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669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69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陈壮实的呼吸都充满了热血气息。
  杨季没有留情地打击他,“每年那么多人去西凉,也没见谁能留名青史,被后人记住。”
  “杨兄,你说这话,我就反驳一下。请问,山河书院是那些商家能比的吗?山河书院是普通书院吗?”
  杨季迟疑了下,摇头。
  陈壮实哈哈一笑,“我再问你,我们二人身为山河书院的学子,被山长派来西北,现在又被告知要去西凉,而且出发前还给了一千两安家银子。你认为山长吃饱了没事干,花钱就让我们到西凉走一趟,随便看看吗?”
  杨季不想承认,可他还是诚实地摇头。
  陈壮实分析得有那么点道理。
  书院山长又不是钱多到没地方花,特意花钱叫他们跑西凉一趟。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这一趟西凉之行,一定是干大事。杨兄别忘了,书院的东家可是诏夫人。山长的意思就是诏夫人的意思。诏夫人派我们二人前往西北,能是普通事情吗?肯定不能!一定事关军国大事,才会特意派我们出马。”
  陈壮实说到最后,整个人都跳了起来,简直是手舞足蹈。
  杨季面无表情地问道:“陈兄哪里来的自信,夫人会派两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前往西凉干军国大事?难道夫人手底下无人可用吗?”
  陈壮实被噎住,想了想,死鸭子嘴硬,“反正是干军国大事。”
  杨季呵呵一笑,继续弹琴赏花,风花雪月。
  “二位适应良好吗?”邓存礼从外面进来。带着西北特有的风霜刀剑。
  “参见邓公公。我和杨兄年轻,哪里都能适应。”
  “如此甚好!”
  邓存礼扫了眼两人,“后日你们二人将随队出发,前往西凉。”
  “后日?怎么这么快?”
  邓存礼面无表情地说道:“考虑到你们初来西北,出发时间已经推迟了一天。你们主要任务,就是前往西凉王城,确保无望大师能顺利当上西凉国师。
  无望此人,数年前,由夫人亲自派往西凉宣扬佛法,宣扬我大周风物人情,渡西凉穷苦百姓。他是夫人西凉计划的关键人物,你们此去西凉,不容有失。你们在书院学习多年,能不能完成任务,平安归来,就看二位善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
  “不成功会怎么样?”
  陈壮实弱弱地问了一句。
  邓存礼笑了笑,然后脸色一沉,严肃道:“不成功,只能死。若是成功,功名利禄,随二位索取。他日功成,史书上定会留下二位的丰功伟绩,供后人传颂。
  时间紧迫,二位抓紧时间休息。一旦踏上前往西凉的道路,别指望会有今日这般悠闲日子。若是二位害怕,现在退出还来得及。不会要你们的命,最多就是让你们在西北停留个三五年。”
  陈壮实哪里会怕,一听到国师二字,热血直冲脑门。
  他率先表态,“邓公公,学生一定完成任务。不成功就成仁。”
  “好!杨解元想退出吗?”邓存礼朝话少的杨季看去。
  杨季浅淡一笑,“难得有机会施展才干,操作一国朝政。某不才,愿前往西凉。”
  “好,甚好!”
  此时下人禀报,“邓公公,窦先生来了。指明两见杨解元,陈先生。”
  “无事不登三宝殿。请他进来。”
  接着邓存礼又对二人说道:“窦先生乃是鲁侯身边的谋士,他这个时候过来,显然是要考教你们二人的才学。好好表现,别让人看轻你们。若是他招揽你们,希望你们不会让咱家失望。”
  “不敢让公公失望!”
  “甚好!”
  ……
  两日后,杨季陈壮实这对难兄难弟,踏上了前往西凉的道路。
  尽管来西北之前,就已经练习过骑术,而且练得还不错。
  可是同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的夜不收相比,二人的骑术都是辣鸡。
  就连比他们大上两轮的窦先生,都甩了他们十条街。
  一进入草原,每天埋头赶路,少说两三百里,三四百里。
  高强度的骑行,第一天直接磨破了二人的大腿内侧,鲜血淋漓,几乎要了二人半条命。
  时间不等人,不可能停下来等二人养好伤再走。
  拖着伤势,只要没死,就要按照计划赶路。
  幸亏邓存礼给他们准备的伤药极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二人的痛苦。
  两三千里的路程,一路奔驰。
  等赶到西凉王城,二人已经称得上是个骑手。至于大腿内侧,已经磨出了一层老茧。
  踩在西凉王城的土地上,陈壮实发出一声怒吼,“啊……西凉,老子来啦!”
  终于来啦!
  他宣泄着,他呐喊着。
  “老子要将西凉踩在脚下,成就我陈壮实功名利禄!”
  他要做本朝第一个,以秀才功名站上朝廷的大佬人物。
  他要让世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杨兄,此行乃是你我二人的天赐良机,不可辜负。”
  杨季神情内敛,说出的话,却掷地有声,“饮马西凉王城,乃我辈心愿。”
  好志气!
  ------题外话------
  三更稍微晚一点,估计中午。元宝先睡个懒觉,再起来码字。


第707章 要么合作,要么死(三更)
  江南沿海。
  当陆地出现在视线中的那一刻,全船的人都在欢呼。
  有人甚至嚎啕大哭。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陈大昌站在甲板上,老辣如他,眼眶竟然变得湿润。
  “这么多年,没想到还有回来的一天。”
  “陈公公以为自己会死在外面?”容信同他并排站在一起。
  陈大昌呵呵冷笑,“咱家怕被你弄死。”
  “你是夫人最看重的人,无论如何我也会保住你的性命。”
  说这话的容信,左手吊着,脸颊上多了一道疤。
  回来的路上,和海盗干了一架。双方都没讨到便宜,各有损失。
  海盗死伤惨重,他们这边损失了一艘船的货物。好在,依旧带回来三十艘货船。
  当年容信被派往江南的时候,还只是一个白白嫩嫩的小黄门。
  而今,气质凶悍的他,随随便便往哪里一站,就能让人心生恐惧。
  这几年,他和陈大昌在海外船厂,可谓是杀人如麻。
  将整个陆地上的土着,杀了个尸山血海,血流成河。
  光是京观就筑了好几座。
  即便如此,依旧不能彻底震慑住那些只知杀戮,不听教化的土着。
  前仆后继的土着,用着原始的武器一次次冲到船厂,冲到田间地头杀人。
  能怎么办?
  土着主动送人头,那就继续杀呗!
  船厂从最初的三四千人,到后来的一万多人,每个人都杀红了眼。无论男人女人。
  每个人的双手都沾满了鲜血。
  被送往船厂的人,除了技术人员,绝大部分人都背负着官司,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远走他乡。
  一句话总结,就是没一个良民。
  全都是刁民。
  “殖民就是杀与罚,夫人说的这话果然没有错。”
  容信小声纠正,“是杀与操。将那些土着狠狠按在地上摩擦,多来几次,才懂得害怕。”
  陈大昌哼了一声,“也不知江南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容信充满了希望地说道:“肯定比我们走之前更好。”
  陈大昌呵呵一笑,“那可不一定。四处灾荒,江南也没办法独善其身。雨水少,桑叶肯定受影响。桑叶数量减少,又不够美味鲜嫩,蚕茧数量随之减少,蚕丝质量堪忧。
  今年的丝绸质量和数量,肯定都比不上往年。价格反而会高于往年。因为雨水少,茶叶和瓷器同样会受到影响。丝绸,茶叶,瓷器,海贸三大主要商品,今年都是这个鬼样子,今年生意肯定不好做。
  恐怕,今年破产的人会有很多。加上地方一乱,朝廷不及时想出对策,后面只会越来越难。会有更多人加入海盗。被打击得一蹶不振的海盗,极有可能借着今年重整旗鼓。”
  容信盯着陈大昌,“陈公公想怎么做?你可以直接写信给夫人。”
  陈大昌眯起眼睛,盯着海岸线,“那么多人破产,那么多失地农民,夫人既然能够经略京城,就能经略江南。”
  容信直接说道:“朝廷不会让夫人经略江南。”
  “那就换个方式,用商业手段经略江南。这是机会,夫人不该错过。”
  “你自己写信同夫人说,此事我不插手,也不会抢你功劳。”
  陈大昌冷笑一声,“海盗不解决,始终是个祸害。”
  “那就想办法杀了周瑾。”容信很干脆。
  “他不上岸,在海上几乎找不到机会杀他。”
  “那就想办法逼他上岸。”
  陈大昌突然笑了起来,“有个人可以利用。如果她还在江南的话。”
  容信挑眉,不置可否。
  顺利靠岸,
  一上岸,容信就收到数封从京城送来的信件。
  陈大昌也收到了顾玖的信件。
  二人各忙各的事情,互不干涉。
  ……
  陈大昌所担心的事情,已经初露端倪。
  今年,江南一地的雨水明显减少。
  江南各地乡村,为了争夺水源,家族同家族,村与村,已经爆发多起大规模械斗,并且出现了人命。
  地方官府为了调停这些冲突,也是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春耕在即,水就是一切。
  雨水减少,水源本就不足。想要说服谁谁让步,几乎不可能。
  各地冲突是越演越烈。
  就怕引起大规模的民变。
  毕竟灾区某地,已经有反贼举旗造反。
  各大城镇,看起来似乎和往昔一样热闹,并没有受到灾情的影响。
  但是去棚户区看看,就会发现情况已经波及到城镇小民。
  粮价上涨,生活成本明显上升。
  找活干明显比往年难一些。
  不仅如此,物价上涨,工钱却没有上涨,并且比过去更加严苛。
  过去,绣娘干完绣活,默许可以将碎布头带回家。
  今年,各大秀坊严禁绣娘将碎布头带回家。一经发现,百分百辞退。
  毕竟碎布头也能卖点钱。
  碎布头可以用作给小儿做百衲衣,做手绢,做尿布,甚至可以卖给造纸工坊造纸。
  小民都很珍惜手头上的活,没人愿意在这个年月被人辞退。大家都很拼命的干活,比过去付出更多的精力,却无法得到更多的报酬。
  “生活艰难啊!”
  陈大昌走在大街上,随口发出一声感慨。
  不过,在艰难中,也有着微弱的变化。
  城外新建了一家木工工坊,招收大量木匠,学徒,工钱从优,包两餐。
  工坊第一批产品,就是各种型号的水车。
  有满足家庭使用的小型水车,一个人就能踩动。
  也有用于沟渠灌溉的中大型水车。
  还有用于各种工坊使用的改良版水车。
  水车一经退出,就受到官府的青睐。
  官府主动帮着推销,帮着水车下乡。
  因为官府终于找到了解决争夺水源冲突的根本办法。
  一架水车,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水车下乡,展示出强大的送水功能后,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水车很贵,一架水车,少则二十两,多则上百两。
  木料,人工,技术,运输,租金,这些全都是成本。
  成本累积,自然便宜不了。
  一个村每家每户出点钱,大伙一凑,就能保证一个村一架水车。
  春耕要紧,水源就是天。
  就连平日最节俭的人,这个时候也不会心疼钱。
  这有了水车,才不会耽误今年的耕种。
  就这样,一个村一个村的推销,水车销量暴增。
  木工工坊不得不招聘更多的木匠学徒,赶工做水车。
  陈大昌看着水车上面不起眼的徽记,就知道这是四海商行的产业。
  只不过没有用四海商行的招牌。
  四海商行在江南一带,可不怎么受待见。
  江南商贸发达,从始至终,他们都不欢迎从北边来的,背景深厚的四海商行。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四海商行在江南的许多产业,都用了新的招牌,新的徽记。
  就像是土生土长的江南商行。
  靠着这个办法,四海商行的产业,在江南各地遍地开花。
  陈大昌出了城,去了寺庙。
  有妇人跪在佛前,虔诚祈祷。
  口中念念有词。
  陈大昌瞥了眼,了然一笑。
  江燕口中一顿,接着又继续祈祷。
  陈大昌去了后山,泡上一壶茶。
  鲜花盛开处,走来一位貌美妇人。
  “陈公公,幸会!多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昔。”
  陈大昌示意江燕坐下说话,“该叫你什么呢?”
  “陈公公想怎么称呼我都成,我不介意。”
  陈大昌倒了一杯茶,放在江燕面前,“生了孩子,更美了啊!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