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公死了我登基 >

第324章

老公死了我登基-第324章

小说: 老公死了我登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墨坐下,用乌黑的眼睛看着甘临,等着她说话。
    甘临道:“你随军多时,看了不少黔安风貌,可有什么见解?”
    方墨问:“哪方面?”
    甘临道:“捡你认为要紧的说。”
    方墨沉吟片刻,才道:“殿下是在想如何治理黔安?”
    甘临也不瞒他,直爽的道:“打下黔安不是我的功绩,治理好了才是。若能让黔安摆脱贫困,翌日我回朝,方让人服气。”
    “你做的再好,朝中人都不会服气的。”方墨客观的道,“我给圣上请过平安脉,她身体强健、气血通畅。许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的,行经都未有不准过。生儿子是迟早的事。世人总是多重儿子的。”
    此事甘临早有心理准备,方墨直直说出来,她不以为意,反而笑道:“你亦觉得男子更强?”
    方墨道:“我觉得无甚用,我只是个军医。上头谁当皇帝,与我有什么相干。”
    甘临笑道:“方公子,你怕是忘了你父亲是哪个了吧?”甘临虽不曾收到京中信息,不知方坚已入阁,但以她对虎贲军人员情况的了解,方坚定是她母亲在朝堂上的肱股之臣。甘临拉着方墨说话,亦是积累人脉的意思。虽说她自幼认了许多师父,奈何她正牌师父与姑母两位对母亲影响最大的人皆英年早逝,孔师父是继父,连带莫日根师父必然倒向未来的弟妹。她的大好局面,不过是水月镜花。太子之争从来是血腥残酷的,她身为女子,本就弱势,自然要先下手为强。
    方墨比甘临年长几岁,跟着父亲从北到南,见识多广。休看他日常给谁都没个好脸色,像个愣头青,心里却有股别样的剔透。譬如甘临的处境,他便能轻而易举的看分明。然大抵是幼时听父亲讲过太多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对风波诡秘的朝堂没有丝毫兴趣。面对甘临的拉拢更是无可无不可。太医院正才正五品,上头的互砍的火星,且溅不到他头上。再则管平波正值盛年,以她老人家的身体状况,不出意外的话,蹦跶到个七八十岁一点问题都没有。甘临有甘临的立场,可那与他何干?
    甘临从小就精,光看方墨的表情便知他在想什么,撇嘴抱怨道:“枉费我们多年情谊,没料到你竟是个冷心冷肺。”
    方墨没说话。
    甘临哼了一声:“旁的不能,帮我参详参详如何治理总可以吧?”
    方墨倒真想过,于是爽快的道:“黔安种粮食是不成的。东北边还好,其余地方穇子都难活。但我发现他们各色草药长的极好。”顿了顿,方墨接着道,“黔安自古羁縻,不好管理。索性引得他们种草药,沿着水路往外贩,再买粮回来。一则给他们寻个营生;二则控制了粮食,不怕他们作妖;三则姜戎横亘北方,不知要打多少年,药材总是紧缺的。战场上被杀的其实是少数,我们战兵死亡主要因伤病,多些药材便多些生机。不过这是我些许愚见,未必说的准。殿下若觉得有用,便拿去吧。”
    “难得你肯讲这么长的话,”甘临笑道:“关于黔安事,我们想的差不离。但北面还好,南面和西面,便是有药材,也难运出去。”
    方墨爱莫能助,只道:“圣上原先说,要想富先修路。可你瞧见了,东边几郡的官道都惨不忍睹,山里头的更别提。实话说来,历朝历代皆想灭了土司,好生在黔安收税,可前头那多聪明绝顶的人拿此地都无法。靠我们商议,必难出结果。你果真有心,不若写信回京。圣上有主意,你能执行,亦算手段。还有,我爹先前求过外放石竹,不知你记不记得?”
    甘临点头:“自然记得。石竹武学办的极好,后推广到三郡,都是他定的章程。”
    方墨道:“我爹与我道别的时候说,不历州牧不入中枢。我觉得正是你的机会。生的早的,不拘男女,总是占便宜的。”
    甘临扬起个大大的笑脸:“方哥哥果然医者父母心呐。”
    方墨没好气的道:“臣当不起殿下的哥哥。”
    甘临笑眯眯的道:“你我青梅竹马,如何当不起?”
    方墨的后背突然窜起一股寒意。
    甘临继续笑眯眯的道:“你不喜朝堂,不愿接父亲衣钵,可想过将来没有?”
    方墨道:“不必。”
    甘临道:“我有个法子,能让你心无旁骛的钻研医学。”
    方墨黑着脸道:“我不值钱,真的。”
    甘临哈哈大笑:“你爹值钱。”
    方墨牙疼的道:“殿下,方家一脉单传,你打我的坏主意,是结仇啊!”
    甘临道:“要是你打我的坏主意呢?”
    方墨:“……”
    甘临道:“男孩子不要这么没担当嘛!我不管你干什么,跟着我,强过被你爹摁着学做官。”
    方墨木着脸道:“是啊,后宫最好别干政。你可真是当帝王的料,一石二鸟,算尽了人心。”
    甘临道:“各取所需耳。怎样?考虑考虑?反正我还小,你有的是时间想。”
    到底是一起长大的,知道甘临算计,方墨倒也没恼。只点了点头道:“恕臣不能及时答复,明日来替殿下检查伤口,告辞。”
    
    第306章 渗透7月22日第一更
    第103章 渗透
    
    在通讯基本靠吼, 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不单梁朝各地反应迟缓,炎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月中得知管平波称帝、决定趁乱攻打梁朝, 至二月底, 旨意才正式发到前线各郡。杨来来的消息,亦几经辗转, 艰难的传到了管平波手中。
    把玩着手里的信件, 管平波懒洋洋的对雪雁道:“你妹子可比你出息多了。”
    雪雁笑的一脸恬淡:“陛下说的是。”
    管平波:“……”要不是跟着她出生入死多年的丫头, 绝对要损的她后悔投胎做人!
    雪雁替管平波整理着头发, 悠然道:“现你嫌我日日清闲, 待你生了孩子,只怕要求我替你带呢。我万千不好,多少是识得字管过事的人,比寻常的仆妇强的多。你将来就知道了。”
    管平波没好气的道:“你还有理了?我堂堂皇帝,缺带孩子的人了怎地?甘临的乳母不识字,她是不会骑射还是不会读书?”
    雪雁撇嘴道:“你就知足吧。史上不知多少帝王,登基后看着满朝功臣愁断了肠子。有我这等带头退休的,你笑都笑不过来。”
    管平波冷笑:“姜戎未灭, 卸磨杀驴早了点。”
    雪雁把管平波的头发挽到了头顶, 用簪子固定住, 才好脾气的对着镜子道:“虽然你权威日盛, 但有没有考虑将来?尤其是将军们。”
    管平波淡淡的道:“人要眼光长远,却也不能只顾着长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刀剑无眼,人生无常。我费尽心思防备, 他们不定能活到王师北定的那日。如今梁炎两朝南北对峙,伊德尔必定想趁我们根基不稳,迎头棒喝。省的我们成了气候,直接把他们拖死。论经济,北方远不如南方;论建设,姜戎远不如华夏。我们不怕打持久战,他们怕。”
    雪雁皱眉道:“如此说来,他们只怕要大举兴兵。”
    管平波没兴趣与雪雁谈军国大事,雪雁既退出了管理体系,甘愿在宫中过清闲日子,外朝的事便不好与她多提。雪雁本就不算敏锐,脱离了环境,更难看清事态。有俗语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事实上如若当局者都迷,旁观者如何能清?管平波能尽情嘲讽陈朝官员,盖因她不在局中,选了另外的路来重整天地。倘或她命不好,投胎做了陈朝首辅的闺女,便是明知道朝堂诸多弊端,恐怕连阻止端悫羞辱孔彰这等小事都做不到,更遑论其它。
    于是管平波站起身来,抬脚往外走去。她登基后,把处理政务的地点搬到了福宁宫,与居所只有一墙之隔,十分便利。大殿留着开大朝会的时候用,日常都在南边采光好的书房里。到了古代,管平波才知道,为什么康熙批折子的地方叫南书房,可不就是“南”书房么?纯字面意思,南边采光好,拿来做书房合适。朝臣散落在各个部门,使了太监去请,管平波便拿手撑着下巴,打量起了新换的玻璃窗来。
    技术革新并不容易,古代的玻璃是铅玻璃,杂质多,透亮的少,因此玻璃是真当宝石使用的。管平波在北矿营命人研发后世的硅玻璃,透明度大大提升,与后世几乎无二。但她前世完全不熟悉玻璃制造工艺,光凭借“硅玻璃”三个字,能造出灯罩已然要赞叹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了。平板玻璃依旧在研发中,不知何时才能出世帮她赚外快。于是太极宫内的窗户,亦是文雅隽秀的“冰裂纹”。因有木制支架阻隔,采光远不如大块的平板玻璃,但比窗户纸强百倍不止。书房本就朝南,管平波在西面支了桌子,把南墙做成了个巨大的玻璃墙,总算有了些许记忆中窗明几净的效果。
    入住太极宫后,管平波不止把宫内的窗户换成了玻璃,还在后宫弄出了块试验田。当初修建太极宫时,就没修完。朴实的窦向东想着,横竖只是个临时首都,将来至多做成行宫,修那么好干嘛?因此虽圈了不少地,房子却没盖多少。到了窦宏朗,他妃嫔不少,却是内忧外患,没功夫操心。
    再到管平波,后宫……她就没后宫,孔彰直接住在福宁宫……索性把空地上的石板掀了,从四处甄选对农业感兴趣的学生,预备宫廷内研发玻璃大棚技术与农作物杂交。除此之外,宫里叮叮当当的挖起了沼气池,想必不久之后,太极宫内就可以点沼气灯,顺便利用沼气肥造本朝第一个生态立体养殖实验室。
    此时农业生产效率低的令人发指。别看流民乱窜,人多地少的矛盾频频爆发,好似弄个工厂把他们养起来便万无一失。事实上如若不加限制,商人逐利下,田地抛荒过了临界点,同样会因缺粮而暴动。后世国家能够允许农民潇洒的出门打工,是有杂交水稻、水利工程、三酸两碱工程以及庞大的物流进口体系共同支撑的。现在?以上几点全没有,还是老老实实以农为本吧。千百年来重农抑商不是没道理的,皇帝不知道商贸赚钱么?知道。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重工商不是一句话的事,而是需要足够的口粮才玩的起。管平波暂弄不清现在是西历多少年,也没接触过洋人,不知道他们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光从辗转获得的武器来看,大概是相当于她前世的明末清初的样子。想想远方虎视眈眈的姜戎,摸摸鼻子,她好像是把清太。祖的工作抢了哈。然既然抢了,便不能走历史的老路。工商业是要发展的,工业革命的便宜是要占的,所以提高粮食产量,是重中之重了。
    隔着玻璃窗,远远的看着朝臣们相携走来。文臣高官管平波保留了不少,兵部尚书肖铁英自尽后,为了安抚窦家旧部,启用了肖铁英的族侄肖康桂接任了此职。
    肖康桂乃肖家长房长孙,与肖铁英血缘颇远。窦向东娶妻时尚且年轻,在巴州旧家里算不得顶好的人选,且是个带了孩子的鳏夫,更要打个折扣。因此,肖金桃家世寻常,家底远逊于本家。奈何窦向东太凶猛,短短几十年翻了几十倍的家产,最后竟是做到了皇帝,肖铁英一系自然水涨船高,把本家压的喘不过气来。
    待到管平波横空出世,肖铁英被迫自尽,其子孙只好夹着尾巴做人。管平波不欲石竹系一手遮天,身为巴州人,亦不想把家乡父老得罪个死,便扶持了肖氏长房。一则表明自己不想穷追到底,大家大可安心;二则长房与肖铁英矛盾已久,想要拿回族中的话语权,必须死抱着管平波的大腿。
    姜戎异动乃大事,内阁六部并要紧的武将来了个齐全。南书房颇为宽阔,外间是管平波批折子的地方,书架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书籍档案。里间仿虎贲军旧制,有个大大的会议室。长条的会议桌可以把舆图摊在上面,便于军事作战的讨论。
    管平波领着朝臣进了会议室,自捡了主位坐了,余下的朝臣磨磨蹭蹭的按着朝堂排位依次坐下,却是不敢坐实,屁股只落了半边,战战兢兢的掏出笔记本和笔,浑身别扭的开会。
    要从皇帝算起,似林望舒这等老臣,足足历经了五朝。从没见过管平波这般放荡不羁的帝王。听闻上古时期,皇帝与士大夫坐而论道,可那毕竟只是传说。真让他们跟皇帝一张桌子坐下,心里是既惶恐又欣喜。
    惶恐不消多说,伴君如伴虎;欣喜则是,哪个做文臣的不向往能对着皇帝呲牙的好日子?当然,对着管平波呲牙是不现实的,然能在皇帝跟前捞了座儿,那是三公才有的待遇!于是这帮文臣与姜戎降臣的嘴炮又多了个论据,他们主上虽是女人,但人家心胸宽广,有上古君子遗风啊!君子不分男女,华夏却有内外。还是你们投降姜戎的更无耻,更不要脸!
    早已习惯了虎贲军开会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