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田园娇妻:高冷世子,来种田 >

第28章

田园娇妻:高冷世子,来种田-第28章

小说: 田园娇妻:高冷世子,来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雪花家盖房子,莫名其妙却又理所当然地多了三个指手画脚的监工。
  张连生和黄氏听说李家要盖房子,两人一合计,决定跟着一起盖。一是,原本的三间土房太破旧了;二是,馒头也渐渐大了,快要说亲了;三是,卖了一冬天花生米手里有了余钱;四是,两家一起盖买材料要便宜些。
  李达和夏氏一听张家也跟着盖,简直喜出望外。于是,两家商量仍挨着,并排盖,这样以后有什么事也好互相照应。
  因为是两家一起盖,李达就把一应事情都托付给了张连生。包子铺没停,他腾不出那么多时间。本来,李贵想把事情都揽过去的,但夏氏母女不太愿意,夏氏老实又不糊涂,这银钱若是经了李贵的手,能剩多少就很难说了。或许在李达内心深处,相比自己的兄弟,他也更相信张连生,所以夏氏母女一劝,他就同意把事情托付给张连生了。当然,这引起了李贵强烈地不满,连氏差点拎着棍子打上门去,但被李富呵斥下了。
  “你若不是想着从中克扣些银钱,就别让银钱经你的手。”李富瞪着李贵怒声道。
  “爹,我怎么会做那种事?”李贵虽然被说中心事,但拒不承认可是他最拿手的。
  “死老头子!你什么意思?没的相信外人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连氏一听,指着李富尖声大叫。
  李富冷冷地扫了连氏一眼,“你们不相信外人,可以跟着一起去。”
  于是,无论做什么,张连生身后都多了一个跟屁虫——李贵。
  这对张连生来说倒是好事,毕竟是银钱的事,有了李贵做见证,张连生更踏实了。
  夏氏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因为盖房子中午要管饭,所以早早地夏氏就准备好了几袋子粗面,一堆萝卜、白菜,还割了一大块肉。
  第一天,夏氏拿出肉来正要切,连氏一脚踏了进来。
  “你个败家婆娘,切这么多肉干什么!”
  连氏边大声呵斥边急匆匆地冲了过去,一把夺过夏氏手上的刀。
  夏氏一哆嗦,刀差点没划手上。
  连氏夺过刀,把肉一分为二,“这些就够了。”说完,把肉往案板上一扔,拎着另半块肉转身就走了。
  肉少了一半,夏氏就想着在面上找补些回来,咬了咬牙,舀了两升白面出来掺到了粗面里。
  “大嫂,谁家盖房子的饭食里掺白面?”正在帮着切菜的方氏看到夏氏掺白面,提着菜刀就跑了过来。
  夏氏看到方氏挥舞着菜刀一脸肉痛的样子,既害怕又疑惑。害怕那明晃晃的菜刀在她眼前晃来晃去,疑惑她用自家的东西方氏为什么如此心疼?
  连氏把肉放到家里后又返了回来,一进门,方氏就把夏氏往粗面里掺白面的事说了。
  连氏狠狠地瞪了夏氏好几眼,这才把刚烙好的几张大饼卷巴卷巴递给方氏,“把这些给你爹和孩子送去,没的外人吃白面自家人吃窝头的。”
  于是,中午这顿饭,工人们吃得盆干碗净,连滴菜汤都没剩下。
  晚上,张连生偷偷告诉黄氏,让她嘱咐夏氏明天多做些,有的工人没吃饱。黄氏连忙把白天的事说了,张连生听了也无语了。最后,夫妻两一合计,这事指望不上夏氏,还得黄氏上。
  第二天,黄氏精神抖擞,撸胳膊、挽袖子的开始对战连氏。
  “哎哟,她姨,那肉可用不了那么多!”
  “婶子,这工人盖房子是的大力气活,油水大点,这力气就大,房子盖的就越快越好,所以这吃食上可不能短了。”黄氏手上不停,边说边转过身把冲上来要夺肉的连氏挡在了身后。
  “老二家的,你把这几张……”
  “婶子,是该给叔送张饼过去。梨花,把这张饼给你爷送去。”黄氏说着卷了一张饼放到篮子里递给了梨花。
  “一张哪儿够?还有孩子呢!”连氏怒目圆睁。
  “婶子,一张饼足够叔吃的了。这饼都是给工人吃的,也就叔是长辈,先给叔送张饼去。至于孩子,连梨花和荷花都是吃饼子,吃不上面饼,没有别人家孩子吃饼自家孩子吃玉米饼子的道理。您说是不是?”黄氏嗓门响亮,面带微笑直视连氏。
  于是,第二天的战争,黄氏完胜。
  接下来,就是黄氏和连氏斗法的日子了。
  黄氏胜,工人吃的又饱,油水又大。
  连氏胜,工人吃饭快的能吃饱,吃饭慢的就喝菜汤。
  没两天,所有人就都知道怎么回事了,都开始根据菜的油水决定吃饭的速度。一看菜里肉多,油多,立刻甩开腮帮子放心地吃,甚至互相谦让一下。一看油水少,都是菜,立刻风卷残云,抢到一口是一口。
  日子就在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过去了,雪花一家也在初夏的时节搬进了新居。
  望着门前一大片枣树林,再回头看看崭新气派的青砖瓦房,雪花真想仰天长啸:姐终于也奔上小康了!有地、有房,还有车!当然,不是宝马、奔驰,也不是驴车、独轮车,而是正宗的——马车。
  ***
  门前的枣子红了又绿了,叶子绿了又黄了,匆匆两年过去了。
  秋日的晚霞点燃了远方的天空,给整个大地披上了一件淡红的轻纱。火红的云彩却嫌颜色不够绚丽,气氛不够浓烈,拼命鼓动秋风涌动,于是,一匹匹奔腾的骏马,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不停地散发出火一样的热情,在天边飞快地滚动。
  早熟的豆子已经开始收割了,挥动的镰刀下,收获的是满满地喜悦。玉米却还未成熟,碧绿的叶子不时地散发出青甜的浓香。
  远远地传来清脆的笑声,赶着马车的少年微微一笑。肯定是包子带着梨花和荷花在枣树林里淘气了。
  笑声带着纯真一路洒进了村边的一栋青砖瓦房内,走在最后的少女微微一回头,正看见赶着马车而来的少年。
  “馒头哥哥。”
  少女清甜的声音如一道清泉流进了少年的心里。
  少年慌忙跳下马车,牵着马向少女走去。
  夕阳浓烈的光辉洒在少女身上,为她渡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秋水般的剪瞳,弯弯的柳眉,小巧的鼻子,红润的唇,都浸染上霞光。少女在霞光中亭亭而立,仿若是踏着云彩而来的仙子,对少年露出了甜美的笑。
  少年的心忽然不受控制的“砰砰!”跳动起来,结结巴巴地道:“金……金花妹妹。”
  少女点了点头,“馒头哥哥快回家去吧,干姨惦记你一天了。”
  少女说完,跨步迈进了门内。
  …本章完结…

  ☆、第八十一章 枣子,红了

  少年呆呆地望着少女的背影,直到那抹嫩粉转过墙角,消失不见,才恍然回神,牵着马走向隔壁自己的家。
  马车刚一到门口,黄氏就听到马蹄声快步走了出来。
  “回来了,路上还顺利吧?”
  看到儿子,黄氏才放下心来。虽然这条路儿子走了快一年了,可每次儿子前脚走,她后脚就开始惦记。
  “没事,娘,挺顺利的。”馒头边回答黄氏的话,边把马车赶到院内。去县里的路他走了不知多少次了,闭着眼睛都能把马车赶到县里,只是娘每次都不放心。
  正在收拾锄头的张连生见儿子回来了,放下锄头走过来帮儿子一起卸车。
  父子二人七手八脚很快就把车上的竹筐布袋搬了下来,养得膘肥体壮的大黑马也被从车辕上卸了出来。馒头把马牵进马棚,那里黄氏早就在马槽里拌好了草料。
  看见爱马一见草料,两眼放光,欢快的吃起来,馒头拍了拍马头,走了出去。
  “娘,我去地里看看花生。”馒头说着就向大门口走。
  “快吃晚饭了,早点回来。”黄氏连忙嘱咐。
  “知道了,娘。”刚刚变过声的少年,嗓音里有着独特的暗哑。
  黄氏望着儿子的背影,眼中是满满的骄傲。
  黄氏望着自己儿子背影,心里别提多骄傲了。自己这个儿子,从十二岁起就天天背着竹筐去镇上卖花生米,那时还不到自己肩膀高,可天天风雨无阻,从未喊过一声累。不仅如此,儿子还很有生意头脑,开始给镇上送花生米,后来挨村送,自己还根据五香花生米又鼓捣出来了五香瓜子、五香青豆。去年拉了一车货跑去县里叫卖,没成想在县里卖得比镇上还好。现在自家的货不仅要送去镇上,还要送去县里。所以儿子隔几天就要去县里跑一趟,天不亮就出发,直到日落才回来。现在还好,天黑的晚,等冬天,每天都是披星戴月的,可儿子没喊过一声苦。
  自家的儿子,不是她自吹,整个四村八里的也找不出第二个。所以,自从去年开始,说亲的就一个挨一个,说的都是各个村里长得最出挑的姑娘,可是,黄氏摇了摇头,可能是看李家几个孩子看惯了,不但是自己,就连孩子爹都觉得那些姑娘配不上自家儿子,不是眼不够大,就是嘴唇太厚,要不就是眉毛太粗,总之,没有一个合心意的。唉!儿子都十五了,今年无论如何都得定下一门亲,不能再挑了。
  黄氏做好晚饭,天已经擦黑了,估计馒头也快回来就,就开始放桌子。至于包子,没准又在李家吃了,这丫头这两年都快长她干姨家了。
  “今天王婶子来了,托我给她家柱子去李家提亲。”黄氏边放筷子边对张连生道。
  “春天时不是提过,被她干姨家拒了吗?”张连生疑惑地问。
  “是呀,当时说是金花年龄小,先不定亲就给推了。毕竟是老邻旧居的,总不好直接说不同意。这本是都心知肚明的事,可这王婶子就象听不明白一样,非托我再去说。”黄氏无奈地道。
  “说什么说,王家那小子一向被娇惯着,养得好吃懒做的,哪儿配得上金花?”张连生皱着眉道。
  “谁说不是呢?而且这王家的家境和她姨家也差得太远了,更别说还有金花那出挑的模样了。这给金花说亲的都快挨出二里地去了,哪一家不比她家强?”黄氏一想到王婆子就头疼。
  “家境什么的她姨和她姨夫应该不在乎,可这人品一定得好。”
  黄氏听了张连生的话,赞同地点了点头。
  “你说大壮怎么样?”黄氏突然想起了什么,有些神秘地问张连生。
  “大壮?金花的表哥?”
  黄氏点了点头,“这两年金花舅妈三天两头的来走亲戚,每次都带着儿子,话里话外早就露了这个意思,她姨……”
  “哥哥,你怎么在这儿站着?”
  黄氏话没说完,就被门外包子清脆地声音打断了。
  “啊?我……我正要进屋。”
  听到儿子、女儿都回来了,黄氏连忙准备盛饭。
  “哥哥,你给我们带什么回来了?”
  胖乎乎的包子如今已经不那么胖了,但仍比同龄的孩子要大一圈,可能是因为张家夫妻都身材高大的原因。
  “带了县里今年最流行的珠花,放你屋里了。”
  馒头的话音刚落,包子已不见了身影。
  “哇!太漂亮了!”须臾,西屋就传来了包子的惊叫声。
  馒头摇头一笑,开始帮着黄氏端饭。
  “我给金花姐姐她们送去。”随着话音,就是“蹬蹬!”远去的脚步声。
  “哎?……”馒头对着包子的背影伸了伸手,他想……,算了吧。
  黄氏本以为包子这一去就先回不来了,可没一会儿,包子就回来了,还带回了梨花和荷花。
  梨花和荷花一人一身鹅黄色的交颈小袄,嫩绿色的宽腿小裤,象两只小蝴蝶一样飞了进来,使人立时眼前一亮。
  黄氏赶忙又盛了两小碗饭,拿了两双筷子。
  “谢谢干姨。”
  两个孩子也不客气,坐下就吃。
  “饿死我了。”包子拿起一个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口。
  黄氏看了看包子凶猛的吃相,又看了看梨花和荷花小口小口秀气的模样,不仅哀叹,自己闺女在李家差不多吃了两年的饭了,怎么就没学到李家孩子的那股优雅模样?
  “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黄氏无奈地开口。知道说了也是白说,可她还是忍不住要说。
  “娘,我饿嘛。”包子又咬了一大口,“本来想在干姨家吃的,结果刚要盛饭,赵奶奶来了。”
  “赵奶奶这个时辰来干什么?”黄氏疑惑地问。
  “给金花姐姐提亲呗。”包子毫不在意地说。
  馒头的手一顿,随即夹了一块肉放到了梨花碗里,然后又夹了一筷子鸡蛋放到了荷花碗里。
  “提的哪家?”黄氏听了包子的话,立刻来了兴致。
  “提的小赵庄的赵秀才。”包子大大咧咧地道。
  “赵秀才?”黄氏一楞。
  “嗯。”梨花喝了一小口粥,嫩声道:“赵奶奶还说,如果我爹娘同样,她就去回个话,然后赵家就去镇上托官媒来提亲。”
  “赵家有钱去托官媒?”这是张连生的话。
  不怪张连生这样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