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62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伯母姓杨,父母已经不在了,娘家只有一个哥哥,杨大哥生了三儿一女,除了最小的一儿一女下乡当了知青,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结婚了,各自生了孩子。
  杨大哥的儿子儿媳都在机械厂上班,所以两个儿子都分到了房子,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
  安西上门的时候,杨家只有李伯母的嫂子在,她是个热情爽利的人,听到安西的来意,那叫一个高兴啊。
  “呀,你是我那外甥媳妇的娘家兄弟啊,小伙子长的可真俊,你来京城也不说一声,我让我家小子接你去啊。你说说我那小姑子,让你给带这么重的东西过来,居然不知道打个招呼,我好安排安排啊。小伙子,你住哪里啊,要不就住大娘家吧,你放心,大娘家住的下,就住我那三小子的房间,他下乡了不在,你就安西心住着,可别和我们客气。”
  杨大伯母说话像一个机关枪一样,不等安西有任何回答,就噼里啪啦说了一堆。
  安西几次想插嘴,都没发打断她。
  偏偏她的嗓门又大,几句话的功夫,周围的人都听见了,纷纷出来围观,看着安西就像看什么新鲜物种一样。
  安西无奈,之后扬起笑脸和周围的人打招呼。
  随后,杨大伯母才似乎注意到,大家在看她热闹,不在意的摆摆手,“回去,都回去,我家今天来了客人,以后再找你们唠唠。”
  安西把带来的礼品和李家准备的包裹交给她,被她拉着聊了好一会儿。
  她打听李伯母一家的情况,显然很关心小姑子一家,安西耐心的一一解答。
  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的时候。
  安西连忙起身告辞,杨大伯母不让,非要安西留下来吃饭。
  安西编借口说和朋友约了中午去国营饭店聚餐,而且他已经和朋友说好了,未来半年就租他们家的房子,房租都已经给了。
  费尽了口舌,安西才说服了杨大伯母,从杨家脱身。
  安西自认为自己口才了得,但现在看还不尽然,得看和谁说!
  还有得磨炼!


第84章 年代文世界24
  从杨家出来,安西转了三趟公交;才找到了疗养院。
  李达伟所说的李老团长就住在这里。
  哦;当然;他现在不再是团长了;已经卸任很多年了;目前是少将军衔。
  之前身体还不错的时候;李老团长是住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等身体不好了,为了治病方便,才搬来了疗养院。
  这家疗养院是专门给这些退伍军官疗养身体的;级别比较高;一般人进不来,因此守卫深严;想要进去得提前预约。
  安西来了之后,直到找到守门的士兵;拿出介绍信;表明来意。
  士兵检查过后;发现没问题,就让安西去门卫室登记。
  门卫室里有三个工作人员,两个人低头写着什么材料,一个在悠闲的看报。
  安西上前站在看报的人面前,说清楚自己的来意,工作人员听完;示意安西坐下,给了他一张材料,让安西填,然后给里面打了个请示的电话。
  说了一下他的情况,问那边是否同意,然后就是等着那边的回复了。
  安西扫了一眼资料,姓名住址来意等等,要填的内容比较多,比较详细,但都是一些基本的信息。
  安西填完,正好工作人员也打完了电话,接过安西的资料看了眼,就低下头写一张许可证。“明天下午两点到四点,不要迟到,也不能在里面多停留,带来的东西要经过检查。”
  “好的,谢谢同志。”
  确定了时间,安西也没多待,直接回去了,打算第二天再过来。
  李老团长已经七十,在这个年代算是高寿了,他的头发全白,两颊凹陷,因为病痛的折磨,精神有点不济,和安西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
  但他看到安西,却是非常高兴,握着安西的手,激动的两眼泛着泪花。
  “好啊,好啊,你就是大江的孩子啊!”
  安西连忙安抚他,来的时候,接待的医生再三强调,不能让老人太激动,对他的身体是个很大的负担。
  可是老人激动的心情不是一时半会能平复的。
  安西觉察他手抖的很厉害,立刻觉得不对劲,抽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对着几个穴位直接扎了下去。
  陪同的医生看到这一幕,焦急的呵斥,“你在干什么,快住手。”
  然而安西的动作更快,几下就完成了扎针的活,老人激动到打摆的身体也渐渐平静下来。
  医生害怕老人出事,连忙要去拔针,然后给他做个检查,被安西阻止,“你不要乱动,这针还不能拔,得过半个小时才行。”
  安西被老人握着的时候,给他把了脉,是以前受伤没有调理好造成的后遗症,导致老人的身体留不住生机,补充再多的营养他都吸收不了。
  但是以老人现在的状况,是需要大量的营养修补过去的伤痕的,可是吸收不了,一切都是徒劳。
  安西的针就是为了把身体里渐渐流逝的生机稳固下来,配合药和补品一点点修复老人的身体。
  然后医生却并不相信他的话,直接要动手拔针。
  安西皱眉,这明显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的人,和他解释也解释不清楚,只有抓着不让他乱来。
  医生看自己被制住,更加确定安西是不怀好意的人,立刻大声叫喊,把外面的人引进来。
  疗养院的守卫是方方面面的,不仅外面有士兵把守,里面还配备了许多安保人员。
  他们听到医生的喊声,立马冲了进来,对着安西举起了手仓。
  安西无奈,放开医生,举起双手,对着众人解释,但眼神却锁定在医生身上,防止他乱动,“我是个中医大夫,会针灸,刚刚看李老团长病发,才用针灸急救的,听说你们院的院长是中医国手,你们可以请他过来看看。但千万不要乱拔针,很容易出事的。”
  如果现在拔针,就是加快生机的流失,那老人的生命就真不好说了,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医生乱来,哪怕被手仓对着脑袋。
  医生半信半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安西。
  李老团长这时睁开了眼睛,“我相信他,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比之前舒服很多。”
  医生连忙上前查看李老团长的情况,但动作小心翼翼的,没有去触碰那些银针,显然是把安西的话听进去了。
  安西舒了一口气,听进去了就行。
  医生检查过后发现真的没问题,而且看着他的脸色确实好了一点,刚刚的激动并没有造成负面效果,不由得惊奇问道,“李老,你真的没事?”
  “我没事。”李老团长再三保证,才让医生打消了疑虑,让那些守卫先离开。
  之后,医生在病房里看着安西,随便等院长过来。
  虽然有李老团长的保证,但总要有懂行的人确认过才行。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故,李老团长也平复了心情,和安西聊起他这些年的生活。
  安西把一切往好了说,安树过的好,老人才会真的放心。
  过了有十来分钟,一行穿白大褂的人匆匆过来,正中间的是一位七旬老人,他保养的极好,精神矍铄,和李老团长完全不一样。
  他应该就是那位被称为国医圣手的院长了。
  院长进来就查看了老团长身上的银针,一遍查看,还一边把脉。
  越把脉院长越惊讶,又看了几眼银针的位置,和银针的长度,可是看不出有什么玄妙的地方,但老团长的身体,却真的有了好转的迹象。
  他转过头看着安西,“小兄弟,你的针法如此精妙,师从何人啊?”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针法,看着平平无奇,却效果惊人,而且这些针的长度和软度,和他所知的任何一种针都不太一样,看起来像专门制作的。
  安西一愣,师从叶星士,然而我不能告诉你。
  “是我养父教我的,他是个守林人。”
  院长一愣,守林人?
  现在的守林人都这么厉害了吗?
  还是说,其实是什么隐士高人,不然也教不出这么厉害的弟子啊,看这针灸的手法,明显是有着精深传承的。
  “我看你好像稳固住了李老的生机,这样一来,李老就有机会痊愈了。小兄弟,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安西微笑,“院长你过奖了,这只是暂时的,要完全稳住,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中医有很多神奇之处,但需要的时间长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尤其是在调养方面。
  院长也知道这个理,提出让安西帮忙。
  他非常认同安西的医术,在看完安西拔针之后,就更加确信安西的水平不一般了。
  安西自然同意,这原本也是他的目的,既然能救,当然要尽全力。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去京郊的农场一趟。
  和院长商定好三日后过来,安西就回去退了房间,坐上去京郊的车。
  别看农场建立在京郊,但路途很远,需要两个多小时,是个很偏僻的地方,因为是冬天,周围格外的荒凉。
  安西上前和守卫说明来意,并按规矩把带来的两大包东西拿出来检查。
  一包是李伯母准备的,有一些腊肉腊肠和几件打包好的衣服,是专门给王姨和她女儿的。另外一包就是安西在商场买的了,四件崭新的棉服,和棉鞋手套之类的,还有几罐麦乳精。
  守卫检查过后,仔细的包起来,没为难直接让安西进去了。
  安西掏出一大把糖果直接塞到守卫的口袋里,算是谢谢他的照顾。
  以前安西听过一些传闻,有些人对知青和那些被批斗的人非常恶劣,家人送来的东西往往要被克扣一半还多。
  这个守卫作风正派,应该是农场管理人员管的好,以小见大,王姨他们应该不至于太惨。
  进去之后,是连着两排的房子,一间挨着一间,房子的对面是大块的农田,现在地里什么也没有,天冷也没什么人。
  安西打量了一圈,都没看到一个人影,只好返回去问守卫,王姨住在哪一间。
  在他的指导下,安西走了五六分钟,看到了守卫说的门口挂着芦苇帘子的一家。
  安西上前敲门,“您好,请问有人吗?”
  来开门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太,穿着洗的发白的军大衣,但头发打理的整整齐齐,显然是个讲究人。
  “你是?”
  老太太迟疑的开口,随即想到了什么,睁大眼睛,“安树?你是安树?”
  “是的,王姨,我来看看你。”安西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东西,接过王姨递过来的手。
  王姨用力抓紧安西,“好啊,太好了。”
  她上上下下打量安西,确认安西是真的像李达伟信上说的一样,过得很好,才缓缓露出一个欣慰的笑脸。
  “来,快进来,天气太冷了,进来暖和暖和。”
  安西顺从的跟着王姨进去,这是一件土坯的房子,有内外两间,光线有点暗,但可以看出收拾的很干净。
  “老张,你快过来看看,这是谁来了。”王姨对着里屋大喊。
  “听到了,听到了,”王姨的丈夫张罕放下手里的活计,从里屋出来。
  他看到安西就是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一个劲的说,“好小子,长得比你爸好看,不过这身子骨看着就没有他结实了,得好好练练。”
  王姨白他一眼,“大老粗,一天到晚就知道练练练,你也不看看你多大年纪了还练。”
  张罕不高兴了,“多大年纪都是男人,小子,我告诉你,男人不能只顾着好看,还得壮实,我要不是练的好,也不能在这个年月护住他们娘三。你小子爸妈不在了,我这个当叔叔的得教你,你以后要结婚养家的,得有个好身体。”
  安西好笑,这张叔一看就是个大老粗,也不知道是怎么和讲究的王姨走到一起的。
  不过话糙理不糙,男人自然要担得起责任。
  只不过,和张叔比起来,他这个‘小白脸’应该更胜一筹吧?!


第85章 年代文世界25
  张叔和王姨一共生了两个孩子;儿子张雨泽;女儿张雨欣。
  张雨泽的年纪和安树一样大;今年二十四,现在在部队里当兵,这些年虽然因为张叔的原因,一直没机会升职;但还算安稳。
  女儿张雨欣就小的多,只有十七,当初张叔被人诬陷,下放到农场时;她也才不过十一岁。可以说,小姑娘整个青春岁月都在这个巴掌大地方,承担着她这个年代不该承担的重压。
  张叔和王姨当然心疼自己的女儿,可是没办法,当时雨欣还太小;拜托谁都不放心,只好带着一起来了农场,放在眼前,是好是歹都知道,不至于焦心。
  索性管理农场的场长是个退伍的老兵,为人正派,对他们这些被下放的人很友好,平时只是活重了点,倒也没有欺凌的情况出现。
  这才让他们顺顺利利的过了这么久。
  这个农场是专门用来看管劳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