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我的梦幻年代 >

第174章

我的梦幻年代-第174章

小说: 我的梦幻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验观众的智力,太多的台词都是春晚用过的,毫无诚意,这个片子太下贱了。’
  但也都是些影评人、名人怼两句,像沈梦溪这样的还是第一次……
  这下,沈梦溪出名了……
  第二天的路演,一堆记者提问。
  “我解释一下,我说的是张一某导演不应该像市场妥协……现在的市场这么好,早就不是几年前需要大片才能让观众买票的时代了!”
  “赚钱?没必要吧,我不知道他跟新画面签的合约是什么,但在我看来,他这样咖位的导演,基础导演片酬应该在1000万以上,没有必要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名声!”
  “……1000万还叫很多?张一某的电影可以卖到全世界的!他这个咖位放在好莱坞,也是300万美元起步!”
  “那是张卫平不行,根本不懂运作电影!”
  好不容易才摆脱记者的纠缠,沈梦溪坐在后车座,感慨了一声:“幸亏现在有微博,可以随便澄清自己说的话!”
  “……昨天,《那些年》的单日票房反超了《三枪》,拿下1700万……”
  “这是好事啊,说明观众还是愿意支持好电影的!”
  “《三枪》也破亿了……”
  沈梦溪看了眼郭晓峰:“你想说什么?”
  “张卫平刚刚接受采访的时候炮轰你……”
  “我?他能骂我什么?”
  “他说你羡慕嫉妒恨!”
  “……卧槽。”
  接过报纸,沈梦溪看了一眼,果然是张卫平回应《三枪》遭恶评:都是羡慕、嫉妒、恨……
  ‘所谓的文化精英,他们没有权利来强加给一某这些东西,一某非常反感这个,他和我说过,作为导演,有自己想拍什么题材的自由,希望自己活得很自由,更不希望某些所谓的文化精英来打扮他。我也能理解那么多质疑,电影圈里的人,他们看一某的电影永远是五个字:羡慕、嫉妒、恨。你看,我从来不跟电影圈里的人打交道。’
  沈梦溪乐了:“这家伙还上网?知道这么个词!”
  “……你要不要回应一下?”
  “这有什么好回应的?我确实嫉妒他手里有张一某……”
  “你再往下看看……”
  沈梦溪接着往下看,又是张卫平的话‘对“三枪”的负面评价是造假和掺水,是媒体和专家强行代表民意的结果,中影安排《2012》《第九区》两部进口片上映就是打压《三枪》!’
  “要不要脸?还打压《三枪》?《2012》比《三枪》早上映一个月,《第九区》也不是分账大片……真要说打压,那也是《花木兰》叫苦!”
  “还有呢,接着看!”
  还有?
  果然还有‘《那些年》就是一部骗小孩的玩意,沈梦溪是个小孩,他不懂电影!’
  草……
  上一个这么说沈梦溪的是王佳卫,然后沈梦溪拍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功打脸……
  沈梦溪脸黑了,认真对郭晓峰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联系到张一某,就说我们梦溪公司想跟你合作,签字费不设上限!”
  “……啊?挖他?这怎么挖?”
  “张卫平是个商人,他不懂艺术的,《黄金甲》用周杰轮,阿某导演肯定很不满,这次《三枪》用赵家班,估计他也不是很愿意……事不过三,再来几次,就该翻脸了!”
  “不要大张旗鼓的联系,免的打草惊蛇……”
  ……
  17号,柳亦非接受专访,聊到《那些年》,记者问她:沈佳宜没有选择沈梦溪,从女生角度来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也不是说沈佳宜没有选择梦溪,只是在该告白的时候错过时机,又因一场吵架分开,双方都因为太年轻而不知如何放下姿态讲和。这和现实生活很相似,也是很多观众表示有共鸣的原因!”
  提到了张卫平,她的回答有理有据:“如果一部电影上映后,被全民抵制,我觉得制片方和导演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认为负面评价就是被操控的,这种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态度相当蛮横。”
  话说《那些年》上映后,除了电影本身全民热议,沈佳宜的名号叫响了。
  营销团队很不要脸的给她安了个‘国民初恋’的名号……
  大众接受程度也还可以。
  转型还算成功……
  演技也没怎么诟病,当然,也没怎么夸奖……
  “其实,今年贺岁档我们本身准备上《无人区》,《那些年》定档圣诞……”
  “片酬,我的片酬应该是最高的,制片方都是按照市场价给的钱……”
  “不太方便透露,但我可以说梦溪的演员片酬是三万块,大部分都被他用来请喝饮料了……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演戏,所以,经常会NG,剧组重拍,演员陪他重新排戏,他很愧疚,于是定了一个NG一次请全剧组喝饮料的方式……”
  “他很厉害的,我们拍第三天,他基本上就能一遍过了!”
  “作为演员,我觉得他外形条件、声音条件包括演技都很不错,但他好像不太习惯做演员……”
  听到这,记者忍不住打断她:“你的意思是他以后不会继续演戏?”
  “……他好像没这个打算。”
  好,等的就是这个!
  ……
  此时是17号,《那些年》上映九天,票房1。5亿……
  微博,不是,应该说全网都在流传一条消息‘柳亦非说沈梦溪不想做演员!’
  还有沈梦溪自己的解释:“《那些年》,最开始我是不想接的……不是打广告,是真的不想接,但后来实在找不到适合演我的演员,我就自己上了!”
  “我的性格不适合做演员,我要做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办法做到为了一个角色体验生活之类的,没有办法全身心进入一个角色,这对演员来说,是致命的,一个合格的演员必须要有信念感,这些东西,我都办不到!”
  “《那些年》应该是我第一次演男主角,也是最后一次,喜欢我的影迷朋友也不用担心,以后,我可能会在喜欢的作品里打个酱油,客串一下路人之类的!”
  “最后,《那些年》真的很不错!”
  声势迅速盖过了张卫平炮轰事件……
  很多网友留言:
  ‘我觉得你演的不错啊,为什么不接着演戏呢?’
  ‘划重点,‘我要做的东西太多了’,意思就是做演员没意思……’
  ‘也对,毕竟手里有梦溪公司这么大的资产,做演员玩票而已!’
  别说,这玩意对《那些年》维持热度很重要……
  之后的几天,沈梦溪各种场合回应这个问题……
  《十月围城》都懵逼了……
  怎么没人讨论我们?
  我们今天上映诶!


第三百三十九章 这还怎么玩?
  这句是开玩笑……
  《十月围城》的上映伴随着一众媒体的交口称赞!
  几乎是一面倒的好评。
  “历时10年,导演陈德森和监制陈可欣都是几经曲折,才携手制造出精工细作的《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毫无疑问是2009年最优秀的华语大片,它集合了香港最优秀的班底,塑造中国影坛最牛比的电影细节!”
  “《十月围城》宣告华语电影可以走出明星堆砌的窠臼,制作精良、节奏精妙、感情精细,可以媲美《风声》成为2009华语影坛最佳。”
  “在这个烂片横行的贺岁档,《十月围城》捍卫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尊严和荣誉,至少从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制作人陈可欣作为一名电影从业人员的诚意,这个东西在中国电影中越来越稀少了!”
  吹得天花乱坠……
  真的是摇旗呐喊!
  《十月围城》只能算不错的商业片,为什么只能算不错?
  因为根本没法细究。
  内容实在没什么说服力,孙文去个香港要这样宣传搞得大家都知道?
  最好笑的是竟然在革命发动前就公开说什么什么时候要革命,这不是自己找死嘛!
  在逻辑上禁不住琢磨,于是只能用满篇的打斗和滥俗的煽情套路来填满……
  本来嘛,于东包括几大合作方都是针对《三枪》的。
  可以去翻翻一部纪录片,名叫《中国力量》,以中兴公司在埃塞俄比亚的通讯工程建设以及汉能公司的投资故事为视角,展现了伴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迅速而来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第一集叫‘电影革命’的冲击”,以电影界为中心,描写中国各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好莱坞活跃的导演、制片人纷纷移师中国,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各国,出现了中国影视剧和中国语热潮,介绍中国力争成为受世界尊敬的文化大国的文化战略。
  这不是重点,其中一段《十月围城》的市场营销推广会议的影像记录。
  主要是陈可欣在会议现场说服五大投资方通过己方可完全控制的媒体通路来减少《三枪》宣传曝光的各种商业招数……
  其中就包括电视台公开站队的方式……
  这种方式很恶劣啊,这就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咱就说芒果台,《熊猫大侠》上映的时候,天天给他做广告,大吹特吹,结果,《熊猫大侠》是一烂片;
  为什么《三枪》上映,逮着骂?
  因为,《熊猫大侠》,电广传媒有投资啊!
  你看,《十月围城》从一开始针对的就是《三枪》……
  谁能想到,《那些年》杀了出来!
  而且已经气势,单日票房就没低于1500万过,完全压着《三枪》……
  那,现在调转枪头对准《那些年》?
  没法对准,《那些年》口碑已经扩散开来,差不多到了现象级的程度,而且沈梦溪跟这些电视台也有合作协议!
  博纳这个气呀。
  感觉自己在为别人做嫁衣!
  ……
  21号,一周时间又过了。
  这一周,伴随着《十月围城》上映,《那些年》、《三枪》、《十月》,三部电影打得不可开交!
  为了应对排片,张卫平通过返点的方式拉升《三枪》的排片,反正他这个电影拍得便宜,据说成本没到2000万……
  《三枪》能返点,《那些年》怎么做?
  砸了美团800万,推出了20万张29。9的电影票!
  《十月围城》做了什么?
  电视宣传,请了一堆影评人各个角度夸赞《十月围城》,连133分钟的时长也夸了一下:加量不加价,诚信为本。
  有没有效果?
  21号上午,周票房报告出炉,《那些年》单周票房1。02亿,累计票房2。11亿,连续两周拿下票房冠军……
  《三枪拍案惊奇》单周票房6800万,累计票房1。5亿,居亚军;
  《十月围城》,上映三天,累计票房6480万……
  下周有圣诞好期,没有其它大片竞争,《那些年》票房破三亿应该没有悬念!
  陈可欣急了……
  或者说博纳急了,《十月围城》关系到博纳今年的业绩——他们的基本目标:破三亿!
  眼下情况:《三枪》并没有立即雪崩,《那些年》一黑到底!
  但他们实在想不出方法遏制《那些年》……
  旺达、中影星美、南方新干线、新影联、上海联合院线,《那些年》的票房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怎么说服他们放弃《那些年》的排片?
  发动水军搞臭《那些年》?
  这个可以一试!
  比方说《那些年》太俗了;
  或者拉几个牛逼的电影,说两句:叙事老套,青春片再怎么拍,都拍不过《蓝色大门》、《初恋这件小事》……
  抹黑一部电影还不简单?
  就在这时,沈梦溪搁微博发了条信息:我没有一百亿身家,你们别瞎报道,什么百亿身家沈公子谢幕演出,真要有百亿身家我早就登上福布斯了!
  ‘还有,《阿凡达》我只是投资方之一,占了10%的投资权而已,怎就发财了?’
  真的就一点热度都不放过!
  《阿凡达》可不是一点热度的程度——全球票房,首周末2。32亿美元!
  已经被夸出花了,当然,内地还没上映呢……
  所以,这玩意引发的话题不算很高……
  至于‘百亿身家沈公子’,则是一堆网友的戏言,也被他拿来宣传……
  柳亦非则在微博宣布:恭喜我们家沈梦溪首次执导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拿到了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电影导演、最佳女配角五项提名,真厉害!
  沈梦溪回了一句:一般一般,不懂电影,随便拍拍!
  ……
  好吧,博纳绝望了……
  没得玩了!
  这个没得玩,不是说沈梦溪提名金球奖有多牛逼,当然,影响力确实在……
  而是第二天的纸媒、网络媒体全都在头版报道了这件事。
  在舆论、宣传上,沈梦溪还有《那些年》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
  搜狐网、新浪娱乐、网易娱乐、腾讯新闻,四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