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106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可奈可,看今天上午也没有下雨,只能冒险下山,来县衙看看情况。
  身为一县的县衙,这里再穷,好歹也有点粮食吧?
  朝堂为了防止天灾,把装粮食的仓库修建的非常牢固,即使是发这样的大水,也不用担心里面的粮食会有问题。
  因此,安谨狠了狠心,带着一家子下山了。
  原本,他们还是比较平安的,把两个孩子,放在木盆里,夫妻推着走,在水流平缓的情况下,到也顺顺利利的走到了县城。
  只是没想到,在离县衙没多远的路口,他们居然碰到了流民。
  那些流民已经饿急了眼,看安谨一家穿着比较好,必定是贵人,他们又推着一个盆,肯定装着粮食,于是就想要抢。
  夫妻二人当然不愿意,推着孩子就要跑,可是没跑过那些人,安谨被人在背后砍了一刀。
  鲜血瞬间染红了水面,几个流民看着吓了一跳,也清醒了一点。
  他们只是流民,不是土匪,伤到了人,还是贵人,心里的害怕涌了上来。
  趁着他们失神,夫妻二人赶快逃跑。
  见他们跑,流民们也回过神来,连忙就要追。
  这正好惊动了安西!


第144章 冒名县令世界4
  安谨看安西不答应;苦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你有所不知,现在是乱世;外族长年入侵,朝廷也不消停,时不时就有人叛乱造反。因为连年的战争,普通百姓过的本就苦;这两年又到处是灾荒,流民四起。”
  “我族里这种情况,一旦我去了;妻子儿女就得落到我大伯和大堂哥手里;他们是除我之外;族里唯二的读书人,在这个乱世,没有读书人的庇护,百姓会活的更加艰难,为在乱世生存,族里势必要依附我大伯他们,那到时……”
  没说出的话,两人都懂,无非是没个好下场。
  “除了族里,他们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我岳家自身难保;还需要我的照拂,现在我也出事了,他们就更加困难了。”
  “如果是和平年代,凭着惠娘的聪慧,她自然能护着孩子们长大,可是现在战争四起,又到处是流氓,他们母子三人,到哪里都无法生存。”
  安西听完,也明白了他的考虑,可是,“既然是乱世,你为什么会觉得一个官身就能护住他们?”
  要知道,乱世一来,管你是高官大族,还是百姓流民,都无安身立命之所,小小的县令,还不足以保护家人的健康吧?
  更何况是庇护远在天边的岳家。
  安谨脸色更加苍白了几分,“我知道,可是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读书人金贵,无论世道乱成什么样,都不会特意去伤害读书人的。外族虽然常年入侵,但以他们目前的势力,是不可能打进来的,兵祸,只来源于本朝内部。中原古往今来的传统,不管那些皇子皇孙们怎么闹,最后总还是需要读书人管理天下的。”
  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一个藩王在生气之下,杀了一个比较有地位的儒生,等他当上皇帝之后,却发现无人可用,因为那个儒生师生满天下,凡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和他扯得上一点关系。
  为了名声,也为了骨气,那些读书人都不愿意给这个藩王做事。
  无人可用,于是,在登基两年后,他被迫下台,把好不容易抢来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儿子。
  虽然也是父传子,但被逼着退位,总归也是不舒坦的。
  在退位之后,藩王就无所顾忌了,对儒生怎么都看不顺眼,经常找当官的读书人麻烦。
  那个朝代只存在二十一年,却前前后后杀了不少读书人,多达上千人,虽然是找的各种借口,但也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警觉。
  自那之后,就留下了这样一个传统,只要不是你的敌对势力,你就不能随便杀读书人,一旦干了,就将面临所有的读书人群起而攻之。
  毕竟,他们也怕自己将来会被莫名其妙的鸩杀。
  目前,安谨就是这样的状况,他是一个没有站位的读书人,还是一个有着官位的一县县令,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有事的。
  不管朝堂怎么更迭,没人会和他过不去。
  而普通百姓,就更不敢了,那几个流民,要不是饿急了眼,也不敢做出伤害他们的事。实在是以为他们盆里装的是粮食,是能救他们自己命的粮食。
  而夫妻二人则认为他们是想抢孩子,自然牢牢护着。
  因此产生了误会,让急眼的流民动了手。
  安西听完,也明白了,这大概是安谨最好的办法,不过,这又能怎么办,他又不是安谨。
  “我虽然会武功,但我是个黑户,黑户你知道吧,比那些流民还不如,只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但也不能给他们安稳的环境。”
  这是实话,因为黑户,安西难免东躲西藏,并不能让那三人过的多好。
  “我知道”安谨苦笑,随即脸色郑重,“所以,这个请你收下!”
  安西好奇,接过来一看,居然是户籍文书,以及官印和上任文书!
  “给我干什么?我又不能冒充你……”安西好笑的道。
  “你能!”安谨坚定的道,“这个县城,没人认识我,除了五原县人和太原书院的一些师生,也没有其他人认识我,他们都不会来这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所以,你能代替我当安谨,当这个县令!”
  安西无语,他代替过很多身份,但那些都无关痛痒,也不会有穿帮的风险,可这个不行,这可是朝廷命官,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县令,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冒充的。
  在古代,这个罪名好像还蛮严重的,应该会被判为欺君之罪,他犯不着冒这个风险吧?
  大概是看出了安西的顾虑,安谨急切的保证道,“不会穿帮的,我看过了,我们脸型身高都相差不大,只要稍微修饰,外人是看不出来的。等到几年后,你把胡子蓄起来,有惠娘在,就更不会有人怀疑你了。”
  外人即使觉得奇怪,但有妻子儿女在,别人也只会以为‘安谨’当官了几年,变了而已。而且有胡子和没胡子的差别其实很大。
  “另外”安谨微微有点不好意思,脸上露出憧憬又羞赧的表情,“我能看出安公子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如果你当县令,想必也能帮助扈县的百姓。”
  身为读书人,安谨自然有治世报国的念头,即使做不到兼济天下,也希望能竭尽所能的为治下的百姓多做一点事。
  可是以他目前的状况,自己肯定是没希望了,但莫名的,安谨就是觉得,安西可以。
  这种感觉来的莫名其妙,但却无端的让安谨信服,而他也希望,感觉能成真,安西真的能帮助到那些可怜的百姓。
  要说,对于刚刚砍伤自己的流民,安谨恨不恨,当然是恨的。
  可在弥留之际,他心中就只能存下善念,希望妻子儿女都好,希望岳家一家安康,希望安氏宗族平安,更希望扈县的百姓能够安稳的活下去。
  扈县的百姓本该是他的责任,只是他做不到了。
  扈县地处偏僻,周围四处环山,只有一条管道通过府城,但也是翻山越岭,极为难走。
  东南北三面的山林都非常陡峭,基本没有越过去的可能,西面是一个小山包,过去就是大海,山包也隶属于扈县,海岸附近的两个村子归扈县管辖。
  因为地理原因,扈县非常穷,交通极为不便,虽然是一个县的规模,也设了县令,但其实常年无人管辖。
  每每县令一到这里就任,没多久就会想办法调走,等到下一个被迫调过来又不知道要多久。
  一般来说,县令是三年一任,做的好可以调走,要是一般会连任,做不好就会被调去更偏僻更贫穷的地方当县令。
  但在扈县不一样,无论你做的怎么样,上官都不会主动把你调走,因为一旦你调走了,下一个来接任的,还不知是猴年马月。
  扈县已经是最贫穷的地方了,在这里当县令,除非你有惊世之才,把这里打造成繁华的江南盛景,不然就是一辈子老死在这里的命。
  这对安西来说,却是非常安全的。
  因为地势原因,安西一年也就只需要去一次府城,向上官禀报一下扈县的情况,其他时候完全可以窝着不出去。
  这里又实在太偏,无论别人怎么拐,都不可能拐到这里来。
  扈县的上一任县令已经离开两年多,才调来了一个安谨,如果安谨出事,下一任县令又将遥遥无期。
  如果是平常的日子,没有县令就没有县令吧,但现在,扈县正面临水灾,百姓流离失所。
  县城的太平仓就只有县令能下令开启,其他人动了,视同谋反。如果没有县令的文书,整个县没人敢开仓救灾。
  朝廷对这方面管的非常严,县令以下的官吏,像主簿,文书,衙役等敢动粮仓,一旦被发现,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因此,如果没有县令,就连主簿等人,都是逃亡的命,而百姓就只能成为流民,逃往他乡,到时候会死多少人就不知道了。
  安谨实在不忍这样的事发生,因此,看在百姓的份上,他也希望安西能代替自己,好歹为百姓做点事。
  安西默了默,突然想起了《体验》第一期的节目,好像就是当个县令吧?
  他当时只是以玩闹的心态,觉得自己当上了县令可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可事实上,怎么可能是一件可以拿来玩闹的事呢?
  一县之长!他真的可以做到吗,负担起这么多人的性命,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
  安西有点不确定了。
  他在红楼世界当上了侯爷,但也没真的做过实事,往往是一拍脑袋,想出个主意,就让人去帮着去做了。
  无论是什么建议,都有林如海,有皇子,有皇帝兜底,行不行的,都由他们去考虑。
  在陆小凤世界,他也做了不少好事,但身为一个江湖人,无论他做的事成不成功都无关大局,不会关乎别人的身家性命。
  可现在不一样了,一切都安在了安西一个人头上,只能他自己来!
  安西突然觉得,他肩膀上的重量很重。
  但却不想去拒绝,他也是可以去承担一些东西的,不是吗?


第145章 冒名县令世界5
  第二天雨总算停了;一整天都没下什么雨,但地面的水已经半人高了;这还是以安西的身高来算的,如果是慧娘;怎么也要到上半身了。
  经过一夜的发酵,安谨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好在现代的止痛药对于他来说,药效惊人;即使后背溃烂不堪,却基本感受不到痛。
  趁着还有意识,安谨一一和安西交代清楚;人际交往倒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等洪水退去后的救灾问题。
  关于县令怎么上任;需要什么文书,上任后需要做什么,安谨都有设想,此时正好告诉安西。
  安西知道他没多少时间了,认真把他的话记下来,然后晚上回去查资料,一一对比认证后,找出最佳也最适合扈县的方案。
  白天再拿去读给安谨听,两人商量着修改。
  安西的计划还是比较完善的,结合了古代现代各种灾后重建工作的精髓,但他毕竟初来咋到;对于这个世界不熟悉,因此有些地方不合时宜。
  安谨听到安西的计划,惊为天人,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县令’而暗暗高兴。
  他相信,有安西在,自己不用担心扈县的百姓了。然后他强打起精神,指导安西哪里不合适,那些又是千万千万不能干的。
  花了三天时间,他们总算把计划完善了。安西给安谨把脉,发现他也就这一两日的功夫了,遂不再打扰他们一家四口的团聚。
  第四天的下午,安西在家里整理资料,突然听到阁楼里传来女子和小孩的哭声,心里一酸,明白这是安谨去世了。
  之后的两天,安西找到了县城的寿材店,里面没有人,但许多东西还在,尤其是棺材,被摆在架子上,没有被水浸湿。
  安西留下一点钱财,把棺材带走了,然后找了一个大木盆,带着慧娘母子三人,去了他们之前停歇的山头。
  那里有一座破庙,庙里早已没了人烟,荒芜一片。之前安家四口人就是在这个庙里暂居。
  现在安西把安谨的棺材也安置在这里,和慧娘商量好,等洪水过去,就找人修缮这座庙。
  安西的意思,他会借着安谨的身份过十五年,等到他们二人的孩子长大,并考取了功名,他就死遁离开,然后慧娘他们就可以正式的给安谨办葬礼,并送入安家祖坟埋葬。
  至于安西自己,作为县令,他想伪造一个身份,还是比较简单的,尤其现在是乱世,就更方便了。
  等到百姓们回来,安西肯定会组织一次人口普查,把现有的户口登记造册,到时候直接做一个安西的户籍就行了。
  目前,为了安全,只能委屈安谨无名无分的躺在寺庙的后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