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 >

第203章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203章

小说: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成公主上了马车,难得的是那两位吐蕃王子和公主竟然都十分配合的骑马的骑马,要上马车的就上马车。
  “安定公主,人给了你,请你放过我们赞普。”人给了李初想要的,接下来怎么样?就该将他们的赞普交还给他们了吧。
  李初和武敏之交换了一个眼神,武敏之道:“好,把你们的赞普给你们。”
  话音落下竟然将松赞干布朝他们推去,松吉的心提起来,迫切的想要将松赞干布护住,同时也在想要怎么将李初拿下,却在这个时候王城的位置竟然接二连三的传来爆炸声,松吉的心再一次提起来。
  “松吉大人,你应该不会忘记你在长安看到的盛况,一点小礼再次回敬,不必谢我。”李初的声音扬起,从卫因的手里拿过个竹筒,点燃了朝他们丢过去,松吉想要冲过来将李初捉住,可是下一刻那个竹筒竟然炸开了,离得竹筒近的人都被炸伤了。
  “松吉大人,让人来追我啊,且看你们能不能追得上。”李初确实是嚣张无比,这个时候竟然还和吐蕃的人放话,想让他们都追过来,她可是等着他们呢。
  “追,一定要将他们捉回来,不能放过他们。”松赞干布吃了一嘴的泥,想到一件一件的事,气不打一处来,下令让人立刻去追,一定要将李初他们追回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又一道的爆炸声传来,好像整座吐蕃的皇城都不安全,四下都是危机。
  “报,报,不好了,唐兵杀进城来了。”此时这样的消息传来完全就是噩耗,松赞干布问道:“何时唐兵来到了皇城,就没有一个人察觉此事?”
  最近的吐蕃皇城有多少的事,他们心里没点数?
  而敢到吐蕃皇城的人,能让人轻易的发现,“杀,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杀!”
  气是必须的,眼前的松赞干布没有想到前线的事他准备了那么多,竟然全都用不上,反而在家里起火,令吐蕃一下子成为天下的笑柄。
  “赞普。”松赞干布的眼中尽是愤怒,却是一口血涌上心头,想说的诸多话都说不出来,直接昏了过去,松吉他们自然是大乱,手忙脚乱的要将松赞干布送回皇城,可是爆炸声还在继续……
  李初一行人快马加鞭的往城外冲,看着吐蕃大乱,李初赶紧和早早传信赶来汇合的将士们汇合。
  这个时候的吐蕃绝对是乱成麻了啊,想要追他们,难道不知道唐兵强悍,能够进入吐蕃的将士,哪个不是万里挑一的,趁机杀一波吐蕃的士兵还差不多。
  一骑绝尘,到了两国边境,早有兵马前来接应,刘仁轨都亲自来接人,看到李初那是笑得嘴都合不拢,“公主,公主辛苦了。”
  说过半个月令吐蕃不战而溃,说到做到了,吐蕃内乱,松赞干布的儿子都死光了,仅剩的两位都被他们带回来,这是何等令吐蕃天翻地覆的事,更别说李初在临走的时候把吐蕃的皇城炸得千疮百孔,安抚百姓,重修城池不比追杀一个李初要重要得多。
  “刘都护才是真正的辛苦了,要不是有刘都护鼎力相助,诸事岂能如此顺利。”李初客气地奉承刘仁轨,功不可独揽,她是孤军深入不假,那也多亏刘仁轨的兵马来得及时,否则他们那么多的人想平平安安的撤出来,谈何容易。
  刘仁轨连忙地道:“比起公主以身犯险,老臣这些不算什么。文成公主和两位王子,公主无事?”
  奉承一波李初,更得关心起那为了大唐和亲多年,更是蒙冤受屈的文成公主,李初连忙地道:“无事,烦劳刘都护准备诸事,一定要让姑母和王子们安心舒心。”
  回了家就该安心舒心,李初更有别的准备,不能因为任何人而有所闪失。
  “公主放心。”刘仁轨绝对是一个懂事的人,有人杀敌于阵前,更不能否认太多人的付出。
  “吐蕃的事,我们该议一议。”李初更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一点,最好的机会呢,怎么能白白放过。
  刘仁轨连忙地道:“公主放心,就等公主回来。”
  谁都不认为李初能做到这个地步,自然李初做到了,他们都是认实力的人,李初无论用什么办法令吐蕃大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他们心生臣服的人。
  “公主请。”刘仁轨连忙请李初回府。
  这么一来一回吐番的李初也确实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走吧走吧,赶紧的回府去。
  让青芜和曲和照顾文成公主,沐浴之后,李初赶紧去见刘仁轨,正好诸将都已经汇集在刘仁轨的府里,武敏之算是姗姗来迟,好在也到了。
  “公主。”见到身着女装的李初,所有人都明了李初的身份,恭恭敬敬的见礼。
  深入虎穴,搅得吐蕃天翻地覆,更能全身而退,这样的能耐,他们自问,再是骁勇善战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哪怕李初是位女郎,年纪轻轻的,依然叫知道她战绩的人,恭恭敬敬的唤一声。
  “诸位将军无需多礼,我们闲话莫说。如今吐蕃内乱不休,就算平定内乱,吐蕃也会元气大伤,这是我们的机会。我的意思是如何能够迅速的捉住机会,灭吐蕃的兵马,令其最少二十年之内不敢再兴兵进犯我大唐。”
  一来就说明自己的目标,如果再没有李初从吐蕃回来的是之前,她敢夸下这样的海口,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但是李初在十五天内就搅得吐蕃天翻地覆,如今她想要让吐蕃在二十年内都不敢进犯大唐,所有人只关注李初有什么好计策。
  计策是有的,而且还是好计。
  去了一趟吐蕃,李初可是了解了不少吐蕃的形势,地利,人。
  若想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可或缺,同样想要对付敌人,只要从这三个方面下手,自然也可以无往不利。
  要说李初的手里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自然就是炸|药。
  严格的把控相关的比例,有了这个武器,再加上萧太后指点李初如何打仗,虽然是


第一回 上手,但是李初半点没有怯场,说起桩桩事来条条是道。
  听在一干老将的耳朵里,都显得十分诧异,怀疑李初是不是曾经上过战场,否则怎会如此老练。
  但一想李初一直幽居深宫,怎么可能会上过战场?
  这些事虽然让他们心里直犯嘀咕,不过比起李初有没有上过战场这件事,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打赢和吐蕃这场战,吐蕃这些年确实欺人太甚,还以为自己能够和大唐平起平坐了。
  就得要给吐蕃一个教训,让他永远都别想,和大唐平起平坐。
  所以李初回到大唐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发动战事,武敏之直接的和李初请战。
  李初清楚武敏之的本事,武功是不差的,想上战场那就让他上吧。
  凭本事立战功,这才是永远屹立不倒的事,武媚娘既然想给武敏之机会,李初更没有拦着的理由。
  萧太后:“高宗分明不希望你让武敏之出头。”
  李初:“有本事的人拦是拦不住的。要用人,就得让他展示所长。”
  吕太后:“李治和武后斗法,武敏之可是武后加重筹码的一个棋子,群主放任他坐大,后患无穷。”
  宣太后:“你虽然是平衡李治和武后关系的一个人,可是如果武后的筹码加重了,对于李治来说不是好事。”
  李初:“再好的棋子武敏之,难道不听我的吗?他对我的恐惧随着他越发出头,只会越多。将来有一天他会在我母亲的面前提醒着我母亲,我是只适合作为盟友存在的人,而不是敌人。”
  ……一众太后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李初问:“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吗?”
  萧太后急切的表示,“不,对别人来说或许难,对群主来说并不难。贺兰敏之,对于群主的畏惧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而是在很早以前。从上回宴会上,群主让他出手救人,可以看出武敏之比谁都清楚,群主比起午后来更要可靠。”
  因为觉得李初可靠,所以哪怕明知这样做是会引起武媚娘的不悦不喜,武敏之依然选择帮助李初。
  李初:“天下的人皆可用之,就算武敏之天然是站在我母亲的那一边的,并不代表他就不能为我所用,所以为什么要抑制他的发展,把他逼到我的对立面去成为我的敌人。”
  每回李初总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服诸位太后,太后们心悦诚服。
  很好很好,李初这样子继续发展下去,将来一定能和武媚娘抗衡。
  萧太后:“为帅者就该有群主这样的胸襟,不讲私怨只讲功利,能立于天下者不管此人是否对自己有利,都应该用之。”
  吕太后:“亏你还是行过军打过仗的人,这点都要群主教你。”
  ……萧太后:“为什么突然怼起我来?”
  吕太后:“是你自己说的,打仗的事你最在行,可是事实如何?”
  萧太后:“请看看我增长的积分,你们就会知道了。”
  这可是自己最擅长的事,也是唯一可以超越诸位太后的事,萧太后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战场上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宣太后:“报个总积分吧。我先来。三十六万。”
  吕太后:“三十五万。”
  萧太后:“三十万。”
  孝庄太后:“四舍五入大概三十五万五千。”
  ……萧太后震惊无比,“为什么我还是最少的那一个?”
  宣太后:“我们日积月累的,难道是你一场仗就可以超越的?萧妹子啊萧妹子,你说你到底错过了多少?”
  本来就已经够伤心的,萧太后在被宣太后扎上一句心,想哭啊,想哭。
  吕太后:“最富有的分明是群主,为什么没有人提起此事?”
  孝庄太后:“群主又不能兑换重生卡,再富有也没用。”
  宣太后:“言之有理所以呀,我们和群主一比,还是更幸运一些的。”
  一群太后竟然可怜起李初来,看得到吃不到的东西,最让人难受了,重生卡的妙处大家都知道,可惜了李初没有兑换资格。
  李初……完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怜的,她觉得自己这样两辈子活的算是够长了,再来重生一回,有着同样的记忆,走同样的路,那多无趣啊。
  “报!大捷,大捷!”李初在都护府里等着消息,消息果然传来了,正是期盼已久的大捷。
  李初亦然大喜,“好,太好了。”
  按他们原本的计划这一战定要歼灭吐蕃的主力,大姐是好,只看诸将回来之后告知此战是否如愿。
  “长公主。”李初正高兴着,门口传来一道叫唤声。
  一生长公主,李初立刻知道来人是谁了,正是文成公主。
  对,不该称文成公主应该称为文成长公主。
  文成公主和李治原是同辈的人,只是这么多年一直和亲在外,晋位的时候也没晋到她的头上,李初把人带回来了,相关的问题立刻利落的写信往洛阳去,向李治讨要。
  所以现在的文成公主应该是文成长公主了。
  “姑母。”李初迎了出去,朝文成长公主见礼。
  文成长公主将李初扶起,“不必多礼。”
  李初站直了,目光扫过在文成长公主身后的女郎。
  作为吐蕃的公主,这也是曾经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公主。但是突然的变故她无从适应,好在来到安西都护府后有了文成公主的开解,人倒是慢慢的变得活泼了。在文成长公主的身后不忘朝李初行礼。
  李初抬了抬手,扶着文成长公主进屋去,“前线传来捷报,大唐和吐蕃一战,大唐得胜。姑母有何打算?你是想回吐番还是和我回长安。”
  有些事没有解决之前,李初没有追问,但是眼下和吐蕃的战事将停,李初就得问清楚,文成长公主的打算。
  文成长公主此来,未尝没有询问清楚诸事的打算。
  李初主动提起文成长公主接话道:“吐蕃是伤心之地,我无意再回吐蕃,却不知陛下是否能容,大唐朝臣是否能容?”
  诸多的不确定也是让她一直没有提及此事的原因。旁的人文成长公主连说都不敢说出来,独独是李初,是李初以身犯险前往吐蕃将她救出,也是李初将她带回大唐。
  关李初的言行举止,可知李初是个见识非凡的人,不是寻常女子可比。
  “姑母只要想回,你就可以回,你这一辈子,为了大唐背井离乡前往吐蕃三十载,对大唐有功,吐蕃要置你于死地,再也不是你可以安身立命之地。你尽你职责,做到了对大唐好的一切,如今也该让大唐奉养你终老。谁人要是再敢提及送你回吐蕃,有我在。”
  李初表明自己会为文成长公主立起一片天,女子的命运,出嫁不代表什么,文成长公主于国立下大功,万不能再让她回吐蕃为人所害。
  文成长公主紧紧的握住李初的手,“有你这一句,我心中的大石便放下了。”
  如果今天换了另外一个人,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