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368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368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续上百年的计划,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透出来。
  有些人可能听过就忘,根本没放在心上。
  有的人听过后默默记在心头,却没有去深究。
  只有极个别的人,会在好奇心地驱使下,偷偷调查此事。
  顾玖没见过鲁侯。只能从各种传闻中判断鲁侯的性格。
  以鲁侯的脾气,他要是听说了皇宫里面有这么一群人,他能忍住好奇心?
  恐怕不能吧!
  鲁侯领兵在外,圣宠不衰,会不会也有这帮人的功劳?
  不管鲁侯同那帮人是什么关系,盖子已经被刘诏揭开,秘密被摊在阳光下,以鲁侯的脾气,九成九会落井下石。
  别指望鲁侯有道德情操。
  鲁侯从来都是一个没有底线,没有道德,没有节操地三无人员。
  只谈利益,不谈仁义。
  某一天,如果宁王府落难,说不定鲁侯也会趁机踩上一脚。
  顾玖叫刘诏给鲁侯写信,就是基于这个判断。
  多好的机会,先拉拢鲁侯,大家合作一把,直接掀了桌子,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这么大的诱惑,鲁侯能拒绝吗?
  等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后,到时候和鲁侯翻脸也没关系。
  反正双方本来就是合作一把,又没说长久合作下去。
  刘诏说道:“我之前猜测,皇祖父有可能早就知道拐子背后这帮人的存在。甚至猜测皇祖父能杀出重围,登基称帝,或许就是借助了这帮人的力量。
  如今听你提起上一代镇国公,我又推翻了这个猜测。皇祖父能够顺利登基,我想主要还是靠上一代镇国公相助。是上一代镇国公压制了那帮人,皇祖父才能脱颖而出。
  我记得,皇祖父的兄弟中,有好几个出生都比较低微。其中一个人,生母就是最低贱的官奴,而且他的生母承宠之前还生育过一个女孩。这位出身低微的皇子,一度有机会问鼎大位,最后却突然暴毙,死得特别蹊跷。”
  顾玖笑着问道:“你是不是怀疑,当年是陛下害死这位皇子?”
  刘诏点头,没有否认,“是,我有过这样猜测过。不过现在我推翻了这个猜测。动手的人,有可能是镇国公。
  我的记忆如果没出错的话,陈大昌似乎同上一代镇国公有些来往。至于陈大昌后来为什么一力反仁宣太子,或许是中间发生了什么意外。”
  顾玖说道:“与其说是意外,我更愿意相信陈大昌之所以反仁宣太子,是因为理念不合。仁宣太子,明显反感陈大昌那些人。若他登基,陈大昌等人绝无好下场。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
  顾玖给邓存礼去信,叫他回京。
  邓存礼是宫里的老人,宫里的事情他熟悉。
  大案爆发,顾玖需要邓存礼在身边。
  刘诏马不停蹄,每日早出晚归,甚至一出门就是一天一夜。
  宁王告假,躲在王府不出门。
  京城上下,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漫天飞,说什么的都有。
  一个拐子案,竟然能牵连到皇宫,简直是骇人听闻。
  少府狱丞联合金吾卫,整日在皇宫抓人。
  听闻,已经有上千人被下了诏狱拷打。
  李家被牵连出来,涉及拐卖人口资敌。
  但是没有查到,李家插手皇宫内务的证据。
  天子头痛病很严重,脑袋时不时痛一回。以至于天子的脾气十分的暴躁。
  脾气一暴躁,天子就想杀人。
  刘诏联合绣衣卫,抓获了几百名拐子,先后被砍了上百人。
  每天都有尸体从诏狱里面拖出来。
  以至于京城上下,无人敢从诏狱大门外经过。
  以诏狱为中心,方圆两里的范围内,人畜莫近。
  诏狱,止小儿夜哭,效果杠杠的。
  李家先后牵涉两起大案,一是马政,二是拐卖人口。
  归根结底,都是钱惹地祸。
  李德妃时刻关注着案子的紧张,她已经做好了最好的打算。
  不过没到最后时刻,她依旧要搏一搏。
  她主动到天子跟前请罪,请求天子赐她死罪。
  是她管教不严,纵容娘家人犯罪,她该死。
  当着天子的面。李德妃哭得梨花带雨,悔不当初。然而求死地心也是坚定的。
  “陛下,请下旨赐死臣妾吧。臣妾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实在是无颜见陛下啊!”
  李德妃很动情,声泪俱下,闻着心碎。
  天子满脸寒霜,始终没有作声。
  李德妃内心惴惴不安,只能继续卖力表演。
  恰在此时,有宫人冒死禀报,说小皇子病了。
  李德妃一听,慌得不行。
  “孩子好好的,怎么会突然生病?要紧吗?快请太医啊!”
  宫人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却不作声。
  李德妃心都碎了,哭道:“陛下,臣妾罪该万死,但是小皇子是无辜的。请陛下下旨派太医给小皇子诊治,臣妾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陛下的大恩。”
  砰砰砰!
  李德妃说完,频频磕头。
  额头一下接着一下,磕在地板上。额头已经磕破了皮,渗出丝丝鲜血,看起来极为凄惨。
  “够了!”
  一直沉默的天子,终于开口说话。
  天子吩咐陈大昌,“叫太医给小皇子诊治,有任何情况随时禀报。”
  陈大昌领命。
  接着,天子又对李德妃说道:“你先退下,之后朕自有安排。”
  李德妃抽泣道:“臣妾叩谢陛下。”
  她知道,她的性命保住了,小皇子的命也保住了。
  只是李家的性命,恐怕是保不住的。
  刘诏,宁王!
  李德妃咬牙切齿。
  是这对父子掀翻了盖子,将肮脏的事实坦露在阳光下,李家才会被牵连进去。
  她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化作泡影。
  差一点她都自身难保。
  幸亏还有小皇子。
  小皇子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李德妃心中滔天恨意,却又硬生生压制住。
  她不能轻举妄动,不能同大势对抗。
  盖子掀开,案发,牵连李家,皇宫,这就是大势。
  天子在暴躁之余,还存有一丝理智。
  别管天子多恨李家,他对小皇子是有父子之情。
  小皇子还小,不能没有母亲。
  所以,必须要给李德妃留一点体面。
  天子将金吾卫左卫韦忠叫到宫里,面授机宜。
  韦忠心领神会。
  人最终都会死,但是怎么死,却很有讲究。
  两日后,李家数个男丁在诏狱暴毙。
  金吾卫对外宣称,李家人感染风寒而死。
  现在天气冷,诏狱条件差,感染风寒太正常了。
  死几个人,更是平常。
  不管怎么死,总之李家不能是畏罪自杀,不能是扛不住刑罚而死。
  只能是‘自然’死亡,方能为李德妃保留一点脸面。
  至于李家的女眷,全部放回去。
  男人都死了,几个女人,翻不起风浪。
  这也是天子对李德妃仅存的一点仁慈。
  李德妃听闻此事,一口血喷出,之后嚎啕大哭。


第364章 狗急跳墙
  萧淑妃亲手点燃香炉,闻着满室清香,她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看着坐在下首的宁王,轻声一叹。
  “你啊你,把天都捅了个窟窿。”
  宁王一脸混不吝,不在意地说道:“我还嫌捅的窟窿不够大,没将那些人都给弄死。”
  萧淑妃哼了一声,“宫廷内外,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恨死了你。这天要捅,也不该由你来捅。你现在成了靶子,你知道吗?”
  萧淑妃难掩心头的担忧。
  如今连她都要小心谨慎,每日饮食起居,只肯心腹下人经手。
  就怕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命就没了。
  不要低估那帮人的胆量,连皇位传承废立都敢插手,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一旦那帮人狗急跳墙,任何疯狂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宁王笑嘻嘻地说道:“母妃勿忧。现在你身边的人,都是从萧家带出来的老人,肯定可靠。”
  萧淑妃板着脸,“他们要钻空子,总有机会。本宫每日饮食,都从尚膳监送来。你说尚膳监那个老东西,有问题吗?”
  宁王压低声音说道:“常恩偷偷查了查尚膳监那个老东西的底细,应该没问题。不过母妃还是要多个心眼。谁也不能保证,老东西身边的人没问题。”
  萧淑妃点点头,“你说的对,本宫的确要小心些。”
  宁王指了指西面,也就是李德妃居住的方向,“那位现在是什么情况?”
  萧淑妃嗤笑一声,“每日闭门不出,任谁上门都不肯露面。她现在啊,心头也怕得很,怕一不小心就被人害死了。”
  宁王笑了起来,“她倒是懂得自保。”
  萧淑妃轻描淡写地说道:“能走到我们这个位置的人,没有谁是笨蛋。李家完了,李德妃现在能依靠的人只有小皇子。她当然要看紧小皇子,不准任何人靠近。”
  顿了顿,她又继续说道:“你今日进宫,肯定瞒不过陛下。一会去给你父皇请安。”
  宁王摇头,摇得跟拨浪鼓似得,“不去。老头子非弄死我不可。”
  他捅了这么大个窟窿出来,谁来擦屁股?当然是天子。
  天子现在忙着抓人,杀人,补窟窿。
  每日夜不能寐。
  天子好几次做梦,都梦见宫廷太监造反,趁着他睡着将他杀了。
  天子心头异常暴躁,恐惧。
  见到宁王,真的有可能将宁王撕碎。
  宫里身份有问题的太监宫女要杀。对于揭开盖子的宁王,天子也不会感激。按照天子的意思,统统都该杀。
  若非宁王是皇子,天子的亲儿子,是不可能活到今天的。
  换做任何一个官员揭开这个盖子,这个时候恐怕坟头上已经长草了。
  这就是揭开盖子的代价!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有人知道这回事,甚至双方斗法斗了几十年,却从来没有人揭开真相。
  也就是宁王同刘诏,一开始不清楚水下面到底有多深,一头扎进去。
  等发现水太深,深不见底地时候,想要脱身已然来不及。
  这个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怎么办?
  干脆揭了盖子,将真相摊在阳光下,将水搅浑,大家都别想好过。
  此举,也逼得天子不得不动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更何况事关宫廷安危。
  没有哪个皇帝,会允许身边有不安定的因素存在。
  即便明知道杀下去,自己也会伤筋动骨,可是依旧要杀下去。
  杀个血流成河,最大可能将危险扼杀。天子才会真正松一口气。
  在这场博弈中,天子也会伤筋动骨,所以宁王不敢到天子跟前露面。
  就怕天子一怒之下,将他给宰了。
  萧淑妃瞥了眼宁王,“既然不肯去见陛下,干什么要进宫?”
  宁王瘫坐在椅子上,“自然是做个姿态。”
  萧淑妃皱眉,“你可别行险。”
  宁王把玩着大拇指上的扳指,笑了笑,说道:“不行险又如何捞取大富贵。母妃,你就别操心了,我心头自有主张。”
  萧淑妃叹了一声,“罢了,罢了,本宫管不了你。你自个当心,别被人钻了空子。”
  “儿子晓得。趁着老头子那边还没动静,儿子赶紧出宫。”
  ……
  周苗望着干爹,尚膳监胡监正。
  胡监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然而眉宇间始终带着隐忧。
  周苗小心捶腿伺候着,心中翻滚着各种念头。
  “周苗!”
  “儿子在。”
  周苗跪拜在地上,态度十分恭敬。
  胡监正盯着他看,“你到咱家身边多长时间?”
  “回禀干爹,儿子到您身边将近三年。”
  “快三年啊,时间过得真快。”
  “干爹老当益壮,越活越年轻。”
  胡监正嗯了一声,把玩着手中的佛珠,眼神意味不明。
  “咱家听闻你和江淑仪关系莫逆?”
  “托干爹的福,江淑仪对儿子还算信任。”
  “很好!继续同江淑仪保持联络。”
  “儿子遵命。”
  周苗低着头,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心中千般念头。
  他隐约猜到了一些东西,不过他很懂分寸,任何时候都不露声色,绝不会给人任何把柄。
  也不会让人有机会弄死他。
  胡监正突然问起一件不相关的事情,“江淑仪的饮食怎么样?”
  周苗心头一跳,斟酌着说道:“和往常一样,并无改变。”
  “是时候改变一下了。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周苗没有任何迟疑,垂首说道:“儿子明白。儿子晚些时候就去见江淑仪。”
  “很好!”
  顿了顿,胡监正又说道:“咱家有一事不明。宁王同公子诏是从何处得知了拐子的事情。此事你可有办法?”
  周苗很识趣,“改明儿,儿子就到宁王府走一趟,探一探口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