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讼师 >

第394章

大讼师-第394章

小说: 大讼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王很满意。
  “说正经事,”裘樟打量着杜九言,“伤好了吗?没伤着不能伤的地方吧?”
  杜九言道:“大人放心,我雄风未倒!”
  “那就好。”裘樟真的松了口气,“这个不能伤。”
  桂王被一口菜呛着,咳了好半天,眯眼看着裘樟,道:“你快八十了吧。八十岁能想到这些也是不容易。”
  “王爷,”裘樟道:“下官才六十呢。”
  桂王道:“本王看你的脸足有八十了。”
  裘樟委屈地看着杜九言。
  “爱莫能助啊。”杜九言摊手。
  裘樟吃肉,不说话了。
  “我们喝酒吧,”钱道安举杯道:“庆祝九言大获全胜,让荆崖冲彻底落幕。”
  “对,对。”宋吉艺道:“屈、屈、屈辱地、地死,高、高、高兴。”
  杜九言颔首,道:“这个酒不但要喝,还要痛快的喝!”
  “来,送荆崖冲上路!”
  众人都起身碰杯,小萝卜端着茶站在桌子上。
  闹哄哄喝了一地的酒壶,裘樟又赖在王府住下了。醉醺醺的杜九言拉着一干人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大家也都喝的晕乎乎的,端了十几把椅子,围坐了一圈,一个个斜躺着,仰头看星星。
  小萝卜躺在跛子胸口,吃的圆滚滚的小肚子,像一只餍足的小猫,眯着眼睛舒服的直打盹,桂王看着不顺眼,撇了一眼又撇了一眼,想了想,忍了。
  不能因小失大,免得让大家怀疑,导致所有人都知道杜九言是女子的事。
  他将椅子挪着靠着杜九言。
  还是言言重要,至于儿子……反正是他的,别人抢不走。
  “我们给大家唱双蛇传吧。”花子跳下来,兴致高昂地一拱手,“给各位爷助兴。”
  杜九言拍手,道:“好!”
  花子和闹儿你来我往唱了起来,大家围坐了一圈含笑听着,院子外,谢桦带着小內侍们也听的津津有味。
  时不时的,在停顿之计,传来一阵叫好声。
  谢桦笑着,呢喃道:“年轻真好啊!”
  有无数的力气、无数的能量、无数的希望……他们和别的年轻人还不一样,那些人纸醉金迷,浑浑噩噩,而他们,虽整日看着流里流气,可却是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目标明确,信条鲜明。
  和他们在一起,就算是他们这些下人,每天也觉得有事情做,都觉得闲暇应该去读一本书,增长一些见闻,否则,走近了他们,都觉得自惭形秽。
  “好!”杜九言醉醺醺地竖起一个大拇指,“我家两位公子爷唱念做打,天下第一。”
  花子和闹儿都笑了起来,闹儿道:“九哥,您醉了!”
  “没有!”杜九言道:“站着别动,你九哥我今儿也要唱一段。”
  她话刚落,所有人异口同声,就连小萝卜都睁开了眼睛,齐声道:“不要!”
  杜九言怒,指着桂王,“我唱的好听吗?”
  桂王点头,“好听!”
  “捧、捧、臭臭、脚。”宋吉艺道。
  杜九言指着宋吉艺,将自己鞋子脱下来丢过去,“九爷让你闻闻,九爷的脚臭不臭。”
  宋吉艺吓的往后面栽去,连人带椅子一起倒在了地上。
  所有人哈哈大笑。
  “活该。”桂王把杜九言鞋子捡回来,“穿鞋,会冷。”
  杜九言感动地看着桂王,“王爷,您真是好啊。”
  “我对你的好,是情不自禁的。”桂王指着天空,“我对你的喜欢,犹如天上的星星……”
  桂王没说完,杜九言跑墙角蹲着吐了。
  院子里死寂。
  好一会儿,杜九言擦了擦嘴,扶着墙起来,看着桂王笑着道:“抱歉,没忍住!”
  他说的就这么恶心?
  桂王指着她磨牙,憋了好半天,喊道:“谢桦,给她弄点水。”
  “来了,来了。”谢桦端来准备好的茶水,心头发笑。
  能让他们王爷吃瘪的,也只有杜九言了。
  王爷有这样一群肝胆相照义气相投的朋友,真的非常好。
  闹腾到半夜,杜九言一觉睡到下午,醒来的时候头疼欲裂,她翻来覆去不想起来,小萝卜推开门笑眯眯地道:“爹啊,醒酒汤来了。”
  “喝了不头疼吗?”杜九言问道。
  “义父是这么说的。”小萝卜将醒酒汤端来给她,杜九言喝了,坐起来穿衣服,“大家都没事,就我一个人醉了吗?”
  小萝卜点着头,“就您一个人醉了。”
  “生气,”杜九言梳洗出门,想起来昨天的赏赐,去找跛子,他正在院子里练剑,光裸着上身,粉红的刀疤吸附在他麦色的肌肤上,非但不丑,居然还有一种野性的美。
  她靠在门口,一脸迷醉地道:“没想到跛爷身材这么好,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美!”
  跛子回头撇了她一眼,抓了衣服套上,“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被你看,有种被占便宜的感觉。”
  “跛爷,您要这么想就是你小气了。好看的东西,如同宝贝,是要没事拿出来嘚瑟的。”
  跛子嫌弃地扫了她一眼。
  继而又失笑。
  其实对于他来说,每天看到她,然后发现她一如既往的不正经,他反而会松一口气。
  因为这表示,对面站着的人依旧是杜九言。
  而不是别的神神鬼鬼的东西。
  杜九言眼角一挑,嘿嘿笑了起来,道:“昨天一时兴奋忘记和你说正经事了。”
  她将两万两银票给他,“圣上昨天的赏赐。”
  “不用了。”跛子道:“你留着吧,我不需要这两万两。”
  杜九言看着他,“这、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一直教育我儿不能占别人便宜的。”
  “跛爷,您收着。”杜九言道。
  跛子笑了,“别和我玩这套,你在想什么,我很清楚。”
  “多害羞。”杜九言从善如流地将钱收了,“其实,总体来说占别人便宜的感觉,还是极度愉悦的。”
  “九言,”蔡卓如出现在门口,杜九言笑着道:“你这是回来了,还是宿醉才醒?”
  蔡卓如道:“我是回来了。昨天只有你是真的醉了。”
  “不够意思啊,不陪醉还叫什么朋友。”
  蔡卓如道:“你要是想喝,今晚可以继续。”
  “算了,我身体弱,不宜饮酒太多。”她微顿,问道:“你回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蔡卓如道:“你昨晚说回邵阳的事,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我拿了太后娘娘和靖宁侯的钱,我要是走的话,得有个极好的理由和借口。”杜九言道:“为此我正绞尽脑汁。”
  蔡卓如无奈摇头,和跛子道:“我怎么觉得,她现在变成四处搂钱的人了。”
  “一直都是。”跛子道。
  杜九言不想和他们说话了,“我去三尺堂看看,好久没去过了,也不知道墙缝里的新草发芽了没有。”
  她说着,不急不慢地出去。
  刚出院子门,谢桦笑盈盈地来了,“杜先生,有人给您送了拜帖,似乎是宝庆知府吴典寅,您看看。”
  “吴大人?”杜九言接过拜帖,上面果然写的是吴典寅,“送拜帖的人走了吗?”
  谢桦道:“还在门口。”
  “我去看看。”杜九言冲着后面的两位道:“二位,吴大人来了。”
  三个人一起去了侧门,门口是个常随,在宝庆府的时候见过的,他笑着给三个人行礼,道:“我们大人昨天到的,今天早上去吏部点卯交了述职的信。就让小的给王爷、杜先生和各位先生送帖子来。”
  “他说各位先生要是有空,他稍后就过来拜见。”
  杜九言点头,“你告诉吴大人,我们备好宴席,等他光临。”
  “是。”小厮应是,“那小人这就去回禀我家大人。”
  杜九言拉着跛子和蔡卓如,“都别走了,一会儿吴大人要来。”又道:“裘大人走了?”
  “一早就去衙门了,他如今也有资格上朝了。”跛子道。
  裘樟梦寐以求就是有资格去金銮殿。
  “王爷呢?”杜九言觉得奇怪,蔡卓如道:“王爷一早被传进宫里了,估计圣上有事和他商量。”
  杜九言哦了一声。回了内院让厨房准备酒席。
  一会儿工夫,吴典寅带着满满一马车的东西进来,他自己没地方坐,还是押着车进来的。


第537章 邵阳来信(三)
  一车的宝庆府特产。不是因为宝庆府特产多,而是因为每一种都备了足够的份量。
  比如这红辣椒,硬生生拖了两麻袋。
  杜九言一脸惊愕,“大人,您来就来了,还带了这么多的礼,这辣椒……吃不完啊。”
  “这可不是我带的。”吴典寅笑着道:“是百姓们知道我来,托我捎带的。”
  “说带过来给你送礼,京城的官多,你又没什么钱,这送什么都不如送家乡的特产好,又真诚又省钱。”吴典寅笑着道:“你也别问东西都是谁给的,给的人太多,我实在是记不得了。”
  杜九言和跛子对视,两人都笑了起来。
  “何德何能。”杜九言微微叹了口气,“我在的时候,也没有给他们什么东西……这些,受之有愧啊。”
  吴典寅道:“我也跟着沾光了。送你的时候,顺便也送了我不少,还十里相送,远远的百姓们还留在官道上,请我定要再回去做宝庆知府。”
  “大人是父母官,大家送您都是真心实意的。”杜九言笑着,和谢桦道:“劳驾公公您整理一下了,明日我们再讨论看看,怎么送人。”
  谢桦应是,吩咐人开始搬东西。
  杜九言陪着吴典寅进内院,“大人此番来述职,不回去了吧?”
  “还不清楚,但十有八九是不回去了。”吴典寅笑着道:“但这些事,也不是我说了就能行得通的,还要看吏部怎么安排了。”
  他在京中的路子少,就算想走动,也是没有门路的。
  “先不说这些,”吴典寅想起来,递给她两封信,“一封是西南的刘先生让我转交的,一封则是银手让我转交给你的。”
  杜九言道谢,将两封信收好,陪着吴典寅去暖阁里坐着。
  上了茶,吴典寅道:“昨天就听说荆崖冲的事情了,只可惜我来晚了一步,没有看到那个盛况空前的场面。”
  “那也是下策,大人不看也罢。”杜九言道。
  吴典寅摆着手,“你做的对,有的人只是杀头之罪,已无法抵消他的罪孽,只有让他最屈辱的去死,才是对被害者最大的慰藉。”
  “大人言之有理。”杜九言道:“有件事,昨天我和府衙的齐大人聊天,他要调任去松江府,大人可想留在京城?”
  “若是想,大人又没有可以活动的地方,我可以去试试。”
  吴典寅一怔,“齐代青亲口和你说他要去松江府?确定了吗?”
  “确定了。”杜九言道:“他夫人的娘家就是松江府的,这一次能过去,他很高兴。”
  “那是好事,那是好事。”吴典寅若有所思,道:“我也能理解,在京为官本就不易,更何况他只是个知府。”
  六部衙门一个六品知事都能给脸色。
  “不瞒你们说,我确实想留在京城。这一次还想着,如果能留在京城,降到五品领个闲职我也愿意。”吴典寅道:“我和你们说过吧,我长女嫁的是安国公府的庶支,女婿原本在安国公府里当差,去年底才顶了空职,托了安国公的关系进了东城兵马司当差。”
  “我一共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常见面,只有这个女儿有三年多没见了,我夫人也是天天惦记着。前些年她生两个孩子,我夫人都没能来看望。”
  “如果我能留在京城,一家人也算是团聚了。”
  吴典寅有些激动,“你可方便,如果不方便,我就让我女婿去求安国公。”吴典寅道。
  杜九言道:“我试试,如果不行您再去求安国公。”
  “好,好。”吴典寅激动不已,“真是多谢了。”
  杜九言回礼,“大人太客气了,在宝庆您对我们照拂有加,现在我若能帮得上您,那也是我的荣幸。”
  吴典寅很激动,晚上等桂王回来,喝的微醺才回去。
  他没有住在女儿家,而是女婿将自己一位朋友的空宅布置了一番给他落脚。
  毕竟如果述职顺利,他在京城停留至多十多天。
  送走吴典寅,杜九言拆开银手捎来的信。
  “是先生写的,”杜九言不用猜也知道,陈朗不会出面的,只有让银手送来,“他说矿山的人都在等我们回去喝喜酒,还说盐村的房子已经盖了一半了,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就能住进新宅了。”
  杜九言想象着盐村房子盖起来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
  依山傍水,鸟语花香,还有那么多喜欢的人,每日见面聊天说话打嘴仗,真的是人生乐事啊。
  “我要住新房子,”小萝卜拍着手道:“我还想去山里打猎。”
  说着,冲着桂王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