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成女主闺蜜-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 他们大队有了医生,大家生病也有人看了; 不用赶着几个小时的路去镇上、去县里了,医生还帮他们了很大的忙。
这葡萄是他们大队自己种的; 今天刚收上来; 是最早成熟的一批葡萄,一丰收就拿来给县政府的领导尝尝; 说这是他们的一片心意。门卫还说,那两老头一放下葡萄就跑了。”何秘书称呼大队长和书记为老头,但是没有其他的意思,也仅仅是称呼而已; 因为他不知道对方是谁; 也没见过对方。
郑书记一听; 忍住笑了; 心情很好:“这老百姓啊有心; 咱们对他们的一点点好,他们都记得。这葡萄甜吗?”
何秘书摘了几颗下来:“我去洗洗。”
郑书记:“不用洗; 咱们粗人,没这么讲究。”
何秘书笑笑,把葡萄递给了郑书记,郑书记一吃:“还挺甜的。”
何秘书:“甜的是您的心。”
郑书记:“这是老百姓的心意。你拿去给大家都分一些; 让大家也尝尝,也让他们知道,老百姓是把咱们记在心里的; 有了老百姓的牵挂,咱们这干起活来,就越有动力。”
何秘书拿出一串放到郑书记的办公桌上:“那我去分了。”
与此同时,报社里的领导看着这葡萄,也觉得稀罕。他问门卫:“这是谁送的?咋给我们送葡萄了?”只有葡萄,没有其他的东西,不然他就得担心别人陷害了。
门卫:“是两个老头送来的,说是他们大队自己种的,感谢前年咱们报社登了他们大队的名字,还说他们都不敢相信大队的名字能登上报社。这以前啊,没好东西送,现在自己种的葡萄丰收了,就给报社送来了。”
报社社长:“这上咱们报纸的人啊、大队啊,没有上万也有上千了,我这还是头一回收到老百姓送的东西啊。”
门卫:“人家有心。”
报社社长:“可不是有心嘛,可惜了,这事情过去久了,也不知道是谁。”
范凹里大队长和书记回来了。
林
余余看着他们的笑容,就知道谈的不错。“大队长,怎么样?我们的葡萄推销出去了吗?”
大队长:“推销出去了,2000斤,供销社要了,而且价格还不低,每斤2毛钱收购,这2000千斤葡萄能卖400块了。林医生啊,接下来,咱们关于果园的事情,是不是得好好的谈谈?毕竟今年扩建了那么多,以后也不能总叫全村人来干活,你说呢?”
林余余:“那咱们去谈谈。”
书记:“去村委办公室。”
于是,叫上会计,范凹里的几个“干部”去村委办公室开会了。
虽然说是开会,不过大家都看着林余余,反正两年多下来,他们也习惯了先听林余余的,在他们眼中,林余余有文化,见识广,是大城市来的,比他们这些乡下人聪明。可实际上,他们忽略了,林余余最早也不是这样的。
林余余:“关于果园的未来,大队长、书记、婶子(会计),你们有什么想法?”
会计:“我这想法不说也罢了,我也没见过市面,除了会算账啥都不懂,还是你们说吧。”这话有些谦虚了,在这个年代,会算账也是了不起的本领,何况她还是女性。所以说,会计其实是相当聪明的,她什么都不说,跟着大部队走,这样的人不会得罪人。
大队长:“林医生,你先说说吧,这果园还是你一手整起来的。”
书记:“对,你先说说。”
林余余:“我想着,不如我们先给果园取个名字吧,就叫范凹里果园。这名字取了之后,就去公社登基一下,然后跟社长报备一下,就说我们要开厂了,相关手续必须要办。现在只有一亩地的葡萄还好办,但是等明年有十几亩,还有桔子,这可不是小事情。”
大队长一听:“咱们范凹里要开厂了啊?”
书记:“办,必须的办理。”等手续办理之后,他们范凹里也有厂了,这得多有面子。书记和大队长对看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林余余对于大队长和书记支持开厂这件事,有些意外,她没有想到两位答应的那么快。当然她不知道两位的想法,两位是奔着面子去的,如果知道了,她大概会哭笑不得。
大队长:“那厂办理之后?”
林余余:“厂办理之后,当然是工人了。既然办理了厂,那么一切就得正规,果园里的事情就必须按照工厂来执行,不能再叫全村的村民一起上工,得让果园里的工人干活。不过,目前的果园都是村民一起开垦出来的,所以果园赚钱了也不能忘记大家。”
书记:“这话有道理,那你觉得这钱得怎么处理?”
林余余:“以后大家一起开荒出来的果园,里面的水果卖掉的钱,一半分给村里人,剩下的一半用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发展村里的建设等等。不是村里人一起开垦的果园,也就是说,果园工人开垦的果园,拿出三层用来给大家当奖金,余下的钱当果园的流动资金,发工资等等,或者以后会发展其他事情。”
大队长:“那果园工人的工资怎么算?”
林余余:“目前2000斤全部卖掉的话,能赚400块钱,200块钱是属于果园的,剩下200块钱每户人家平分。当然,有人说平分会不公平,有些人家只有两口人,有些人家有20口人,如果他们觉得不公平,那就分家,反正我们是按照户口来分的。这个必须要强制,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没有工厂制度了。钱必须按照户口分,不能按照人口分。不然有些人家为了赚钱,拼了命的生孩子了。或者,有人过继孩子,这都算不清。”
听到这个,会计忍不住笑出声。
书记:“那工人的事情呢?怎么挑选?工人的工资怎么算?”
林余余:“今年就这些钱,也没有工人,所以也就没有工资了,大家把200块钱平分了,算是给大家辛苦了一年的回报。”范凹里有54户人家,每户人家能分到3块7,这已经不错了,毕竟他们还能吃到葡萄呢。
大队长:“这倒是妥当,那明年开始呢?”
林余余:“明年开始,就拿葡萄来说,有13亩了,如果按照今年的情况,那一亩地赚400,13亩就是5200了,我们拿出2600块分给大家,不过明年咱们村也不可能只有54户人家,今年分了钱之后,分家的人铁定多。所以对于为了拿钱分家的,我们得有个规定,首先户主得成年,成年之后,不管有没有结婚的,都可以分家独立户口,这样,我们允许对方拿钱。
其次,如果没有成年的,光结婚是没有用的,没有成年,就算结婚了,分家分户口出去,也不能分钱。不然有些人家不规矩,儿子没成年就给说了媳妇,然后分家了。”
大队长:“这话有道理,没成年结婚的,结婚证都领不了,这户口自然不能独立出去,不能算一户。不过就算这样,明年也得有150来户,每户人家也能分到……20来块。”别看20块钱少,现在一户人家三代同堂,分家后等于好几户了,加起来就有百来块了。在钱面前,估计原本不想分家的,迫不及待的想分家了。
再,说了,上工10个工分才一毛钱,这一个月才3块钱,而且得累死累活的。
当然,大队长的想法和林余余是不同的,林余余的想法是,以后葡萄会涨价啊,所以大家分到的钱会越来越多。
会计:“那工人呢?怎么算?”
大队长:“对啊,这工人要怎么算?
林余余:“工人的话不能固定谁谁谁,13亩地,挑选13个工人,挑选工分最多的13人,每个人5块钱一个月,但是只能拿半年的工资,也就是30块钱,因为水果园不用每个月都上班,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上班,所以算半年的工资,同时,也不影响他在农忙的时候,家里这边上工。
等到第二年,这13个人因为上工没有别人多,所以工分肯定也不如别人,那么第二年再另外选13个人。这样一年一年的选,每个人都有机会选到。”
大队长:“这样可以,13个人,每个人30,一年也就390。不错不错,这样2600减去390,还能剩下不少。”
林余余:“工人当然不是13个人了,工厂还有会计、厂长。”
大队长:“会计眼前就有,至于厂长……不如林医生你吧,这件事是你促成的,你来当厂长吧。”说白了,他和书记都想当,但是给谁都不是事儿,所以干脆给林余余了。而且这事情,也真的是林余余促成的。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下午3点!
第71章
林余余:“不不不; 我一个女同志当厂长不好,如果出去谈事情了,人家看我不仅是个女同志还是个小姑娘; 还不得欺负我?就算不欺负我,至少价格方面肯定被人倚老卖老的压着; 所以这得是您和书记这样的有威压的才行。再说了,我也压不住村里的这么多人。至于您和书记之间; 一般厂里都是有两个厂长的; 一正一副,你们二人刚好; 谁当正谁当副的,你们就抽签决定?或者说,一个当葡萄园的主事,一个当桔子园的主事; 谁都不准插手对方的果园; 你们觉得哪个好?”
大队长和书记彼此对看一眼; 你还用问?虽然他们一直相处的很好; 但是……男人总有几分心思的; 所以他们决定各自管一个果园。
不过谁管哪个,就抽签决定。
书记:“等等; 林医生,那你当什么?”
林余余:“我啊,继续当我的医生啊。”反正高考恢复之后她是要走的,就不凑这个事情了。而她现在做的; 只是在离开前,让大家的生活过的好一点。当然,这不是她的圣母心肠。而是每个人活在一个世界上; 总是要有事情做的,对她来说,目前所做的事情,就是找点事情做做,也可以称之为事业。再说,范凹里大队的人还是挺不错的,像大队长、书记,都还是很淳朴的人。
书记:“还不行。果园是你想的法子,也是你办起来的,你什么都不要,好处让我们给占尽了,这不行,我不同意。”
大队长:“我也不同意。”
他们好歹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可不会这样不要脸。而且,他们也知道林余余是个厉害的,也想对她客客气气的,卖她一个好。
会计:“林医生,别人家的厂里不是还有主任的吗?不如你干脆当主任吧。不然以后厂里的事情,咱们也不好找你了。”
大队长:“对对对,你当主任。”
书记:“还是咱们的会计脑子灵活啊,不愧是当会计的。”
于是,林余余被定下当了主任。不过,林余余是拿两份工资的,因为她是葡萄果园的主
任,也是桔子果园的主任。除了她之外,还有会计也是如此。
工人的事情商量好之后,接下来林余余又道:“大队长,你们和供销社谈价格的时候,有签协议吗?”
大队长:“还没有,那边说了2毛一斤,我们说回头先来商量商量,没有一口咬定。供销社那边说,让我们明天就决定,因为第一批葡萄丰收了,明天还得拿去。”
林余余:“2毛一斤没有问题。”现在的苹果也就四五毛一斤,所以葡萄批发给供销社2毛一斤,供销社卖三毛四毛一斤也有可能。而且,葡萄跟苹果不一样,苹果稀罕,而葡萄的话大家在山上见过野生的葡萄,所以没有苹果稀罕,自然也会比苹果便宜些。
大队长:“那你想说的是啥问题?”
林余余:“明天去签约的时候,咱们和供销社签三年的约,就是这个协议每三年一签。”
大队长:“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物价会上涨。
现在是72年,三年一签的话,刚好是72、73、74一协议,75、76、77一协议,77之后,改革开放、高考恢复,到78、79、80,到了80之后,自由买卖彻底的开始了,这葡萄的价格就不同了。如果这份协议没有期限的话,到时候供销社一直以2毛钱的价格要收购,老实巴交的范凹里人也没有办法拒绝。
当然,未来的事情大队长他们不知道,但是林余余却含蓄的提醒:“大队长,49年,国家刚刚解放的时候,肉多少一斤?60年,困难来临的时候,肉多少一斤?现在和以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咱们不能盲目的觉得,2毛一斤很好。
或者说,万一以后的葡萄不好吃了呢?供销社那边如果有意见了呢?又或者几年后,别的水果罐头想要以3毛一斤的价格来收购呢?但是给供销社2毛一斤,给他们3毛一斤的话,厂里背后都是有关系的,我们也不好得做。”
那不如签三年的协议,三年后,重新定价格,哪家出的多,我们就给哪家收购,这样也很公平,您们觉得呢?”
书记:“就按照你的意思来,你说的也有道理。从国家解放到现在,没有越来越便宜的东西,只有越来越贵的东西。”
能当干部的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