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 >

第188章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188章

小说: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后面起了歧义,让父亲为难了。”
  先肯定常乐大长公主那是一个好心的人,出发点都是为了李初好,肯定是一个合格的长辈,至于最后两人对于事情的不同解决态度,这是真正让李治为难的地方,李初道个歉。
  李治的心都偏向李初了,可见是同意李初的所作所为的。
  这个时候李初没有说常乐大长公主的半句不是,立刻能够看出来谁的人品高下了。
  打击人,不一定只有告状的一条,李初是不想和常乐大长公主计较,可是有人告状不反击一二,看起来不像是李初的为人。
  萧太后:“群主现在也是学坏了。”
  凡事不留点心眼,自己坑自己吗?
  宣太后:“挺好的,要是连这样的套路群主都不懂,我都要怀疑这么多年我们教的是什么了。”
  没有说李初是个棒槌是嘴下留德了,吕太后:“最近战事再起,群主你要不要想想出去领兵算了?”
  要是这个主意是萧太后想出来的,李初绝对怼回去,吕太后提出来,总有一种不算太好的预感,“你是怎么了?”
  吕太后:“萧妹妹,这是你的拿手好戏,不说说?”
  有些事吕太后只是直觉,无法细说,还是让萧太后来,萧太后接话:“在我看来上回同吐蕃的一战大唐已经显露出问题,薛仁贵御下无能不假,也由此看出自英国公李绩去世后,大唐的军队没有了灵魂人物,不能一呼百应,对于将士的掌控自然就会低了,军权旁落意味着什么群主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的。”
  自然,若是军权不能由朝廷掌握在手里,或许就是乱之始也。
  而且大唐的名将是不少,但若是谁都不服谁,都像和吐蕃打的一仗那样,意味着什么。
  萧太后:“军权在手,群主这才是你牢不可破的根本,有前线的将士为你撑腰,谁敢对你不恭不敬?”
  这样才是绝对是真正的大权在握,萧太后更提醒,“虽然不明显,但是我可以肯定,武后一定已经在军队动手了。”
  没有军队的话武媚娘将来想要成为皇帝凭什么?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得到。
  李初只有一个问题,“我提出要去军队,能成吗?”
  就是啊,她就算是有心,有心就能了吗?她是公主,公主啊!
  萧太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啊!想想你那位平阳姑祖母,大唐有领军的公主在前了,你得借此开拓新天地,没有军权在手,群主,将来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不堪一击。”
  “在想什么?”李初正在发愣,李治一直没有得到回应,询问一声。
  李初立刻回过神来,“父亲,如果我想参军,你怎么看?”
  此话落下,李治微微一顿,“想清楚了?”
  既然没有询问李初为何起了这般想法,只是想确定李初是不是想好了。
  只是试探的一问,竟然能得到这样的答案,李初一下子傻眼了。
  “最近这些日子,大唐军队上下都松散了。自英国公去后,如同船没了掌舵的人,人心散,谁都不服谁。吐蕃正是因为英国公不在才敢进犯,事实也证明他们很擅长把握时机,重重地给了大唐一击,也让我看到了大唐的问题所在。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我知道大唐有什么问题,我这样的身子没有办法亲自上阵杀敌。寄希望于大唐能够再出一个如同英国公一般的人物,既一心为大唐,又能御下。只是到现在为止尚未发现这样的一个人。”
  李治将自己的心思全盘托出,他不是不知道大唐出现什么问题了,只是无力改变。
  “父亲可以考虑培养一下我吗?”既然李治有此打算,李初顺势说明自己的心思。
  “如果你想好了,确定要去,我可以给你这个机会。想当年平阳姑姑也是军中的女将军,大唐能出一个女将军,一定也可以出第二个。”显然李治对李初寄以厚望,眼下李初提出要求,立刻二话不说的点头答应。
  李初没有想到李治答应的这般爽快,微微顿了半响后道:“好。”
  有机会出战,有机会握住军权,更有机会守卫大唐,这一次是真正的守卫,李初求之不得。
  李治冲李初道:“军中多艰,你虽为公主,一旦去了军中,就和普通的将士一样,如果你不能在军中立威,令大唐将士信服,你此去的意义完全没有。有过一败,不能再败。”
  对于和吐蕃一战,李治显然耿耿于怀,李初很清楚,重重地点头道:“我不会辜负父亲对我的期望。”
  “好,如此说来,该想想把你放到谁人的军中。薛仁贵?你上回施恩于薛仁贵,想必只要你去了他的军中,他定对你礼遇有加。”李治连考虑都没有考虑,便想定下薛仁贵。
  李初摇摇头道:“谁的军中都可以,独独薛仁贵的军中不妥。父亲是让我去学习,而且收拢人心的,薛仁贵薛将军对我礼遇有加,那我永远不会明白我军将士何心思。要学要做就要做最难的。从最容易的开始反而最不容易学到东西。”
  听听李初的理由,李治感慨的道:“初儿长大了。”
  尤其从李初话里话外的意思可以听出,她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打定主意要将此事办好,办的如同李治所愿。
  “父亲,我早就已经长大。”李初想证明自己早就已经不是孩子,只是李治一直认为她还是没有长大。
  “此事,还须问问你的母亲。”李治笑了笑,确定李初的心意,余下诸事要办起来就容易的多,不过这件事还是要同武媚娘商量之后再定下。
  听到李治的话,群里的太后又是一阵叹息,萧太后:“武后的权力已经很大了,瞧瞧只不过是让你上前线的小事而已,都要征询武后的同意。”
  宣太后:“让群主上前线可不是小事,李治严谨,先取得武后的同意,那么不管是李治还是武后的人都将护着群主,这对群主来说是好事。”
  吕太后:“虽然在很多时候都想选择忘记武后是个母亲,但她还是群主的母亲,对群主从来不差。把女儿放到前线去,就是普通人家的夫妻都要问上一句,更何况这是天家的夫妻。”
  有意把事情往轻里说,那是不想让李初心里怕了武媚娘,武媚娘就算做得再强势,对李初不差的。
  第二日,李治和李初都在,李治将意思说明,只是此事同武媚娘一提,武媚娘的反对是激烈的,“我不同意。陛下,这是我们的女儿,大唐的公主,有什么理由让她上战场去。”
  “媚娘,自英国公去后的军队是何情形我不相信媚娘不知。初儿能文能武,她也愿意去,为何不让她一试?”李治和武媚娘一提,一点没有要避开李初的意思,李初就坐在一旁听他们夫妻一个说服人,一个板着一张的脸想要告诉对方,不管对方怎么说,怎么做,这件事她绝对不会答应。
  武媚娘道:“想要培养一个如同英国公一样的人虽然不难,但不代表初儿就是合适的那一个人?”
  不想也不要给李初这么大的压力,李绩的死对武媚娘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有了李绩的支持武媚娘才成为皇后,走到今天的权势。
  武媚娘比谁都更迫切的想要寻到一个像李绩一样的人带领大唐的军队成为她最坚强的后盾,可是哪里有那么容易,他是再怎么想,终是得承认一件事,诸事没有那么容易,李绩一样的人百年难得一遇。
  李治想要让李初去接手军事,从薛仁贵那事开始武媚娘就已经明了,更别说李初一直都在养着从军中退下来的将士,或是老或是残的那些人,军中的同袍泽之情可是生死与共,患难相交的,李初在军中的声誉好得无人察觉,这一切都是李治有意帮李初培养起来的。
  武媚娘不会管这些,因这些事也是李初自己做到的,但是让李初上战场,这就不是一件好事。
  生死一线,太多的事不可知,明刀明枪的亮出来,一个不慎李初的命就没有了。
  有些事,武媚娘一直不想去多想,但总会不经意地就想起来了。
  阖上眼,武媚娘让自己努力的平静下来,这才同李治道:“陛下,战场太凶险了,不能让初儿去。先前你想让初儿做什么我都没有说过半句,独独此事不行,真的不行,陛下。”
  最后竟然带着哀求,这样的武媚娘是李治多年不曾见过,武媚娘更道:“妾已经失去过初儿一次,不想再尝试一次,陛下能明白妾的心意吗?妾不愿意尝失去的痛,一点都不想。”
  别说李治吓着了,李初同样惊得不轻,这不对啊,武媚娘不像是舍不得孩子的人,可是现在这样……
  李治扶着武媚娘轻声地道:“媚娘,让初儿上战场是为了大唐,初儿有这个心,就让她去试试吧,正好由此一堵他们的嘴。”
  说的堵谁的嘴李初是顾不上,李治已经再次轻声地道:“你需要军中安稳,我也需要。”
  都是需要,要一个可靠的人,更有本事的人一起将军权握在手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
  武媚娘何尝不明白李治说得在理,可是那又怎么样,她是断然不会同意的,“任何事都行,独独此事我绝不同意。”
  端是肯定而坚持,李治还是第一次碰上武媚娘否定得这么快的事,一时为难了,拿眼看向李初,李初摇头,她可不知道怎么劝。
  要是讲政治和利益的话李初完全可以上去说服武媚娘,可是武媚娘现在可是站在母亲的立场,只是舍不得李初有危险,不愿意让李初去冒那么一个险,李初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上了战场不会有危险,话说出去一听就知道是骗人的。
  武媚娘瞪了李治和李初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果然是惹得武媚娘生气了,看这样生气的,李初无奈地一叹。
  “父亲,母亲好像很抵触。”李初只是陈述一个事实,李治道:“知道了。”
  李初道:“看样子我是不可能如愿了,上战场的事要是偷偷背着母亲做,我怕将来母亲同我算起账来,六亲不认。”
  怕武媚娘李初肯定是怕,正是因为怕,李初小声地嘀咕,唯一有可能解决的办法都给否了。
  “你要不就来个先斩后奏。”李治这个当爹的可以啊,给李初出主意,竟然让李初来个先斩后奏。
  “父亲,你是我们的一家之主,更是一国之君,你不把这件事定下,好意思让我先斩后奏?”李初就差没有问问眼前的李治,父亲你是一家之主,更是一国之君,好意思这么不要脸的让她一个人扛下所有?
  “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你母亲眼下不同意,要是她不同意我们这件事不做了?”李治是想着李初往军中去的,真想让她去,不然也不至于此时为难得不像样。
  李初道:“我可不想惹母亲不高兴,此事一定要征得母亲的同意,母亲不同意我就不去了。”
  得把话说明白了,群里的太后们都在否定李治出的主意,坚定让李初一定不管李治怎么说,她都要坚持一样,此事得要征得武媚娘的同意,这可是为了将来打基础的大事。
  兵权和一般的权力不一样,一般的权改不了天下,兵权是绝对可以的。
  李治听出李初的意思,瞪了李初一眼,李初道:“我虽然想去,父亲同意了我很高兴,但也得要得到母亲的同意,要是不需要母亲同意的话,父亲你为什么之前不直接下旨。现在竟然给我出主意让我一个人偷偷跑去?”
  想控诉李初的老父亲被堵住了,他也是不想和武媚娘闹得太僵,若是一般的臣子,他要拂了武媚娘的意不按武媚娘的意思办了也就算了,可是这是女儿,他和武媚娘的女儿,掌上明珠,寄以厚望的人,李治可是想让李初将来护着李家的人的,如果为此留下大的裂痕,就违了李治的初衷了。
  武媚娘的权势不断的壮大,李治的心里有数,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治更不能让保持他们平衡的李初失去平衡的意义。
  “那先放放。”李治也是一个识时务的,一时做不到的事,放一放没准就能做到了,反正并不急于一时,想要做好诸多的事要用心经营。
  “好。”不放一放还能怎么要,偷偷跑了的事李初不乐意做,李治更不想直接下诏让李初无论想或是不想都要去参军,那可是等于不管武媚娘的想法直接按他的意思办事了,李初到时候会很为难的。
  “你常乐姑祖母过几日要进宫,寻个机会同她服个软。你是小辈,同长辈说几句软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知道?”李治没有能把此事解决,征得武媚娘的同意把李初放到军中去,想起另一桩事,提醒李初。
  李初问道:“姑祖母进宫为何?”
  她可是记得武媚娘有心要给常乐大长公主一个教训,所以啊,李初立刻警惕地问起李治来。
  “是你母亲设宴,不仅是她,就是你城阳姑母他们都会来。”李治同李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