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71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她完成第二轮复习的时候,高考恢复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到大江南北。
  作为早有准备的人,安西和张雨欣一点也不慌,还有时间多抄几份资料,分别寄到军营,下河村和安桃家。
  军营那边是孙秀秀专门拜托他的,这两年,孙秀秀和安西的联系并不少,她赚了钱就寄给安西,让安西帮忙在京城买房。
  至今,她在京城已经买了两处房产,一处是比较大,但破败还没有打理好的四合院,一处新建的楼房,四室一厅,有一百二十多平。
  去年,孙秀秀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大伯母接了过去,自己一心的写文挣钱。
  大伯母自然乐意,她在厂里挣的那点钱,还不够孙秀秀给她的孝敬。
  孙秀秀一贯的大方,除了说好的养老钱,日常还会给零花,平时买菜的钱另外给,多出来的,也不会要回来。
  因此一年不到,大伯母手里攒下的钱竟然是厂里的好几倍。
  双胞胎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孙秀秀买的,也都是最好最贵的。大伯母买的她都看不上,日子久了,就把钱花在了安忠的孩子身上,孙秀秀也不介意。
  这样一来,大嫂子自然高兴,自己不用伺候婆婆,自己的孩子还能得到这么多好处,再好没有了。
  而孙秀秀这边,也赚钱赚上了瘾,不仅写文赚钱,还开发了副业,给有钱的军属们设计衣服的款式,给大姑娘小媳妇上课,教她们做一些她会的手工技能,等等等等。
  因此两年不到,她就挣下了两座房子的钱。
  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空间里物品换来的,不过她用的小心,没人知道,安西也不会说出去。
  赚钱赚嗨了的孙秀秀,完全忘了还有恢复高考这一回事,等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心里欲哭无泪。
  怎么就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呢?
  要是爸妈知道,她居然为了挣钱,忘了高考这样的大事,不得穿过来劈了她啊。
  孙秀秀的爸妈都是知识分子,一向看中学问,他们对女儿各种宠爱,要什么给什么。但唯独一点,学习不能落下,因此从小到大,孙秀秀都是学霸。
  由于从小打下的烙印,在孙秀秀心里,上大学自然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即使穿越了,也不能放弃的。
  于是,紧急的,她让安西帮忙寄复习资料过去。
  如果只是高中课本,安西找关系多弄几套也就是了,偏偏,这姑娘是个机灵的,看出了安西学神的事实。
  她要的不仅仅是课本,还有安西整理出来的知识重点,以及例题,所以安西和雨欣才会花几天时间来抄写。
  送到下河村和安桃家的,也都是这些资料。
  这几年因为食品厂,村民们都赚了不少钱,因此也就没让家里的孩子退学,想着读完高中,进厂里办事更加容易升职。
  所以下河村有6个孩子在上高中,高中的课本自然不缺,借过来抄几天也就是了。
  而安桃家,安桃和她的丈夫都想试试,如果能成,未来也有更大的可能。
  安西寄过去的资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因为缺乏老师,很多人复习起来,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的云里雾里,最后只能死记硬背。
  可有些内容,不是背一背就能学会的,还得有点点拨。
  而安西的教辅资料,不仅简单明了的把知识归纳总结,还出了一些例题,让他们结合知识,巩固内容,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有了安西学神光环的加持,他们复习起来简直突飞猛进。
  时间就在众人着急忙慌,而安西犹如什么也没发生中一晃而过。
  第一界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天气很冷,尤其是北方,冷得都快滴水成冰了。但这不妨碍考生们的热情,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考生们走向了他们的战场。
  安西走在人群中间,感受着这热烈的氛围,恍惚间想起了那年夏天,他的父亲执意送他入考场,然后一等就是一整天。
  怕他会中暑,还准备好了风油精和绿豆汤。明明自己热的受不了,却舍不得多喝一口,只等安西考完,催促着他多喝点。
  安西忍不住转头向后看,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那个沧桑的身影,也没有那个满头大汗的笑脸。
  默了默,安西无声的笑了笑。
  父亲,我很好呢,这次不需要你来送考了……
  两天的高考很快就落下了帷幕,众人走出考场时,神态各异,有放松的,也有一脸严肃的,有兴高采烈的,也有惴惴不安的。
  安西看到张雨欣整个人都是恍恍惚惚的,仿佛游魂一样,奇怪的问道,“考的不好吗?不应该啊,考试的内容都复习到了,你之前也都做过类似的题型,难道是心里紧张,发挥不好?”
  “不是的”张雨欣立马大声反驳,看到周围看过来的眼神,顿时有点不好意思,靠近安西,压低声音道,“试卷上的题目,和你出给我的一模一样。”
  “不是一模一样,只是压对了题型而已,百分之八十相似吧。”安西也没想到,自己押题居然压的这么准,好在他只给了张雨欣一个人做。
  张雨欣兴奋的道,“安西哥哥,你太厉害了。”
  安西笑笑,叮嘱她不要传出去,就跟着来接人的车,去了张家。
  之后的几天,陆陆续续有不少消息传出来。
  据说这次高考,全国上下有600多万考生,比安西那个世界第一次高考还多了30多万人。
  然后根据各个高校的统计情况,总共会录取共30多万人,而录取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机械,工业和农业方向的。
  像安西这种考外语的,录取的人数不多,但竞争并没有其他的专业激烈。
  一是因为这个年代的人,对于外语认识的程度不够,不明白学这个有什么用,之所以会报也是觉得多一个机会。
  另一个原因就是,学外语需要多考一门英语,作为录取的参考分,而大多数人对于英语是完全不懂的,所以考的人真的很少。
  安西那个考场,留下来参加英语考试的,也不过五人,相比坐满40人的教师,可谓是少的可怜。
  所以如果有些人的高考成绩不行,但英语考得很好,很有可能被外语专业破格录取。
  安西自然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以他的成绩,上最好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都不成问题。
  别说安西了,就是张雨欣,如果不是一门心思的想要研究植物,也能去热门的专业。
  高考的成绩下来的比想象的快,至少安西的是。
  一周之后,安西就知道自己的成绩了,因为他是京城的高考状元,被市里的各级领导召见表扬。
  之后就是各个高校的老师校长找上门,尤其是外国语大学的,因为他们看到安西报了法语,认为在他们的学校,法语更加专业,也有更好的资源,希望安西能多考虑。
  安西原本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华夏大学有民俗研究这门专业,考虑到他原本就想进华夏大学,所以在最后关头修改了志愿。
  而且对于安西来说,学语言不是为了专研这门语言艺术,也没想成为专业的翻译或者外交官之类的,那在哪里学都一样。
  而外国语学院,是没有研究民俗和方言方面的资源的。
  所以修改计划就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年代,居然就有‘招生办’这回事了,果然是高校必备的产物吗。
  之后,陆陆续续传来不少好消息,张雨欣考上了心仪的农业大学,孙秀秀考上了华夏大学。
  安桃夫妻都考上了省里的专科学院。
  而下河村的人,也有九个人考上了,有本科有专科,考得最好的是刘洪铭和张贺伟,张贺伟被华夏大学录取,而刘洪铭进了军校。
  这样的成绩可谓非常惊人了。
  一个小小的农村,不仅出了省里都非常出名的食品厂,还考出了这么多大学生。
  下河村彻底出名了!


第97章 年代文世界37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离过年还有半个月;而开学却是第二年的二月,满打满算还有2个个月的时间。
  对于其他人来说,忙着政审;忙着返乡,忙着□□,年后还要提前出发,时间会有点紧张。
  就比如孙秀秀,她得提前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来京城安家;然后回下河村办资料,最后又得赶回京城报道;时间非常紧张。
  好在京城有安西帮忙安排,她把人送到,就直接回下河村了。
  但安西没有这个顾虑;在华夏大学大开绿灯的情况下;他的入学在年前就办好了,并且在年后没几天就可以拿着学生证去蹭课了。
  学校里除了还没来报道的第一批大学生以外,还有之前几届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虽然是被推荐上大学的,但能来华夏大学,也确实都有真材实料。
  安西之所以提前过来;也是看到了学校一位语言学家开设了一门课,讲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规律,以及现在进化的特点。
  这是门纯理论研究课;但对于安西学习语言,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因此就厚着脸皮来蹭课了。
  这门教授学识渊博,讲解也深入浅出,让安西的兴趣越来越大,课后也渐渐爱往图书馆跑,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
  等到开学的时候,学习法语之余,安西也捡起了英语的练习,以前就学过,只是长久不用了,难免生疏。与此同时,语言研究理论也没有落下。
  一时间,他忙的飞起,除了固定去张家看小团子的时间,医院的工作都辞掉了。
  安西这样的情况,在学校也不算突兀,这年头,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刻进骨子里的,有机会进大学学习,大家都是铆足了劲的。
  只是安西格外优秀而已,还是大一的时候,他就以借读的身份,获得了教授的认可,跟着教授身边研究言语的历史和发展。
  教授知道他同时兼修法语和英语,并没有说什么,反而隐隐赞同的态度。
  毕竟实践也是研究的一部分,有学习一门甚至多门语言的经历,对于语言的研究会更有感触,想法也能更深入。
  教授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他曾经出国留学,在欧洲呆了八年,学了四门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俄语都很精通。
  回国后,他又接触到了各地的方言,对于语言这门学科产生了深深的兴趣,所以才会深入研究。
  安西实用主义的想法,并没有让他觉得不高兴,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语言就是拿来用的,如果不用,那研究的再透彻,也毫无意义,早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
  四年后
  “爸爸,团子不要上学嘛,团子要去看哥哥。”六岁的安晓遂,抱着安西的大腿撒泼打滚,就是不肯乖乖去上学。
  安西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那不是你哥哥,你应该喊叔叔。”
  “可是哥哥只比团子大一点点,叔叔是很大很大的。”团子假装听不懂,他可喜欢那个可漂亮可漂亮的哥哥了,好想带回家啊。
  也不知道这小人是什么时候跟着舅妈学会的坏毛病,喜欢长的好看的人,看到好看的男生就喊哥哥,好看的女生就喊姐姐,也不管人家的辈分年纪。
  他倒是不会跟着好看的人走,而是想尽了办法,把好看的人骗回自己家。
  六岁不到的小家伙,鬼精鬼精的,经常把那些比他大的人骗的团团转。
  而这次,他的目标是安西的表弟。
  那孩子只有十六岁,但长的那叫一个好看啊,雌雄莫辨,不说团子,就是安西第一次见到都惊为天人。
  安西看过很多好看的人,黛玉姐弟,花满楼等都是顶顶好看的人。
  但这个表弟还惊艳到了他。
  他的美是不分性别的,就是那种让你看了一眼,就再也挪不开眼,过后依就念念不忘。
  也得亏这孩子家世显赫,不然美成这样子,真的是件很危险的事。
  说起这个表弟,就不得不说起当初安西放弃找寻的小姨刘秀美了。
  没想到事隔这么多年,她居然找来了。
  不过当初那事,确切来说,还真不能怪她。
  刘家是传承两百多年的大家族,家教深严,家族子弟教养出众,从清朝开始就有人一代代出仕,虽然担任高官的是少数,但一直也没断了传承。
  刘家的祖先是个深谋远虑之人,一直崇尚激进与低调的原则。
  他留下最重要的一条家训,就是‘高调学习,低调做人。’对于学问,一定要有专研的精神,但学到了就是学到了,不可炫耀,不可攀比。
  这条家训在清朝最好的体现就是,家族中的孩子,不管男女,从小就要学习各种知识,等到了一定年限,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一直学下去。
  然后在每一代的孩子中,选几个机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