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美人记 >

第565章

美人记-第565章

小说: 美人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苏承恩公夫人就看何子衿很顺眼了,何况江苏两家亦是姻亲。如今看苏太后有事,还特意令苏冰打发人来说一声,要不说是正经姻亲呢。不然,换个冷心肠的,哪里会多说一句。
    苏承恩公夫人与婶子苏夫人商量一二,第二天递牌子进宫了。
    何子衿晚上方与阿念说了宫里的事,何子衿道,“苏太后生病倒是小事,我看苏太后不似病重,只是,苏太后这一病,后宫之事就落到了曹太后手里。”
    阿念道,“宫里的事,难道不是太皇太后做主?”
    何子衿道,“太皇太后每天要与内阁议事,宫中之事,一向是苏太后打理。”
    阿念寻思一二,“按理,让曹太后接手,也是正常。”
    “是啊。”何子衿道,“曹太后一向心大,盖个屋子都要最大的,这人,有野心。依我看,她早恨不能代掌后宫了,你没瞧见,今儿我去慈恩宫请安,苏太后不在,曹太后只差眉飞色舞了。”
    阿念听这话不禁道,“就是心里喜悦,也该憋着些,叫人人都瞧出来,可不是什么好事。再者,苏太后不过小恙,将来苏太后大安,难道她还能继续执掌后宫?”
    “曹太后不见得是故意露出喜色,怕是心里太过喜悦,反是藏不住。”何子衿道,“我只担心这后宫大权,于苏太后是好放不好收啊。”虽说宫中之事与江家无干,但,毕竟江家与曹家不睦,与苏家是姻亲,何子衿于情于理,都希望看到苏太后执掌后宫。
    阿念道,“这后宫的事,到底得是太皇太后说了算。”
    翌日,苏承恩公夫人进宫请安,就晓得这里头的缘故。
    苏承恩公夫人先安慰了闺女,回家后没有不与婶子苏夫人商议的。
    苏家更不愿意看到曹太后掌后宫,真是宁可太妃太嫔代为执掌,毕竟,待苏太后大安,自太妃太嫔那里取回后宫之权是顺理成章之事,曹太后则不一样,这是今上亲娘,一样是太后。就如何子衿说的,这权,是好放不好收啊。
    苏承恩公夫人说起曹太后就不痛快,道,“婶子是没瞧见,那得色都写脸上去了。一会儿打发人送参,一会儿打发人送燕窝,你送是一起送啊,哪里有这刚送一样,病人刚躺下,又打发人来送的。不晓得是显摆她如今管着事儿,还是故意折腾咱们娘娘。咱们娘娘的性子,就是太好脾气,要是有太皇太后一半的性子,怕也无人敢这般放肆!”太皇太后当初怎么管仁宗皇帝后宫的,一个个的在太皇太后面前猫儿一样,就这样,仁宗皇帝临终前都要为发妻除了先帝生母。这样一想,苏承恩公夫人就觉着,闺女不若太皇太后有福气。
    苏夫人道,“你有没有好生劝一劝娘娘,就那没眼色的奴才,你堂堂一品公爵夫人,也该训斥了去,哪里有这样送东西的。咱们娘娘才是陛下嫡母,那位再折腾,也不过是个妃妾扶正。”
    苏承恩公夫人道,“内务司的人倒不是有意,送了东西并不叫打扰咱们娘娘,都是放下东西就走,只是我知道哪里有不生气的。如今不过是令她代掌后宫事,就这般张狂,以后还不知要如何呢。”
    苏夫人道,“必得想个法子才好。”
    “是啊。”
    这事儿,说是后宫内闱之事,可关系到的都是太后一级的人物了,要想个从曹太后手里把后宫之权夺回来的法子,苏夫人、苏承恩公夫人还做不得主。
    苏夫人私下与丈夫商议,“不为别个,我只担心咱们这里一疏忽真叫曹太后坐稳了后宫之权,不说娘娘将来,恐怕曹家真要成第二个胡家了。”
    “不至于。”苏不语垂眸思量半晌,说了这仨个字。
    “难不成,就坐视曹太后这般得意?”苏夫人出身国公府,娘家戚国公,家里五弟娶的是谢太后的妹妹。这样显赫的出身,苏夫人平日里眼界便高,她并不是轻视寒门,不然,也不能与江家联姻。但,苏夫人是打心眼儿里瞧不上曹家。
    苏不语道,“你想想,以前都是咱们娘娘管着后宫,先时娘娘是先帝正宫皇后,管得是理所当然。先帝过身,娘娘是嫡母太后,继续执掌后宫也是情理之中。如今娘娘有恙,曹太后好端端的,难道不让曹太后代掌,反让妃嫔接手?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一旦如此,内阁必然发难。”
    苏夫人小声道,“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怕也不喜欢曹氏。”
    “你还是不明白,喜不喜欢对于太皇太后并不重要,太皇太后平生只做正确的决断,她是不会给内阁这个把柄的。”苏不语与太皇太后少年相识,相交多年,彼此之间了解极深。
    “我是说,太皇太后可暂代后宫之事。”
    “要是太皇太后有这个意思,就不会让曹太后接掌了。”
    苏夫人看丈夫这闭目养神的模样就着急,推他一记,“这就没法子了。”
    “有。”苏不语睁开眼睛,道,“你们妇人的法子,咱家娘娘虽有恙不能理事,端宁大长公主自幼养在太皇太后身边,今上姑妈,两位太后的小姑子,回娘家暂代宫务,谁也挑不出错儿来。”
    “我跟侄媳妇也是这样商议的。”
    “你们哪,你们能想到的事,太皇太后只可能比你们更早想到。这法子不是不成,但太皇太后没用。”
    “我们商量的是,倘再有永福、长泰两位大长公主,再加上端宁大长公主,一道理事,也是好的。”
    “晚了,现在曹太后都接过后宫大权。”
    “依你的意思,难不成,太皇太后真心用曹氏?”苏夫人自己说着都不大信,太皇太后一向极有性情,她老人家并非没有心胸,但依她老人家的性子,是断不会喜欢曹氏的。
    苏不语道,“太皇太后的心思,不在大长公主这里,更不在曹氏这里。”
    “那在哪儿?”
    “在柳家。”苏不语提醒妻子,“你不要忘了,柳家姑娘是先帝金口玉言写进遗旨里定下的皇后人选,不过是因着今上与柳姑娘皆年少,未到大婚礼的年纪,这大婚礼方未举行。柳姑娘这皇后的身份,是绝无更改的。除了诸位大长公主,未来的皇后亦是主持宫务的合适人选,不是吗?”
    苏夫人道,“柳姑娘年纪尚小,她成吗?”
    “别人断然不成,但,想从曹太后这里分权,必然只有柳姑娘才成。年纪小怕什么,身份地位是有的。”
    苏夫人道,“柳姑娘的身份,自然无人敢说个‘不’字。只是你也想想,柳家也不是傻的,能让自家闺女这个时候进宫,还不得叫曹太后记恨。以后柳姑娘进宫,岂不难做?”
    “你呀你,难道曹太后就不想拉拢未来的皇后?”苏不语淡淡道,“只有这位柳姑娘,曹太后会欢欢喜喜的接受,毕竟,这是将来凤仪宫之主,也是曹太后以后正经儿媳妇。何况,柳家显赫,先帝临终都不忘指柳氏女为后,曹太后便是不喜柳氏女,这会儿也不会表现出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拉拢柳国公的机会。”
    苏夫人不禁皱眉,“原本只是后宫小事,要是真叫曹氏拉拢了柳家,可是大大不妙。”
    “这话你也信,曹家要有这本事,早拉拢柳家了。柳国公要是这般容易被拉拢,也就不是柳国公了。”
    苏夫人松口气,又觉着太皇太后的心思叫人揣摩不清,道,“老爷能猜到柳家不会这么容易被拉拢,难道太皇太后看不透?那为什么太皇太后要让柳姑娘进宫呢?”
    “太皇太后的心思,要是能叫人一眼看穿,韦相也就没这诸多烦恼了。”苏不语眼神晦暗不明,“便是韦相知道柳姑娘进宫,定会欢喜的。”
    “依你的意思,这倒是皆大欢喜之事。”
    苏不语一叹,“是啊,皆大欢喜。”
    苏夫人心下却是觉着,她与太皇太后也算认识多年,怎么想,都认为,太皇太后不是圣人哪。
    虽则太皇太后不是圣人,但,太皇太后办的事,真个圣人都不一定办得这样人人欢喜。当然,这是事后,何子衿的个人看法。
    作者有话要说:  PS:本来想早些更,晚上有事耽搁了,太困了,大家先看,明天再改错字!

☆、第494章 帝都风云之四六

第494章
    苏太后这一病; 无形之中生出多少风云暗涌。
    苏家这样的家族; 是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后宫权柄落在曹太后手里的。
    不过,如何子衿虽然也想到苏家的处境,但何子衿做为旁观者,很明显有不一样的思维,何子衿私下还与阿念说呢; “于苏家而言,就是咱家; 不论咱们两家的姻亲关系; 就是我自己个人喜好,我也更喜欢苏太后些。只是有一样; 曹太后再不招人待见; 这也是今上生母。”
    阿念显然对于权势另有自己的见解; 阿念道,“这事与身份无关; 别说是今上生母,就是今上的祖宗太宗皇帝再生; 想重掌朝政; 也不是说掌就能掌的。如苏家这样的大家大族; 不会轻易退一步的。”
    何子衿与阿念八卦; “那你说; 苏家这一步,是退,还是不退?”
    阿念想了想; “苏家眼下是绝不会退的,苏尚书位在内阁,与太皇太后私交也好,各方面的交情关系,曹家现在没的与苏家比。再者,苏太后位子正,她是先帝正经元配皇后,曹家在名分上就差一头。这个时候,苏家绝不会退。”
    “那以后呢?”
    “以后的话,除非朝中遽变。”阿念道,“苏家世宦之家,曹家不过暴发之家,底蕴不同,何况,观曹家行事,实在不甚聪明。曹家,八成就是想着姐姐那句话,毕竟他们是陛下血脉外家,才时有放肆的。只是,这句话还是待陛下亲政之后再说才好。如今太皇太后与内阁执政,他家就这样没眼色,眼下曹太后还在,看在曹太后的面子上,他家尚无妨碍。之后实不敢说,如果一直这样,没落不过两三代的事。”
    其实,后宫朝中这些大势,根本无关江家的事啊,偏生夫妻俩私下特爱絮叨。
    在家里八卦过,何子衿再进宫不自觉的便会留意一二。
    譬如,苏太后微恙的消息传出,进宫请安的命妇多了不少,毕竟,这是今上嫡母,当朝太后。苏太后为人性子温和,于诰命中名声极好,许多亲戚故交,听闻苏太后有恙,能进宫的都递牌子进宫问候。
    这其中,就有温慧郡主与其女柳悦柳姑娘。
    柳悦母为郡主,父为伯爵,先帝遗旨亲自为今上赐下的亲事,这亲事,绝对铁板钉钉的,柳悦就是将来的中宫皇后。故而,听闻苏太后有恙,温慧郡主连忙带女儿进宫请安。
    太皇太后说起苏太后来也很是关心,太皇太后道,“阿苏待我一向孝顺,前些天因着我的千秋节,她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不肯有丝毫懈怠,劳累着了,幸而并无大碍,她昨儿还要起身过来,我叮嘱她必要多休息几日,不然,我再不能放心的。”
    温慧郡主笑道,“婶子待太后亲闺女一般,太后贤孝之名,也是举朝皆知。我听说太后娘娘有恙心里就很是担忧,连忙带着阿悦进宫来看望,知道太后并无大碍,我便放心了。”温慧郡主为仁宗皇帝兄长晋王嫡长女,论辈分,正是太皇太后的侄女。
    太皇太后道,“你们来得正好,我也有几日不见阿悦了,就是阿苏,也很想她呢。”便吩咐宫人带着柳悦去永寿宫给苏太后请安。
    曹太后闻言起身道,“我正要去看望姐姐,母后,不如我带阿悦过去吧。”
    “这也好。”太皇太后点头允了。
    待柳悦去了,太皇太后又问了温慧郡主,“你婆婆可好?”
    温慧郡主道,“我与阿悦出门前,婆婆还说让我代她问侯婶子大安。”
    太皇太后笑,“我这里都好,只要他们保重,我便放心了。”
    何子衿哪怕是个旁听的,听到这话也知道太皇太后与柳家这不是一般的交情。
    之后的事,何子衿就不晓得了,因为,到了时辰她就去给大公主和嘉纯郡主授课了。
    不过,没几日,何子衿再按着时间进宫授课时,太皇太后就与她说了,“端宁与我说,大公主与嘉纯年纪也大了,该学着管些事,以后也好分宫别居。我想着,也是这个理,端宁像她们这样大的时候,已能帮我管些庶务了。如此,你们几位先生的课程不妨变一变。”给大公主和嘉纯郡主减了些课程,如何子衿这样一月上课四次的,直接改成了两次。
    何子衿回家说起此事,苏冰私下道,“我回娘家,听我母亲说,曹太后原是建议柳家姑娘一道跟着学习,太皇太后却是未允。”
    何子衿眉心一跳,道,“曹太后很喜欢柳姑娘啊。”
    苏冰道,“想来是的。柳姑娘毕竟是先帝亲自赐婚给今上的,以后就是皇后娘娘,曹太后做婆婆的,这以后,就是婆媳了。”
    何子衿笑道,“与咱们一般。”
    苏冰皱皱鼻尖儿,悄声道,“曹娘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