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美人记 >

第234章

美人记-第234章

小说: 美人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氏亦道,“长辈也难免有不顺意的时候,只当没看到没听到罢了,倘大奶奶心有不顺,能劝就劝几句,不能劝便也罢了,要紧的是你自己的日子,可得过好呢。要是有什么难处,只管家来说,家里总不会看着你吃亏的。”
    三姑娘道,“我们倒还好,重阳他爹是庶出,先时有人说不好,我倒觉着好,我们太太这一回来,威风也大的很。姑祖母、婶子也知道,我们老太太规矩简单,对媳妇、孙媳妇都很疼惜,就是二太太、三太太其实规矩也不严厉,我们太太这一回来,大奶奶二奶奶每日都要去她跟前儿立规矩,重阳他爹不是她生的,约摸她也不大看得上我们,我也省了事,平日城只管把孩子看好了,去老太太跟前说说话,倒如往常一样。”
    沈氏笑,“这就好。”
    何老娘也说,“得了实惠才是真呢。”
    三姑娘在家呆了半日,把婆家的事说了说,这才回了婆家,又预备给何子衿定亲的礼物。
    定亲前,何子衿与阿念又去了趟山上,与朝云道长说了胡大老爷罢官回乡的事。这会儿师徒俩说话也不掖着藏着了,“先前孙叔叔来县里呆了快小一个月了,孙叔叔多是同阿文哥在一处,也不叫阿念给他做向导,不知他忙什么了。这突然间,胡大老爷就给罢官回乡了。”
    何子衿道,“以前听阿文哥说,他家是与帝都城的承恩公府胡家联了宗的,不知是胡大老爷真就当官不谨慎,还是什么原因。”
    朝云道长一笑道,“胡山长当年也不过是个五品知州致仕,胡家大老爷官场造诣远不如其父,他那芝麻绿豆粒的小小官职,何须放在心上。”
    何子衿忽就想到先前王神仙被掳一事来,道,“陈姑祖父说是他在州府听说的,王神仙被赵二和李衙内带到了帝都城去。只不知是去做什么了?我把这事儿同孙叔叔提了提,孙叔叔说,道士无非就是占卜打卦、炼丹长生一类的本事。”
    “这话是对的。”
    何子衿道,“师傅,你这里也得加强防卫啊。”
    “怎么,你还怕我被人掳去?”
    何子衿琢磨着,“这得看王神仙是否得用了,倘王神仙不得用,万一赵二狗急跳墙,咱们这块儿比较有名声的道家,也就是咱们师徒了。我在家里不怕,人多,师傅你在山上,人烟稀少,万一给人掳走,可怎么找你呢。”
    朝云道长哈哈大笑。
    闻道亦笑,“师妹你要不给师傅占卜一二,看师傅会不会被人掳走?”
    何子衿白眼他,“这叫深思熟虑,知道不?有什么好笑的?”
    闻道笑到肚子疼。
    何子衿索性不理他,把近期碧水县发生的事儿同朝云道长絮叨了一回,说了自己跟阿念定亲的事,朝云道长也道,“早些定亲也好。”中午在朝云道长这儿吃过饭,下午便告辞了,现在家里很不放心她出门抛头露面啥的。
    朝云道长给了她个匣子,说是定亲礼,何子衿没客气就收了。
    俩人回家的路上还特意去江仁的宅子里瞧了一回,江仁现下也从阿念的宅子里搬自己宅子住了,定亲的礼物都自家里运了来,妥妥当当的用红绸扎着放东厢里,就等着定亲的正日子送到何琪家去呢。到江仁家时,江仁正试红袍呢,何子衿去里屋与王氏说话,阿念打趣江仁,“就差涂俩红脸蛋儿了。”
    江仁笑,“咱俩一样。”问阿念,“你衣裳做好没?”
    阿念笑,“自然是做好了的。阿仁哥,你这衣裳也忒简单,怎么连个绣纹都没有?”
    江仁道,“这是一早就做好了的,喜庆就行,要啥绣纹哪。我好衣裳得等成亲那天穿。”说到成亲,江仁得意,道,“我是后发先至啊。”
    阿念点头,“阿仁哥这一把年纪,是要早些成亲的好。”
    江仁大为不满,理理红袍袖子上的镶边儿,“什么叫一把岁纪啊!”他正当成亲的年岁好不好!再说,阿琪还大他一些呢。
    大喜日子将至,大家说话亦是欢喜,看过江仁,阿念与何子衿就告辞了,王氏苦留用饭,何子衿笑,“大娘这些天正忙,要请我,待阿仁哥成亲后,我天天儿过来吃饭,定要把大娘吃得絮烦了。”
    王氏咯咯直笑,“我正盼闺女呢,大姑娘天天儿来才好。”亲自送他二人出门,何子衿却是不让,阿念道,“叫阿仁哥送我们就成了。”
    江仁嘴里笑着,“你倒越发谱儿大了。”送他二人出去。
    何子衿定亲,也是碧水县的一件热闹事了,主要是何子衿在碧水县颇有名气,以前她养花儿就养得阖县有名,如今占卜,也是远近闻名的小仙儿,她定亲,定的又是碧水县前科案首阿念秀才,何家又是碧水县的老住家,族中人不算,亲戚朋友们能来也都来了。
    阿念一大早就身着喜服的过来何家,前来帮衬的冯太太笑,“唉哟,阿念,今儿个可不能这么早来。”
    阿念道,“不知怎地,走着走着就顺脚过来了。”他早把定亲的吉服做好了,特意去李大娘绣坊做的针线,绣的是祥云牡丹纹,穿上甭提多气派,阿念进去特意给子衿姐姐瞧一回,见子衿姐姐已是打扮好了,何子衿挽了百合髻,头上戴着阿念送的金首饰,也是一身大红衣裳,衣裳上的绣纹与阿念身上的明显是一套,阿念有些痴,道,“姐姐今天可真好看。”
    何子衿笑,“阿念这身儿也好看。”
    阿念笑着搔一搔头,想谦虚几句,硬没谦虚出来,僵着手脚掸一掸衣袍,道,“我也觉着不赖。”
    俩人相视一笑,何子衿拉他坐下说话,何老娘已进来把阿念拎出去了,把阿念撵自己院去,“赶紧回去,一会儿再来。”
    阿念临回自己院儿还同他家子衿姐姐说一声,“子衿姐姐,我先过去,一会儿就来啊。”把冯太太笑的了不得,阿冽要跟了阿念去,何老娘又拦了,“阿冽你明儿再过去。”
    沈氏笑,“孩子们在一处惯了的。”
    冯灿大些,笑,“我过去阿念那边儿,看他可齐全了。”与阿念去了。
    总之是热闹非常的一日,阿念也请了先生同窗们过来吃酒,何家自有何家的亲戚朋友的热闹,有的是双方朋友,倒也不为难,实在是阿念的宅子与何家宅子就挨着太近了,串个门儿就是两步道的事儿。
    胡大太太刚回碧水县不久,三姑娘原就是庶子媳妇,且何家论起来并不算三姑娘的娘家,何家闺女定亲,胡大太太是不准备去的。结果,胡老太太要去,胡大太太只得跟着去了。何家热闹的了不得,何子衿坐自己屋里,一身大红衣裳的装羞,胡老太太还亲自去瞧了回何子衿,笑,“今儿个打扮得真俊。”
    胡三太太也笑,“以前只听说过美若天仙,天仙什么样儿,咱们谁都没见过,如今见着小仙儿姑娘,咱们也算是见过仙女了。”何子衿占卜上素有名声,给胡三太太一打趣,大家皆笑了。
    何子衿也是抿嘴一乐,胡大太太见她头上簪两三支金钗,腕上一对金镯,小小年纪已是生得明眸皓齿,的确是难得的好相貌。胡大太太心下掂掇,这家闺女也算不错了,只是行事不讲究,哪怕急着嫁少年秀才,这还没及笄呢,就先把亲事定下,这样上赶着,倒显不出女也孩儿的尊贵了。
    胡大太太心下有些隐隐瞧不上何家,可随着婆婆去何老娘的屋里坐了,打眼一瞧,前来吃酒的很有几家穿戴不错的妇人。陈姑妈也带着媳妇早早的到了,说到这亲事,陈姑妈亦满脸是笑,直说亲事结的好。除了陈家这一宗亲戚,还有何氏家族里交好的人家都来了,亦有族中媳妇提前来帮着忙活席面儿的,再有隔壁冯家太太一家子也是一大早就来跟着待客的,故此,虽是闺女定亲,何家也热闹的很。
    阿念家里就稍显冷清了,不过,胡山长与几位先生都去了,来的多是秀才啊同窗一类。阿念一不留神,还吃多了酒。
    他倒是酒品好,送吃多了酒也只是红扑扑的一张脸瞅谁就乐,然后一句话说八遍,譬如阿念就对着子衿姐姐说,“子衿姐姐,你看我这身儿如何?”
    何子衿灌他两盏醒酒汤,说,“托了阿文哥帮着挡酒,怎地还喝这么多?”
    阿冽道,“阿念哥酒量不成,我听阿炎说,阿念哥就喝了五六杯就醉啦。”
    给阿念灌了醒酒汤,何子衿就交待给阿冽,“送阿念回去歇着吧。”
    阿念给阿冽拖走时还问呢,“子衿姐姐,你看我这身儿如何?”
    阿冽不知阿念哥喝醉这般啰嗦,替他姐答,“俊,俊的了不得!俊!”
    俊哥儿颠颠儿跑进来,奶声奶气喊,“哥,你叫我干啥!”
    一家人俱是笑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246章 仁成亲~

阿念第二日用早饭时,很被阿冽笑话了一回,阿冽装模作样的问他,“阿念哥,你昨儿那身儿可真俊,怎么今儿没穿啊。”
    阿念不知底里,早把醉前的事儿忘光了,装模作样地,“那是喜服,不好天天穿的。”
    阿冽捂嘴直乐,沈氏何老娘等也都是眼里带笑,阿念想,唉哟,看,大家都为我跟子衿姐姐定亲的事儿欢喜呢。
    俊哥儿瞅瞅这个哥哥,再瞅瞅那个哥哥,摸不着头脑,找忠哥儿玩儿去了。
    阿念何子衿与江仁何琪是同一日定亲,不过,阿念年岁小,何子衿也不大呢,他俩的亲事,总得放几年再说成亲的事,倒是江仁何琪,都到了年岁,腊月十二就办了喜事。
    人江家给了五十两的聘礼,三太太五奶奶撑死给何琪置办了五两银子的嫁装,成亲的正日子,王氏一见儿媳妇的嫁妆,脸就直接黑了。还是江太太拽她一把,王氏方缓了颜色,含笑招呼过来吃喜酒的亲戚朋友。何子衿一家子都去了,何老娘很大方的随了份厚礼,还有何家来送亲的人,看了何琪的嫁妆都觉着面儿上无光,想着三太太五奶奶一家子也忒抠儿了。
    何子衿拉住送嫁的一位本家七奶奶,与七奶奶耳语几句,七奶奶直念佛,着紧的让人去外头找了一块砖头一块瓦片摆在嫁妆最后,念嫁妆单子念到最后时,极有底气的喊了一嗓子,“小河庄村上等田三十亩,县里三进宅子一处。”
    王氏那张强颜欢笑的脸立刻全方位的来了个春光灿烂,底下已有亲戚朋友忍不住惊呼,大赞,“果然是县里大户人家的闺秀啊,这样又陪房子又陪地的,唉哟哟,阿仁好福气哟。”
    “是啊,这份嫁妆在咱们村儿也是有一无二的咧。”
    “除了县里的大家主,谁家会舍得这样大手笔的给闺女陪嫁涅~”
    “怪道先时阿仁这亲事总是不成,果然是好饭不怕晚哪。”
    “阿仁有出息,嫂子你也有福气。”
    王氏甩着帕子笑,“嗨,不图别的,主要是我这媳妇人好。”心里还诧异呢,刚开始那些破盘子破碗的,原来大头儿在后头呢,王氏琢磨着,或许是媳妇想着,以后他们小两口是在县里过日子,这些东西就是陪送到咱村儿里来,他们小两口也是用不到?故此就捡了些便宜货来陪嫁?
    王氏心下胡思乱想着,不过总归媳妇嫁妆丰厚,也是欢喜的了不得。
    何老娘也觉着奇怪呢,还悄悄同沈氏道,“真个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三太太家里要肯这般大方陪嫁,何琪早嫁出去了。
    沈氏看自家闺女一眼,与婆婆道,“这样也好,嫁妆薄了,咱们脸儿上也不好看。”到底都是姓何的。
    何老娘捏个桂圆,剥了壳去了核,给俊哥儿塞嘴里了。
    俊哥儿还跑洞房看了回新娘子,不知哪个嫂子大娘的给他塞了一兜的核桃,他回来全给何老娘了,何老娘这个美,觉着自己二孙子自小就有孝顺长辈的美德,全赖她教孙有方哪。
    江家甭看是乡下人家,正经也是有二百来亩地的小地主,且仅有江仁这一个儿子,亲事办的特热闹,且席面儿也是肥鸡大鸭的实诚至极,何老娘一面吃着一面想,虽不如她家里饭菜的味道,也都是实诚的好东西。
    阿念是做过案首的秀才,江家特意请他与何恭陪坐在首席,觉着体面,又很是郑重的给乡亲们介绍了一回,乡亲们都说,“唉呀,比沈老爷当年中秀才的时候还小呢。”沈老爷,也就是沈舅舅。
    江大舅笑,“是啊,阿素当年可不是案首。”
    人们便道,“念相公以后比沈老爷更得出息。”
    更有文化的还拽两句文,“虎父无犬子。”
    阿念笑眯眯的陪着乡亲们说话,人们更觉他和气,人品好,都说,“跟沈老爷当年一个样,就是当了官老爷,待咱们也是一样的亲近。”
    有文化的那位再拽两句文,“这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又恭维何恭得了好女婿,阿念也有福气,能与县里的小仙儿定亲云云。
    送亲的七奶奶也在堂客这边儿的首席上也有了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