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成亲后王爷暴富了 完结+番外 >

第61章

成亲后王爷暴富了 完结+番外-第61章

小说: 成亲后王爷暴富了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夫人恍恍惚惚的走了。
      没过几天,大房那边就闹起来,大老爷要打断小儿子的腿,逼着他去考秀才。大夫人心疼儿子,瞒着丈夫把儿子送去娘家避祸去了。
      为了这事儿,大夫人还去了太夫人跟前请罪,在廊檐下跪了足足一个时辰,太夫人这才松了口。
      这边傅元贞跟傅仁接上头,没过几日就带着几个傅家的小厮出了上京,一路往凤台府去了。
      而这边,傅元令接到了潞阳府刘松谨的请帖,刘松谨到上京了。
      傅元令看着帖子心口一跳。


第二百三十七章:升官大喜事
      这个时候刘松谨怎么会来上京,而且到了上京,就让他夫人给自己下了请帖。
      难道刘松谨遇上什么事儿了?
      傅元令对刘知府还是很感激的,虽然说是做交易,自己出了一座铁矿,但是刘松谨也的确是尽力为她铺路了。
      就好比圣上的嘉奖,若不是他后来主动上折子为自己请功,哪来这个殊荣。
      傅元令就决定去,好在她现在出门很方便,到了约定的那一日,就早早的出了门。
      刘家在上京没有产业,一家就住在朋友的宅子里,在靠近南城的地界,这里居住的多半是百姓,还有一部分是朝中品级略低家中清贫的官员。
      傅元令要找的地方不太容易,从长长的巷子里进去,拐了三个弯儿,这才到了地方。
      院子不大,前后两进,木门上挂着两个铜环。
      傅元令上前,亲自叩响了铜环,很快的就有人来开门。
      开门一看,居然还是个熟人,就是当初去傅家的涂木达。
      涂木达看到傅元令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亲切,“大姑娘来了,夫人早就等着了,快请进来。”
      这热情的,让傅元令心里毛毛的,嘴上却笑着寒暄,“许久不见涂大人,近来可还好?”
      涂木达忙摆摆手,“什么大人,我不过是府台大人手下的幕僚,不敢当,不敢当。大姑娘瞧着气色不错,可见在上京过得还好。”
      两人寒暄几句,傅元令也没探问刘松谨上京的意图,很快就进了垂花门。
      涂木达把人送进去,自己就停住了脚,心里叹口气,这位大姑娘可真是懂规矩,一句多余的话也不问。
      他还想着卖个人情呢,结果没用上。
      刘夫人是个性情和蔼的人,以前傅元令就跟她打过交道,这次见面倒也和乐。
      “皇上临时召见,让我跟你说你来了就等他一会儿。”刘夫人对傅元令的态度很温和,一来她跟傅母有些交情,二来丈夫这次来京也是因为她的关系。
      傅元令自然不会拒绝,就笑着跟刘夫人聊起闲话,又仔细问了潞阳府那边傅家的情况,刘夫人来之前可见是打听过的,说的很是认真。
      傅元令听着就笑了,“让夫人费心了,我在上京回去一趟不容易,知道他们都好好的就安心了。”
      “不过是顺便的事情,有什么费心的。”刘夫人笑着开口,顿了顿,看着傅元令又道:“以后咱们见面的时候多了。”
      傅元令先是一愣,随即大喜,看着刘夫人道:“刘大人这是高升了?要在上京做官?”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不是在上京,在西关府。”
      傅元令深吸一口气,西关府那就是上京的喉舌,要紧的地方,居然能谋到西关府的缺。
      刘知府是个能人。
      西关府虽然也是做知府,但是因为属于上京直辖,因此品级要高半级。再加上西关府向来有非圣上亲信不任的传统,这做了西关府的知府,以后升迁之路就更容易了。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喜事。


第二百三十八章:凶多吉少
      刘松谨回来的并不晚,见到傅元令的时候十分高兴,开口就道:“这次托了你的福气,不然西关府的缺怎么能落到我的头上。”
      “大人千万不要这样说,您在潞阳府爱民如子,为朝廷分忧解难,为百姓伸张正义,您升官那是应得的。小女怎么能揽功,真是太羞愧了。”傅元令忙起身严肃地说道。
      刘松谨大笑着对刘夫人说道:“你看我说的没错吧,我就说她不会认的。”
      刘夫人也笑着说道:“万事你有理。”说着又看着傅元令,“留下吃午饭,我去厨房看看。”
      傅元令也没推辞,道:“那元令就叨扰了。”
      刘夫人看着她这样大方从容,不见半点生疏客气,心里也高兴,抬脚就走了。
      屋子里没了别人,傅元令看着刘松谨就道:“还未到朝廷叙职的时候,忽然调大人来西关府,这里头有什么缘故吗?”
      刘松谨看着傅元令,脸上的神色又惊又喜,随即叹口气,“我就知道你聪慧一定能猜到,确实有事。”
      傅元令眉头轻皱,思来想去,最近大干也没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脑海中一闪,神色一肃,“原西关知府可是去了云州?”
      刘松谨:……
      她果然知道!
      他就知道找她一准儿没错。
      对上刘松谨的目光,傅元令轻轻地松口气,随即笑了,“大人叫我来,是想知道云州的事情,还是想知道上京的事情?”
      “先说云州吧,西关知府调往云州,说是因为海港打开,朝廷调人前去压阵,但是我觉得是云州出事儿了,不然不会把西关知府调走。”刘松谨做官一向谨慎,想的自然就多。
      “云州商户排挤外地商客,官商勾结,企图欺上瞒下大发私财。”
      傅元令说出一个字,刘松谨的眉头就跳一下,等听完脸色就难看的紧。
      “云州那边真是好大的胆子。”
      “这没什么稀奇,云州民风一向彪悍,且当地海贼层出不穷,官商勾结历来就有。朝廷屡次剿除,每每不能除根,就是因为云州百姓皆善水性。上岸是民,下水为寇,怎么可能剿的清。”
      刘松谨深吸口气,傅家行商,在云州也有自己的地盘,能讲出这番话,可见云州匪患之重。
      “那这次西关知府前去云州只怕是……”
      凶多吉少啊。
      傅元令轻轻摇头,“也未必,您刚到上京大概还不知道,这次我的海运生意里九皇子也掺了一脚。”
      “什么?”刘松谨吓了一跳。
      “云州刚出事我这边就得了消息,已经经九皇子的口上告圣上。西关知府只是先行军,他要是死了,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
      云州当地官员又不是傻子,就算是之前有什么想法,试探到朝廷的态度后,肯定会再作打算。
      “你可真是……”刘松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太莽撞了。”
      傅元令听得出刘松谨话里的担忧之意,笑了笑,“我现在有点担心您担任西关知府的事情,不知道是被人举荐还是圣上钦点。若是这件事情跟我有关,您还是当心些才好。”


第二百三十九章:变化及大
      若是做官,靠女人裙带关系是走不长远的。
      傅元令当然不希望刘松谨这个西关知府跟她有关系,被人知道,这也会让他被人非议。
      “与你上交的那座铁矿有些关系,毕竟是我的功绩。不过这关系也不大,借由这件事情让我进了皇上的眼,考察了我历年的政绩,这才有了这次的调令。”
      刘松谨没想到傅元令竟是担心这个,傅家人一向都是这样,从不居功。
      “那我就放心了。”傅元令是真的松口气,刘松谨是个好官,好官就该走的更长远。
      刘松谨跟傅元令细细交谈上京如今的形势,原本是把人叫来,让她知道自己到了上京,以后有事情找他就好。
      但是没想到这么久没见,傅元令比当初更沉稳,而且对上京的形势不能说了如指掌,竟然也是知之甚多。
      与她交谈隐隐有种错觉,不像是在跟个小姑娘对话,像是跟朝堂上那些朝官谈论。
      等用完饭,傅元令告辞之后,刘松谨就对自己的夫人说道:“傅大姑娘倒是变化良多,比当初更为沉着睿智。”
      刘夫人也跟着点点头,“没娘的孩子早当家,现在虽然是找到了父亲,但是她毕竟跟他们没多少感情,他们待她又能有几分真心。”
      刘松谨的眉头就没松开过,听着夫人这样说就道:“以后让湘华与她多走动,日后在上京也算是互相照应。”
      刘夫人倒是没反对,“等傅姑娘出了重孝,我会下帖子请元令来做客。”
      “也好,到也不急在一时,她还有孝在身。”刘松谨又交代两句,就急匆匆的出去了。
      傅元令跟他说了许多的消息,他现在也还得去找同年同乡同窗们去探探消息。
      ——
      西关府换了知府并不是小事,没几日的功夫上京城就传的沸沸扬扬,就连伯府内都传遍了。
      如今各房分开房头过日子,一开始石氏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只想着不用管那几房的事情,她自己倒是省心了。
      可是,等着把所有事情交接清楚之后,再一理账册,账册上只剩下孤零零的二房得时候,恍然察觉她竟成了个光杆夫人,除了自己这一房,其他房头都不用听她的指派了。
      虽然还有太夫人那边的事情,需要她去打理,可是太夫人那边的事情她只能帮忙,却并不能真拿出当家夫人的派头来。
      这一下子石氏又给气的心口疼了几天,这几日才慢慢的缓下来。
      傅宣祎现在也觉得府里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其他房头的姐妹见了她都客气得很,可现在跟她说话都随意了许多。
      被人一向捧着习惯了,忽然有了这个落差,让她很是不舒服。
      西京府出缺官员调派的事情,上京不知道多少人家盯着,等知道是潞阳府的知府前来填缺之后,不免令人惊讶。
      这个潞阳府的知府是个什么来路,怎么一下子就能得了这个位置?
      再往下细挖,当初傅元令献给朝廷铁矿的事情就挖了出来。


第二百四十章:闹起来更好
      傅元令被圣上赞誉,并赐下义商之名的事情,大家早已经知晓。
      但是万万想不到,当初上折子的是刘松谨!
      而现在刘松谨又坐上了西关府知府的位置,那一座铁矿的功绩肯定占了大头!
      随着刘松谨到西关府上任,傅元令的名头真是越传越响,连伯府里太夫人都把她叫去询问一二。
      “祖母,外头的人胡言乱语您听听就算了,当初捐献铁矿,到底是为什么,别人不知道,咱们自家人是知道的。我当初就是为了保住傅家上下,哪里有外人传的那么离谱。”傅元令无奈的露出一个苦笑。
      太夫人仔细打量傅元令的神色,又觉得她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朝廷调派官员这样的大事,傅元令一个小姑娘,怎么可能插上手。
      石氏现在看傅元令特别不顺眼,后来她跟女儿商量过,那日要不是傅元令煽风点火,分房头的事情也不会那么顺利。
      现在看到她,就跟看到苍蝇似的,恨不能一巴掌拍死她。
      “话是这样说,可是外头的人未必这样想。再说那一座铁矿可是实打实拿出去的,现在无事就罢了,万一将来那刘松谨出点什么事情,这座铁矿未必不会被人拿出来说事儿,到时候可别连累了伯府才是。”石氏开口说道,心中的恶意已经无法遮掩了。
      傅宣祎也忧心忡忡的看着太夫人,“大姐姐真是太莽撞了,当初就不该拿出一座铁矿给刘知府,现在外头传来传去的,总是将大姐姐跟刘知府扯在一起,这……于大姐姐的声誉也并不好。”
      太夫人闻言脸色也有点不好看,就看着傅元令道:“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以后还是跟刘家少些来往。”
      傅元令抿着唇没有说话,抬起头看向傅宣祎。
      傅宣祎被傅元令那平静的眼神瞅了一眼,只觉得心口直跳,心想着这是生气了吧?
      生气才好,闹起来更好,让祖母看看,她到底是个什么性子!
      哪知道傅元令还没开口,三夫人倒是惊讶说道:“大姑娘当初是把铁矿捐献给朝廷,这跟刘大人什么关系?刘大人不过是个转达的人罢了。二嫂,不是我说你,外人不知道就罢了,你既然知道实情,遇到那说嘴的就该替大姑娘分辨一二,你怎么还怪她?”
      傅元令微微垂下头,露出一副难过的样子。
      石氏最讨厌这个弟妹,听她这么说自己,就道:“三弟妹,话可不能这样说,毕竟那可是一座铁矿,得值多少银子。外头人都说刘松谨拿着这座铁矿买来的西关知府,想想也不是不对。”
      “铁矿是傅家的,上交是给朝廷的,谁家的蠢货说这样的蠢话,这也能信?”三夫人夸张的拍拍胸口,“难道那些人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