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见到过。”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没有继续发问,此时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处水潭阴气很重,这既是他的感觉,又是他观察的结果,由于水潭地势很低,不管是东升的朝阳还是正午的烈日或是傍晚的夕阳,都照不到水面。
对于这种水潭,堪舆三十六法上称之为聚阴池,由于阴气太重,水里应该不会有鱼,即便有,也只能是鲇鱼。至于为什么只可能有鲇鱼,他不清楚,因为书上没写。
确定这里是处聚阴池,也就有迹可循了,因为聚阴池唯一的作用就是聚集阴气,水属阴,虽然犯凶,却也旺财,阴气越重,财运也就越旺。
但这处聚阴池的面积并不大,效果应该不会太明显,应该还有其他的阴气来源。
堪舆,不但要看近处,还要观察远方,环顾四方,并没有见到什么特殊的地势,只在南面数里之外有一根粗大的烟囱。
“冒烟的是发电厂?”吴中元抬手南指。
“不是,是火葬场。”李先生语带颤音。
吴中元恍然大悟,“走吧,回去。”
见吴中元神情,李先生猜到他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上车之后,小心探问,“问题出在哪儿?”
吴中元没有回答李先生的问题,“把周围的乱石往水潭里填一些,令水位升高,让太阳能够照到。”。
“不需要搬迁?”李先生问道。
吴中元摇了摇头,“不能动了,没有了它们的庇护,你和你的家人会立刻受到阴气的反噬。”
李先生不明所以,疑惑的看着吴中元,“这到底怎么一回事?”
“这是一处聚阴池,他选址选在这里,为的就是让两位老人的遗骨承受更多阴气,以此影响增强你的财运,火葬场发出的阴气会向四面八方飘散,飘到这里被北面的山体挡住,折入水潭,”吴中元说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夏天刮南风的时候你的财运会格外旺盛。”
李先生瞬间额头见汗,因为吴中元说对了。
“小吴,我还是不太明白。”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想了想,说道,“这种做法其实是掠夺和盘剥,把路人抓起来帮你干活儿,现在有人帮你顶着,路人虽然心存怨气却没法儿造反,但他们总有顶不住的那一天。”
李先生开始擦汗了,“那人,那人……”
“那人只想要你手里的东西,没管你的死活。”吴中元说道。
李先生是真的害怕了,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颤抖。
事情有了眉目,吴中元轻松许多,“那人从你这里换走了什么?”
“他来了两次,”李先生不敢再隐瞒,“第一次换走了一件奇怪的铁器,第二次换走了一块儿白色的玉石……”
第四十六章 神秘的道人
吴中元现在对玉石很敏感,对白色玉石更敏感,不等李先生说完,急切问道,“什么样的白色玉石?”
“一种特殊的玉石,细腻洁白,不见结构,”李先生弯曲拇指和食指比划大小,“约有八十克,形状不是很规则。”
“是洁白还是灰白?”吴中元疑惑追问,李先生所描述的玉石正是他之前见过的那种,只不过颜色不太一样,他自鸟人坟墓里拿出来的玉石,以及吴追塞给他的那块儿,还有吴千山陪葬的那块儿都是灰白色。
“洁白,罕见的洁白,我之前从未见过类似的玉石,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玉种。”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虽然疑惑,却没有立刻追问,而是抬手示意李先生开车。
李先生现在很紧张,一直在流汗,为了让他专心开车,吴中元就没有急于追问事情的详细经过,一直等下了山,上了大路,方才追问那块玉石的来历。
李先生现在自然不会对吴中元有所隐瞒,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实则李先生在给父母迁坟之前就已经开始做生意了,只是那时候做的是其他生意,属于有小钱儿没大钱的那种。有点儿闲钱,李先生就开始收藏古董,实际上也是跟风儿,因为前几年古董热,收藏古董是条发财的捷径。
李先生那时候也没有很多钱,去不了什么拍卖会,收藏古董走的比较低端的路子,就是和文化市场摆摊儿的那些小贩儿拉关系,这些小贩儿有时候会去乡下走街串巷收老东西,只要收到比较像样儿的,就会给他打电话,问他感不感兴趣。
那件铁器就是这么来的,最初是一个农民从野外发现的,这个农民自己不认识这件东西,却知道这件东西有来历,也不当废铁卖,跟小贩儿要价五千块。
在小贩儿看来,真正的金属古董都应该是青铜的,而不是铁的,于是就怀疑这东西是假的,但那村民却非说这东西一定是老货,绝对差不了,还让他请行家来看。
于是小贩儿就找来了李先生,但李先生也是个半吊子,也拿不准这东西是不是真的,确定李先生能出得起价钱,那农民就问他,如果他能证明这是老东西,李先生是不是一定会买。
李先生给了他肯定的回答,于是这个农民就带他去了发现这件铁器的地方,是在一处高山的山脚下,在山脚下有块挺大的方形石块儿,石块儿已经被凿裂了,石块内部是空的,那农民指着石块儿告诉李先生,那件铁器原本就是裹在石块儿里的。
李先生担心他撒谎,就询问他无缘无故的为什么要砸碎这块石头,那农民的回答是最近几年搞建筑的多了,连石头都能卖钱,他在农闲时候就开着拖拉机来山脚下捡石头,卖给别人盖房子打地基用,太大的石头他搬不动,就用几根凿子一起钉砸,把石头撑碎。
听他这么说,李先生也感觉合理,就近距离的观察那块石头,那块石头呈方形,长宽高都在一米五左右,在石块儿的四周,有很多模糊的线条儿和图案。
其中一侧有人为挖开的方形孔洞,铁器所在的中空区域的四周有绿色锈染痕迹和锈渣,李先生由此判定这块石头是古时候人为雕刻出来的,为的就是存放这件铁器,在铁器之外,原本应该还有一个青铜盒子,只不过年代久远,铜盒已经锈蚀殆尽了。
虽然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以及它有什么样的用途,李先生却知道这东西有年代了,于是就给了那个农民五千块,买回了那件铁器。
铁器买回来之后,李先生就开始研究它,这东西呈圆形,外面有很古老的纹饰,李先生不是专业搞收藏的,搞不懂这东西,于是就拍照发给别人,向别人请教,有专业人士告诉他,李先生手里的这件东西他们从未见过,不过类似的东西他们倒是见过,后世称之为阴阳球,在魏晋时期很常见,由两部分组成,是可以拧开的,古时候富贵人家大多迷信丹药,这东西就是储存丹药用的。
李先生在别人的提醒下,试着去除铁锈打开了阴阳球,阴阳球里面就是那块玉石。
李先生那时的心情跟那农民的心情很相似,这块玉石藏的这么隐秘,肯定是好东西无疑,但他却搞不懂这块玉石到底是什么,请教过很多玉石专家,也没人认识,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搁置一旁。
事情过去了一年多,有人找上了门,是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道士,来了之后直接提出要换走李先生当年买到的那枚铁球。
此人带来的不是现金,而是黄金,足有十几斤重,李先生感觉疑惑,就询问那铁球的用处,中年道士没有跟他明说,只是连番强调那东西对李先生毫无用处,对他却非常有用。
这个道人随身带着一把剑,说话时语气也很阴冷,李先生不敢得罪此人,担心那些黄金来历不明,也不敢拿。
那中年道人貌似猜到了李先生的顾虑,于是就提出不但把黄金送给他,还帮他指点一下宅子的风水。
李先生犹豫过后,将那铁球送给了那个中年道士。
那中年道士拿了铁球就离开了,再次回来是半年之后。
自那道士离开之后,李先生就一直提心吊胆,因为他很清楚对方迟早会发现铁球里什么都没有,届时很可能会报复他。眼见对方回来了,不等对方讨要,主动交出了那块玉石,只道之前不是故意扣留,而是家人拿出来玩耍,忘记放回去了。
那道士拿了玉石,也没有难为他,出于答谢,还指出了刚才的位置,告诉他只要将先人埋在那里就可以立得富贵。
李先生说完,吴中元陷入了沉思,他是学考古的,比李先生要专业,铁器在上古之前非常罕见,那时候多是青铜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古时候冶炼水平很有限,青铜的熔点是八百度,而铁的熔点是一千五,比青铜更加难以冶炼,物以稀为贵,因为少,所以就贵重。
那块玉石既然用铁盒存放,就说明当年存放玉石的人对玉石非常的看重。
除此之外,很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根据师父留下的书中记载,所有的金属都能被气息穿透,唯独铁是例外的,对方用铁球保存玉石,极有可能是为了保护玉石不受外界气息的影响,亦或许是为了封闭玉石自身的气息不会外泄。
想到此处,突然恍然大悟,铁盒里保存的玉石之所以是纯白色,那是因为那块玉石没有被使用过。他所见到的那些之所以是灰白色,是因为玉石蕴含的特殊气息和能量已经消耗掉了一部分。
“小吴,除了提升水潭的水位,还需不需要做别的?”李先生忐忑的问道。
吴中元摇了摇头,“暂时我还没有想到。”
“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李先生又问。
“副作用肯定有,”吴中元实话实说,“你当年不该自作聪明留下那块玉石,他给你指点阴宅的位置也不是在奖励你,而是在惩罚你。”
李先生不明所以,惊讶且疑惑的看着吴中元。
吴中元指了指前方道路,示意他留意前方路况,然后说道,“用现在的话说,那块玉石很可能具有放射性,离开铁球,其中蕴含的能量就会慢慢释放,你虽然将那块玉石还给了他,却令那块玉石蕴含的能量有所减少,他变相的报复你也在情理之中。”
李先生倒吸了一口凉气,“那怎么办呢?”
“我先想想。”吴中元随口说道。
李先生以为吴中元是在想他的事情,实际上吴中元想的是自己的事情。
这个道士所寻找的那块玉石跟他所拥有和见到的玉石极为相似,很可能出自同一时期的某一个地方,根据目前已知的线索来判断,这种玉石很可能是进入虫洞的媒介,这个道士既然寻找这块玉石,自然知道这块玉石有什么样的用途。
此人是谁?
此人来自哪里?
此人出现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此人为什么会知道玉石的用途?
此人寻找玉石想要做什么?
那块玉石为什么会在远古时期被藏在石头里?
此人又是怎么知道玉石所在具体位置的?
此人是敌是友?
疑点重重,一时之间很难理清头绪,线索不足,也很难推敲出什么。
“那人是什么口音?”吴中元问道。
“外地口音。”李先生急忙回答。
“哪个外地呀?”吴中元皱眉。
李先生想了半天,“具体是哪里的口音我没听出来,总之不是本地人。”
“他咳嗽吗?”吴中元又问。
李先生听见了,却没懂,“什么?”
“我问你,那个道士咳不咳嗽?”吴中元问道。
李先生回忆了一下,摇了摇头,“好像没有。”
“他给你的黄金有标记吗?属于哪个朝代?”吴中元又问。
李先生又摇头,“没有标记,不过纯度不高,应该是古代的东西。”
“什么样式?不同年代的黄金,样式也有差别的。”吴中元无奈摇头,这家伙连基本的历史知识都没有,搞收藏还不赔死。
“有金条,有元宝,还有马蹄金。”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点了点头,马蹄金多见于汉朝,唐宋才开始出现元宝,金条出现的时间更晚,这说明此人携带的黄金分别属于不同的年代。
“那道士怕是找不到了。”李先生一直以为吴中元追问道士的情况是想找到系铃人。
吴中元没接他的话茬,“当年那块石头上的线条图案,你拍照了没有?”
“拍了,用相机拍的,照片我还保留着。”李先生说道。
“开快点儿,回去找出来……”
第四十七章 翻译
晚上七点多,二人回到了李先生的别墅,宛山海等人正在翘首以待,眼见二人一个眉头紧锁,一个愁容满面,都以为事情办的不太顺利。
李先生回来之后径直去了书房,吴中元本想跟着去,却被宛山海拦住了,“哎,怎么样啊?”
“找到问题的所在了。”吴中元随口说道。
“很棘手吗?”宛山海追问。
吴中元摇了摇头,“也不是很麻烦,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