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255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乌蛮贵族还在,他们依然是这片土地明面上的‘统治者’,只不过,这土地上的百姓,都只承认自己是三台县的百姓。
  这些人经过一次次打乱重组,合理得洗脑教育,哪怕原本就是乌蛮人,也坚称自己是三台县人。
  不是乌蛮人,也不是宋人,只是三台县人,是杨康杨县令的人。
  可以说,杨康已经成了这大片地区公认的王!
  然而为了往不被小人嫉妒,他们心里崇拜,但他们不说!
  几年的时间,三台县以及它的郊外(乌蛮统治地区)成了全天下最发达,最繁荣的地区。
  这里军事实力雄厚,百姓富庶,人民健康,一派欣欣向荣。
  与此同时,外面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蒙古崛起,对金朝形成了威胁,在第一次出击被打回来后,他们就怕了,然后一步步被蒙古逼近。
  金朝只能一步步往内撤离,可光这样啥也不干,他们就要失去现有的富贵了,金朝的贵族当然不愿意。
  于是他们开始把欺压的对象,转向宋朝,自己也向南推进。
  于是天下就形成了奇怪的格局,蒙古在往外打仗的同时,时不时的进攻金朝,今天拿一座城,明天抢一块地。
  自家地越来越少的金朝,为了弥补
  损失,在蒙古停下的同时,又向南开战。
  宋朝软弱,在蒙古打金朝的时候,不敢内外夹击,只知道心里暗爽,同时诅咒金朝早点灭亡。
  等金朝缓过劲来打自己的时候,也不敢反抗,而是一步步退让,城池一座座割让,都城一次次南迁。
  其逃跑的姿态,狼狈到难看。
  战争一场接着一场,你打我,我打他,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他们被迫失去家园,被迫抓壮丁,成为战场的炮灰,被迫失去性命,被迫颠沛流离。
  此时,传说中的三台县就成了他们最后的救赎。
  即便川路难行,即便蜀道艰险,为求一线生机,他们还是不得不最后一搏。
  索性,他们成功了,三台县真的就是那传说中的桃花源,这里有安稳的环境,有可赚钱的工作,有大量可填饱肚子的食物。
  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努力,总能找到一份工作,赚取足够的钱财,然后养活一家子老小,然后送娃娃读书。
  在这里,只要你不偷奸耍滑,即便是老弱妇孺,即便身有残疾,依然有活下去的机会。
  经过几年世事的打磨,杨康早已从夺目的钻石,成长为沉稳有度的玉石。
  “师傅,三台县现在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二十三万,其中可调配为军队的就有十万,虽然一半是乌蛮部族,不过他们已经被教育成功,完全能为我所用。”
  安西点点头,“这里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也到了开启新地图的时候了。只是你确定要现在开始?宋朝还没有灭亡,你现在就动手,肯定得背上乱臣贼子的标签。”
  虽然现在宋朝已经苟延残喘,剩下不到十座城池,也许今日,也许明日,就会沦为金朝的亡国奴,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再沦为蒙古的亡国奴。
  但没有就是没有,只要宋朝一天未亡,杨康就一天不能乱来,否则就会被人指责。
  杨康不在意的笑笑,脸上的野心显露无疑,“不过是些虚名,更何况,我可以打个时间差,对外宣布,金人已经渗透进四川,我要清理川地金人的奸细。等我彻底掌握了四川所有地区,这里就是我的一言堂,我说我什么时候掌管的,就什么时候掌管的。”
  “那你就去做吧!这些年你做的很好,胆大心细,不过我作为师傅,还是要提醒你,川地的那些家族势力,以及某些官员也不是软柿子,谨防他们狗急跳墙。阿玉我不担心,但她也忙,你们的孩子一定要安排好。”安西嘱咐道。
  这些年,杨康和阿玉生了两儿一女,郭靖和黄蓉也在长女出生后没多久,又诞下了龙凤胎。
  除此之外,当初跟着他们过来的那批学生,以及后面的几批学生,也都差不多成亲了,孩子生了一堆。
  为此,杨康特意建了育婴堂,统一管理教导这些新生命。
  他们的父辈母辈是杨康的得力属下,将为他打天下,未来,这些孩子们,也将是他的手下,为他守天下。
  这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大洞,事实上,除了这些孩子待的育婴堂,三台县还有二十三所育婴堂,收拢三台县所有的孩童。
  他们都受着同样的教育,未来是否成为他们的父辈的接班人,还得看他们自己是否优秀,通过考试。
  不然哪怕是杨康和郭靖的孩子,也未必有那个机会。
  这二十四所育婴堂全都是曲玉出资建造,不收一分费用,免费提供吃住和教育。
  这既是为杨康培养人才,也是为家长们提供方便。
  说起来,整个三台县就没有一个闲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三台县每一位百姓,都有自己的工作,除非你已经病到起不来身。
  所以说,父母是没时间带孩子的,能统一送到育婴堂,绝对是大好事。
  对于古代人而言,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做到死,就怕年老体衰赚不到口粮,然后活活饿死。
  有一份能做到老死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全感,和土地带给他们的安全差不多。
  这不是开玩笑,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有安稳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当父母的,都愿意把孩子送入育婴堂,既不用花钱养孩子,还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妥妥的出人一头。
  最后,他们自己也能出去工作,挣取更多的钱财。
  而这些育婴堂的孩子们就是重中之重,关系到整个三台县的百姓。
  杨康正了正神色,“师傅您放心,育婴堂那边,从来都是最高级的安保,在出发之前,我会再筛查一遍,绝不对让任何不安分子混入育婴堂。”
  安西点头,看着外面阴沉的天气,轻笑,“起风了。”


第348章 九阴世界28
  “1271年;元兵,也就是蒙古称帝,改国号元。元兵即是原本的蒙古兵。
  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各级官僚只求自保;不反抗的打开了临安城城门;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自次南宋亡。
  原本;并不会这么快灭亡的;宋朝其实有不少好将军,如果他们还在;宋朝甚至有反攻的可能,可惜了;被这污浊的吏治残害得所剩无几。
  就比如当初援救武城的徐栋将军;在武城安稳后,又被调走,中途遭遇刺杀;险些丧失性命。
  虽然好运得被人救了;但也落下了左臂残疾;再也不能上阵杀敌。
  一个好好的将军,自此销声匿迹。
  所以;宋朝在金朝灭亡后,反抗了一阵子,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都没有坚持几年。
  与此同时,也是在1271年,川地横空出世一位圣君。
  他以三台县及周边地区为起点,展开了对蒙古大军的反攻;先是两月内掌握了整个川地,之后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掌握了贵州。
  自从,他建立了自己的基本盘。
  以川贵两地为起点,每年向北推进十几座城,不过四年,就夺回了原本属于汉人的宋地。
  元朝在南方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还没来得及做任何事,就被人赶回了北方,不可谓不憋屈。
  但是没关系,他们还有北方大块土地,足够逍遥快活了。
  可让他们失望的是,和他们印象中的不同,这些汉人不仅不懦弱,居然还敢打上北方!
  这就让元军跳脚了,发誓一定要给这些南人好看。
  然而想象很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上加难。
  这群从川地冒出来的汉人,不仅不懦弱,还特别能打,能打就算了,他们的武器还格外锋利。
  自己身上的盔甲,在他们面前,就像切豆腐一样简单。
  而自己的武器呢,压根破不了对方的防。
  这还怎么打?存心欺负人嘛!
  唯一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有骑兵,而对方骑兵少,即便有,也比不上元兵人人皆骑兵的状态。
  一开始,他们凭着骑兵的优势,还能突袭一波。
  而随着汉人亮出新武器,他们就算冲锋,也等不到冲到汉人的面前,马匹就已经折损了近三分之二。
  于是到了后来,骑兵最大的作用,就成了逃跑。
  他们一路从南北交界逃到金都,又从金都逃到了草原,最后深入草原腹地,消失在茫茫大草原。
  这位圣君用了四年时间收回了南方,又用了六年时间,打败了元朝,赶走了蒙古人,成立了大一统的新王朝。
  这个新的王朝名安朝,圣君叫杨康,一生只娶了一位皇后曲玉,生了二子一女。
  其长子杨延,在其五十圣寿后,继承了皇位,德才兼备,继承父皇的志愿,把安朝打造得蒸蒸日上。
  安朝延续六百多年,是自周朝过后,存在最久的王朝。
  他们能统治那么久,有赖于安朝持续在发展中,也有赖于他们继承人培养制度。
  在安朝存在的那六百年,安朝一直在全力发展各种技术,并由此带来一次次的经济,农业,军事,商业上的突破。
  这样的发展,为安朝带来了活力,也为安朝的百姓带来生活的希望。
  在安朝百姓的心中,有一条至理名言:努力就有未来。
  因为王朝在向前发展,只要你肯付出你的汗水,就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个永远向前的民族,一个永远在寻求发展的国家,即便有些问题,依然能保持昂扬的姿态。
  这是安朝存续的其中一个原因,一直在发展中,从未停滞!
  而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领导人——君王的选择。
  王朝到了后期,社会的停滞不前,君王的无能昏庸,都是一个国家灭亡的重中之重。
  而安朝,为了避免君王导致的悲剧,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君王选举制度。
  也就是择优制。
  安朝建国之后,第一任皇帝是开国之君杨康,第二任皇帝是他的嫡长子杨延,到了第三任皇帝,就成了长公主杨喜的三子杨威。
  之后的每一任皇帝,虽然都姓杨,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在成为皇帝之前,也不一定姓杨,更不是上一任皇帝的亲子。
  这样的选取制度,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堪称奇葩,偏偏安朝一做就是六百多年。
  这样的制度是怎么来的?
  这源于最初的育婴堂。
  刚开始,开国皇后为了最
  大限度解放劳动力,开办了育婴堂,承包了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一切费用及教育。
  为了达到效果,她把自己亲生的二子一女都送进了第一家育婴堂,之后,郭家,没错,就是那个安朝唯一的辅国君郭靖,也把自家三个孩子送了进去。
  之后,众人纷纷效仿,开国皇帝最初一批班底,都把孩子送了进去,形成了第一个育婴堂。始称皇家婴儿院。
  百姓们见此,纷纷效仿,育婴堂也就越建越多,成为安朝培养人才最大的机构。
  而皇家婴儿院,也被称为君王培养基地。
  安朝第二位皇帝杨延,就是从这里走出的,以最优秀的成绩,获得开国皇帝皇后,以及朝中下上所有大臣的认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太傅,被称为异相的安西认可。
  没错,杨延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杨康的嫡长子而继承皇位,而是他真的优秀到力压众人,才成为继承人的。
  在杨康五十岁寿诞之后,就宣布退位了,杨延继位。
  他也干到了五十岁,然后传位给下一任继承人,他的侄子杨威,也是他三妹的幼子。
  原因很简单,因为杨威在同批里最优秀,连他自己的孩子都比不过,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越过了自己的孩子,选了最优秀的杨威。
  此后的每一任帝王,都是皇家婴儿院出来的天之骄子,这也就保证了继任者的优秀,五十岁退休的传统,也保证了他们在昏庸之前,放下了权力。
  所以,安朝的帝王是历任王朝,最英明,最睿智的帝王,每一任都是。
  而安朝之后之所以会解体,形成现有的制作,也不是安朝灭亡了,而是安朝后面几任帝王,基于对华夏,对百姓的考虑,觉得封建制度已经限制了发展,与其未来走向灭亡,不如现在由他们主持变革,达到平稳过度。
  这个举措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无数的人反对,也有无数的人赞成,但不得不说,安朝的帝王都有一个尿性,他们决定了的事,哪怕是放弃自家的东西,损害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做。
  于是轰轰烈烈的一百年来了,在这一百年,安朝平稳又快速的过度到社会主义制度,其中偶有波折,但都影响不大。
  自次华夏,就一直站在世界之巅,几乎以俯视的姿态看世界其他国家。
  华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从不会主动进攻别人,但耐不住华夏的日子太好过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