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49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收本就是最累的时候,他们还没有适应的时间,一来就要面临最沉重的劳动,也不知道有几人能承受的下来。
  书中,女主孙秀秀小姑娘不就是在劳动的第四天,就累晕在田里,被回家探亲路过的男主看到,然后开展一段甜甜的恋情嘛?
  此后,孙秀秀的农活都被对她一见钟情的男主抢着干完了,她没干多少的同时,还挣满了十个工分,分了不少粮食。
  而刘洪铭和张贺伟就不一样了,他们没人帮忙,自己也一时无法适应,累死累活干到晚上八九点,回去还没有吃的。
  因为两人是新来的,厨房的柴火是老知青捡的,水也是他们挑的,不允许新来的两人用。
  无奈,他们只好花钱在老乡那里买点吃的,洗澡就直接去村外头的河里,为此,刘洪铭还非常不走运的被一条水蛇咬了。
  好在那水蛇的毒性不强,只会短暂的让人神经麻痹,过一会儿就好了。
  张贺伟就在旁边,防止了他被水冲走。
  刘洪铭能动之后,两人还不是很安心,第二天就请假去了一趟医院,发现是虚惊一场。
  两人这样的状况总是不断,本来都是为了主角准备的剧情,让他们去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推到故事发展,可现在却倒霉了这两人。
  呜呼哀哉!
  就在安西胡思乱想的时候,汽车渐渐到达了目的地。
  广平县比较大,但生活水平比老人那个县差多了,整个县城都比较旧,也很少有整齐的楼房。
  看来县和县之间也是不能比的。
  四人下车,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不由的心里一凉,不过还是强打精神,找到了知青院。
  这里是专门管知青分配的地方,虽然他们早就知道自己是要去下河村的,但在去之前,还是要在知青院登记,然后等着人来领,不然到了下河村,都没人搭理你。
  随着知青越来越多,知青院里渐渐站满了人,这时,管事的才姗姗来迟。
  他手里拿着一本册子,站到人群的最前面,“现在点到名字的往前。”
  他一个个念名字,念了七个人,才停下来,“你们跟着他走。”说着就指着一个中年男人。
  等他们走后,管事的同志又继续念名。
  人群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下安西四人。
  管事看了四人一样,奇怪的道,“怎么会有四人,明明去下河村的只有三人啊,多出来的是谁?”
  “是我。”安西上前一步回答,然后把自己要去下河村的原因说了一遍,“他们都是去下河村的,我不认识路,所以打算和他们一起。”
  管事打量了安西一眼,看他生的斯文俊秀,不像个坏人,就点点头,“好吧,你们在这等会儿,下河村的村支书马上就过来。”
  果然,没一会儿,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就走了过来,他许是听管事说了安西的事,打量了安西一眼,慢吞吞得抽了一口旱烟,才突然开口,“你就是树小子?”
  安西一顿,开口问道,“支书认识我?”
  老汉点点头,又打量了安西一眼,“树小子长大了,当初还是我做主答应让姓安的收养你,没想到一眨眼就过去了二十几年,你也长的这么出息了。”
  安西微微一笑,“还要多谢支书当初帮我,我父亲对我极好,可惜老人家身体不好去了,他临死前让我回来找找亲人,不至于一个人无依无靠。”
  “按辈分,你该是叫我一声堂伯的。哎,你也别怪你大伯,他当初也难,实在养不起你,好在你养父是个好的,把你养的这么好。我们也算是对得起你父母了,哎。”
  支书想起了往事,不由的在心里一叹,当初的事也是没办法,世道艰难啊。
  “堂伯放心,我没有怪大伯的意思,我知道大伯也是没办法。”说着,安西顿了顿,“听堂伯的语气,有我父母的消息?请问他们现在?”
  这话一出,支书更是满脸叹息,“你被收养后的第三年,你父母就牺牲了,据说尸骨葬在京城的烈士墓园,路途太远,我们还没去过。以后有机会,你去祭奠一下他们吧,要是他们知道你长的这么优秀,一定会很欣慰的。”
  “好,只是不知道他们在哪个烈士墓园?”安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虽然猜到了这种可能,但真的牺牲了,还是让人忍不住唏嘘。
  “你二堂哥去过,回去我给他写封信问问,说来,也是多亏于你父母的庇佑,让你二堂哥有机会检兵,当了军人,他也是个争气的,现在才不过二十七,就已经当了营长了,前途无量啊。”
  说着说着,支书突然有些赧然,“这原本是你的机会……,只是你跟着安山离开后,我们也没机会去找你,等检兵的人来,就让你二堂哥顶替了,你……”
  “没事的,堂伯,我不在意。”安西确定安树不会在意,比起检兵的机会,他大概更愿意待在养父的身边。
  村支书不由的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拍着安西的肩膀,声音也有点哽咽,“好小子,真是个好小子。”


第67章 年代文世界7
  说了一会儿话;时间已经不早了;太阳都已经西斜了;好在大河村离县城并不远;走路也不过一个小时就能到。
  村支书安大明连忙招呼四人动身,回下河村。
  没错,安树原本就姓安,幸运的是,安山也姓安,所以被收养后;就没有改名字。
  一路上;安支书都在介绍下河村的情况;是想让安西提前了解一下;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至于新来的三个知青;是顺带的。
  不过既然说了;也就顺便说说村里的情况;让三个小年轻了解了解;别到时候乱来,吃苦头的是他们自己。
  作为村支书,他就当尽自己的义务了,至于听不听的,还得看他们自己。
  其实说起来;整个下河村也就支书安大明家,和安西家是姓安。
  他们是逃荒过来的,原本来的是一大家子;最后就只剩下了两兄弟。也就是安大明的爷爷和安树父亲的爷爷。
  他们娶了下河村的姑娘,顺利的在下河村安居落户。
  因为各种天灾人祸,传到现在,也不过就剩下安树大伯一家和安大明一家,以及安西这个‘安家人’。
  不过他们都比较出息,安大明成了村里的支书,任何人也不敢得罪,而安大伯家,因为安树父母烈士的身份,也没人敢招惹。
  后来,安西的二堂哥又当了兵,还很出息的,年纪轻轻就成了营长,这下子,安家就成了下河村风光最盛的人家。
  下河村算是一个大村,上上下下有好几百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口,都是陆陆续续逃荒过来的,原有人口不到三分之一。
  当时安家太爷两兄弟来的时候,下河村其实很排外的,对于外来人口非常防备。
  也是两兄弟聪明,一合计,就分别看中了一位本地姑娘,花了不少心思,成了下河村的女婿,顺利的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这个村各种姓氏都有,而外来人和本地人又因为各种原因,摩擦不断,所以关系非常复杂。
  等新中国成立后,把下河村划分为一个村级单位,要选村支书的时候,谁也不服谁。
  本地人认为,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你们来我们这样,当然要遵循我们的规矩,服从我们的管理。
  可外地人人多啊,选村支书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
  这事闹了很久,都没办法定下来。
  最后还是安太爷从中看到了机会,他和弟弟一合计,自己两人去劝那些外来人口投自己孙子一票,而两人的媳妇回娘家,让娘家人帮着一起劝本地人也投自己的孙子。
  花了一些小钱,这事还真给他们办成了。
  外来人觉得安家也是外来人,和他们是一伙的,至于人家媳妇是本地人,男人还能让家里的媳妇管住了不成?
  因此如果安家人选上了,肯定偏心他们外来人。
  而本地人也听了两媳妇的娘家人劝,觉得没毛病。
  安家举目无亲,安大明最亲近的不还是外家嘛,他母亲和奶奶一样,都是本地姑娘。那些外乡人和他可没有血缘关系,亲近谁不是一目了然嘛!
  于是,安太爷兄弟就还真就帮安大明拿下了村支书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选安大明,一来他有个初中学历比较容易服众。
  二来当时他年轻啊,安太爷一合计,自己已经七老八十了,自己的儿子也五十多了,就算当上了还能当几年?
  可孙子不一样,他才二十几,只要不犯错,最少也能当个二三十年吧?
  安太爷眼明心亮,早就看明白了,现在的体制,没办法父传子的,那一开始就让安大明去当,也省的以后麻烦。
  安太爷的这个决定可谓是非常有先见之明。
  因为没几年,他和弟弟媳妇都相继过世,之后又遇上了大饥荒,他儿子侄子,也就是安大明的父亲和安树的爷爷,为了省一些口粮给儿孙,也都相继饿死了。
  安家的人口越来越少,但因为安大明一直占据这村支书之位,也没人敢惹安家。
  安大明显然继承了爷爷的精明,这些年把这个位置坐的稳稳的,让所有人对他都服服帖帖。
  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算是护住了下河村的一方安宁,不受外界的纷纷扰扰打搅。
  不过,下河村本就复杂,后来又陆陆续续分配了不少知青过来,就更是难以管理了。
  有的知青不错,教教也就是了,可有的就非常自视甚高,看不起乡下人,当然也就不服村支书的管教了。
  安大明给了他们几个教训,然后把知青们划分到两处,一处住的是乖巧的,一处便是一些刺头。
  因为吃过安大明的手段,那些刺头们不敢在明面上闹了,而是在院子里搞各种内部斗争。
  安大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是不妨碍到其他人,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反正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所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下河村独特的环境。
  刘洪铭和张贺伟来的时机是真的不巧,乖巧的那处知青的院子已经住满了人,挤挤勉强塞下了个孙秀秀。
  但两个大男人确实已经住不下了,只能被安排到那些刺头的院子,因此才让他们格外倒霉,一来就被老人各种找麻烦。
  这些是书中原本没有的设定,不过到了这个世界,自动补足了,而且非常合情合理。
  孙秀秀因为一开始就住在了和善知青的这边,然后没几天就和男主一见钟情,顺利勾搭成奸,不,顺利有情人终成眷属。
  男主回军队后,她又有夫家人疼着,干的都是最轻松的活,自己还带着随身超市,不缺吃不缺穿,所以日常除了和男主腻腻歪歪的写信,就是看两个男配的大戏了。
  没毛病!
  而且,安西非常有理由怀疑,那个所谓的男主,就是他那个从军的二堂兄!
  二堂兄年纪轻轻就是营长,符合男主的标配。
  而村支书还是堂伯,在不要求工分的情况下,给堂媳妇安排一个轻松的活计,简直不要太方便。
  至于是不是的,等过几天就知道了。
  至于刘洪铭和张贺伟这两个,因为自己变得这么悲催的男配,他是不是该伸手帮一把?
  可是他自己目前也没地方住啊。
  “堂伯,既然我父母都牺牲了,我住哪里都无所谓,你看村里的地能不能卖一块给我建房子,我想着和你们住的近一点,大家也好有个照应。”安西自己开口问道。
  “不用,不用,你还不知道吧,你二堂哥当兵挣的第一笔钱就交给了你大伯保管,说是赚了你父母的便宜,无论如何都想要回报一下,他知道你还活着,就想着在村里给你建个房子,如果你以后回来了也有地方可住。”
  安支书乐呵呵的道,“诚小子可真有先见之明,这不,房子刚建好一年,你就回来了。你是不知道啊,诚小子前几年的工资都搭上面了,一溜的青砖大瓦房,可宽敞了,在咱们村,可是独一份。”
  “啊?真的?”刘洪铭惊叫出声,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实诚的人,堂弟回不回来都不知道呢,却给他房子都准备好了。
  张贺伟和孙秀秀也不由的侧目,这样的人可真少见!
  “真的,真的,诚小子说了,这是他欠你的,他原本都想去找你的,可是当初安山只留下一个县的地址,没有具体的住址,我们想找也找不到。不过,我也理解,他辛辛苦苦把你养大,自然也不希望你原本的亲人去打扰你。”
  安西微笑,还真不是,只是安山住在深山,即使写了地址,你们也找不到啊。
  “那大伯母?”从安山嘴里知道,大伯母肯定有自己的小心思的,二堂哥这么干,大伯母不会乐意吧?
  “哎,树小子,你也别怪她,她不是个坏人,当初她的一儿一女饿死了,难免迁怒与你,后来你被收养走了,她也不好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