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公死了我登基 >

第107章

老公死了我登基-第107章

小说: 老公死了我登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愚昧,同时代表着空白与好骗。
    陈朝绝无可能教育百姓,管平波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无数先例表明,哪怕到了后世义务教育普及到几乎每一个人的程度,电视剧也永远比科普文受欢迎,因为电视剧有故事情节,而科普没有。
    古今中外所有的老百姓,都是爱听故事的。
    乃至后来某些娱乐节目的选手,不编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上节目。
    如今时机成熟,草台班子也是班子,先开张了再说。
    苗汉千年杂居之地,阿颜朵略区别于汉人的长相影响不了她的美貌。
    卜一上台,叫好声已是一片。
    传统戏曲里有许多绝美的语句,但那是读书人的喜好,再不济也得有管平波的文化水平,才读的懂那“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生活在匮乏苍白中的百姓体会不到才子佳人,他们只懂得简单粗暴的“财主到来砍藤短,我落石崖顺水漂。”
    因此要紧的是情节,辞藻倒无需太华丽,只需押韵即可。
    管平波自是不会写词的,好在苗族用歌舞传承历史,以阿颜朵为首的苗族男女,凑在一处改了两日,又抽空把舞蹈编排了一番,再从管平波日常教的歌曲里借鉴些小调糅合,初演便开场了。
    但唱完开篇,阿颜朵躲去了后台,如今养的白白胖胖的她,实在不适合演今天的戏。
    阿颜朵退下,一个沙哑的的男声,低沉的用云寨方言唱起了歌谣,苍凉而悠远。
    似在耳边,又似在天边。
    瘦骨嶙峋的男人登上了舞台。
    他衣衫褴褛,神情麻木。
    脚步一深一浅,嘴唇一张一合,如同幽灵。
    “我名唤大山,来自杨家山。”
    叫大山的男人唱出了自己的开场白,“家中无粮又无米,老少难心安。
    把那地主大门敲,佃出田来养家小,奈何耶!地主砰的把门关。
    嫌弃我是穷侄子,怕我欠他租子钱,不肯把田佃。
    啊!苦也!”
    大山跪在大门口,磕头如捣蒜。
    地主在门那头,甩袖撇嘴,跟着唱出了怕被穷亲戚沾染上,甩不掉的台词。
    吵吵嚷嚷的观众,渐渐安静下来。
    苗族有展示日常生活的舞蹈,有祈求上天赐福的舞蹈。
    每一个动作,都有着具体的含义。
    混在人群中的管平波不大看的懂,却见周围的百姓认真的盯着舞台,不由哂笑,还真是文化差异。
    如此抽象的舞姿,他们何以觉得能代表风光水火?
    情节在继续,跪了一夜的大山,没有求到田。
    因为地主佃田不赊账,租子交在佃田前。
    一无所有的大山,不可能靠哀求打动地主。
    颓然的大山,艰难的从地上爬起。
    恍恍惚惚的走向山林摘采野菜果腹。
    青黄不接本就难熬,何况大山一家无地更无指望。
    大山妈为了不拖累孩子,半夜里悄悄走入山林,再也没回来;刚出生的儿子养不活,狠心溺死在水缸里;产后体虚的大山嫂喝着淡米汤,听见才生下来的儿子的啼哭,没多久,归于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她的丈夫亲手杀了他们唯一的孩子。
    因饥饿而空洞麻木的眼,没有泪。
    她就这么呆呆的坐着,无思无想、无知无觉。
    挖坑埋葬了儿子的大山回到屋中,看了一眼老婆,头也不回的出了门。
    米缸里最后一把米,熬成了米汤,给了老婆大半碗,给了临死的孩子两小勺。
    绝望死死的扼住了大山的咽喉。
    山上的笋、水里的鱼,都是地主家的地盘。
    凶恶的狗巡视着领地、豺狼虎豹散落在山林,每一次觅食,都心惊胆战。
    大山怕死,他不想去山里,又不得不去山里。
    他走在山间土路上,后悔。
    或许他不该令老婆怀孕;又或许,他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该娶亲。
    饥饿极大的消耗着体能,也消耗着理智。
    头顶嗡嗡声盘桓,大山看见了一个巨大的蜂巢。
    似乎能闻到蜂蜜甜美的清香。
    大山双眼无神的往蜂巢下挪动,被树枝绊倒,爬起,又被绊倒,再次爬起。
    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感同身受的他们,心中替大山生出了期盼。
    拿到蜂蜜大山就能活,蜂蜜、蜂蛹可以吃,更可以卖了换粮。
    火镰点燃了枯枝,黑衣的苗族汉子进入舞台,扭起了身体,表示着青烟直上。
    烟雾熏的蜜蜂四处逃窜,蜂蜜唾手可得,汉子的舞姿里,充满着喜悦与轻快。
    观众的脸上,跟着露出了笑容。
    突然,犬声大作!大山心中一惊,他被地主的人发现了。
    看着巨大的蜂巢,大山不住的咽口水。
    地主家的大狗与护林长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大山拔不开步子,他实在太饿了。
    他想吃蜂蜜,哪怕一口都好。
    狗咬伤了他的小腿,血流如注。
    长工的喝骂朦胧,大山只能看见他的嘴型变换,却听不懂他的言语。
    先前欢快的音乐陡然一变!黑衣汉子欢快轻柔的动作变的夸张。
    后台又跑出了两个黑衣人,一样的动作,在舞台上奔跑,嘴里发出风的呼啸。
    旁白的和声齐唱:“风来了!风来了!”
    不住跑入舞台的黑衣人摆动着身体,也遮蔽着视线。
    身着红衣的人不知从何处进入场中,挥舞着手臂,抖动着身躯。
    音乐更添急促,低沉的和声又唱:“起火了!起火了!”
    无人照管的火堆点燃了旁边的枯枝,火苗登时窜起!山林一旦起火,寻常人都逃不掉。
    长工惊恐的呼唤着狗,撒腿往逆风的方向狂奔逃命。
    被火势惊醒的大山没有跑,他继续向蜂巢走去。
    带着血的腿,爬上了树梢,拿到了蜂巢。
    那一瞬间,他从出场便面无表情的脸,绽放出狂喜的笑容。
    “蜂蜜甜,比日子甜;蜂蛹香,赛过百花齐开放。
    有了蜜糖能活命,卖去集市里,换来救命钱!”
    歌声高亢喜悦,配乐却低沉压抑。
    极度的不和谐,听在观众耳中,说不出的诡异与违和。
    红衣人扭曲的脸,黑衣人张狂的笑,大山的好似快乐的声线,却如同鬼魅,让人毛骨悚然。
    鼓声砰的一声响!观众的心跟着一跳!树枝承受不起大山的重量,刺啦折断。
    抱着蜂巢的大山,坠入了火海,消失不见!
    观众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有心急的已在台下叫嚷:“大山!大山!你在哪里?”
    黑衣的舞者又变作了百兽,被烟雾呛的四处逃窜。
    大山的歌声穿过红衣舞者,飘荡在舞台。
    “青山峦峦,绿水漫漫。”
    大山唱起了赞美歌,“蜂蜜甜甜,烤肉鲜香。
    不挨饿的日子似天堂!”
    七月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观众却只觉得不寒而栗!音乐又变,二胡的哀鸣加重了惨烈。
    大山死了。
    烧死的也好,饿死的也好,流血而死的也好,都不重要。
    贱民的命,一文不值。
    山林的火,烧痛了地主的心。
    愤怒的地主无法灭火,带着打手,把大山嫂从屋中拽出。
    卖去了不知何处,亦不知是死是活。
    现场没有一丝喧嚣,故事太贴近他们的生活,与戏班子讲的才子佳人、读书中举、发财致富的幻梦相比,管平波一点情面不留,用一把尖刀,狠狠的插入了他们常年因饥饿而显得麻木而迟钝的心脏,痛的喘不过气来。
    音乐鼓声戛然而止,众人刚找到了呼吸,故事却没有停止。
    黑衣人掠过,平和的芦笙吹响,又是一片春意盎然。
    就在此时,场景一转,另一个瘦弱的人,敲开了地主的门:“三叔,村头那块地,能佃给我种么?”
    地主砰的关上门,毫不留情的转身道:“不能!”全剧完。
    现场鸦雀无声,等着另一个故事的开场。
    或许这一个人,会比大山幸运,会有一线生机。
    但没有另一个人,所有的佃农,无关身份、无关长相,他们只有一条路,唯一的一条,不能选择的……绝路。
    汤圆嫂被压的几乎窒息,她看着演员谢幕,看着他们离开,知道他们不会再演第二个人的人生,因为再无必要。
    静默了许久,她终于受不住压抑,尖厉的喝骂:“地主!我嬲你娘!”
    ======================
    
    第137章 离间
    
    大山的故事,触痛了受尽压迫的百姓,也触怒了“乐善好施”的地主。
    没去赶集的杨再林,听完手下青皮的汇报,一怒而起,接连踹倒几个凳子,方才略微气平。
    没有人是傻子,管平波编了戏曲,无非是想谋夺百户所的土地。
    然而管平波携百余壮丁盘踞,又是他不得反抗的。
    杨再林开始后悔,万没料到,管平波比土匪还难缠。
    李德元固然跋扈,也不过给些钱财收买。
    给的爽快了,不独花钱买平安,甚至于能借其威势,吞噬庶民与军户之土地,从长远看,是划算的。
    在杨再林看来,土匪,流寇耳,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百姓被折腾的够呛,却更能助他们兼并土地。
    横竖家家户户都是要买看门狗的,身强力壮的土匪,不过是贵些的看门狗罢了。
    就如窦向东养育谭元洲,豪宅娇婢、华服美食。
    贵么?自然是贵的。
    可无投入,何来产出?尽管土匪不似谭元洲或张和泰兄弟乖巧顺心,总归能忍。
    而管平波与土匪全然不同。
    抢夺盐井,占山为王。
    石竹再是偏远弹丸之地,亦曾凭借水路,有过上千年的商业繁荣,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从走投无路到悄然崛起,仅用了一年!待她圈住百户所的土地,便彻底站稳了脚跟,与数代积累的他们平起平坐。
    且不论管平波欲要谋夺的土地,是从他嘴里抢夺,便是与他无干,又如何忍的下这口气?一个外乡的女人,竟堂而皇之的做起豪强来!便她是窦家的小老婆,也不能忍。
    强龙难压地头蛇,杨再林心中怨愤的想,要抖回你巴州抖去!
    可惜怨恨归怨恨,管老虎凶名再外,那是她一个才及笄不久的女人,带着一群未成丁的孩子,刀光剑影中打下的威望,是一点运气与侥幸都没有的威武强悍。
    提起母老虎,全石竹境内,无人不服。
    否则早在她纵容刁民偷盗时,一群豪强早买通青皮流氓、猎户土匪打的她哭爹喊娘,而不是老老实实推举姚青山去服软,继而被她耻笑羞辱,无可奈何。
    山川林木倒不算大事,全当管平波是土匪,何况她还收地主们的木材。
    然动到土地,便是挖杨再林的根本。
    杨再林在屋中绕了数圈,也无良法。
    那一千亩土地,昔日杨家能巧取,今日管平波就可豪夺。
    道理是这个道理,杨再林依旧怒的恨不能生啖其肉!
    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杨再林自然不是单打独斗。
    他使人请来了族中几个得力之人,其中两个乃与窦宏朗打过交道的杨昌毅与杨盛源。
    论起亲族关系,着实有些远,远的辈分都错开了好几辈,无法再用族中称呼。
    不过此用人之际,便不讲亲疏,论的是本事了。
    县衙废止,杨昌毅与杨盛源没了去处,只好回家务农。
    作为同姓,二位姓杨的典吏天然的站在了杨再林一头。
    闻得管平波之谋划,纷纷出起主意来。
    到底是积年混迹县衙的,礼义廉耻不曾学到过半分,心黑手狠耍阴谋的本事倒是随手就来。
    杨昌毅皱眉想了半日,就计上心头。
    压低声音道:“我有一计,大老倌①且听之。
    倘或不好,请勿怪罪。”
    杨再林摆摆手:“你在县衙混了几日,学起酸人来。
    我们石竹人最是爽快,有甚说甚。
    我又不是县太爷,你那般恭敬作甚?”
    杨昌毅笑道:“法子不大好,怕你笑话。”
    略顿了顿,不敢太卖关子,便道,“论起来,管老虎囤粮十分丰厚,又有盐井,有的是人眼馋。
    本来就招人记恨,她杀了李德元报仇不算,还把石竹土匪得罪个遍。
    我们石竹,何曾只有几百号土匪了?她拿食盐做诱饵,挑唆刁民去抓人,能抓着几个厉害的?土匪们避她锋芒,却还在人世,无非投了隔壁几县的当家。
    云寨水路纵横,大老倌不若写信告之他们管老虎的家底,她能以盐做饵,我们怎么就不能拿她做饵?便是几个大山寨家大业大看不上管老虎,总有被夺了地盘无处可去的。
    与其等死,不如一搏。
    待到他们两败俱伤,更有的是土匪趁火打劫。
    说来不是什么新鲜法门,正是管老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