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12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面坐的是安西和林府的大夫。
  林如海并不相信贾府,林家在京城也没人护着,不敢真的送贾敏上京,而且贾敏现在的身体,也受不住长途跋涉。反倒是姑苏郊外偏远的庄子更利于贾敏休养。
  但这事绝不能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所以林如海明面上浩浩荡荡送人入京,吸引别人的视线,暗中把贾敏送到安西的庄子上去。
  那个庄子偏僻又自给自足,里面的人不到万一不会出来,每月也就庄头出来购买生活物资,所以算的上安全,不然当初也不会给安西实现良种计划。
  他们这些人进去后,就彻底消失在大众面前,贾敏就再也不用担心外人的迫害了,能好好休养。
  唯一不好的是,庄子里的生活没有那么舒适,用惯的东西也不能大量的带过去。
  这个,就只能靠贾敏自己克服了。
  庄子很快就到了,下人扶着贾敏去休息。这个庄子并不大,主院是最舒服的,上次安西就住这里,现在只能先给贾敏了。
  安西自己选了一个离大门近的院子,算是守在前院吧,让贾敏安心。
  安心四处看了看,比上次他来,好了很多,可见庄头是花了心思整修过的。庄子里空闲的地方都种上了艾草,虽然味道重了些,但防蚊的效果不错。
  庄子处于山脚,有许多高大的树木遮挡,即使是在最热的中午也有丝丝的凉风,只要打开窗通风,就一点也不热。
  在这里避暑到真是个好选择。


第16章 红楼世界16
  庄子里的日子过的非常安逸,贾敏每天卧床休养身体,偶尔起身逛逛院子,逗逗孩子,不需要操心任何事,配合着大夫的嘱咐,改吃吃改睡睡。
  小婴儿现在已经满3个多月了,养的非常好,白白胖胖的,基本和满月生的也不差什么了。
  小手小脚和藕节似的,圆嘟嘟,肥嫩嫩。小家伙非常爱笑,天生张了一张笑脸,就是睡着的时候,看着也是眉眼弯弯,像个小天使。
  安西非常喜欢他,而他也非常粘着安西,每次到了时辰,如果安西没出现,他就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眼神一个劲的往外瞄。
  这明显是等着安西来了。
  可能是气候舒适的原因,也可能是周围环境静谧,小家伙的睡眠比在林府时好多了,尤其是在和安西玩过之后,一晚上都睡得很安稳。
  能吃能睡,身体可不就见天得好起来嘛,每天大夫都会把脉,一点事也没有。
  良性循环,儿子平平安安不生病,贾敏就不必提心吊胆,除了偶尔想念夫君,日子过的真心不差,身体也一日好过一日。
  庄子上的食物相比林府粗糙了不少,可莫名的和了贾敏的胃口,每餐都能吃不少,后期再加上定时定量的运动,身体也渐渐强壮了。
  安西闲了几天,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算是把之前的熬夜都补了回来,起来后就四处溜达,偶尔坐在树荫下看看书,日子过的相当悠闲。
  可是时间一长,就有点无聊了,想了想,安西掏出纸笔,打算写个短篇故事,故事就围绕着盐政改革为主线,各方人马做出的反应为基石,写出一个群像戏,反应官场上各方势力的角逐。
  虽然安西知道的不多,但是从林如海零星透漏出来的信息,很多牛鬼蛇神都参合进来了,可谓是各显神通。
  他们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赞同不一定是觉得这样做对国家,对百姓有好处,可能就是想要浑水摸鱼。
  而反对也不一定就是损害了他的利益,也许仅仅只是反对改革本身。
  千人千面,在一件事情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而有的时候他的看法是赞同,可做出来的事却事破坏。
  这是一出大戏,也是一出难写的戏。
  而且这个写出来在这个年代肯定不能发的,不过闲着也是闲着,而且安西手痒了,他已经很久没写文了。
  安西是写网文出身,说实话,这样一部算是正统文学的题材还真心没接触过,光是背景设定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不过安西有一个好处就是,他非常耐心,而且现在有许多时间挥霍。
  林如海身为朝廷重臣,府里有许多坻报,这些都是随意安西翻阅的,这次出来,安西拿的最多的就是这些坻报和书籍了。
  依托现在的社会背景来设定,会比安西凭空想像容易的多,而且林如海现在正主持盐政,各方势力的反应,他肯定最为了解,等事情完结,安西就能好好和他打听了。
  有了事情干,日子好像一下子就过去了,在安西还没有觉察的时候,外面已经天翻地覆了。
  在清查完以前的账务之后,福亲王直接带人抄了一批偷税漏税的盐商,顺藤摸瓜,抓出了不少收过盐商贿赂的贪官。
  抄出来的家产加起来抵得上国库一年的税银了,皇帝震怒,下旨彻查,凡粘手的都一网打尽。
  整个朝廷人人自危,自己贪了的怕被抓出来,没贪的也怕受到牵连,全都老老实实安安分分,不敢动弹。
  这样一来,林如海和福亲王五皇子的盐政改革就异常的顺利,所有人全力配合,就怕在这个节骨眼当了出头的椽子,被抓出来杀鸡儆猴。
  不过两个月,盐政改革就顺利完成了,而且是以一种安稳过度的姿态,没人敢闹事,没人敢不配合。
  这项改革不仅能给朝廷带来更多的盐税,盐价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百姓们再也不会吃不起盐了。
  皇帝龙心大悦,下旨嘉奖林如海,并官升一级,暂时还监管盐政,只等一年后,盐政改革的风波平稳下来,就派人来接手,而林如海调职入京。
  得到皇帝的赞赏,林如海自然高兴,不过更让他高兴的还是庄子里传来的好消息。一是妻子儿子身体越来越好,二就是庄子里的粮食作物纷纷成熟了,据庄头的估计,亩产没有千金,也有800斤。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容不得他不喜形于色。
  为了谨慎起见,林如海请了福亲王和五皇子一起来庄子里见证粮食丰收,入京的时候可以顺便护送良种。
  福亲王听完林如海的话,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亩产千斤?这是开什么玩笑呢?
  但想到林大人一向稳重,如果不是有万分的把握是不敢这么说的。
  如果这是真的?
  那徒家的江山可再延续百年!
  福亲王和五皇子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
  这可真是上天对徒家的恩赐。
  两人二话不说,就上了马车,跟着林如海往庄子上去。
  一大早,安西就和那个庄头等着了,他们一来就直接带着去了田里,下人们已经准备好,一下令就立马收割。
  很快一亩地的土豆就收好了,一称,1200斤,因为湿润可能有点水分,但超过一千斤是肯定的。
  然后是一亩地的玉米,因为有玉米棒子,这个不够直观,还需要脱粒再称。
  安西让人带着这收获的1000多斤土豆回了庄子,接下来就是让福亲王和五皇子看看,土豆的吃发,和土豆做出来的食物到底怎么样。
  而福亲王和五皇子则表示要看着玉米脱粒,看看到底有多少。
  土豆既可以当主食,又可以当菜,安西口述,让厨娘们用土豆做了十几个菜色。主食是土豆粉,因为匆忙,直接让人烘干然后磨成粉。很快一顿美味的土豆大餐就出炉了,伴随着一篮子煮熟的玉米。
  安西直接让人在田间地头摆了桌,请两人入席,伴着热火朝天的丰收场面,开饭。
  福亲王和五皇子尝过后都觉得不管是土豆和玉米,味道都非常好,而且听完庄头的介绍,这些粮食不仅亩产高,还适合各种土地,北边干旱缺水,种植玉米土豆都毫无问题。
  两人惊喜莫名,福亲王更是连连拍着安西的肩旁叫好,“子安啊,你可真是立了大功啊,我一定请奏皇兄,大大的封赏你。
  “那就谢福亲王的美意了。”安西笑着道。
  “不谢不谢,你可是大功臣,哈哈哈。”福亲王是真的高兴,身为皇室中人,他一直惦记天下苍生,也曾为百姓困苦,而自己无能为力而苦恼。安西此举可是解决了粮食的大问题,只要良种推广,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花了四天时间,所有的土豆和玉米都收获了,结果非常喜人,十亩的玉米收获了1万3千多斤,七亩的土豆也收获了一万斤。
  安西安排人全部装车,只留下一点备种,其他的都让福亲王和五皇子带走。
  地里还剩下红薯没有成熟,不过有土豆玉米的例子在,两人是相信安西的,而且他们的差事已经办完,不好在逗留姑苏,只好遗憾离开了。
  至于红薯的收获,“到时候皇上肯定会派人来看着的,在这之前还请林大人和林公子继续保密。“
  “当然,福亲王和五皇子请放心,下官一定会让人守好这里的。”林如海行礼送两位皇家人离开。
  林如海转身面对安西,笑着颔首,“安弟准备好,等下次钦差来了,就该安弟进京受封了。”
  “好啊,我还没去过京城,正该好好逛逛。”安西笑着应道,现代的北京城,安西是逛遍了的,但古代版的,还真是第一次,和江南烟雨的姑苏肯定是不一样的风情吧,值得期待一下。
  之后,安西跟着林如海和贾敏回了林家,这段时间林如海非常清闲,衙门里也没什么事,正好便宜了安西。
  安西经常去请教林如海关于盐政改革前前后后的事情,根据各方的动态猜测他们的态度,以及代表哪方的利益,然后摘取经典的几方作为故事的配角。
  主角自然是以林如海为蓝本的改革盐政的官员。
  这本小说写的很艰难,安西修了再修,修到后面又推翻了重写,可结果都不是很满意。写到第四个版本的时候,皇帝派的钦差来了,庄子里的红薯终于要像土豆玉米一样,重见天日了。
  这次的钦差是长官农事的官员,品阶比林如海低,对着林如海和安西都非常恭敬。他说是钦差,其实也就是来做个见证,然后带人护送红薯进京而已。
  不过这也是一项业绩,还是有可能青史留名的业绩,能被这个官员拿到,可见他的背景也非常深厚。
  他的祖父是一品大学士,曾担任太子太傅,是当今帝师。他本人也是状元出身,年不过四十就已经是四品大员了,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的人办事也牢靠,把事情全权交给他,安西只需要准备进京的行李即可。


第17章 红楼世界17
  回京坐的是官船,很大也很平稳,上下两层,能容纳上百人。当然现在还是白身的安西是没这个资格由官船护送的,那个钦差也没有,有的是红薯这个主角。
  作为主角,红薯被安放在一层最里面的房间,门外有官兵把守,相隔的两间是护送红薯的将士住的。
  没错了,土豆玉米送入京后引起了轩然大波,皇上怕出现什么意外,不仅派钦差来亲自看着,还着令江南的驻军派兵士护送进京,就怕有什么意外。
  现在虽然朝野内外都比较平和,但皇帝不相信没人会觊觎这天大的好处,不说外族在国内有多少奸细,就是本朝内的山寨土匪也有动心的可能。
  安西和钦差李大人的房间安排在二楼,虽然晃了点,但视野不错。李大人是个健谈的人,对两岸的风景和地域事迹如数家珍。
  安西听的如痴如醉,还偶尔和他探讨探听。行船半个月,安西一点也没觉得无聊。
  果然,如果对旅游不感兴趣,那是你同游的人没选好。这是至理名言啊!
  船达到京成,安西站在船上,遥遥看去,见到了一个熟人,是福亲王身边的小斯,当初在庄子上见过,叫王邗。
  下了船,王邗迎了过来,“林公子,王爷知道你要来,非常高兴,特命我前来接您去府上居住。”
  安西笑着道谢,“谢王爷的美意,只是听李大人的意思,我好像要和他一起先去面圣。而且,林家在京城的宅邸已经修葺好了,专门让我住的,我还是不打扰了,等有空的时候去拜访王爷。”
  “那好,林公子可别忘了,王爷非常惦记您。”王邗也不强求,福亲王也是想着安西没来过京城,怕人生地不熟的,可以照拂一下,既然林公子已经有了注意,那就不必强求。
  “当然,替我谢过王爷的惦记,”安西真没想到位高权重的福亲王还真的会记得他,而且还专门打听了他进京的时间,派人来接。就这为人处世真不像一个皇家人,不过这做派,怪不得朝野内外都觉得福亲王为人很好。
  安西就觉得福亲王人不错,他本不欲和皇家人结交,现在却有点不好意思推却福亲王的美意了。
  等王邗走后,李大人过来,“你不必担心和福亲王相交有什么忌讳,别看福亲王为人和善,其实他愿意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