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老爸被迫营业-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杨老师,这不合规矩。这个要回去蘑菇屋……”助理导演慌了。
“回去蘑菇屋干什么?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准备兵分两路,我跟康老师,先把玉米棒子送回去,卸在门口,然后直接开车去买菜。阿福跟伊伊负责收拾,还有把这些玉米粒装袋子里,等下劳烦爷爷回来再帮你们载上一趟。”杨涵笑道。
“没问题,不劳烦!”赫哲族大爷还挺豪爽的。
“今晚到我们蘑菇屋吃饭,我下厨好好招待您!”杨涵也很喜欢这个大爷,他笑着邀请道。
“吃饭不用,我老伴在家做饭。”大爷摆了摆手。
“那把奶奶也叫过来!伊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了,等下把玉米粒搬回去后,要负责请爷爷奶奶过来吃饭,知道吗?”杨涵跟女儿说道。
杨若伊连忙点点头:“好!”
赫哲族大爷倒也不扭扭捏捏,看见杨涵这样坚持,他笑呵呵的,没有再拒绝了。
“你看,今晚家里还有老乡做客,不多买点菜怎么行?”杨涵转过头来,好像很无奈地跟助理导演说道,“我们要是等忙完这些农活再去买菜,回来天都黑了。”
助理导演感觉自己被架了起来,而且是道德绑架的那个“架”,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
“杨老师,这个钱,我也没带……”他刚想用没带钱的借口来搪塞,但杨涵已经指了指他羽绒服的衣兜。
刚才他从兜里拿手机想要跟大本营那边汇报,因为怕弄丢东西,顺手掏出了一张叠起来的流程表和一些零散的钱,杨涵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没带多少钱。”助理导演只能支支吾吾地改口。
“带了多少?”杨涵也不问他钱包里是不是还有了,只是叫他将口袋里的零钱掏出来。
一张一百块钱的红色大钞,还有一些十块、二十块、五十块的散钱。
“这里两百,算是岳导给我们预支的,放心,保证回头还给你!”杨涵数了两百块出来,把剩下的零钱塞回去给助理导演,笑道。
助理导演哭丧着脸,尽管他的脸最后还是被P了一个贴图在上面,但看到他被杨涵各种套路,观众们也猜到了他的表情有多么好笑了!
而且,出于对他的同行,这位名字叫“栗安俊”的年轻导演还被观众们拔了出来,小火了一把!
……
杨涵和康尧开上赞助商送的最新款SUV汽车,去镇上买菜了。
路上,康尧跟杨涵聊了起来。
“要是岳导不肯给两百块怎么办?”康尧笑道,“我们这个算得上是先宰后奏了吧?”
“岳导是属于面恶心善、刀子嘴豆腐心的那种实在人,他不会揪着这一百多块钱的差价不放。”杨涵脸不红心不跳地夸了岳洪卫一通,把他同样架在火上烤,“而且这个五百斤玉米一百块钱的报酬本来就不合理嘛,容易误导观众,以为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田,就挣那么一点钱。”
“嗯,我们要尊重劳动的价值!”康尧憋着笑,附和道。
“就算他不给,那我也不会让小栗导演白白贴钱给我们的,回头我自己再把钱还回去给他!”杨涵到最后,倒也说了一句人话。
栗安俊不知道,他没有白白被坑了两百块钱,这次他倒是因祸得福,在这个庞大的节目组中脱颖而出,给杨老板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杨涵他们没聊多久,坳奇镇就到了。
这次他们驻扎的永胜村跟上一季的有点区别,上一季是偏远的贫困山村,而这一季的永胜村并不穷,从它离镇上很近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民宿相关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和老乡们的精神面貌看上来,它都比坪城的小山村好多了!
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有不同的挑战,杨涵不会太介意谷保军没有选择贫困山村。毕竟他自己也说过,《向往的生活》的目的是深入农村,去看看最接地气的农民们,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劳作的情况,并不是一昧地去扶贫、做慈善……
虽然是大冬天,镇上的集市人也很多,杨涵和康尧慢慢走在人头涌动的集市上,看着用拖拉机载着一车车蔬菜、水产过来卖的农民们,还颇有几分新鲜感!
“杨老师,这里有冻梨!我跟你说,这个可好吃了!”康尧走在前面,喜欢捧场的他就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没一会儿就咋咋呼呼地招唤起了杨涵。
“冻梨?我吃过,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这东西在南方很难吃得到!”杨涵笑着凑过来,表示要买买买。
好不容易坑了一笔“巨款”,不痛痛快快地消费一把,还要等节目组反悔收回去吗?
第370章 东北菜的灵魂(1/2)
“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其中东北菜是排不上号的!”买完菜回来蘑菇屋,杨涵一边和康尧整理着食材,一边跟坐在旁边烧柴生火的两位年轻人,杨若伊和晏振福,科普了起来,“但它的传播比八大菜系还广,就算南方的小城市,没有徽菜没有苏菜,你依然能在街头巷尾找到东北菜馆!”
“是因为它比较接地气吗?”康尧笑着讨论道,“我印象中东北菜也跟咱们东北一样,比较简单,吃法也比较豪迈,比如酱骨架、小鸡炖蘑菇这些?寻常人家也能吃得起,不像其他菜式那样可以做得很好看。”
“酱骨架好吃!”晏振福显然也吃过东北菜,他一边听着,一边馋得口水哗哗流。
“我喜欢吃锅包肉,还有拔丝地瓜!”杨若伊举了举手,也是一副心驰神往的表情。
看来今天的劳动还是挺消耗体力的,瞧把这两个孩子饿的,光是报菜名就有点把持不住了。
相比起其他菜系,杨涵对口味更加相符的东北菜其实也是更加熟悉的,像伊伊说的锅包肉、拔丝地瓜,曾经也是他在家里的实验菜品!
只见他一边将买来的里脊肉片开,一边唠唠叨叨地继续科普:“看来东北菜你们也都很熟悉了,但你们知道东北菜的灵魂是什么吗?”
“东北菜的灵魂?是面吗?我喜欢吃东北的白菜猪肉饺!”晏振福的回答方向并不对,杨涵摇了摇头。
康尧跟杨涵去买菜的,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就没有参与到问答中来。
杨若伊胳膊肘撑在膝盖上,双手捧着自己被火映得红红的脸蛋儿,猜了起来:“是不是数量?不是说东北这边,大家去买菜都是一次买很多的吗?你买一根葱,别人还不要你的钱。”
“对,它们什么菜份量都很足!吃都吃不完!”晏振福附和着,“我以前叫外卖,也只有东北菜馆的小鸡炖蘑菇里面的鸡肉多,其他店的,点一个菜,里面的肉一只手数得过来!”
“你们说这个确实是东北菜的特色,但不能算是东北菜的灵魂。”杨涵笑着,他从旁边的袋子里,拿出来了也是下午买的一个小陶罐,“东北菜的灵魂是这个,东北大酱!”
东北大酱也叫盘酱(有些是豆瓣酱),如果是看电视的观众,能够从字幕和旁白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盘酱是满族人发明的,具体怎么做,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但可以说,大部分东北菜都是加了大酱来炒的,所以它口味虽然以咸为主,但也不会太咸,而且咸得特殊,咸味里透着一股浓郁的酱香味!
杨涵给孩子们介绍着东北大酱的时候,他们邀请过来吃饭的赫哲族大爷、老奶奶一起过来了。
“没错,以前东北家家户户,必备三大缸,酸菜缸、咸菜缸,然后就是这个酱缸!”赫哲族大爷背着手,颇有几分气势地接下杨涵的话茬,给这些年轻孩子们介绍起来。
而跟着过来的老奶奶可没有闲着,她不仅给杨涵他们带来了自己包的饺子,还卷着袖子,想要接替杨涵来掌厨。
“不用,奶奶,您是客人,哪有让你们过来吃饭,又要帮忙炒菜的道理!”杨涵连忙叫女儿搬来一张椅子,让老奶奶坐下来,“您就在这里帮忙看一下,我学做的这些东北菜,要是有哪里不对的,还要劳烦您指点指点呢!”
老奶奶闲不住,她坐了不到一分钟又站起来,在两个灶台边走来走去,看见杨若伊在帮忙腌肉,她也想上去帮忙。
杨若伊可没有爸爸这样厉害,她没一会儿,就被老奶奶抢了位置。而且,老奶奶瞧着这个闺女明眸皓齿的,挺讨人喜欢的,还热情地教她怎么样调做锅包肉的鸡蛋、淀粉。
“你看,这个叫挂糊,这个要滴,但滴不下来,诶,这样就好了!”老奶奶絮絮叨叨地教着。
杨若伊站在一边,乖巧地听着,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学会。
不过,她从小在父亲的茶馆招呼那些老爷爷,也是习惯了和长辈的相处,应对起来不至于手忙脚乱!
“嘻嘻,奶奶,您拿这些饺子真的是太及时了,刚才阿福哥还说想吃饺子呢!”杨若伊跟老奶奶笑道。
“喜欢就好,我就怕你们外地来的,不知道口味怎么样,怕会不喜欢!”老奶奶没把杨若伊当成电视上的大明星,她印象中的大明星还是那些在春晚出场的,操着东北口音演小品的那些演员们。
嗯,这个闺女不错!
……
多了两位豪爽的赫哲族大爷、大妈,蘑菇屋的晚上就更加热闹了。
他们虽然不是什么明星嘉宾,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表现得更加朴实、实在,而且东北人那一口能把全世界带歪的东北腔,讲起话来也跟说相声一样,好玩极了,自然饭桌上也少不了欢声笑语。
蘑菇屋的传统就是杨涵或者杨若伊唱歌,第一晚,杨若伊没什么准备,只能是爸爸来表演。
杨涵这时候也没有唱什么流行歌,也没有卖弄什么,第一首他唱了之前车上和康尧唱的、最有赫哲族人民特色的《乌苏里船歌》。
当然,唱这歌,杨涵可没有人家大爷的水平,大爷情绪上来了,喝了点小酒的他也扯着嗓子吼了起来。
尽管没有什么唱功可言,杨涵还要配合他去弹吉他伴奏,但曾经在船上打过渔的大爷唱这歌特别有感情,沧桑又颇有几分沙哑的嗓音,唱起来别有一番韵味,让人甚至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首,杨涵就得拿出来一点“真东西”了!
毕竟《向往的生活》吸引观众的地方,就是杨涵每一期都会唱一首新歌,现在是第一期,杨涵也想给这一季的节目定一个“基调”!
“接下来这首歌,故事来自一位东北老知青,以前也是我茶馆的常客,伊伊不知道还记不记得,以前有一个爷爷姓段……”杨涵笑着,先做了一下铺垫。
杨若伊一脸迷茫。
有吗?怎么我不记得了?
“你应该不记得了,那是你很小时候的事,段爷爷后来年纪大了,回去了北方,前些年再听到他的消息的时候,听说已经走了,也算叶落归根吧!”杨涵微笑道,“这首歌就是根据他讲的年轻时候的故事改编的!”
当然,这些话才是杨涵编的,他得给自己这首不好交代来历得歌编一个故事。
反正段老爷子是真实存在过的人,只是也确实是去世了,即便有有心人想要调查,也无从去问。
一边说着,杨涵慢慢地划动手指,拨动琴弦,琴声悠悠,好像老人望向过去的深情也落寞的眼神。
第371章 好像在眼前的北国之春(2/2)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先不说杨涵这个吉他的伴奏如何,他一开口唱的《北国之春》,开头那仿佛能把歌词画出来的柔和、干净的歌声,就让席间本来还在笑着说着话的众人安静了下来!
撅着屁股想要夹饺子的晏振福下意识地左看看右看看,感觉有点不对,有种罪恶感从心底滋生出来。他只好又坐了回去,不敢再乱动了。
“木兰花开山岗上,
北国的春天,
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
康尧都没等听完,他就忍不住对镜头表现出了赞不绝口的表情,当然,没说话,他也舍不得打断这样一首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歌曲!
歌词真的是太美了,你瞧,每一个意象都只是短短一两个字的词,再加上一两个字的修饰语,可它们就能给听歌的人一种既视感——
高高耸立的白桦,你沿着树向上望去,那是碧蓝的天空,或许有淡淡的云彩在悠悠飘扬,也或许没有,就很干净的一片天空,而南边吹来了微微的轻风。
冬天的风可不会这么轻柔!
你再看那山岗上,花儿已经开得漫山遍野,原来,北方的春天已经来临了啊!
当然,不看歌词,你也能从杨涵那充满磁性的歌声感到音乐的美好!
是的,杨涵唱这首歌,压根就没按照原唱的调子来——主要是因为原唱是高音,他就算唱得来也唱不好。
索性,他就用自己擅长的低音来唱!
“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