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娘子在种田 >

第474章

重生娘子在种田-第474章

小说: 重生娘子在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修远收到信沉默了半天,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先是拿出齐浩然申请拨款的折子,底下顿时吵成一片,户部嚷着没钱,其他各部却是顺势提起各自需要的各种费用,司农寺要粮种农具进行研究,这得要钱,工部要兴修水利,更得要钱,兵部要士兵的军饷粮草被服,这些都要钱,就连礼部都说要为冬至祭天做准备,要钱。

    而户部就两字,没钱!

    大家都隐隐期盼的看向齐修远。

    齐修远面无表情的看着,心脏却好似被人用手紧紧地握住,抽搐的疼,照着往日,他必定会让户部先列出能给出各部的物资钱粮,不够的我再用内库补上。

    而内库的钱哪来?

    子衿填补进去的。

    子衿的钱从何而来?

    做生意所得和向富商所借,现在,子衿还欠着外人一大笔钱,就算他现在不用再填补内库,一时也还不清。

    以前用内库补国库是迫不得已,他总不能去逼交不上税的百姓,或再增加商户税率,那只会让本来就流民遍地的大齐有更多的流民,国家更乱,所以他只能咬牙让兄弟三人拿私房往里面填。

    为了大齐,就连弟媳的嫁妆他都用了,而现在国库已经缓解过来,这些臣子竟然还盯着他的内库!

 第943章 生气

    

    齐修远生气了,他直接让万公公回御书房将两个箱子抬来放在大殿上,道:“这是安国公为朕的内库向百姓借银的欠条,而朕的内库全都补贴了国库。”

    朝堂一静,范子衿向富商打欠条借钱充实国库的事并不是秘密。

    齐修远目中含泪,泪中又闪过冷光,他一字一顿的道:“为了大齐,为了这个国家,朕不仅拉着两个弟弟一起往里填私房,就连皇后,穆氏的嫁妆都填进去了,建国五年有余,国库渐丰,诸卿却到现在都盯着朕的内库,如此无能之辈,要之何用?”

    雷霆之怒!

    朝臣顿时跪了一片。

    齐修远目光生寒的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他们,“安国公为朕欠下巨债,这是朕欠他的,而国库也欠着朕的,户部打算何时归还这笔钱?”

    众臣都深深地低下头,要是还上这笔钱,国库就又要空了,接下来的军费和水利建设怎么办?

    “户部尚书,从太康元年始,户部就向穆氏的丰收粮铺赊欠粮种,这笔款项你们打算何时归还?”

    大家的头更低,众所周知,丰收粮铺是荣郡王妃的陪嫁,这国家拿一个妇人的嫁妆养国好像的确不应该,但此时也没人敢说话。

    齐修远冷冷的注视他们,雷霆大怒的问道:“去年盐铁收益,今年的商税,路捐,粮税,人丁税你们都用去了哪里?”

    荣轩带头跪下,道:“禀皇上,都在国库里,不过因要拨款兴修水利,黄河也要疏浚,所以要省着点用。”

    “省着用就把眼睛盯到朕的内库来了?”

    “臣等有罪。”荣轩很光棍的请罪,他早就提醒过齐修远要国库内库分开,以免养大官员的胃口,有事没事都盯着皇帝的内库。

    不过那时候齐修远一腔热血,又觉得整个天下都是自家的,实在没必要分得太清楚,只不知道是谁让他察觉到了。

    虽然被骂了,但荣轩并不难受,他早看不惯那些只盯着皇上内库的官员,这次给他们一个教训也好。

    齐修远这次很生气,除了上次范子衿出海遇险,这是第二次大怒,让朝臣们再一次记起这位皇帝是马上皇帝,并不是前朝景炎帝一类的文帝。

    这位皇帝生起气来是会当场踹人的。

    齐修远着重发落了几个户部官员,就让人把两只大箱子一左一右的放在龙椅边上,每日上朝,朝臣们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他们就能记起,这个国家还是负资产,他们的国库还欠着许多钱。

    皇帝不在意丢面子,底下的朝臣也很无奈,每日上朝,特别是户部尚书,总觉得脖子上悬着一把剑。

    而这两口大箱子最直观的作用就是工部申请的水利建设和黄河疏浚费用少了近五分之一。

    齐修远一连三天上朝都是沉着脸,第四天,户部和内库的祝大总管总算是核算出国库所欠款项,齐修远逼着户部给他写下欠条,这才宣布,国库内库彻底分离,国库为国之库房,其中银钱粮米只能用于百姓,天子,皇室和各官员都不得挪用借贷,而内库为天子与皇室的私产,皇子出府,公主外嫁,一切花销自内库出。

    齐修远将其写成圣旨存于上书房御阁,意味着后代子孙不得更改违反此令。

    但朝臣们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还很高兴,因为圣旨上明确表示,皇室的所有花费都从内库出,这可是为国库减压,就算不能再从皇帝的内库中拿钱,此举对国库和户部而言也是好处大于坏处。

    前朝景炎帝时,他的奢靡耗费及皇室子弟的用度就占了国库花销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皇室耗费巨大,现在太康皇帝节俭,不代表他的后代子孙也会节俭,他能立下这条圣意,就是为百年后的国库镀了一层保护膜。

    朝臣们沾沾自喜,殊不知齐修远也是在防备众臣工,前朝从国库拿钱的可不只有皇帝,还有大臣,他们也时常给户部打欠条从里面借钱,大部分是有借无还。

    景炎帝昏聩,不愿意为这些钱得罪朝臣,以免大家谏他用度奢靡,但齐修远却要绝了大家的路,国库的钱皇室不能用,也不能借,臣子也一样,取之于民的东西只能用之于民。

    朝中倒是有识之士察觉到了皇帝这张圣旨的深意,不过他们什么都没说,且看那些官员沾沾自喜。

    而齐修远把国库内库分开后,重新将需要花钱的折子找出来,头一件就是齐浩然申请拨款买大炮的折子。

    这下户部不再一味喊穷,底下的官员也不再暗示让皇帝出钱或是让荣郡王自己出钱了,而是开始驳斥这大炮的功用性,从各个方面证明我大齐根本没必要花费巨资买一门大炮。

    户部表示他们能给兵部的只有那么多钱,其中包括军饷粮草被服等,至于兵部能不能从这笔钱里挤出一点来给荣郡王买大炮,他们就管不着了。

    兵部的官员面面相觑,兵部尚书想起荣郡王给他的信中的描述,又想给钱买大炮,又心疼钱,想到荣郡王已经先行垫付了订金,就含糊了几句打哈哈略过,反正荣郡王对钱财都不怎么关心,之前也支援了军队很多了。

    齐修远看在眼里,心里冷笑一声。

    他自己吃亏没关系,反正这大齐是他的,但让自个弟弟吃亏就不行,他要是自个乐意,还能落个高兴,浩然现在显然不高兴,既然这样,就没有继续叫人欺负他的道理。

    齐修远想起浩然信中说的,兵部户部若不给钱,他们皇室自己搞一个,以后他们要研制得出来,他们还得花大价钱买回去。

    齐修远想到刚出生没多久的三皇子,四皇子,觉得以后孩子分府都得花钱,所以建一个兵工厂也没什么不好。

    皇帝没有再压着他们给荣郡王拨款,众人心中都是一松,殊不知齐修远回到御书房后就给齐浩然写信,让他选个地方建兵工厂,钱他出,股份算他们兄弟俩和子衿的。

    又将祝大总管叫来,让他将内库的银子理一理,把范子衿欠那些富商的债还了,再让人给齐浩然送去五万两白银,这样一来,才弄到手的前朝国库银子,一下就去了三分之一。

 第944章 拿定主意

    

    范子衿得知他欠富商的钱都被还了的消息时正和齐浩然围着火炉吃火锅。

    此时广州正湿冷入骨,所以表兄弟俩才在中午凑在一起吃火锅。

    范子衿将京中大掌柜的信仔细的折叠起来,眼睛微湿,一直压在心头的债务一下清了,他一时有些恍惚。

    齐浩然往嘴里塞了一把涮好的羊肉,含糊的问道:“怎么了?”

    范子衿将信放好,对齐浩然温柔的一笑,“大表哥把欠债都给还了。”

    “哦,那看来大哥下定决心要把国库内库分开,内库不用再支援国库了。”

    范子衿见他理所当然的样子也回过神来,对啊,这钱可都是用到国库上的,他问,“那国库欠我们的钱怎么办?”

    齐浩然抬头看了他一眼,“你还真想要回来啊,咱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

    之前范子衿玩命的赚钱,能撑起一个国家三年,想见其中有多少银子了。

    范子衿道:“我就是没什么用也不能便宜了那些朝臣,哪怕是拿来给阿灵去做善事呢,也是我们落得好。”

    齐浩然摇头道:“虽说那些朝臣盯着大哥的内库是可恶了一些,但他们并没有贪污,银子放在国库里最后还是用到百姓和国家建设上,怎么能说是便宜了他们?”

    范子衿见屋里只有两人,保密性不成问题,他也不忌讳,直接冷笑道:“前朝世宗皇帝国库之丰前所未见,当年他是想将那些银钱米粮留给后世子孙建功立业,结果呢,高宗皇帝荒淫奢靡,上行下效之下,朝臣,世家纷纷和户部借贷,仅高宗一代就挥霍了世宗皇帝积累下来的三分之一的财产,后面的也渐渐被其子孙挥霍殆尽,照我看,大表哥按例留够银钱米粮给后世子孙就行,其他的能用就都用了吧,留在国库里,最后也不知道是便宜了自个的子孙,还是那些朝臣。”

    范子衿从来不吝用最险恶的用心揣度他人,“现在法度严明,政治清明,所以少有贪赃受贿之事,但再过二三十年,世局稳定,天下承平,这等枉法之事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范子衿觉得那些钱与其留着让那些人贪了,还不如给他们自己用了呢,或是做生意,或是做慈善,哪怕是奢靡也好,自个的钱自个花着开心,总比便宜别人强。

    见齐浩然没被说服,他继续道:“你也看到了,那些大臣有大表哥的内库做后路,多不思进取,也不想着开源节流,只想着从内库里弄钱,现在国库内库分开,他们才想着去尽责,但如果他们头上有一堆债务催着,你说他们会不会主动为君分忧?”

    齐浩然目瞪口呆,眨眨眼,歪头道:“这个主意貌似不错。”

    这钱要是皇帝的,国库大可以推诿不还,因为那是皇帝啊,皇帝老子拿了钱出来建自个的国家貌似很理所当然,可这钱要不是皇帝的,国库就不能赖账了。

    而这钱大部分是范子衿出,只有少部分是齐浩然和穆扬灵的股份。

    齐浩然想到那些老臣脸上的神色,顿时大乐,道:“我们回头就和大哥提一提。”

    范子衿嘴角含笑,道:“大表哥已让户部打了欠条,不过,国库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偿还也就罢了,若是不能,我们临走前就把欠条当着众臣的面都烧了吧,免得不肖子孙用它来生事。”

    齐浩然点头。

    兄弟俩高兴的吃完火锅,各自回衙门办差,齐浩然直到晚上回去才知道自己也有一封信,拆开来一看,顿时一乐,和穆扬灵道:“大哥给我们送来了五万两白银,还说这兵工厂既是用的皇室的名义,那就从他的内库拿钱,我和子衿各占三成,大哥占四成。”

    “真的?”穆扬灵也很高兴,“那大哥有没有说这五万两一定得用在大炮上?”

    齐浩然摇头,穆扬灵就垂涎道:“那你打算怎么用这五万两?”

    “自然是用来选址办厂请工匠了,”齐浩然道:“兵工厂花费大,需要炼炉和大量的铜铁,可不像你那两个作坊花销那么小,所以这五万两肯定还差得远呢。”

    “那你打算把工厂建在哪里?”

    齐浩然拿出地图,指着一南一北道:“东平府或是韶州府,前者临济南府,那里有已发现的铁矿和铜矿,而且地广人稀,又有一条北清河连同黄河,水陆都不成问题,但东平府和济南府是四年前袁将军才从大金手里抢回来的,那里现在还乱的很,甚至有杂居的女真各部,乱的很,一旦两国发生战事,我们的大炮很可能便宜了大金。”

    齐浩然说到这里暗恨,说到底他们现在还没能收回所有的失土,所以很安全上有鼓励。

    “至于韶州府,长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爷现在广东,韶州离广州不远,好主持,而且这地方有水路直通广州,交通也方便,最为要紧的是,兵工厂建在这里完全不用惧怕外敌。”

    因为韶州南北东西都是安全地带,距离边关远得很,至于海岸线,他不相信海寇能突破他的防线到达韶州。

    穆扬灵也不相信。

    “但缺点同样明显,这地方的铁矿和铜矿不大,兵工厂小了还好,大了这地方的铁矿和铜矿根本不够用。”

    “那就从别的地方运。”

    “成本会很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