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讼师 >

第131章

大讼师-第131章

小说: 大讼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庭不敢再说了,拱手应是。
  小家不如大家,从大义上来说,赵煜的理是正理。
  “哥!”桂王啪叽放了茶盅,反驳道:“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李执连家都没顾好,再有能力也是放屁!”
  赵煜指着他,“从哪里学来的污言秽语,不准说。”
  “知道了,知道了。”桂王摆着手,和郭庭道:“我看让你夫人请个讼师,做个有罪辩护。这位李夫人也怪可怜的。”
  说着,摇着头一脸惋惜。
  “你也有觉得别人可怜的时候?”赵煜被气笑了,“不过,你认识这位李夫人?”
  桂王就嘻嘻笑了,“哥,你没做过县令你不知道,这审案辩讼那才叫一个爽快,我……”
  “胡说!朕去做什么县令,你说话还过不过脑子。”赵煜道。
  桂王撇了撇嘴,“反正这案子我觉得李夫人可怜,你就压个一个月吧,估计三五天那边就会递交复审公文,到时候你同意一下,就过去了。”
  “你……”赵煜摆着手,“行了行了,只要你老老实实别给我惹事生非,这事朕就依你了。”
  桂王顿时站起来,冲着赵煜拱手,“多谢多谢,那我就去给母后请安了啊,晚上……晚上让御膳房给我做点好吃的,邵阳那地儿太苦了,我想吃山珍海味。”
  “你都吃了一路了,弹劾你铺张的折子朕还留着的。”赵煜说着,又和薛按道:“去和膳房说,做点桂王爱吃的菜。”
  薛按应是而去。
  桂王就大摇大摆地出门,郭庭也告辞出来,赶了几步跟在桂王身后,低声道:“多谢王爷!”
  “记得我这个人情啊,别没事有事就邀功。”桂王想起什么来,“你要给那小儿请功?”
  郭庭应是,规规矩矩地道:“她……她抓王爷有功。”
  “抓我有功?”桂王回头瞪着郭庭,“你再说一遍。”
  郭庭也很尴尬,但是事情确实是这样,“末将……”他没说完,被桂王打断了,“你请吧,我会让你请了也是白请。”
  说着哼了一声,拂袖走了。
  郭庭愕然,又垂头叹气。
  一路上宫女內侍纷纷行礼,桂王径直去了坤宁宫。钱嬷嬷早早等在门口,老远看见就高兴地道:“王爷来了。”
  坤宁宫内一阵骚乱,随即又安静下来。
  “钱嬷嬷。”桂王吊儿郎当地揽着钱嬷嬷的肩膀进去,“这么激动,是想念我了吧。”
  钱嬷嬷从小就跟着太后,两人情分如同姐妹,桂王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在她心目中虽是主子,可却比亲生的还要亲,愿意舍了命的去疼爱,“我的王爷,您这出去一趟怎么又瘦了。一会儿奴婢给您炖汤去。”
  “我就喜欢喝您炖的汤。”桂王笑眯眯看着钱嬷嬷的头发,“怎么又白了几根,我给你寻的药呢,吃了没有啊。”
  钱嬷嬷点着头,“吃了吃了,这白头发大家都说比以前少多了。”
  “我瞧着不行。”桂王撇嘴,停下来仔细打量,“得再加点药量。”
  钱嬷嬷哭笑不得,推着他道:“娘娘在等您呢,快去。”
  “嗯,一会儿再和您说。”桂王说着,忽然大步跑了进步,一阵风似的,喊道:“娘!”
  太后正板着脸坐在罗汉床上,酝酿好了情绪,等小儿子进来就给他一顿排头吃。可这么大个的人,一下子扑他怀里,抱着她的腰,一抬头露出和先帝一样漂亮精致的脸,冲着她撒娇,“娘,孩儿好想您啊。”
  太后这一个月积累的怒气,在这一瞬间就散了。
  “就知道嘴巴说,我看你在外头疯得高兴呢。”太后戳着儿子的额头,“你这小兔崽子,一点良心都没有。”
  桂王笑着,“娘,我的心可热烘烘的,装的都是您的。”
  太后绷不住笑了起来,“去见过你哥了?”
  “嗯。”桂王道:“这次没训我,您放心吧。”
  太后敲他的头,“训你才好呢,一天没个分寸不做正经事。趁早把你那些乌合之众散了,再胡闹我也兜不住了。”
  “那可不行,说好三年的。”桂王道:“反正广西也是要给我做封地的,就让我折腾几年,等我碰壁了,我就回来了。”
  太后警告道:“那你好好当封地啊,扯什么造反的旗子,让别人看你的笑话。要不是你哥让着你,早把你砍头了”
  “这多有劲,所有人看到我都害怕。最重要的,戍边的兵马都强壮了不少。”桂王道:“这可都是我的功劳!”
  太后哼了一声,“兵马有人操练,不用你费心。你这次回来,就老实待在京城,要是再敢走,我再不认你这个儿子了。”
  “知道了,知道了。”桂王凑着太后坐着,钱嬷嬷泡了参茶来,“王爷一口气喝了,多少补一点。”
  桂王捏着鼻子,“嬷嬷喝,我身强力壮,哪用这些。”
  “你也真是,他年轻人哪用参茶,回头喝出内火来,又没个女人照顾的。”太后说钱嬷嬷。
  钱嬷嬷点头,劝道:“王爷,要不……”
  “打住!”桂王道:“我饿了,弄点吃的吧。”
  太后就哭,“我这小儿子的孙子……怕是死前也抱不上了。”
  桂王嘴角抖了抖,假装没听见。
  千里之外,杜九言和窦荣兴到了宝庆,郭夫人带着马玉娘的两个女儿和女婿等在城门口。
  马玉娘的长女李明珠,女婿樊安益,次女李明兰,女婿姚启新,并着两家的丫鬟婆子,浩浩荡荡。
  郭夫人介绍了四个人,杜九言打量了李氏的两位姐妹,两姐妹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容貌都与李执很像,但虽生的清秀,可看上去过于文静贤淑,尤其是看人时的目光有些瑟缩,倒不像是殷实人家养出来的闺秀。
  “杜先生。”李明珠很惊讶大名鼎鼎的三尺堂杜九言,原来年纪这么小,“劳您辛苦了。”
  杜九言拱了拱手。
  一行人去了李明珠的婆家。
  马玉娘找女婿显然是费了心思的,樊安益举人考中后,连考了两次春闱,皆名落孙山,士气大减后就专心在家中打理两个铺子的买卖。
  李明珠公婆都已去世多年,两个姑姐早就嫁人成家,所以李明珠一嫁过去就当家做主,和樊安益两个人过小日子。
  上了茶,樊安益拿了自己的诉状给杜九言,“这是今早起来写的,杜先生您看看。”
  杜九言细细看了一遍,抬头问樊安益,“那位被汤烫死的妈妈,可入葬了?”
  “葬了,衙门说用不着,我们事出第三天就将入土了。”樊安益道。
  杜九言道:“衙门里,你们可有认识的人?”
  “我……我有。”姚启新起身,道:“我有位苗姓同窗在县衙做代笔书吏。”
  杜九言颔首道:“那就请他帮忙通禀一声。”
  ------题外话------
  我们太后娘娘好想要小儿子的孙子!


第192章 人生抉择(二)
  “好、好,我这就去找我同窗。”姚启新说着就跑了出去,一路到县衙请了苗书吏,两人年岁都在二十七八,都是中了秀才便止步了。
  姚启新家境略好些,苗书吏则没有办法,投身了杂役,弃了科考养家糊口。
  “……你们请了讼师?可是案子已经送去刑部过审。你们再要求翻案复审,几乎无望。”苗书吏道。
  姚启新点头,道:“内子和姨姐成日哭啼,为母抱不平,如今有讼师原意接讼案,我们怎么也要试一试。”
  苗书吏好奇地问道:“请的哪里的讼师,不会是骗你们钱的吧。”
  “杜九言!”姚启新道。
  苗书吏一脸惊讶,“就是刚刚辩严长田杀花娘案的杜九言?”说着有些激动,“她打过的讼案我们都看过,每一桩都特别精彩。”
  姚启新对能请到杜九言也感到幸运。苗书吏想了想,又泄气道:“但是她来也没有用,就算是有罪辩护,也减轻不了罪刑的。”
  “性质太恶劣了。你没看到贺成的判词,看到了你就会明白,想要翻案有多难。”苗书吏叹气。
  堂审那天姚启新去听了,所以他多少也能猜到一些,便道:“不管如何,还要帮托苗兄通报引荐一番。”
  衙门有人好办事,就算是正常办公事,你塞了银子也不一定就能立刻办,就算是如同杜九言这样的讼师,不熟悉的地方,也是一样的。
  “好,一会儿你来的时候,直接进去找我,我会和门房打招呼。”
  两人说话,姚启新回家去了,但一家人已经离开了,他又匆匆赶到李府。
  “说好了,一会儿我直接将状纸送过去就好了。”姚启新看着杜九言,道:“他……他说贺成的判词写的很尖锐,可见对此案很反感,若要翻案,杜先生您……您恐怕要多做一些准备。”
  “好!”杜九言道:“辛苦你了。”
  姚启新摆着手,说不会。他有些紧张,可转过来一想,又觉得自己不该这样,他比杜九言大好几岁呢,怎么就紧张了呢。
  想到这里,他又偷偷去打量杜九言,又隐隐明白,年轻人虽年纪小,可周身的沉稳和气度,却绝非普通人能比的。
  “九言。”窦荣兴道:“要去案发的房间?”
  杜九言点头,由李明玉引路进了内院。
  李府是马玉娘六年前来的时候买的宅子,一个大两进的院子,后院破了原来格局,又加盖了几个院子。
  所以整个后院显得非常拥挤,莫说假山流水,就连花草树木也没有种上几丛。
  他们进去,一眼就看到正院的抚廊下,站着五位披麻戴孝的女人,神情木然地迎了过来,和李明玉几个人行礼。
  “岳母身边的四位丫鬟,金秀,金印,金艺,金容。金艺去年死了,就只剩下他们三个了。”李明玉给杜九言介绍,“这两位一位是陶姨娘,一位是姜姨娘。”
  杜九言打量五个人,三个丫鬟说是丫鬟,但看上去年纪都不小了,应该是准备自梳头不嫁人了,两位姨娘看上去约莫二十五六的样子,陶姨娘有一只眼睛是瞎,姜姨娘看上去还好,容貌也比较漂亮。
  “还有一位方姨娘,出事后就回采香阁去了。当天晚上父亲就……就在她的房间里死的。”李明玉道。
  杜九言和大家打招呼,“带我去这位方姨娘的房间吧。”
  “这里。”李明玉指了指正院,“她住这里。”
  杜九言凝眉,“那你母亲住哪里?”
  “那边。”李明玉指着左右边一个低矮的如同柴房一样的房间,“那是她的院子。其余的都是家中其他妾的房间。”
  这位李执真够可以的啊,在正妻买的院子里,将正妻撵到一个低矮的房子里居住,而他则带着心爱的妾室,堂而皇之地住在正院里。
  不得不说,这位李大人比严长田还要恶劣啊。
  好歹,严府中,柳氏还有主母的样子,柳氏虽受气可却并不曾被打伤打残!
  不过,马玉娘也真是……杜九言一言难尽。
  “走吧。”他进了正院,大家都跟在她后面,方姨娘的房间已经收拾过了,床上盖着纯白的白布,到处都透着一股子死气,杜九言将白布掀开,床上也没什么东西了。
  “金秀,杜先生是来给我娘辩讼的,你把当天晚上的事情,和杜先生从头到尾说一遍。”李明珠道。
  李明珠一说,一直跟着的五个人顿时一惊,朝杜九言看到,姜姨娘不敢置信地道:“讼师吗,给夫人辩讼的?”
  “嗯。”李明珠道:“你们先不要多问。让金秀将当晚的事情是一遍。”
  金秀激动地看着杜九言,跪了下来,道:“杜先生,我们夫人命苦,求求您一定要救救她。”
  “金秀!”郭夫人道:“说正事,哭哭啼啼有什么用。”
  金秀点头,抬头看着杜九言,回忆那天晚上的事情。
  “那天老爷一下衙就回来了。当时我和夫人真在院子前面翻棉花,听到脚步声,就将棉花收了到房里去了。”
  “方姨娘出来迎的老爷,两个人在院子里说了一会儿话,老爷还说什么胡家,什么送了银子来……让方姨娘收着什么的。”
  “然后晚上吃饭,老爷让我们去伺候他和方姨娘吃饭,我们七个人伺候她们两个人,因为方姨娘说她身子不舒服,所以当天姜姨娘炖了一锅鸡汤,我们七个人将饭菜上了,跪在地上伺候吃饭。”
  “每天如此,跪在地上?”杜九言问道。
  金秀摇头,“也不是每天,老爷一个月大概有十来天是在外面吃饭的。他不在家我们只要照顾方姨娘就好了。等老爷回来,再去伺候洗漱就没事了。”
  “嗯。你继续。”杜九言道。
  金秀道:“方姨娘吃饭的时候,她有个姐妹被一个富商接出去做妾了,她一定要去吃喜酒,所以央求老爷给她五百两,她要买金镯子金头面。”
  “老爷就说什么胡家的银票给你了,你拿去用就是了。”
  “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