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归一 >

第697章

归一-第697章

小说: 归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得吴中元言语,女同志大有遇到知音的感觉,“是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很沮丧的,因为我们知道有些病人我们是治不好的。”
  “我能理解你的这种心情,”吴中元说道,“其实这种情况也符合自然规律,基因遗传是客观存在的,我的父母都是很优秀的人,所以我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有些人先天不足,差距是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完全弥补的,所谓勤能补拙只不过是安慰人的话罢了。”
  吴中元言罢,女同志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她本以为吴中元是个很严肃的人,现在看来貌似不是,“病人的真实情况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向病人家属明说,在他们看来什么病都能治好,其实精神疾病是很难被治好的。”
  吴中元点了点头,“你们了解的的确比病人家属多,也的确没必要跟他们说实话,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接受现实的,不跟他们说实话其实是对他们的一种照顾和保护。”
  吴中元说完,方奕自一旁接过话头儿,“林医生,精神病人治愈率是多少?”
  女同志姓林,听得方奕言语,不无遗憾的回答,“不过百分之十,大部分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这么低?”方奕很是惊讶。
  女同志点了点头。
  “爹妈给的东西是改不了的,”吴中元说道,“就像身形和样貌,爹妈胖,子女肯定胖,喝凉水都胖,爹妈都瘦,子女肯定苗条,天天大鱼大肉还是瘦,卖减肥药的肯定知道基因的重要性,但他们不会告诉顾客他们胖是因为基因问题,减肥根本就毫无意义。其实也包括寿命,人的寿命长短主要取决于基因遗传,父母长寿,子女通常也会长寿……”


第九百五十四章 极度危险
  有些时候启发自己的并不是别人的说教和开导,而是自己无意之中所说的话,说起基因的重要性,吴中元突然有所感悟,基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古就有龙生龙凤生凤之说,假如说父母智商都很低,那孩子的智商可能也不会很高,而父母都很优秀,子女优秀的几率也很大,所以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不但有后天家境的成分,还有先天遗传的因素。
  这种客观事实,比较优秀的人大部分都是认可的,而平庸的人却往往不认可,这其实也是一种闭目自障,自欺欺人,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的父母都是很优秀的人,给了他优秀的基因,所以他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练气有成,凭借智慧和格局一统三族。假如说以自己为例有失客观,那就以他人为例,远的不说,只说现代的富商和高官,大部分都是富商和高官的后代。
  站在这个角度上说,佛门所说的众生平等是最大的谎言,他们之所以提出这种论调有两种可能,一是能够获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认可和赞同,由此聚揽大量的信徒并接受其供养,其动机是恶意的。
  二是明知道这种说法是假的,是错误的,但是因为这种说法能够慰藉底层劳苦大众,所以故意给他们画饼充饥,令他们有希望,有寄托,其动机是善意的。
  至于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他倾向于后者,原因是印度是等级制度很重的一个国家,不同等级姓氏之间甚至不能通婚,这样的氛围和土壤滋生出的教义却提倡众生平等,不太符合情理和逻辑。
  与众生平等对立的是道家的人分贵贱,这本身是一种极为招恨扎心的理论,很容易招致群殴,在遭到攻击和诋毁时,会有人站出来解释此贵贱非彼贵贱,贵贱是品格之分而不是先天之分,做出这种解释的人是真的这么认为,还是无奈之下以这种说法全身自保,很值得思量。
  见吴中元突然之间一言不发,女同志便不再讲解,转而用询问的眼神看向方奕。
  此前吴中元曾经和方奕说过他此番回来的目的,见他这般,方奕便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便冲女同志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打断吴中元的思绪。
  参悟是不能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因为一旦带有目的性,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为了参悟而参悟便落了下乘。
  吴中元并不知道自己此时思考的这个问题最终会止于何处,但他却全神贯注,任凭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自自己脑海里碰撞发散,在其潜意识里实则已经对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有了大致的判断,但是在进行更深推敲之前,他必须确定自己是完全客观的。
  他本人并没有教派,按理说也没有任何立场,但是他的师父是道士,耳濡目染之下他免不得对道家有好感,这就注定了他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客观。
  即便知道自己可能做不到完全客观,吴中元仍然继续向下推敲,结合佛修来世,道重今生,众生平等和人分贵贱都可以提纲挈领的以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前者会让人舒服的睡着,而后者会让人痛苦的醒着。
  前者虽然会让人睡着,却能让人舒服,而后者虽然能让人保持清醒,却会让人承受痛苦,既然各有利弊,也就难分高下,不能片面的评价谁好谁坏,只能由世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各取所需。
  醒着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看到真相,没有迷惑和困扰,而付出的代价就是会失去很多快乐,当一个人看的太清楚,太透彻,所有事情都会失去美感。
  睡着的最大好处就是很快乐,很轻松,付出的代价是一辈子浑浑噩噩,鸡毛蒜皮,恩怨纠结,可能到死连自己是谁都没搞清楚。
  女同志拉开铁栅栏的声音将吴中元的思绪拉了回来,吴中元随口冲二人问道,“你们喜欢痛苦的醒着,还是快乐的睡着?”
  二人没想到吴中元会突然问出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面面相觑之后方奕笑着说道,“能不能半睡半醒?”
  “哈哈,半睡半醒是最糟糕的,两不沾。”吴中元笑道。
  “如果必须选一个,那我选痛苦的醒着。”方奕说道。
  “为什么?”吴中元追问。
  “糊里糊涂的过一辈子多没意思。”方奕笑道。
  “痛苦的活一辈子有意思?”吴中元又问。
  方奕咂舌摇头,无言以对。
  吴中元又转头看向女同志,女同志不答反问,“睡着的人知不知道自己睡着了?”
  “不知道。”吴中元回答。
  “睡着的人会不会中途醒过来?”女同志又问。
  “不会。”吴中元笑道,此人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即便是回答问题,态度也比较严谨。
  “那我选睡着。”女同志说道。
  “为什么?”吴中元追问。
  “你刚才也说了,痛苦的活一辈子多没意思。”女同志笑着回答。
  吴中元见过了太多的女人冲他笑,能够敏锐捕捉到不同笑容里隐藏的细微情绪,女同志的笑容里藏有些许靠近的意味。
  吴中元回以一笑,笑的比较苦涩,保持友善的同时忽略了女同志笑容里隐藏的示好和试探。
  “你们认为人和人之间存不存在先天差距?”吴中元又问。
  还是方奕先回答,“我觉得存在。”
  “理由?”吴中元又问。
  “别的不说,只说长相,长相是爹妈给的,长的好看的女人总是更招人喜欢,长相一般的就没这种优势。”方奕笑道。
  虽然方奕的切入点与自己有所差别,吴中元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的确是这样。”
  吴中元又看向走在旁边的女同志。
  女同志想了想,出言说道,“先天的差距肯定有,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弥补。”
  “弥补到什么程度?”吴中元追问。
  女同志不太明白吴中元想问什么,只得说道,“那得看后天能努力到什么程度。”
  吴中元说道,“一个人的天赋是五,另外一个人的天赋是十,如果五足够努力,可能会达到六或是七,甚至可能突破极限达到十,但是如果这两个人同样努力,五永远追不上十。”
  吴中元的比方直白浅显,女同志立刻明白他想表达什么,点头说道,“是啊,我读初中时班上有个男同学,不但非常聪明,学习还非常刻苦,我用尽了全力也考不过他,初中三年,我一次第一也没考过,全是第二,甚至他摔伤住院耽误了课程,考试也还是第一,我一直认为是我自己不够努力,但是最终我发现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天生没人家聪明,一篇出师表,他看两遍就能背下了,几乎是过目不忘。”
  吴中元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精神病人都是很有意思,很搞笑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精神病院里的气氛非常压抑,病人也大多沉默寡言,并没有见识卓越且喋喋不休的话唠,也没有憨态可掬幼稚可爱的逗逼,偶尔有说话的也是自言自语,语无伦次。
  这是吴中元之前没想到的,他此前没来过精神病院,也没有接触过精神病患者,对他们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影视作品,而影视作品并不会如实的反映真实情况,反倒很容易毁人误人,随便举个例子,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纯属子虚乌有,真实的历史是‘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最终还是方奕意兴阑珊,忍不住出言反问,“林医生,咱这里有没有比较特殊的病人?”
  “特殊?您指什么?”林医生随口反问。
  “就是比较有想法的,有个性的,能够正常交流的。”方奕说道。
  “有几个。”林医生点头。
  “最有特点的是谁?”方奕追问。
  “一个抑郁症患者,”林医生说道,“不过这个人极度危险,被单独隔离,禁止与任何人接触,我不建议你们与他见面。”
  “极度危险?”方奕面露不屑。
  “您误会我的意思了,他并没有暴力倾向。”林医生说道。
  “没有暴力倾向哪来的危险?”方奕不解。
  林医生踌躇顾虑,欲言又止。
  “说呀。”方奕催促。
  “与他有过接触的两名医务人员和几个病人都自杀了……”


第九百五十五章 文理
  在方奕与林医生说话时吴中元一直没有插嘴,但林医生此言一出,他立刻来了兴致,由于现代的他她它是同一发音,他便不知道此人的性别,“这个人是男是女,多大年纪?”
  “男的,三十八岁,”林医生说道,“姓张,生病之前是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
  吴中元原本就有与学者探讨的想法,听林医生这么说,越发好奇,“他是教哲学的?”
  “不是,”林医生摇头,“我看过他的资料,当年高考他是本省的理科状元,本硕博连读,毕业之后留校教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吴中元自语重复,现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升高中时要刷掉一半学生,而升入高中的学生到了高一下学期就要选文理科,他当年选的是文科,选文科和选理科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选文科的学生大部分是感性思维,而选理科的学生大部分倾向于理性思维。
  很多人对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不够了解,认为感性思维就是任性矫情,而理性思维则是理智清醒,这是极端的误解,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一奶同胞,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不过理性思维走的是逻辑推理的智商路子,而感性思维走的则是观察总结的情商路子,虽然背道而驰,却会殊途同归,两者最终会会师于极限高处。
  单就智商而言理科生要明显高于文科生,而这个病人又是理科状元,毕业之后教授的又是高等数学,这就说明此人是极具代表性的理性思维。
  虽然大部分的文科生智商要逊色于理科生,但是管理者大部分都是文科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文科生情商更高,而情商高的人可以更好的与他人相处,更能够影响他人的情绪,他本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他是理性思维,那他充其量顶多是个行走江湖的独行侠客,不可能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黄帝。
  “这人现在被关在哪儿?”吴中元看向林医生。
  “在六病区。”林医生回答。
  吴中元说道,“我想见这个病人,麻烦你去与领导沟通一下。”
  “好的,”林医生点头,“已经中午了,要不咱先去吃饭吧。”
  听林医生这么说,吴中元这才想起现在已经快一点了,他倒是不饿,但方奕总要吃饭,于是便在林医生的引带之下去了饭堂。
  由于已经过了饭点儿,餐厅里便没有病人,但院方之前跟饭堂打过招呼,饭堂便给他们留了饭。
  留的饭菜在后厨的蒸箱里,三人一起去端,去到后厨,发现盛菜的几个大盆还摆在案柜上,里面都有剩菜,是四菜一汤,一个炸鱼,一个红烧肉,一个肉炒芹菜,一个丸子汤。
  “你们医院的伙食不错啊。”方奕冲林医生说道。
  “虽然上级给的补助不太够,但是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