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听。”李治就是想亲眼看看案子查得如何,李初是否有所得,他断然不能让人伤了他的太子。
李初征询一声,李治要留下李初没有任何的问题,很快东宫上下今天但凡同李弘有过接触的人都被唤了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都被人围起在东宫,屋里屋外都被人查起来。
武媚娘拧紧了眉头,上一回查查才过去多久,没有想到现在竟然要再次清,东宫,李弘管不住人,更不知道如何的御下,漏洞百出的东宫,自然而然的成了旁人对付李弘的好地方。
一眼瞥过李初,李初的眼中尽是冷意,面容严肃,听着宫人们说的话,看他们的神情,她在找人,找出想对李弘不利的人。
“你方才说什么?”明明满殿的人都在说话,每一个人的声音不算太大,能听见的总是听见了。
李初这样突然地问起,满殿一下子变得死寂,不太确定地询问道:“公主问的何人?”
“他!”李初的手指向德宝面前一个瘦小的内侍,内侍一脸的莫名,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初怎么会突然的问起他来,他是有哪里不对?惊愣地望向李初,想从李初的嘴里问明原由。
“公主问奴什么?”瘦小的内侍小声地询问。
“将你刚刚说的话再说一次。”不错,李初虽然在一旁立着,却将殿内的人他们说的话全都听在耳朵里,此时她问起来,瘦小的内侍想了想道:“奴说人不见了。”
李初追问道:“何人不见了?”
不见了的人是何人呢?李初盯着瘦小的内侍问起,瘦小的内侍连忙地答道:“是一个厨娘,公主适才说过的,要将所有的人都唤来,奴记得自己看到厨娘为太子熬药,眼下并不见此人。”
此话落下,李初看向东宫的人,东宫的总管连忙地道:“此人,此人奴正派人去找,一时尚未找到,奴并非有意隐瞒。”
生怕李初有所误会,李初现在主查东宫的案子,如果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李初完全可以将他们全都处置了。
“那么你们到现在都查不到人,更不知道人是死是活是这个意思?”李初接话问起,她无意为难人什么,但是她得弄清楚事情,一个关键的人,是生是死必须得弄清楚的,否则如何查明李弘身体突然变差的原因?
“公主,人派去找了,并没有找到。”东宫的总管额头落下一滴汗,李治一眼扫过德宝,德宝垂下首,“奴派人去查查。”
不靠谱的人办事不行,只能德宝这个大总管亲自去找了。
“速去。”李治明了现在的情况坚急,必须的立刻马上派人去找相关的人。
德宝退下去,赶紧的派人去寻人,不少宫人都偷偷地抬眼瞄了李初一眼,难以相信李初怎么能从那么多的人说话里分辨出哪一句话是他们说的,明明那么多人在说话,七嘴八舌的,如何能听得清楚。
群里的太后,萧太后发现的,难得有她受夸的时候,就是她听见此人说的话,让李初问的。
李初虽然是一个人在听满堂的人在说什么,实则不然,她有四个太后相助,一人听一边,不会出错。
宣太后:“我觉得这东宫管理得不行啊,李治给群主那么多的人,怎么就舍不得给李弘几个得力的人呢?”
萧太后:“儿子和女儿的差距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太子,皇帝就算一片好心的想把人放在太子的身边,为的是护住太子,太子未必就相信皇帝的一番好心好意,然后你就该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得到好报的,天下的人能像群主一样坦荡的太少了,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了。”
李治愿意把人给了李弘,李弘就能像李初一样把人放在眼前用,而且用得毫无芥蒂?
若是用了的人没有真用,只是用来当个摆设而已,和现在的局面有什么不同?
德宝去办事可就快多了,没有一会儿人回来了,但是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皇上,人死了。”
一句人死了,这是早有准备?
“死了也带上来让他们认认是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李治阴着一张脸极是不善,眼看找到线索,结果倒好,人死了?
死了也得将人找出来,若不把人找出来,他心中如何能安。
他的儿子,他的太子,若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出了事,他此一生都不得安宁。
“是!”德宝早知道李治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算找到的只是一具尸体,尸体也都带回来了,就放在外面,此时李治发话,他这一挥手立刻有人将尸体抬进来。
“你,上前来看看今天看到的人可是她?”李治不需要再开口,这接下来的事德宝问起来。
瘦小的内侍不敢怠慢,连忙地走上前来,看着两个侍卫抬起来的尸体,掀开白布仔细的一看,湿嗒嗒的尸体,脸色惨白的,但人样可以看得清楚,内侍连忙地点头道:“是的,是的,就是她,她是东宫的厨娘,素日不怎么管事,今天也是奇怪了,竟然帮起太子殿下煎药来。”
李弘的药是有专人负责的,李初一眼瞥过李十一娘,李十一娘道:“我命绣儿寸步不可离的。”
话音落下她身边的小宫女颤着身子跪下道:“奴婢,奴婢不是有意的,奴婢就是突然肚子痛,当时厨下只有一个厨娘,奴婢只好让人盯着药罐,奴婢不知道,奴婢不知道……”
李治的脸黑透了,李初问道:“药渣让人去拿了吗?”
千算万算怎么样都算不到啊,竟然有人直接在药里动手脚,调虎离山,一下子把人引开了,东宫着实是……
李初拧紧眉头,心中极是不满。
“来了,拿来了,公主,你瞧瞧。”德福亲自去取的药渣,赶紧的给李初送过去。
李初仔细看了看药渣,李弘的身体突然变坏竟然就是出现在药上,救命的药成了夺命的药,她是不是要庆幸动手的人没有直接的想要李弘的命,否则李弘此时早死了。
“陛下,此事是我之过。”李十一娘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手里会出这么大的批漏,眼下把李弘给坑了,李十一娘跪下认错,请李治责罚,她绝无怨言。
“责罚你的事先放一放,弘儿服下此药,可有办法化解?”李治着急地追问,他现在并不是要找人责问的时候,他所思所想的是如何的让李弘的身体可以好转。
李初看完药渣,“加的一味药寻常人用起来并无大碍,但哥哥的身体虚不受补,所以哥哥的反应才会如此大。只能静养,发热定要想办法解决,否则……”
人家是没有直接要李弘的小命,何尝是要放过李弘了,要不是李初今天看李弘的气色不对,当即号脉,这样一个晚上出点什么事,明日再是想查就能查得出来?
看来对方不是什么好心,只是想把诸事安排得自然一些,想让李弘死得突然,让人无迹可查?
“我会想办法,若太子有个万一,我愿意以死谢罪。”李十一娘接过话保证,她会将此事办妥的,让李弘出事是她的过错,她定要担起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李治将李弘交到李十一娘的手里,足以证明他对李十一娘的信任,偏偏是李十一娘辜负了李治的信任,大唐的太子在她的手里出了差错,这个错更是她造就的,她若不死天下谁人再拿太子的命当回事?
李十一娘冷静地应下道:“谢皇上。”
人退出去,去哪里不用说了,李弘那里此时太医们都围在一起了,拼尽他们的能力,他们都会保住李弘的一条命的。
“再查。”李治不认为此事可以就此了结,一个厨娘为何要杀李弘,敢动此心思的人不少,能够做到更难。
厨娘虽然死了,她的住处还在,仔细的查,不放过任何的细节,总能查出什么来的。
德宝和德福都应下一声是,东宫灯火通明了一夜,无一人敢私自出入,李治和武媚娘都守在东宫内,查不查得出人来不说,他们得在这里确定李弘平安,烧是不是退了。
李初也坐不住,往李弘的寝殿去,同太医们一起商量如何让李弘退烧的办法。
一夜间李弘的病情反反复复,烧退了又复烧起,太医们不断地给李弘灌药,李弘昏昏沉沉的,不知自己是睡是醒,快天亮的时候终于退烧了,但李初号了李弘的脉更清楚地知道一点,李弘的身体比起先前来更弱了,静养静养,必须的静养。
“如何?”李初不知自己如何走到李治他们的面前的,李治着急地询问,李初难受的道:“父亲,母亲,哥哥现在平安了,可是哥哥的身体,哥哥的身体以后更不能费心伤神。”
一个太子,国之储君,不能费心伤神就意味着大权旁落,对此李治应该深有体会。
李治微微一顿,随后道:“人平安就好。”
其他的事,李治此时不想提的,武媚娘道:“陛下,我们去看看弘儿吧。”
“好!”李治要站起来,突然觉得头晕目眩,李初眼明手快地上前将他扶住,“父亲。”
李治许是坐久,起得太急所以才会一时头晕,李初将他扶住,他便由李初扶着,“果然是年纪大了。”
“父亲。”李初唤一声,李治感觉好些了,朝李初道:“走吧,去看看你哥哥。”
要去看李弘,不看一眼,李治和武媚娘不可能安心。
裴氏亦是一夜不眠,此时在喂李弘喝水,李弘依然没有清醒,李治和武媚娘走进来,一群人连忙地唤道:“陛下,皇后!”
就是裴氏听到动静都要站起来,武媚娘道:“坐下吧,无须多礼。”
裴氏应一声,又坐了回去给李弘继续喂水,李治看了李弘的脸色不是一般的苍白,一夜之间感觉人都消瘦了。
“照顾好太子,不能让太子再有半分的闪失。”李治瞧着心下如何思量自不会说出来,只是叮嘱一旁的太医们,包括李十一娘。
一干人连忙地应下,武媚娘问道:“东宫中的人重新安排吗?”
李治一顿,显然也是想起一桩接一桩的事,“换,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眼中的冷意不容人忽视,武媚娘道:“好。”
她来动手,李治会把他想送到东宫的人都送过来,李弘护不住自己,那么就让他们来,这一次李治和武媚娘顾不上李弘能接受还是不能接受他们插手东宫诸事,比起李弘的欢喜与否,李弘的安全更重要,他们这一次必须强势 武媚娘冲裴氏道:“你身边的人要留的,要走的,心里有些数。”
裴氏明了,李弘出了事,大唐都会为之动摇,李治和武媚娘万万不希望此类的事情发生。
就连李弘身边的人都要重新安排了,别说裴氏身边的人。
“陛下,查出来那位厨娘身后的人是谁了。”德宝忙了一夜,终于查到李治最想知道的事。
“走。”
查到了最好不过,李治要亲自去看看,究竟是什么人敢伤他的儿子,他定要将此人千刀万剐,不会放过他们。
李治拉过李初就走,武媚娘朝裴氏道:“照顾好弘儿,诸事往后再告诉你。”
轻声地朝裴氏叮嘱,就是不想让裴氏太操心,事情查清楚弄明白后,他们会告诉她的。
“是!”裴氏并无异议,她只要李弘无事,外面的情况她无意多管,她害怕担心的仅仅只是李弘有个万一。
李治直接让人传了今日早朝作罢,因着这些年的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臣子们都习惯他会因为身体的原因罢朝,东宫的事不能传出去,至少不能让人知道东宫到底出什么事,便只能是李治将诸事全都归在自己的头上。
武媚娘后随李治和李初,李治道:“我早该在上回的时候就将东宫上上下下都换上可靠的人,便不会有今天的事情发生。”
不错,李治心中追悔莫及,李初不得不劝道:“父亲,一时可用的人不代表一直都可用,人总是要自己管的。”
李治想将所有的错都往自己的身上揽,那又怎么能怪得到李治的身上,李弘同她本就是不同的身份,自然诸事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李治有时候亦是莫可奈何,毕竟李弘是他寄以厚望的太子,他的心里看重李弘,更希望李弘能够担起一切,不会也绝不可能由他一手改变他们原本亲厚的父子关系。
李治道:“朕心中难平。”
儿子的身体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被人毁了,但凡一想起来李治就浑身难受,恨不得代之承受。
“父亲,你没有做过任何有愧于哥哥的事,我们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庇护哥哥,哥哥今天的事是有人蓄谋已久,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父亲,不是你的错,不是的。”
李初何尝不是心中难受,但她在这个时候只能劝慰李治,不能让李治难受。
“初儿,往后你要更加努力,你哥哥的身体你比谁都清楚,大唐的江山你要守住,不能让任何人,任何一个人夺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