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美人记 >

第219章

美人记-第219章

小说: 美人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二爷嘲笑,“你这个,连仙姑说啥都听不明白,你还占卜呢你。怕是天机告诉你,你不懵着哩。”
    徐财主“切”了一声,“你这是看我笑话呢。”
    “哪儿能啊。”赵二爷合掌一击,便出来两个眉目俊俏的姑娘捧了茶出来,这俩姑娘正当妙龄,身裹绫罗,腰肢轻软,面目俊秀,一汪水眸似含有无数情意,待献了茶,便娇嗔嗔水灵灵的一福身带着缕缕香风退下了。
    这般女子,怎么看也不像丫环啊,徐财主不由多看两眼,赵二爷问,“瞧着如何?”
    要往时,徐财主必要奉承赵二爷一番的,今朝刚受了赵二嘲笑,徐财主也是个要面子的人哪,他将大脑瓜子一摇,道,“平平。”
    赵二爷不信,含笑道,“我这俩丫头若平平,这三乡五里也就没有齐头正脸的了。”
    徐财主便道,“不要三乡五里,近处便有芳草,赵老弟你视而不见啦。”
    “怎么,难不成徐老哥你得了什么绝世佳人不成?”
    “罪过罪过。”徐财主道,“可不敢这般亵渎仙姑啊。”
    赵二爷脑子挺灵光,道,“徐老哥说的是何家那仙姑?”
    “咱们这地界儿,还有第二个仙姑不成?”徐财主就开始吹了,道,“你这两个,好虽好,懂行的人一瞧就知一身的风尘气。何家那仙姑生得,啧啧,你这俩加起来也不及仙姑一根手指。唉哟喂,我老徐一把年岁,也算见过世面,但要说仙姑这般貌美的,也是有一无二啦。”
    赵二爷道,“我也听闻过何家那闺女貌美,倒是未见过。”
    徐财主道,“人家什么身份?何家族中已经有一位举人老爷啦,就是仙姑家瞧着家境寻常,可她家好亲戚不少,我那胡亲家的老四娶的就是在何家寄住的一位表小姐。”
    “胡家现在也不比从前喽。”胡家祖上是不赖,但胡山长都致仕啦,有个儿子官儿也不比,比起他赵家来。胡家是旧勋,他赵家可是新贵哩。
    徐财主不好争这个,又道,“何家姑太太嫁的也好,就是你们县里的陈盐商家,陈家那银子,也是堆山填海哩。他家姑奶奶嫁的是进士老爷,这会儿已是诰命。何相公的小舅子,在帝都做翰林哩。他家这仙姑,可不是咱能动哩。我也就是跟老弟你一絮叨,人家是正经人家的闺女。你这里什么样的美人没有,也不差这一个,是不是?”
    赵二爷笑,端起香茶来慢慢的抿一口,“老哥说的是。”

☆、第233章 定下来啦

何子衿还不知道有人惦记她的美貌哩,要知道,估计她也没啥想法,她又不是头一天就生得美貌,人家是自小美到大啦。小时候,在一群小土妞儿里,沈氏就给她小裙子辫子打扮的出挑儿,长大了,她觉着自己又格外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当然,她家人可不是鸡,她主要是在同龄女孩子里做个比喻啦。基本上是,比她家有钱的,长的没她好,长的比她好的,没她家有钱,比她又有钱又好看的,没她会种花会占卜的心灵美。
    所以说,何子衿就这么常年的自我心灵大臭美中成长起来啦。
    别看她每天穿戴好像很朴素啦,做活啥的都是穿旧衣,可瞧瞧那衣裳,就知道多有心机啦。胸比较飞机场吧,她必然要弄个掐腰的衫子。斜襟儿大褂吧,她必然要配几颗精致的扣子。每天看似随意挽的髻,头上的钗跟耳垂上的坠子必然是一套的。在外成天说,俺不施脂粉,其实单日补水,双日美白,全是照古方自制的面膜膏。
    唉哟喂,何子衿自己都觉着,她要不美,天理不容啊。
    每天早上梳妆好,瞧着镜子里那一脸满满的胶原蛋白,何子衿自己都心下窃喜啦。这么个小美女,有人惦记,太正常不过啦。何子衿偶尔出门吃早点,人家都会主动给她打折,多给他个包子油饼啥的,这是因为啥,还不是美貌的力量么。(确定不是迷信的力量么?)
    当然,何子衿也就自己臭美一番,要是惦记她的人是个小帅哥也就罢了,她可不知道竟是赵二爷这种尖嘴猴腮的家伙。
    此事暂且不提,今天是重阳小哥儿的满月酒,何子衿一大早起床就梳妆好了,何家举家都要过去的。阿念也早早过来吃早饭,瞧着子衿姐姐一身樱粉小袄配樱草色长裙,头上只簪了支浅粉的珠花,耳上一对粉珠坠子,亭亭玉立的,就是这萧瑟季节的一抹亮色啊。阿念拍惯了他家子衿姐姐马屁,更何况他家子衿姐姐是真好看,阿念道,“姐姐这身儿可真俊。”
    子衿姐姐瞧着阿念一身湖蓝文士衫,像根小竹子似的也有趣,阿念近来尤其注重身体的营养供应,在长个子这件事情上可谓不遗余力,好在有心人天不负,阿念的个子在同龄人里不算矮,就是现在与子衿姐姐比,也只是稍逊寸余罢了。子衿姐姐道,“这衣裳好看。”
    阿念凑过去悄问,“就衣裳好看?”
    子衿姐姐一拍他脑门儿,“真是傻,你以为好衣裳谁穿都好看呢。世上有一等人,没容貌没气质,便是再贵重的衣裳给他穿也没那风范,白糟蹋衣裳。也有一等人,相貌好气质佳,那就是荆钗布衣犹不掩天姿国色啦。”
    阿念听得眉开眼笑,江仁在一畔听的却是笑的不成了,捂着肚子道,“哎哟,子衿妹妹,你这不是自吹自擂吧。”
    “切,我在夸阿念。我们阿念就是这样的人。”子衿姐姐叫着阿念,“走,饭快好了,咱们吃饭去。”
    江仁长腿跟上,道,“子衿妹妹,你这也忒厚此薄彼了吧。”
    阿冽跟着搭腔,“就是就是。还有阿念哥,进来这半晌,就没看到我。”俩人就知道互相吹捧,咋不知赞一赞别人哩,眼里忒没人啦。他,他也是一身湖蓝文士衫啊!
    俊哥儿跑过来学舌,“就是就是!就是就是!”
    俊哥儿这“就是”刚说完,就被阿念转身扛到了肩上,俊哥儿大声笑起来,“阿念哥阿念哥”的叫个没完。
    何恭沈氏在后头慢慢走着。
    大家说笑间进了后院儿,何老娘笑,“老远就听到笑声啦。”家里就得这样才好,人旺气运便旺。
    一时,阖家人用过早饭就打算去胡家参加重阳小哥儿的满月酒了。今日是学校休息的日子,阿冽也能跟着一道去。到了胡家,自少不得一番寒暄,胡老太太一向看何家顺眼,挨个儿夸了何家几个孩子一番,尤其何子衿,胡老太太笑,“越发出挑了,明年就及笄了吧?”
    沈氏笑,“是啊。这丫头是二月的生辰,到时我们家里摆酒,您一定得过去,叫丫头沾沾您的福气。”
    胡老太太上了年纪,就喜欢小闺女小小子,笑着答应了。
    略说几句闲话,三姑娘就抱着孩子过来了,三姑娘刚出月子,脸色白里透红,人也圆润不少,又双下巴都出来了。给长辈们见了礼,三姑娘笑,“这小子也不知怎么这般爱睡觉,总得大天亮才起。”
    胡老太太笑,“小孩子家,都这样。要我说,重阳性子好,夜里都是一觉到天亮,叫人省心。”后头一句是同何老娘说的。何老娘深以为然,“可不是么,这样好性子的孩子不多见。有些淘气的,大人一整宿都睡不安生。”哪怕胡家富贵也是一样,虽有乳母丫环,可新生的孩子,亲娘怎会舍得孩子离了自己,倘孩子晚上哭闹,做娘的都睡不好。
    何子衿凑上前看宝宝,果然与洗三时不可同日而语,白嫩了,饱满了,双眼皮也出来了,大眼睛,高鼻梁,双下巴,眉眼像三姑娘,可眉宇间又有些胡文的影子,何子衿道,“可真俊啊!”
    胡文眼睛笑眯成一线,“是吧?我也说,越来越好看。刚生下来,我没敢跟你三姐姐说,我一瞧重阳那模样,险把我丑哭了。我想着,我也不算个丑人,你三姐姐更不必说,怎么儿子生下来跟个大老鼠似的哟。结果,这才一个月,就变漂亮了。”
    听得众人都笑了,胡老太太更是大笑,指着胡文道,“这也是当爹说的话,我们重阳刚生下来也好看,谁见了不说俊俏。”
    阿冽也跟着看小娃娃,“既像三姐姐又像阿文哥,真奇怪。”
    江仁道,“比阿文哥更俊。”
    胡文拱手笑笑,“好说好说。”一脸荣耀,这就是娶个漂亮媳妇的好处啦。没听老话说么,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娶媳妇,可是个大事情哟。看吧,他媳妇生得俊,儿子都跟着沾光,以后再跟儿子娶个俊媳妇,包管孙子更得是俊上加俊,更俊。
    胡二太太笑,“我也说呢,三乡五里没这样俊的孩子。”
    何老娘嘴里笑着“是啊”,心下却觉着,她家俩孙子也都是不错的孩子啦。
    大家说着话,胡氏族人来了不少,大家更是把重阳小哥儿夸的天上地下有一无二,不过,人渐多的时候,三姑娘就令乳母把重阳小哥儿抱下去喂奶了。
    人多了就热闹,说一会儿孩子,就有胡家一位本家嫂子把话转到如今碧水县的热点新闻上去,这位胡嫂子道,“那天赵家娶媳妇,可是热闹的紧。”
    胡家与赵家关系可是平平,这位胡家嫂子的口气就带着些兴灾乐祸,道,“那新娘子,说是总督家的千金,果然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吃鱼都不吃咱们这儿河里的鱼,说河鱼有土腥子味儿。吃鸡,只吃三个月的半大小鸡,人家不吃肉,收拾干净后裹了鸡蛋清入油炸,专吃骨头。啧啧,那挑剔的,就没法儿说喽。”
    何子衿是会做菜的,就奇怪了,“不吃河鱼吃什么鱼,咱们这儿又没挨着大海。再说,鸡蛋清入油起沫子,最禁不得炸,可鸡骨头,就是小鸡骨头,不炸上半刻钟哪里得酥脆呢。”
    胡家嫂子笑,“这谁知道呢。可能人家就是口味儿独特。”
    胡家是几百年官宦之家,祖上还出过公爵,甭看现在族人也是过得有富有穷,胡家人却是有天生的优越感,他们愿意尊重像何家这样往士人阶层努力的小地主兼秀才的家庭做亲家,却是看不上如赵家这种暴发户臭显摆靠女人上位的人家。
    八卦过后,吃过满月酒,何家人去三姑娘的院子说了会儿话,也就告辞了。胡文和三姑娘一直送到大门外,三姑娘挽着何老娘的手笑,“姑祖母以后别给我送汤送菜了,我坐月子都胖的不成了。”
    自从三姑娘生了儿子,何老娘就格外欣慰,就是给三姑娘送些汤菜,也觉着值得,拍拍三姑娘的小胖手,笑道,“胖些好,胖了显着有福气。”
    沈氏笑,“有了孩子就知道,说瘦快着呢,带孩子费心。”
    外头天儿冷,略说几句话,何恭就扶着母亲上了车,何子衿阿冽等人也同胡文三姑娘告别,同回了家。因天气渐冷,何老娘与沈氏商量着,给窖里的萝卜白菜盖上些苇子草保温,别冻坏了。
    说了些闲话,这一日便过去了。
    第二日一大早上,何家刚用过早饭,姜婆子就打扮的精神伶俐的来了。这姜婆子年岁与何老娘仿佛,早便是碧水县名人,原是县里开茶楼的,有了名的破落户,虽是顶着良家的名儿,年轻时颇为风流,捕风捉影的事儿不少。如今年岁大了,有些风流不起来了,茶楼的生意也不如年轻时候好,姜婆子索性就关了茶楼,在县里谋了个女狱头儿的差使。这一二年不知怎地,巴结上了赵家,狱头儿也不当了,在赵家做了个管事。因近几年颇有些人家眼红赵娘娘生皇子的事儿,而赵家有门路往宫里输送宫女啥的,这条线,都是姜婆子做中人。凡想往赵家巴结,先得走姜婆子的门路。
    姜婆子来的时候,因日头好,何老娘正在院子里瞧着俊哥儿玩耍,何子衿晒太阳兼做些针线,见来了人,何子衿便站起来了。
    姜婆子一把按住何子衿的手,笑的殷勤,“这是大姑娘吧,坐着吧,您可别起来,我哪里禁得起哟。”说着,一双老眼还往何子衿脸上溜了一溜,掌中搓了何子衿小手一把,觉着何子衿的小手那叫一个柔滑细腻,心道,一个小秀才家,竟养出这等样细皮嫩肉的好闺女来,真是奇也怪哉。
    何子衿将手从姜婆子的掌中抽出来,扬声唤丸子,“搬把椅子来。”
    姜婆子笑,“我就谢大姑娘赏座了。”
    何家已经白白往赵家上了两遭有去无回的礼,何老娘正是肉疼呢,而且,何老娘这性子与姜婆子也不是一路,见了姜婆子也没啥好面色,不欲与她废话,问,“你怎么有空来了?”
    姜婆子甭看年岁大了,相貌保养的还成,瞧着比何老娘年轻些,就是一身红裙紫袄的有些喜俏的过了头。姜婆子脸上施了脂粉,发间簪了金钗,可见这一二年的确是富贵了,笑道,“我是来给老太太您道喜的。”
    何老娘淡淡地,“我这把年纪,还有何喜?”心说,叫那臭不要脸的老赵家少给我家下帖子,我就千喜万喜了。
    姜婆子笑,“是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