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武敏之却宁愿用掉李初一个人情都想解决此事,李初只是让武敏之考虑清楚,一但做了,绝没有反悔的余地。
“有劳公主。”这样就是回答,李初明白的点点头,“如此我会办好的,半个月的时间。”
答应下,连时间都说好,李初从来都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武敏之再次作一揖,“公主承诺,我便放心了。”
李初点点头,虽然关于武敏之的风流韵事从来不少,李初听过各种他关于和各类歌伎舞伎的事,也知道他的府上一直养着人,也有相对宠爱的,看样子确实很担心自己若是娶了夫人回去,欺负他的心肝宝贝,干脆的连夫人都不要。
“若无他事,我们这就告辞了。”李初打招呼,裴观听着他们说话,面上也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二人的手一直握着,武敏之看了一眼,笑道:“送公主,事成之后我请公主喝酒。”
李初挥手道:“这样的客气话大可不必。只是来日你可不许说我坏你姻缘。”
今日虽是武敏之所求,李初总得把丑话说在前头,后面她是定然不许武敏之翻旧账。
“不敢不敢。公主帮我此忙,我感激不尽。”武敏之连连保证,李初点头,说清楚就好,其他的事,往后再说。
“走了。”李初冲裴观说,裴观冲武敏之有礼地道:“周国公,告辞。”
“慢走。”虽然裴观是无官无职不错,可是他是李初的驸马,仅凭这个身份长眼睛的人都不敢得罪他。
武敏之相对的了解李初,在李初的手里,他从来就没有讨过好,所以李初的人,他是断然不敢得罪。
虽然裴观是骑马回来了,不过,此时同李初握手同行,马还是交给别人牵着吧。
“周国公和传言差距很大。”走在街道上,朝公主府去后面的人牵着马,没有人敢打扰他们,裴观将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一半一半。”李初说来,裴观显得有些好奇,李初道:“只是此人我们与之相交,用之也要防之。我们两家的恩恩怨怨,一时半会的说不清楚。”
确实说不清楚,从武顺的死开始,这根刺是一直都扎在他们各自的心里,谁都不敢说武敏之的心里有没有恨,有没有想为他的母亲报仇,所以,用武敏之同样也得防着他,这就是一直以来武媚娘奉行的准则。
一看裴观对武敏之的感观还行,李初赶紧的提醒自家的郎君一声,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
李初到现在都一直坚持一点,那就是用武敏之,同样要小心防备,谁都不敢说武敏之会不会在什么关键的时候咬人一口。
“公主看来并不明白。”说到这里裴观微微一笑,李初莫名,“我不懂什么?”
“不懂挺好,公主不必要懂。”可不是嘛,不需要去懂,裴观觉得有时候的事,武敏之同样不希望李初懂得了。
“既然是不必懂的,你就不该说破,否则就是惹我多思多想。不过,你回来我们得进宫去见见父亲和母亲,上次你走了没同他们辞行,他们心中不满,正好借着你的东风,把武敏之的事办成,裴先生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李初想让裴观帮忙,话也是说得明明白白的,一点都不怕裴观知道。
别说只是借借东风罢了,就算让裴观去做这件事,裴观都愿意去。
“好。”应得爽快,裴观也不问李初是为什么欠下武敏之一个人情。
从前李初的事同裴观没有关系,他们所有的联系是现在和未来,李初行事自有章程,欠下人的情她会还,也会注意分寸,裴观相信李初,一如李初相信他。
李初和裴观进了宫,因着一桩桩的事,李治和武媚娘的心情都不好。但是听说裴观回来了,都显得很高兴。
李初第一个去的是宣政殿,李治虽然看不见却欢喜上前拉住裴观的手,“你这一去就是几年,可知道我们心里甚是挂怀?”
“让父亲挂心了。”裴观郑重的朝李治作揖赔礼,李治轻声的道:“往后还是留在长安吧。”
“此事不可,水利一事尚未完成,观愿尽我一生之力,为大唐及百姓出一份力。”裴观再次朝李治拜下,希望李治可以成全。
李治一叹,若是朝中的臣子都如同裴观一样,他自是欢喜的,可是这样的人一个要换成李初的驸马,总是出去,总在外面,这夫妻二人……
“父亲不能因为这是你的女婿,你想留在跟前就拦着不顾他一腔为民之意。”李初附和裴观的话,并不愿意裴观一辈子因为和她成亲,因此而只能一辈子的留在长安,无法一展所长。
“你们两个……”分明李治都是为李初,可是就连李初都不愿意把裴观留下,由着他们分隔千里,许久都见不上一面。
“若是一定要裴观留下呢?”省带着强势的语气传来,正是武媚娘,武媚娘从门口缓缓的行来。
第125章 约法三章
见到武媚娘李初和裴观一道见礼,“母亲。”
这样的见礼,武媚娘站在裴观的面前,“你打算一直和初儿分别两地?”
此问得裴观一顿,如果武媚娘和李治一直,站在一个帝王或是皇后,为国为民的立场存了一点私心,那么裴观可以告诉他们,他选择走这条路,早就料到是什么结局,他愿意,李初也会支持他。
可是现在武媚娘是用一个母亲的语气和裴观问出这个问题,裴观思量后,凝望李初一眼,道:“那些年,观一直不愿意娶妻,因为观一直认为这样的我不配娶妻,娶妻顾家,陪伴很重要,但我若走这一条路,就不可能陪伴她。既成不了一个好丈夫,尽不了一个丈夫的职责,何必娶妻。”
“后来观和公主相识。从一开始观见到公主,便对公主心生倾慕,可是公主不是寻常的女郎,观就算再喜欢公主,可是观给不了公主安定,也无法给公主呵护,尤其观不愿意出仕,就凭这一点就不符合陛下和天后择婿的标准。可是身为男儿,一言九鼎,立下的誓言绝不能破。”
“观一直和公主共事足足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观对公主的感情越来越深,到最后甚至有些无法控制,观明白公主同样对我有意,但我们相互之间谁也没有说破。后来的事不过是阴差阳错。但是我们选择对方也是认可对方。观从未想过改变公主,观想公主同样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我。”
“我欢喜的就是那样肆意张扬,自信满满的公主。我想公主欢喜的,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不爱功名,一心钻研水利的我。”
没有直接的回答武媚娘,但是这样间接的答案何尝不是告诉了武媚娘,这是他和李初的选择。
从一开始他们选择在一起就已经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后续会有过什么样的日子。
分别两地。听起来在别人是无法承受的事。但对他和李初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他们分别会想念,但是也不会因为想念而因此放弃所有只想和对方在一起。
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事业更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对于裴观和李初来说,理想更是他们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母亲,我和裴先生之间的事,希望你和父亲能够不要插手。分别两地对你们来说很难想象,但是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无法接受的。两个喜欢的人就要一直在一起吗?我知道母亲和父亲担心什么,不过是害怕我们之间会出现另外的人。可是如果我们之间能够让第三个人插足的,那我们相互之间就不会选择对方。”裴观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初补充。
武媚娘最担心的是裴观在外面万一不小心被别的女人缠上了,彼时李初该有多难过多伤心。
男人,武媚娘从来不相信男人。
至少武媚娘碰见过的男人没有一个值得她相信的,所以,她不会认为裴观是个例外。
“母亲,一个男人若是想找别的女人,哪怕你把他时时刻刻拴在身边,他也照样可以要别的女人。”男人是栓不住的,把人绑在身边,最后他若是想走依然可以走。李初不愿意为一个男人费尽心思。
“是我的别人抢不走,不是我的抢来了也会失去。”李初素来豁达,不仅是因为对裴观的信任,更是因为她从来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茶饭不思,认为失去一个男人便活不下去。
武媚娘瞪大眼睛的盯着李初,李治已经开了口,“罢了罢了,你们两个的事你们高兴就好。”
有了李治开口,武媚娘就算心里再是不满,一时都不好拂李治的脸。
“今晚留在宫中用膳。”李治更把另一个要求提出来,心情不好,裴观回来了,总算是让李治的心情好上许多。
“诺。”应一声诺,李初拉着裴观道:“孩儿带裴先生去沐浴更衣,瞧他这风尘仆仆的,浑身都是泥。”
“让人去找找我以前的衣裳,给驸马换上。”李治是个贴心的父亲,轻声地开口,吩咐人赶紧去准备,李初俏皮地道:“还是父亲想得周到。”
要是让裴观在宫中沐浴,李初是打算随便找一件内侍的衣裳给裴观换上,能穿李治的衣服可是裴观的福气。
“让人去准备。”李治吩咐人下去,李初朝身后的曲和道:“你随驸马前去,就有劳德福公公一回?”
似这类的事,一般都是德福安排,李初把人交到德福的手里,德福连声地道:“公主放心,奴一定伺候好驸马。”
裴观冲他们都见一个礼,这才随德福和曲和一道走了,历书,都知道是李治给裴观的人,可是谁都没有提及,历书只是跟在身后,如同不存在一般。
“我去看过贤儿了,不吃不喝不睡的,弟妹担心极了,不过我想了办法,现在人恢复了。我还给他找了事做,先前贤儿带人修的《后汉书》挺好的,我让贤儿再继续修书。”等裴观一去,李初将今天去看李贤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李治和武媚娘。
前面的话听着并不让李治和武媚娘觉得意外,可是后面李初给李贤出的主意李治第一个问,“著书?”
“是啊,闲在府中,哪里都不能去,不找点事情做岂不要把人逼疯?读书可以明智,让他多读点书,多长点脑子,以后懂些事。”李初愿是这么想的,不怕说出口。
落在李治和武媚娘的耳朵里,不知该说她想得少是好,还是不好。
“他听你的了吗?”李治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还是武媚娘问的李初。
依她对李贤的了解,李初一番话就算是真心实意的为李贤好,不见得李贤就能听进去。
李初道:“一时听不进去,不用多久他就会听进去的。”
收获武媚娘一记果然如此的眼神,自己生的儿子自己知道,这个时候的李贤,他尚且接受不了自己被废,修书于他来说,以前是为了彰显自己本事的行为,如今李初让他真正的修修书,如果李贤能够静得下心来,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李治冲李初道:“你多去看看他。”
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话了。
李初应一声是,李初道:“从贤儿的府里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武敏之。”
“如今敏之已经是周国公,国之重臣,不可再直呼其名。”出言斥责李初有所不妥当的人是李治,李治拧紧了眉头,显然不满。
李初朝李治讨好的一笑道:“是是是,父亲说的是,我该称他一声周国公,周国公同我说母亲急于让他婚配,可是他却不怎么愿意,不愿意又不敢当面拒绝母亲,想到我从前欠他一份人情,是以寻我同母亲求个情,婚事能否不提?”
此话当着李治的面都说,还真是什么都不瞒着李治。
“这是你母亲的事,提与不提,那就看你母亲了,你啊你,真是什么事都揽。”李治指着李初显得无奈,也没有问李初究竟什么时候欠下武敏之的人情了,只是让她有事去找武媚娘,武媚娘若是同意,这件事自然可以圆满解决,若不同意,李初另想办法。
武媚娘思量半响,“就你动动口?”
让武敏之成亲是为联姻,更是为了给武敏之找一个助力,将来更能做出利于武家的事,武敏之不想自有他的思量,想要让武媚娘轻易地点头不再提武敏之的婚事,岂有那么容易。
“母亲有何要求,孩儿都答应。”凡事做,直来直往的总是要少费许多的心,李初就问武媚娘要怎么交换。
“当着父亲的面,一言九鼎,绝不食言。”李初拍着胸脯保证。
萧太后:“我觉得这笔买卖略亏。”
吕太后:“英雄所见略同。”
欠武敏之一个人情好还,要是武媚娘提要求,这必然不是一般的要求,武媚娘比起武敏之来不知精了多少,要的也更多。
宣太后:“现在也来不及了,话都放出去了,怎么可能还能由群主收回来。”
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覆水难收,李初没法回头了。
“好,你许我一件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