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金融-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将铅华洗尽,实在稳不下来。
直到车开进县城时,沈辉心里才算有了主意。
不过他什么也没说,等过完年再说。
快过年了,不能让家里不和谐。
到家上楼,沈涛踌躇不愿进门。
沈辉也不管他,自顾自进去了。
家人都在,老妈问:“人呢?”
“门口呢!”
沈辉从鞋柜里拿出拖鞋,准备换鞋。
张金花就走到门口,看着站在楼道里吸烟的沈涛,那怒气瞬间就汹涌而来,眼睛都立了起来,可还是控制住了情绪,说:“进不进来,不进来就爱上哪上哪去!”
沈涛唉了一声,掐掉烟头进了门。
也不敢看家人,换上拖鞋就去了卧室。
总觉得所有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刺。
太伤人了。
别人还都好说,特别是嫂子也在,就更让人无地自容。
沈立国紧锁着沈眉,不停的吸烟。
张金花则耷拉着脸,真愁的不行,问沈辉:“咋办呢?”
沈辉笑道:“过完年再说吧!”
张金花没好气:“你还有心情笑?”
沈辉愕然,道:“我总不能哭吧?又不是什么大事,至于嘛!”
“还不是大事!”
张金花气坏了:“这还不是大事?”
沈辉轻松地道:“这算什么大事,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扭过来就是,人这辈子不栽几个跟头,怎能长大,就像我们小时候刚学走路,不磕破几次脑袋哪能站稳。”
张金花语气不太好:“那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
沈辉往后一靠,道:“放心吧,问题不大,明天就二十九了,好好过个年,等过完年我拾掇他,别搞的大过年的都哭丧着个脸,那还过啥年!”
张金花不说了,大过年的确实不能搞的一家都不开心。
晚上,几家人都聚到这边,商量过年大事。
家门富贵,衣锦还乡。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富贵了,显赫乡邻是第一个需求。
所以,回乡过年也就成了必然。
其实也没啥好商量的,房子早就拾掇好了,该有的家当也全置办齐了,带上几件换穿的衣服上去就行,需要商量的是春节聚餐,而主要考虑的还是沈辉的时间安排问题。
过年要走亲戚,这个比较麻烦。
所以现在基本不走了,把所有人请到一起吃上几桌就行。
关键是大年初二要去岳父家是传统,这个跑不掉,几个结了婚的儿子辈还有丈人家那边的亲戚要照顾,所以得把时间统一安排一下,免得到时候这个没时间,那个来不了。
老子们在安排时间,小辈们也没有闲着。
沈谦还抓空问沈辉:“哥,见总统是什么感觉?”
“没感觉!”
沈辉微笑:“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没那么难见,只要钱够多,就能见到。”
“那也是总统啊!”
沈谦咂了咂嘴,道:“我要能见一下咱市里的书记,这辈子都够了。”
沈辉就呵呵了,到也不觉得他没志气。
普通老百姓能见到市里书记的又能有几个,别说沈谦了,就连他老子这样的干部也压根见不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所以目标定小点并不是坏事。
聊了几句,又问沈超:“你们那个店弄的咋样了?”
沈超有点愁容,估计事情不太顺,道:“本来打算年前开业的,结果耽误了,装修到是差不多了,就是招人太难,搞我和和沈谦天天跑去那些小饭店里面挖人,吃饭的时候挖人家的服务员,有两次被老板听到,差点把我俩赶出来,太丢人了!”
沈辉问:“你给人家开多少钱?”
沈超道:“两千五吧,南安就这水平!”
沈辉不好评价,他也不清楚南安餐饮业的工资水平。
沈谦道:“还有手续也挺麻烦,说的一个星期就可以下来,结果等了半个月,这才过年了还没下来,现在干点事还真是难。”
沈辉说:“慢慢来吧,人这辈子哪能没点难事!”
第471章 往做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二十九一大早,十二辆车在天汇佳苑汇合,然后出发去乡里。
今年过年,沈跃也回来了。
除了嫁出去的闺女,所有人都齐了。
而唯一还没嫁出去的闺女,就剩下了沈璐一个。
过年完就二十六了,老妈急的天天睡不着,怕把闺女养老。
搬到城里十几年了,忽然回乡过年,感觉都挺新鲜。
父辈们不但要看着下一代,还要看着下下一代。
沈峰、沈渊结婚早,沈峰娃都要上初中的,沈渊的也七八岁了,沈超、沈跃、沈涛这些比沈辉小的,也都有了娃,没结婚的就剩下一个沈谦和待嫁的沈璐。
下一代在打拼,下下代已经在茁壮成长。
父辈们都有强烈的老去感,沈立国是不用愁了,其他人却烦恼不少。
儿子们还没有给安排的明明白白,自己就老了。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沈辉是得道了,但这两天除了多干了几个工程,似乎也没沾多少光。
大家都有想法,但不好说。
早上起来天就阴着,出了县城就开始下起小雪。
到了沈家沟时,地上已经白茫茫一片。
车队刚进村子,不少人就从家里跑了出来,帮着搬东西啥的。
早得到了消息,知道今天要上来,好多人都在等呢。
几家的房子都挨在一起,车上装的东西不算少,米面肉蛋啥的都有,沈辉家的到是不用帮忙,三十多个男女保镖麻利的将东西从车上卸下来搬进去。
保镖不止这点儿人,但不少给放假了,回家过年了。
孙阳也回去了,就吴杰跟着。
霍东洋也走了,都有老婆孩子等着呢。
一部分在青河安家落户,就留在青河过年。
还有一部分在老家,就各回各家去了。
“哎哟,大老板也来了!”
一个婶儿调笑沈辉:“丫头说你都见总统了,给我说说见总统啥感觉!”
沈辉苦笑,这该怎么说?
保镖们把东西搬进屋里,在张金花的指挥下把东西放好,一共三院子,沈辉一家住最中央的院子,保镖们住在两边的院子,都买了东西,男女搭伙开火。
暖气早就烧了,用的那种烧煤的小锅炉,本来不让烧,城里都改成了天然气,但农村没通天然气,总不能把人冻死,该烧还是要烧,比城里的暖气暖和多了。
牛丽萍也来了,拎了不少东西,本来还想过来做饭的。
但张金花不许,赶回她家过年去了。
一年到头辛苦,总不能过年了还不让人回家。
都是有一家小要照顾的。
东西给了不少,一双手拎不下,还让保镖给送过去,看的村妇们羡慕不已,这可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给那么高工资不说,看看这过个年,还给那么多东西。
实际上张金花还给了过年红包,但不让乱说,怕不少人眼红。
自从到了城里,一次家都没回来过。
就算卖身也没有这样的,确实该给红包。
人来人往,家里一上午都热闹非凡。
中午是不用开伙了,还在村上的基本都来了,排队叫吃饭呢!
下午也不用开,已经有人在预定了。
家里的事不用沈辉操心,老妈带着大儿媳妇和沈璐拾掇,老爹和沈涛也被老妈使的团团乱转,至于保镖们,把东西放下后就被老妈给赶走了,不再支使。
被人伺候一年,大过年的总不能还让人伺候。
其实也没啥好忙的,早半个月前老爹就跑上跑下,啥都收拾利索了。
把带来的东西放好就算完事。
一上午没得闲,都在应付过来探望的沈家人。
这是应有之义,若是富贵归乡却没人来坐坐,不是人不行就是有其他问题。
所以沈辉心情很好,也很有耐心,化身凡人,跟过来探视的长辈,同辈,子侄辈天南地北的各种海侃,沈涛也暂时复活,丢人的事没人敢说,他就找回自信。
中午,沈辉一家在沈立信家吃饭,其他几家则去了别家。
沈强宰了只羊,早就炖上了,老远就闻到肉香飘出一里。
沈辉就好这口,虽然吃肉不咋地,但隔三差五的就想吃羊肉。
坐下不久,大盆羊肉就端了上来,才从锅里捞出来的,炖的热气腾腾的。
餐桌不大,坐不了几个人,就围着沙发吃。
沈辉刚给黄佩佩夹了块肉,见沈璐在瞅他,就给她也夹了块。
沈璐笑笑,把肉夹给了黄佩佩:“嫂子你吃,我不吃羊肉。”
黄佩佩问:“你为啥不吃羊肉?”
沈璐还没说呢,老妈插了一句:“都是惯的毛病。”
沈璐瘪了瘪嘴,无话可说。
沈辉捞了块拳头大的腿肉,咬一口满嘴香,一边吃的满嘴流油,一边听沈立信和老爹说着村上那点事,找到机会插了一句:“一亩地能挣一千块钱?”
沈立信说:“看种啥,麦子的话产量低,一亩地打一千斤,就算水费便宜,化肥钱和农药钱也不老少,还有耕地收田雇机械人工,一亩地下来五百块挡不住,补贴能下来的话一亩地挣个七八百顶天了,这还是种自己的地,要是租地的话最多三四百,种苞米可以,我们这种大苞米能打三千斤,一斤七八毛,能收两千块,成本算一千,能落一千块钱。”
沈辉问道:“种苞米为啥成本这么高?”
沈立国道:“种苞米麻烦,用的人工比麦子要多,成本就高了,还得精耕细作,不然产量低,打不上三千斤,虽然没补贴,但怎么也比种麦子划算。”
沈辉好多年没种过地了,还真不了解行情。
听了一阵,忍不住又问:“你还打算养牛?”
沈立国说:“上万亩地的草呢,扔了可惜,今年牛价贵,一头牛犊子都一万多,我养上两百牛母牛,一年能下个两百头牛犊子就两百多万呢!”
沈辉差点被肉噎住,这是要往做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啊!
我的个亲爹哎,事情要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就好了。
好多事情知易行难,就拿种地来说,看着挺简单,同样有大学问,不然同样种苞米为啥有的人家一亩地能打三千斤,有的只有两千多,这就是学问。
养殖也是一样,现在的牛哪有那么好养的。
随便来场疾病,就得血本无归。
不要说牛没病,不懂的去看看口蹄疫再说。
再听一阵,又有些无语。
还要买进口拖拉机,一天能耕个几千亩地的那种,要上千万。
看老爹一脸兴奋样,实在懒得再说了。
爱咋折腾咋折腾吧!
看样子不把自己结婚收的那点彩礼折腾完不会罢休的。
比较奇怪的是,老妈今天竟然没有泼冷水,这有点不科学啊!
吃过午饭出来,就找机会问老妈:“妈,你怎么不拦着我爹?”
张金花问:“我拦他干啥,让你爹置办点家产,总比让你们败光的好!”
沈辉无语:“我啥时候败家了?”
张金花说:“还说没败家,结个婚花了多少钱,让你爹多置办点家产,省得你将来败光了要饭,还有沈涛,一个个的都不让人省心,你要不让买你说去。”
沈辉败退,再不想问了。
买就买吧,他就是好奇,又没说不让买。
不够的话他给钱也没有问题,就是受不了老妈的想法。
都是沈涛害的,混账玩意不学好,连自己也被牵连了。
让吴杰把车开过来,到地上去转了一圈。
路已经修好了,全铺的油路,就是有点窄了,典型的乡间小道,小车还好,大车的话会车就得小心点,不然很容易刮蹭,三口井已经打开了,三座白房子很显眼。
村上给留下的一万亩地分成两块,最北边靠近刘庄村那边的地方还盖了个大院子,七八间房子,据说是农忙的时候用来住的,农用机械啥的也放那边。
后面还有大片空地,据说是用来盖养殖场的。
看了一圈没啥感觉,唯一觉得不错的就是种了好多树,主路两边,还有田间地头的小道两边都种了不少果树苗,等过个十年八年,这些树长大环境就会很好。
不然光秃秃的一片,怎么看都有点荒。
还是要多种树。
不然怎么老说植树造林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树种的多了确实能改善生态环境。
不过,这苗也太小了。
这得长多少年才能长大啊!
买大点的树苗,过两三年就能结果了。
老爹还是抠门,回头得给说一下。
还有,不能光种果树,也得种点景观树啥的。
“我爸早都不种地了,还不知道会不会种地。”
黄佩佩挺担心,觉得老公公和老爹有点儿不靠谱。
好好的不享受生活,瞎折腾啥呀!
可这是老公公的事,她也不敢说。
“别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