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539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539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队东家也没好多少,只是他矜持,表现得不够明显。
  他根据王麻子的介绍,每桌一份卤味拼盘,几样炒菜,还有红薯饭。
  冬瓜排骨汤不要钱,随便喝。不过汤里面只有冬瓜,没有排骨。要不是的确喝到了一股排骨味,大家都要怀疑,这到底是冬瓜素汤,还是冬瓜排骨汤。
  热气腾腾的饭菜上了桌,外加一份卤味。
  商队东家夹了一片猪耳朵,咦,这味道真不错。
  又吃了一块卤肥肠,没想到猪下水还能这么吃,竟然没有半点腥臭味,反而带着香料的味道。
  商队东家对这份卤味拼盘十分满意,干脆又多点了两盆,给伙计们也开开荤。大家吃饱喝足,明儿才会更卖力干活。
  商队东家正吃着饭菜的时候,外面水泥路上,从京城方向又来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商队。
  拉车的骡马,驴子,足有四五十头。载货的车,足有二三十辆。
  商队东家招手叫来王麻子,“京城那边,渭水结冰了吗?”
  “不曾听说。按照往年的情况,还能航行半个月。”
  商队东家指着外面,从京城方向来的大商队,“他们怎么不走渭水,反而走陆运?岂不是耽误时间。”
  王麻子朝外面看了眼,顿时笑了起来,“这家商队我认识,每月都在这条路上跑。他们是去洛州的,现在咱们这条水泥路比水路航运还要方便,而且费用少。
  您也知道,水路沿线好多个关卡,每个关卡都要收一笔钱,而且一耽误就是半天一天。还不如走我们水泥路,收费站虽多,但是便宜啊。而且吃住都方便,还不耽误事,交了过路费就能走。”
  原来如此!
  商队东家原本在洛州的时候,也想过走水运
  但又怕渭水结冻,半路上耽误时间,这才改走水泥路。
  谁能想到,如今这水泥路,竟然比水运还要省事方便,还省钱。
  商队东家暗暗庆幸了一回,幸亏选择了走水泥里。
  黎大山带着几个收费员,清点骡马和车辆数目。
  车子上货物装的满满当当,还用油布盖着。
  黎大山掀起油布,随意检查了一番。看着木箱子上面贴的封条,他一眼认出,那是京城四海纺织工坊出产的羊绒衣裤。
  一套羊绒衣裤,极为保暖,价格也很感人。
  听站长说,就算是员工内部价,也要十两银子一套。外面买,得二三十两一套。
  他还听说,羊绒是及稀罕的物件。
  一头羊,全身上下只得几两羊绒。
  一套羊绒衣裤,得需要好几斤羊绒,那得杀多少羊,才能织一套羊绒衣裤啊。难怪那么贵。
  而且他还听说,只有冬天到春天这段时间,羊身上才会有羊绒。
  黎大山看着一车一车的货物,感慨了一下商队实力雄厚,然后便收了心思老实登记。
  将单据交给管事,叫他们自己去交过路费。
  这个从京城方向来的商队要连夜赶路,不停车吃饭休息。
  黎大山闻言,大吼一声,“来人,抬栅栏。”
  叮叮咚咚……
  锁链声响起。
  几个带着脚链的犯人,从收费站后面走出来,步履沉重。走到水泥路上,抬起重重的木栅栏,让商队通过。
  坐在窗下吃饭的商队东家,看着那些脚带铁链的人,吃了一惊。
  “他们是谁?你们……”
  王麻子猜到对方在想什么,忙说道:“客官千万别误会,那几个人全都是犯人,山匪路霸,无恶不作。县衙关着他们也是浪费粮食。我们站长就和县衙商量,叫县衙将犯人送过来劳动改造,不仅能替县衙省下粮食,还能震慑那些没被抓住的山匪路霸。”
  商队东家闻言,松了一口气,“这法子好。山匪路霸都不是好东西,是该好好改造。”
  他们这些行商,深知山匪路霸的危害。对当地县衙和收费站的举动,十分赞成。
  近些年,天灾频繁,许多地方都遭了灾。
  于是乎,官道沿途山林中,这里一坨,那里一撮,你占个山头,我占个山谷。短短几年时间,冒出许多山匪。
  这些山匪,一部分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只能上山落草为寇。
  一部分人是真的好吃懒做,平日里偷鸡摸狗,世道艰难,不如上山落草为寇,吃香喝辣。
  还有一部分人,心中欲望蠢蠢欲动,却苦于没有晋升机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上山。指望着有一天杀官造反,被朝廷招安,换个方式走上仕途。
  这帮心思不一的人聚在一起,打劫沿途过往商旅,危害一方。
  典型的山匪路霸,祸害地方民生经济。
  过往商旅,深受其苦,却又没办法。
  以至于,近些年,很多行商都改行不做了。
  命都保不住,哪里还敢走南闯北做行商。
  这怎么行!
  没有过往商旅,收费站和休息站怎么赚钱,怎么养人?
  于是在收费站成立之初,率先成立了护卫队剿匪。
  想要让这条商路畅通,沿途山匪路霸就必须斩草除根。
  四海路桥商行,除了组织护卫队,还发出悬赏通告。
  王麻子指着贴在墙壁上的悬赏告示,“客官请看,杀一个山匪路霸五两银子,抓住活的山匪路霸十两银子一个。我们东家掏钱。县衙那边的衙役,如今可积极了。就为了挣这份赏银。”
  正说着,就见几个县衙衙役,押着四个戴着枷号锁链的犯人来了。
  “牛老大,给你送人来了。收一下。”衙役扯着嗓子喊道。
  外面冷,干脆进了休息站。烧着地暖的休息站,暖和得很。
  几个犯人,则穿着单薄的衣衫,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牛老大剔着牙从收费站走出来。
  他先和衙役打了声招呼,然后上前检查几个犯人的牙口。
  “喂,我说你们送来的人不对吧。这小白脸,能是山匪路霸?”
  “牛老大别不信,这是人家军师。”
  “屁的军师。老子一拳头就能打死他。”
  “那是!牛老大这个!”衙役比划着大拇指。
  “牛老大可是从天狼军退下来的,那当然不一样。”
  天狼军?
  商队东家闻言,吃了一惊。
  那个粗鲁的收费站站长,竟然是从天狼军退伍。难怪一身凶悍。
  牛老大嘿嘿一笑,踢了脚衙役,“好汉不提当年勇。来人,把我本家叫来。”
  牛老大的本家牛先生,斗鸡眼,长得其貌不扬,看起来五六十,其实才四十来岁。
  在山匪这行当上干了快二十年,从小卒子当上军师,有几把刷子。
  只可惜,时运不济,牛老大一来,率先就剿了牛先生所在的山匪。他就成了收费站的苦力,正在进行劳动改造。
  “本家过来认人。县衙送来的几个人,说是山匪,你瞧瞧认识吗?”
  “肯定是山匪。”衙役在一旁强调。
  十两银子一个人,这哪里是山匪,这分明是白花花的银子。
  牛先生也不废话,直接玩起口活,说起山匪黑话。
  一小会,就掏出了几个人的老底。
  牛先生指着小白脸和另外两人,“这三个是牛头山那伙贼人,入行至少三年。这小白脸我还见过一回。至于这个大个子,他是脚夫,不是山匪。不知道怎么被抓来充数。”
  “好啊,王八蛋,玩花样,抓脚夫充数。真当我们东家的钱很好拿吗?老子年底要是因为你们考核不通过,老子扒了你们的皮。”
  牛老大挽起袖子,铁疙瘩一样的胳膊,朝衙役们挥舞着。
  衙役们四散开,一脸惊恐不安。
  “牛老大息怒,我们真不知情啊。都是县尉大人判的,这是卷宗,牛来大请看。”
  牛老大嘿嘿冷笑,“老子不看这个,老子只知道你们耍花样骗银子,都不是好东西。知不知道骗银子是什么后果。
  上个月,九里铺收费站那边也是有衙役抓人充数骗赏银,你猜结果怎么样?最后那个衙役在九里铺收费站劳动改造三年,现在去看还能见到。县尉直接被撸掉。
  你们几个胆包天啊,也想来老子这里劳动改造吗?正好我这里正在开山挖池塘,缺几个苦力。”
  “不不不,牛老大误会了。可能是县尉大人弄错了,我们这就回去修整。”
  “真的弄错了?不是老子认错了人?”
  “是我们弄错了。”
  “这四个犯人都留下,滚吧。事情理清楚了,再带着案卷过来拿票据领银子。”
  “是是是,牛老大你说了算。”
  几个衙役,屁滚尿流的跑了。


第537章 大户人家
  天色越发昏暗。
  才刚过申时三刻(下午四五点钟),天已经黑得看不清面目。
  休息站里面,又多了几个人,都是过路的商旅。有走亲访友,也有做买卖的。
  一个中年农妇背着背篓,来到休息站。
  她站了会,看到有人出来,才敢怯生生地问道:“这里收货吗?”
  她口音很重。
  王麻子扫了眼她的背篓,用稻草盖着,看不清里面装的是什么。
  “收啊!你背的是什么。”
  农妇小心翼翼放下背篓,拿开稻草,露出里面的物什。
  王麻子凑上去,咦,没想到竟然是新鲜的黑木耳,还有晒干的香菇。
  “这黑木耳哪来的?”
  农妇很紧张,呐呐不言。
  王麻子这才意识到农妇有些怕他,可能也是因为不大听得懂官话的原因。
  “王先生,你出来一下。”
  王老童生听到呼喊,从里面跑出来。
  “什么事?什么事?”
  “问问她,这木耳哪里采的,还有吗?下次能不能别采木耳,直接把长了木耳的木头给搬来,价钱好商量。”
  王老童生得了吩咐,用方言同农妇交流。
  听着熟悉的方言,农妇果然放松了一些。
  二人你来我往,说了好一会。
  王老童生打听清楚情况,“木耳是山上采的,野生。你要连木头也搬来,那木耳恐怕活不成。她说了,周围就她们那山沟沟产野生木耳,别地方都不行。你给多少钱收?”
  王麻子很果断,“这木耳不错,我也不让她吃亏。按照市场价,每斤再添三文钱。这些晒干的香菇,我都要了。也按照市场价收。”
  王老童生和农妇交流,农妇露出惊喜的表情。
  她显然没想到,休息站的价格如此公道。难怪山那边的村民都说有好东西,别拿到乡里,拿到休息站,价格更好。
  虽然要走好远好远的路,差不多要走一天,才能走到休息站。
  谁让他们村子在山沟沟里头,出来一趟,极不容易。
  不过只要这些山货能卖上好价钱,别说走一天,就是走两天也值得。
  过了称,付了钱,农妇就准备返回。
  王麻子对王老童生说道:“问问她,那么远,能赶回去吗?走夜路那么危险,她一个女人恐怕不行啊。我们后院有大通铺,还有热汤,一晚上只要一文钱。你问她要不要住?”
  王老童生笑了起来。
  王麻子平日里看起来精明算计,又有点凶,其实为人很心善。遇到像农妇这样的穷苦人,都会尽量给对方一点方便。
  王老童生将王麻子的意思转达给农妇。
  农妇犹豫,说了一串的话。
  王老童生给王麻子翻译,“她要赶着去买药。”
  “有方子吗?我们这里常备药材,问她要方子抓药,市场价,童叟无欺。你告诉她,我们这里还杂货铺,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茶都有卖。外面这么冷,干脆叫她进来得了。”
  农妇得知休息站就能抓药,显然很意外。
  她战战兢兢,跟随王老童生走进休息站
  屋里暖和得,让她第一回感受到什么是冬日的温暖。
  休息站内,果然有个小小杂货铺,什么都有得卖。
  王麻子将农妇交给王老童生后,就不管了。
  他提着一背篓的木耳和干香菇,朝厨房走去。
  大堂内,有客商看到木耳,心中欢喜。
  “老板,来份炒木耳,用肥肉炒,多搁点油。”
  “好嘞!你先等会,这木耳还没洗过。”
  “行啊!你慢慢弄,我们不着急。”
  天色黑了下来。
  收费站和休息站都挂上了灯笼,照着路面。
  黎大山本以为,不会再有车马经过。
  没想到,远远的就听见哒哒哒的声音,有马车从洛州方向过来。听响动,还不止一匹马。
  车队近了。
  并不是黎大山想象中的商队。
  看车马,看人头,像是大户人家出行。
  不管是商队,还是大户人家。只要走车马,就得交过路费。
  黎大山尽职尽责的做着登记。
  对方管事下了马车,交了过路费,问道:“休息站里面可有上房?”
  黎大山愣了下,冲休息站方向大叫一声,“王麻子,有人住店。”
  王麻子急匆匆跑出来,“客官住店?”
  管事板着脸,不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