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公死了我登基 >

第104章

老公死了我登基-第104章

小说: 老公死了我登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算来,她着实把谭元洲坑的不轻。
    能做的唯有许一个未来了。
    故正色道:“你如今同陆知事学了些字、读了些书。
    可知为何一个县才一个百户所么?”
    谭元洲一愣,他没想过这个问题。
    管平波道:“你现知道,实际上一百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够使的。
    我们想把一个小小的盐井运营起来,二百个人刚刚好。
    一县之广,一百个人,够干嘛使的?又有,县令甚都管。
    民生、判案、水利、经济、建设,桩桩件件事多繁杂,凭县令与县衙里的几个小官,如何做的来?朝廷却偏偏如此做,其间有甚缘由?”
    谭元洲思考了半日,没个结果,笑道:“我一个粗人,营长休难为我,直接告诉我吧。”
    管平波笑道:“皇权不下县尔。”
    “这句话听过,可是有甚不妥之处?”
    管平波点头:“管理的太粗犷了。
    没有有效的基层管理,如何能有充足的税收?县里缙绅沆瀣一气,才会有县令什么都管的格局。
    看着什么都管,实则什么都不管。
    朝廷到县一级,完全是听天由命的。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理县里也该如此。
    但你看石竹,这么久没有县令,该怎样便怎样,毫无区别。
    再到百户所,不过是防着有人造反罢了。
    然而底层真正失衡之时,终究是防不住的。
    没有失业农民,才不会有烽烟四起。
    可想要没有失业农民,就必须深入管理底层。
    对官员政绩的考核,也绝不能是太平,而是富庶。”
    谭元洲:“……”这都什么鬼!?
    管平波见谭元洲一头雾水的样子,料定他暂无宏观意识,无奈的说回实际问题道:“我们将来治理石竹,每一个乡,每一个村都得收入囊中。
    你说得要多少人?”
    谭元洲心里稍微盘算了一下,惊愕道:“养得起么?”
    管平波笑道:“你再算算账。
    是一个村养个村长划算,还是拿钱剿匪划算?且不论剿匪用掉的钱,单土匪对当地经济的祸害,就损失多少?”
    说着,睁着真诚的大眼睛道,“从去岁夏天起,我们几人相依为命,互相扶持到今日。
    故我希望你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你管军营我是不担心的,许多地方我且远逊于你。
    可你在民政上一直未见长才。
    你看盐井,没有兔子,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养了兔子,又是什么日子?单养兔子得用多少人力?可种植苎麻养兔子,便可省却衣料的钱财。
    兔粪又能肥田,有益于苎麻。
    如今是世道不好,我们内部消化。
    可要是赶上好时候,兔皮值钱、兔肉值钱、苎麻布亦值钱。
    便是没有盐井,这么一个无人放在眼里的贫瘠山谷,登时生出多少银子来?这便是真正的军屯。
    因为你不能确保每一块军屯的土地都肥沃都适合种粮食。
    我们将来的军屯与军屯间可以各展其长、互相配合,到时候要什么没有!将来人多了,你要操心练兵,更会遇到诸如此类事物的管理。
    现摊子小,你不考虑学习,将来就未必有空学了。”
    管平波说的严肃,谭元洲亦答应了一声:“好。”
    管平波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去岁我耍无赖,强行把你从老太爷手中抢了来,你又于夏日里为了护住我们母女,与老爷失散。
    回回想起,你平白受的苦楚,就深感愧疚。
    同老太爷比,我无钱无粮无权势,唯有些许浅薄学问尚能值点钱。
    恕我再做癞皮狗,拿此抵债吧。”
    谭元洲心中一暖,笑出声来:“价值万金。”
    管平波微笑道:“那盐井就交给你了,横竖是个小地方,你可劲折腾都不怕。
    有什么新鲜的想法,写个条陈与我,我和观颐一起替你参详参详。”
    谭元洲道:“兵法呢?不打算教我了么?”
    管平波苦笑道:“除了你,我再不敢跟别人说的。
    我心里没底……”就算不是冷兵器时代,她前世也没干过大型战役指挥啊!兵书到底只是兵书,与实际相差甚远。
    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能教他人?遂又道,“我往日看过一套《练兵实纪》,忘了许多,能记住的才默写了一半,就留在盐井给你看吧。
    待我全部写完,再使人送来。”
    谭元洲道:“我许多字不认得。”
    管平波叹道:“我欲出一本字汇,奈何没空。
    李玉娇在文化上天赋不错,我带走了,杨欣留给你帮着做稽查。
    至年底,我定整理一套常用三千字,并教会她用汉语拼音。
    到时那套书,差不多的人都要学。
    你且帮着看看吧,写的语句不通难以理解的,都告诉我,我好改。”
    谭元洲应了。
    管平波密密叮嘱了许多,皆是盐井管理的细则。
    又道:“盐井是我们的后勤基地,只要有盐井在,石竹境内的争端,便是输了也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但盐井丢了,我们就只好逃回巴州了。
    你少不得把往日的苦再吃一次,方可回到老太爷身边;而我则是,要做回讨厌的事。
    回头路不好走,只得一直向前。
    到真正打下一番基业,我们成了窦家的功臣,才可挺起腰杆做人。”
    谭元洲忍不住问:“你不喜欢老爷么?”
    管平波道:“便是我喜欢,小老婆能做的高兴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尚且未必能打动我,一个从不把我放在心上的人,我得多犯贱才喜欢他?”
    谭元洲心中一动:“你……将来……会离开窦家么?”
    不想瞒着一起历经生死的战友,管平波笑了笑道:“大概吧。”
    “那你……会改嫁么?”
    管平波一脚踹在谭元洲的小腿上,露出迷之微笑,森然道:“你说呢?”说着拍着桌子吼道,“我们现在在创业!创业懂吗?谁特么有心情想儿女情长。”
    说完忽又顿住,谭元洲二十六了,他不会想娶亲了吧?忙又补充道:“当然,我是我,你是你。
    你倘或想成亲,定要告诉我知道。
    我虽然穷,但保证不少你的贺礼!”
    谭元洲:“……”算了,我忍!
    =============
    
    第133章 殊途
    
    行军打仗之人,行礼多半简陋。
    为了预备搬家,制衣组赶出了两个旗队的军用背包。
    里面有格挡,可分门别类的放置物品。
    行军最占地方的便是铺盖,管平波早把老虎营的铺盖改成了睡袋,并在尾部安装了目型扣,睡袋对折,从头往尾部滚成圆筒,扣上目型扣,直接就塞入了背包里,比打行李包方便多了。
    一群年轻的汉子兴奋的试着背包,没到集合时间,管平波并不拘束他们。
    便是军营,也得有张有弛,不适当的放松发泄,憋到最后难免出问题,还不如一开始就别绷太紧。
    此回韦高义跟随管平波去驻扎百户所,正与留守盐井的石茂勋道别。
    管平波走到近前,笑着拍拍韦高义的肩,发觉一不留神间,这孩子已经长的比她高了。
    韦高义笑眯眯的问:“营长有何吩咐?”
    管平波伸手替韦高义解开右边肩章上的扣子,把背包的背带放入肩章下,再扣回扣子,然后左边也这么来了一回。
    韦高义看着自己的肩,张大了嘴。
    管平波把韦高义带到平日里演戏表演的高台上,吹了声竹哨,吸引众人的注意,才道:“所有人把背带固定在肩章下,以后行军皆是如此。
    有了肩章的固定,背带不会滑下肩膀,翻山越岭时干扰会影响到最小。”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道:“原来肩章不独是看等级,还有这等作用。”
    一众人嘻嘻哈哈,直到竹哨声再次响起,且连响三下,众人皆安静下来。
    管平波立在高处,敛起笑容,肃穆道:“列队!”
    韦高义跳下台子,跑回旗队长的位置。
    一二旗队立刻整整齐齐的排成了方块。
    而后管平波宣布:“以鸳鸯阵为单位,鱼贯而行。
    但遇战事,就地列阵。
    一旗队一小队先行,行军途中不许交谈,一切看旗队旗帜。
    有违令者,先行记录,至百户所惩罚。”
    训话毕,两名旗队的旗手摆正本旗队之旗,皆为黑底白字,上绣旗队番号。
    紧接着红、蓝、白、黑四面中型旗摆好,此乃指挥旗,红为前、蓝为左、白为右、黑为后。
    最后,象征主将中军的黄旗高举,同时象征老虎营的老虎旗并列。
    一旗队与二旗队的队旗跟着举起。
    而后红旗升高,磨旗三周,指向前方。
    号声吹响,指引兵士行走的望竿高举,韦高义大喝一声:“齐步——走!”说毕,率先踏出步伐,一个跟着一个踏上土路,往百户所进发。
    管平波身处队伍中段,有四名亲卫随侍在前后。
    亲卫皆由最先跟随她们入石竹的巴州人中选出,分别是李修杰、魏海、蒋安、吕大。
    四人原先为小队长,主动报名参加的亲卫选拔,因出身与身手皆占优,故做了亲卫。
    论起近身格斗,韦高义等人还更强些。
    然而管平波现在缺人缺到发慌,是无论如何也不舍得拿他们当亲卫使的。
    跟在管平波身后的,是骑着毛驴的陆观颐与刘奶妈。
    刘奶妈怀中抱着甘临,摇摇晃晃的睡的正香甜。
    再往后则是阿颜朵与含紫鹃在内的后勤人员。
    云寨百户所将是他们长期呆的地方,故特特带了修缮、制作武器的铁匠、木匠与砖瓦匠。
    至于养殖、纺织、制衣、编织则尽数留在了盐井,待安顿下来再酌情调老练的组员至百户所任组长,招募云寨左近的人补入后勤。
    管平波的计划便是如此,到一个地方,皆要选入一些当地人,利用其关系把老虎营的好处与理念往当地扩散,但又不能全用当地人。
    文明尚且容易被同化,何况小小军营。
    因此就要控制当地人的规模,至少在初期阶段,须得让他们更弱势些,接受了老虎营的规则后,再如盐井一般,慢慢增添人手。
    所以为何说时势造英雄?便是管平波的确有才,不是乱世,人人丰衣足食,谁愿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非得到了没饭吃的时节,走投无路了,杀人越货的土匪都做得,何况遵守老虎营奇怪的规矩。
    再苛刻,人家给饭吃不是?
    难得有拉练的机会,管平波选择的是急行军。
    盘山路不好走,众人都屏息凝神,生怕踩着石头崴脚丢人。
    三个半时辰的路程,中间没有休息,一口气走到了地头。
    远远看着云寨的城门,李修杰稍稍有些激动。
    当日狼狈逃窜,今日强势回归,心中总有些得意之情。
    心情更复杂的是孟阳秋,生于斯长于斯的他,那夜被逼入山林,以为回家无望,哪知不到一年,他又回到了此地,然百户所已易主,经过修缮后,也再不似以往的模样。
    按陈朝的规矩,孟志勇身死,该由他补百户,继承百户所。
    可此刻,虽难免有些想头,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挑战管平波之权威,不过暗自叹息一句罢了。
    百多人的动静不小,惊动了云寨城内的百姓。
    看着高高竖起的虎旗,皆知是老虎营出行。
    往日见过管平波的人,交头接耳的谈论着前县令家的姨奶奶,说什么的都有。
    胆子大的还凑近前看,果见队列中有人抱着奶娃娃,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与土匪结下血海深仇的她,居然真敢亲自回云寨!云寨尚有本地人担任的吏员,其亲戚见了老虎营之威势,拔腿就往城内跑,同自家亲戚报信去了。
    老虎营的人目不斜视,全不理论百姓的行动,闷头往前走。
    编制大调整后,管平波成立了侦查队,此时谓之“夜不收”。
    按理皆由精锐中的精锐担任,但草台班子初立,不可强求,只择伶俐的入编制,慢慢培养。
    行至百户所门前,就有夜不收前来回禀。
    管平波随之踏入百户所最高处观测,见无可疑状况,便命:“立中军旗!”
    旗手升起黄旗,喇叭响起。
    一旗队二旗队接号,依次进入百户所。
    营定、金鸣、喇叭止。
    夜不收于高台上瞭望无事,将旗三磨三捲,而后两队报数,后勤人员报数。
    三个半时辰倒没有掉队的,夜不收们轻轻松口气,若有人跟不上,还得他们去寻。
    此时人数不多,清点一回,各寻了住所,便落旗吹打,关闭大门。
    日后人员多了,少不得还须夜不收再出去探上一回,确保周遭没了危险,回报于中军账内,方才会闭营。
    行军流程看似繁琐,实则若训练有素,便十分利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