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事狄仁杰虽然知道,并没有完全查清楚。
“狄大人即然否认我这个人,你问我的问题,果真认为我会如实回答?”杨苗不知是真气或是假气,此时直怼狄仁杰,先前寻死觅活不乐意开口,现在直接不答。
狄仁杰道:“我本意给杨女郎一个机会,只要杨女郎愿意配合,一切事情查个水落石出,我能代你向皇上和皇后求情,网开一面。”
“所谓网开一面只是饶我不死,狄大人,我已存死志,不畏一死,故而你所谓的网开一面对我来说并无用处。”杨苗接过话,提醒狄仁杰不必再枉费心思,她是绝对不可能如狄仁杰所愿的。
“罢了罢了。沛王,还请沛王将昨日你同下官说过的话再说一次。”不能从杨苗处下手,狄仁杰有别的人。
李贤被突然唤来,面色如常,见完礼后人已经站在李弘的身侧。李弘心乱如麻,只是依然装着成熟老练,不想叫人看出端倪,因而同李贤只是点头一过,并未细说。
现在狄仁杰点李贤的名,李贤应下一声,朝李治和武媚娘见礼说起道:“前日宴散后,我因为喝了一些酒头有些昏沉,即想转转吹吹风,就在麟德殿的偏殿看到她同一个内侍在争执,她指责内侍忘了自己进宫来的目的,分明是找死。内侍指责她得选为太子妃却不知珍惜,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她,她竟然还想设计太子。”
说到此李贤抬起头看李治和武媚娘一眼,两人的表情都无变化,李贤只好继续地道:“我听他们提起太子即知是哥哥,正想多听点的,没想到贺兰敏之在此时冲了进来,看到他们的时候调笑一句,然后就走了。后来他们交头接耳说了一些话,我离得远听不清,只知道他们分道而行,我跟着内侍一走,指了小鹿子跟着女郎去,看看她到底要做什么。”
话到此又是一顿,武媚娘开口道:“继续。”
李贤道:“母亲,我在半路上被人打昏了。就是小鹿子也一样。”
打昏,并没有要他们的命,不同寻常啊!
李初想到此,旁的人都能想到,李治道:“所以你只知道这些,具体他们如何行事,你并不知道。”
李贤点了点,“是的父亲,我就是听了几句话,连人都没有看清楚。所以昨天出事后,我没有来。要不是,要不是狄少卿召宫人将前夜发现的异常俱一五一十的道来,我听说哥哥的宫中死了一个内侍,过于巧合,因此才同狄大人说起。”
因为狄仁杰收集证据,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所以才会根据李贤说的话,再有旁人所言,找到事情的真相。
李治看向狄仁杰,“狄爱卿,朕在等着你。”
等狄仁杰把其他的话说出来,说个明明白白的。
狄仁杰再一次应着是,朝李治开口道:“陛下,臣即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个明白,前夜在麟德殿发生的一切,皆是人有意为之,并不是意外,太子宫中的永欢本以为自己是执棋者,没有想到自己仅仅也是一颗棋子罢了。”
一眼瞥过一旁的杨苗,狄仁杰继续的道:“同样,杨女郎亦是棋子,只是相对旁人对诸事所知不多,杨女郎知道事情的始末,更愿意以死促成,为的仅仅是杨家。”
杨苗气愤地喝道:“狄仁杰,你无凭无据,空口白牙浑说什么?”
是的,杨苗料定狄仁杰的手里没有证据,做不到任何的指证。
可是狄仁杰道:“杨女郎身上的香气已经是最好的证明,想来你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你身上的香气有什么用。还有事发的屋内,你当夜被扯破的衣裳,都证明一切你并非受人强迫,而是你心甘情愿的。”
李初听着没有异色,杨家人,杨苗的父亲司卫少卿杨思俭已经控制不住地站出来,“狄仁杰,此事关系重大,你要慎言。”
狄仁杰道:“杨少卿放心,狄某既然敢说,自是手中握有证据。来人,将昨日在屋内还有在永欢身上无意中得来的物甚全都拿上来。”
狄仁杰带了一个青年一道进来,他即吩咐,青年立刻退下去将狄仁杰想要的东西全都拿上来。
“多亏公主吩咐殿内的一切不可枉动,连杨女郎换下来的衣裳都叫人送到下官的手里,下官才能从这些东西里弄清楚麟德殿内的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狄仁杰从青年的手里接过一个大包袱,放在地上解开,露出里面的东西,衣裳,手饰,更有一个耳环。
李初道:“只是想查清事情的真相而已,能帮上狄大人再好不过。”
狄仁杰笑着,取出其中的女装问道:“杨女郎,此衣可是你前夜所著的衣裳?”
杨苗不发一言,事到如今她竟然依然不肯说话,不肯告诉任何人到底那天晚上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狄仁杰道:“杨女郎纵是不发一言,有些事都是逃不过的。你的衣裳出自拾遗坊,所用的布料天下独有,而且每一个颜色,款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况且衣裳是由宫中的女官为你更换,我问来,你答来最好,不答亦无妨。”
笑笑显得十分的宽厚,像极纵容家中孩子的长辈,不,李初将此想法甩开,她在胡思乱想什么,有这么比喻的吗?
杨苗抿唇道:“狄大人那更不需要问我。”
狄仁杰看出事到如今杨苗依然不愿意配合,摇头一叹,继续地道:“杨女郎怕是不知,自己撕的衣裳和旁人撕的衣裳并不一样的,看看你的袖子,再看看下裳,连同前襟,破口并不符合方向,旁人若撕你的衣裳,自上往下,你自己来撕,没有力道。而且男人和女人的力道相差甚远,贺兰公子,不介意撕一撕这件衣裳?”
解释一通,狄仁杰更是相请于人,让人配合一下,撕一撕衣裳呗。
贺兰敏之一直没有作声,在狄仁杰点名让他配合时,贺兰敏之道:“自然可以。”
可以二字,狄仁杰把衣裳给他,贺兰敏之捉着衣裳用力一撕,口子非一般的大,狄仁杰看了一笑,亮出来让所有人看好,“诸位请看,这是贺兰公子适才撕下来的口,这一些都是衣裳原本有的口子。”
是的,没有对比或许没有人看出什么异样,有了对比后完全不同,衣裳的口子就像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撕出来的。
“女郎的力气小,虽然有心却无力为之。”狄仁杰将事实摆在大家人的眼前,随后目光落在杨苗的手里,“我想杨女郎的右手上一定有一道伤。”
有了狄仁杰的话,杨苗本能握紧拳头,李初冷笑一记,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直接将杨苗的左手打开,果然看到杨苗左手的掌心往手腕的位置有一道划痕。
狄仁杰配合地拿着衣裳走过去,衣襟处有血迹,已经干了依然可以看得分明血迹。
“这就是杨女郎在撕衣裳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痕迹。”看到杨苗手掌的伤,狄仁杰心满意足,他看得没错。
杨苗死死地咬住唇,控制住自己不会显出任何异样的情绪。
只是狄仁杰连那么细微的细节都注意到,怎么可能由她随意开脱。
“杨少卿,你有什么想说的?”狄仁杰用证据说话,证明眼前的杨苗到底怎么回事,倒是想问问作为父亲的杨思俭有什么话想说的?
杨思俭被点名,板起脸道:“狄大人请慎言。”
请狄仁杰慎言,他难道会指使杨苗做什么不成?
狄仁杰冷哼一声,“杨大人,若没有你的指使,难道杨女郎敢行此大逆不道的事?”
杨思俭闻之立刻上前一步,与李治请道:“陛下,狄仁杰无凭无据竟然诬蔑于臣,请皇上明鉴。”
明鉴二字喊来,李治安慰地道:“杨爱卿不必心急,若狄仁杰胆敢诬告于你,朕自会饶不了他,反之若是你当真做出什么不当之事,朕同样不会轻饶。”
谁清谁白,不是喊两声就能证明的,李治警告杨思俭一回,同时朝狄仁杰安抚地看一眼道:“狄爱卿,你继续说下去。”
才开始说话,并非定罪,何必着急,李治的话给狄仁杰足够的底气,狄仁杰从袖中抽出一份东西,“杨大人否认不如看看手中这份东西。”
狄仁杰拿出来的只是一方帕子,但那帕子所绣的样式倒是新奇,狄仁杰轻声地问道:“杨大人不觉得熟悉吗?”
杨思俭被问个正着,脸上并不见异样,瞥过帕子一眼,“不觉。”
狄仁杰不以为然,冲他张口道:“如此,杨大人请拿出你的帕子对比一二如何?”
成功的让杨思俭变了脸,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朝上座一心听审的李治唤道:“陛下,臣冤枉。”
“冤枉或是不冤枉的,慢慢来,不必着急,听狄爱卿的做,朕不会冤枉人,但朕同样不会由你随口说两句朕就相信。”李治并不见怒意,但他语言透露出来的意思,都能听得明白。
李治不是一个傻瓜,狄仁杰敢当众指责于人,怎么可能没有证据。
狄仁杰杨思俭给的东西,杨思俭不肯给,有问题的难道不是杨思俭,想让李治偏他,凭的什么?
“杨大人,请。”狄仁杰再一次相请,让杨思俭将帕子拿出来,杨思俭依然没有要动的意思,狄仁杰不着急。
可是李治不一样,从昨天到现在闹得他头痛欲裂,今早的臣子又是折腾个没完没了的,他就盼有人能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好,狄仁杰已经查得差不多,李治容不得人一拖再拖。
“慈心。”李治一声令下,慈心立在一侧,知情知趣的上前扣住杨思俭,在他完全没有反抗余地的情况下从他的袖中拿出一方帕子,送到狄仁杰的手里。
狄仁杰原本就站在杨思俭前面,慈心一动手他即往后退一退,慈心将帕子送来,狄仁杰将手中的帕子和慈心拿来的帕子相对比。
“杨大人,一样的绣工,一样的绣着一个思字,你依然不想说话?”狄仁杰亮着帕子让人尽都看清楚,再一次的问起杨思俭,不想杨思俭和杨苗一样,杨思俭道:“狄大人要是有什么证据确凿的只管拿出来,我没什么好说。”
不说便不会留下破绽,也就不需要解释。
狄仁杰转身朝向上座的李治,“陛下,太子宫中的永欢并非自尽,而是有人将其勒死后挂上去的,在他的房间里寻到此帕,臣前些日子同杨大人一道下朝时,见过杨大人拿过类似的帕子,因此记下,不想果真是杨大人。”
见过一次的东西即记下,更能在事发后串连起来。
宣太后赞赏地说起:“这狄仁杰是个人才。”
吕太后:“但不知忠心如何。”
萧太后:“忠心更是万里挑一的。”
如萧太后从来都不会说好话的人夸起一个人来,此人定然是万里挑一的好。
杨思俭依然不作声,狄仁杰不紧不慢地道:“杨大人的手背上有捉痕吧?”
话音落下,杨思俭连忙以袖掩手,狄仁杰不由分说地上前去,提起他的手来,杨思俭想往后撤,慈心将他管制得不能动弹,手由狄仁杰仔细查看,果然双手都有捉痕,可见血肉。
“你在勒死永欢的时候被他拼尽力气的挣扎,才在你的手上留下诸多伤痕,没有人疑心到你的头上还罢了,但凡一查,立刻能够查出你和此事有何关联。”狄仁杰亮出各种各样的证据,人证物证,都可以证明他杨思俭到底做过什么事。
“此事查至此,臣已经明了为何。杨大人本意要借杨女郎一事挑起皇上和太子的误会,其心在于世族。陛下自打击几伴辅政大权后,致使皇权巩固,世族之势一去不返。”轻轻瞥过杨思俭,原本平静的人随狄仁杰的话音落下,隐隐有了变化。
狄仁杰再接再厉,“若能挑起太子与皇上相争相斗,可利于世族再起,杨大人死而无憾。”
理由,相争相斗的理由即是如此,狄仁杰在知道他们存的竟然是此心时,何尝不曾震惊。
朝廷稳固,皇帝睿智,他们竟然觉得千般万般的不好,想复从前世族的荣光,世族是荣光了,天下百姓将痛不欲生,生灵再将涂炭!
狄仁杰心中的震惊无法言语,杨思俭在听到他说的死而无憾时,终于正眼看狄仁杰一回。
“不错,没想到狄大人竟然懂得我的心。”满是引以为荣,甚觉得自己能够为了世族舍身就义,连唾手可得的权势都弃了,多么的伟大。
“我看你就是一个疯子。”狄仁杰一直都表现得和善,但涉及天下,为人为臣他没能忍住地破口大骂。
天下太平得来不易,为人臣子最思的是守护太平,像杨思俭的等径,即有负朝廷,更有愧于天下。
杨思俭目光掠过在场的人,冷笑地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大好的一个计划,只是短短两日竟然被你们识破了……”
“识破不见得,此案有些疑点想请教你。”狄仁杰打断杨思俭将要出口的高谈阔论,他确实还有疑问。
杨思俭话被人打断倒不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