇着折扇走进园子。
  “湖阳姨母也在,姨母今儿心情好啊!”黄去病笑着打招呼。
  湖阳郡主咯咯咯的笑,“臭小子,你怎么来了?”
  “我来是有正事。礼部尚书是我本家族叔,他叫我提醒诏夫人,好好管教山河书院。”
  顾玖招呼黄去病坐下,“礼部尚书亲自叮嘱你?”
  黄去病点头,“特意把我叫过去,臭骂了一顿。让夫人以后严加管束山河书院的学生,不可再闹事。”
  顾玖笑了起来,“尚书大人骂了书院山长还不够,还特意让你出面。看来是真的气狠了。”
  黄去病懒洋洋的,拿起一个梨咬一口,汁水很多,很甜。
  “夫人打算怎么做?要不要给礼部一个面子?陛下可是发了话,再有下次,全部取消科举资格。”
  顾玖说道:“礼部管着科举,本夫人自然要给礼部面子。你回去告诉礼部尚书,本夫人一定会严加管教书院学子,另寻途径给他们发泄。”
  黄去病顿时来了兴趣,“夫人打算怎么做?能不能给我透个底?”
  顾玖笑了笑,说道:“只是一个初步想法,过几天我再告诉你。”
  “那就说定了。”
  ……
  顾玖想到了办报。
  但是这一步,步子有点大,容易引来朝堂非议。
  所以她把步子迈小一点。
  她准备办一份山河书院报,只在书院内发行。
  如此,朝堂就没理由干涉此事。
  书院学子喜欢写诗写文章骂人,文青毛病不轻。
  三天两头总要闹点事情出来,发泄过剩的精力。
  干脆给他们办一份书院报,叫他们各抒己见。
  有事干,就不会天天想着往外跑。
  如此一来,就能减少书院学子同国子监之间的冲突。
  都不碰面,哪能冲突。
  又不是后世,有互联网,直接在网上开战。
  为了此事,顾玖特意将书院山长,教务主任请到晓筑商议。
  书院山长同顾玖是老熟人。
  以前的王府家令史大人,在文德元年告老致仕,为儿子的仕途铺路。
  顾玖在王府的那些年,经常同王府家令史大人打交道,对他的能力很清楚。
  史大人能在臭毛病一箩筐的文德帝手下干了那么多年,并得到王府上下一致认同,能力不用说,超强。
  得知史大人致仕,顾玖就摩拳擦掌开始挖人。
  亲自上门,三顾史府,终于将史大人请出山,做了山河书院的山长。
  史大人曾和顾玖抱怨,“管理书院,比管着偌大的王府还要累人。这些学子,没有一天消停。老夫每天累得不行,他们精力还旺盛得很。”
  “年轻人吃饱喝足就想搞点事,山长见谅。”
  几年下来,史大人已经习惯了书院的生活。处理起书院的事情游刃有余。
  顾玖将自己的想法同两人一说。
  史山长首先点头同意。
  “是该给学子们一个发泄的渠道,免得整日招猫逗狗,三天两头闹事。”
  “征稿该以什么标准?”
  顾玖想了想,“标准你们定。凡是你们觉得好的文章,只要不是骂陛下都行。”
  “骂朝廷官员不管吗?”
  “骂朝廷官员得言之有物,不能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指名点姓的乱骂。”
  “夫人的意思是,可以隐去姓名骂朝廷官员。”
  顾玖嘴角抽抽,很心塞。
  这是要搞事的节奏啊。
  “尽量不要收骂朝廷官员的文章。可以针砭时弊,但是不能带上具体某个人。”
  教务主任一副我懂,我全都懂的表情。
  顾玖有种不妙的预感,不得不再三提醒,“书院报是学子发声的渠道,不是结仇的工具。已经有许多人看山河书院不顺眼,可不能再结仇。征稿的时候,你们一定要严格审核每一篇稿子。”
  “夫人放心,我等有分寸。”
  听到分寸二字,顾玖更担心了。
  可不能乱来啊。
  本夫人的确是打算用山河书院吸引朝堂内外的关注,可是没打算结仇啊!
  你们可都悠着点,别乱来。
  顾玖忧心忡忡,书院师生却兴奋难耐。
  征稿,审稿,排版,印刷……
  每个人都兴致勃勃,都在期待山河书院报的诞生。
  学子们听说要办报,也不闹事了。
  摩拳擦掌写文章,盼着自己的文章都出现在书院报上面,供书院所有人阅览。
  秋收前的某天,《山河书院报》第一期发行。
  书院学子免费领取。
  多年后,当人们忆起这一天,依旧心潮澎湃。
  这一天被永远铭记史册。
  因为这是神奇的一天,也是最神奇的一版《山河书院报》。
  凡是登上第一期《山河书院报》的人,无一例外,竟然全都在未来几十年,成为了风云人物。


第723章 传位诏书
  秋收,一年中最令人兴奋的季节。
  天高云淡,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雀跃。
  今年各地遭遇天灾人祸,虽说粮食明显减产,但好歹还是有点收成。
  有了收成,就有了粮食,就能减缓灾情。
  朝廷赈灾的压力也随之一轻。
  加上刘诏在江南买粮,杀了一批粮商,以血腥手段打压粮价,终于将粮价打压到正常价格。
  粮价一下来,粮食恐慌情绪得以缓解。朝廷能够更轻松地应对赈灾,花一样的钱做更多的事。
  当初大肆屯粮的粮商大地主,却损失惨重。
  他们对刘诏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刘诏断了他们的财路,等于是有了杀父之仇,岂能不报。
  粮商大地主出钱出力,联络京城,试图报仇。
  朝堂上,朝臣们齐齐松了一口气。
  有人提议给大皇子殿下议功。
  赈灾一事,大皇子殿下居功至伟。有功不赏,会寒了天下臣民的心。
  又有人提议,下旨召刘诏回京。
  议功一事,可以等刘诏回京之后再说。
  恰在此时,有人上书弹劾刘诏。
  称诏夫人仗着大皇子殿下的权势,在新民县开办女子学堂,公然招收女学员。
  此举有违伦常,有违祖宗家法,有违朝廷法度规矩。
  大皇子殿下明知此举不妥,却纵容诏夫人办女子学堂。
  这是要干什么?
  这分明就是大逆不道!
  公然创办女子学堂,就等于是公然质疑祖宗规矩。
  大皇子殿下是想掀翻大周的法度吗?
  还是说大皇子殿下对陛下有所不满?
  创办女子学堂事小,不尊祖宗法度,不顾纲常伦理事大。
  这是要造反啊!
  恳请陛下严惩大皇子殿下,关闭女子学堂,严肃纲常伦理,强调祖宗规矩!
  此言一出,举朝皆惊。
  户部尚书赵大人不由得朝中书令李大人看去。
  李大人眼观鼻鼻观心,镇定如山。
  赵大人又朝陆侍中看去。
  陆侍中一脸诧异,显然事先他没有收到消息,没料到御史会来这一出。
  在这紧要关头,刘诏刚立下功劳的档口,竟然弹劾刘诏有造反之心。
  “陛下,虽说御史言辞有些夸大。然而大皇子殿下此时正身处江南,又有带兵作战的经验,加之反贼未平,微臣以为不得不防啊!”
  此乃诛心之言!
  朝臣的话,显然刺激了文德帝脑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文德帝面色微微扭曲。
  刘诏想要造反吗?
  女子学堂不重要。
  区区几个女学员,改变不了大周的祖宗法度,影响不到纲常伦理。
  但是刘诏的态度很关键。
  刘诏是怎么想的?
  他真的想掀翻祖宗法度吗?
  这很危险。
  文德帝扫视朝臣,他从某些人眼中看见了兴奋。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刘诏。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有人想要置刘诏于死地,可惜天公不作美,老天爷没站在他们那边。
  八百里加急,从吉州传来的消息
  要命啦!
  反贼高举大旗,上书“庆王奉旨讨伐刘氏逆贼,定朝纲,肃正统!”
  消息一出,举朝震惊。
  谁是庆王?
  庆王是谁?
  大部分朝臣都是一脸懵逼。
  大周什么时候多出来一个庆王?
  哪里钻出来的阿猫阿狗,也敢给自己封王。
  “咳咳……”
  少府家令轻咳一声,提醒朝臣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
  “本朝的确有一位庆王!”
  少府家令历经四朝,可谓是皇朝秘闻活历史。
  中书令李大人说道:“众人都不曾听说过庆王,还请家令大人替众人解惑。”
  “李大人应该很清楚吧。”
  李大人含蓄一笑,“不及家令大人十分之一。有关此事,本官就不班门弄斧。”
  少府家令捋着胡须,娓娓道来。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宗皇帝最宠爱的十七皇子,因为突发重疾,不治身亡。中宗皇帝悲痛不已,下令追封十七皇子亲王爵,封号‘庆’,正是庆亲王!”
  “这么说庆王早就离世。现在出现在反贼里面的庆王又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人故弄玄虚,冒名顶替?”有人发出疑问。
  少府家令面色平静地说道:“庆王离世之前,身边两位妾室已经怀有身孕。只可惜,等到庆王离世,丧事还没办完,两位妾室一同失踪。
  中宗皇帝和先帝先后派人寻找,却一直没有找到两位妾室的踪影。传闻两位妾室已经死了,孩子也没能保住。也有传闻,妾室腹中孩子并非庆王遗腹子。”
  “家令大人的意思是,出现在反贼那边的庆王,有可能是真正庆王殿下的遗腹子?”
  少府家令呵呵一笑,“老夫可没这么说。”
  “请问家令大人之前那番话又是什么意思?庆王遗腹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