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金融-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板在美国置业等等……
好吧,老百姓不关心这个。
关心的看到了,也只是感慨一句,沈老板越发牛了。
见完总统,沈辉就回了纽约。
魏宗如忙着组建星海投资北美分支机构,沈辉则频繁跟华尔街大佬们见面,带着团队跟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接触,就汇丰的问题多番沟通,同时就星海投资在北美分建立分支机构的一些问题与星海证券进入北美进行初步交换意见,结果不是很理想。
狗日的胃口都不小,还有官方在里面搅屎。
沈辉不急,接触了两天,又带着黄佩佩到处看房子。
这种事不是一天两天能谈成的,没有几个月根本不可能,甚至扯上一两年也正常,华尔街那帮人到是好说,但官方却各种无理的要求,一唱一合配合的很默契。
慢慢扯吧!
汇丰的问题还好说,毕竟之前已经达成了共识。
建立北美分支机构问题也不大,在港岛时就已谈妥。
难的是星海证券进入美国市场,要说老美国开放式金融体系,想进来问题不大,可老美的流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进来很容易,想安安稳狠的开展业务很难,不提前谈妥,天天给你小鞋穿,毕竟星海证券是以星海投资为主导,即使有华尔街的资本,也还要博弈。
纽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虽然没有关注过,但纽约的房价应该算是老美最高的,而沈老板要买房,自然看不上那些普通的豪宅,甚至普通的别墅也看不上,看了张静委托中介机构给物色的几套别墅,沈辉以1。6亿美元买下了一座哈德逊河边上的院子。
占地三万英尺,不算大,但也不小,建筑有点老旧了,装修风格也不讨喜,肯定要重新拾掇一下才能住,房主是一位华尔街亿万富豪,没听过名字的那种。
纽约有个习惯,喜欢把豪宅建在高层建筑的楼顶上面。
沈辉还专门参观了一下,看完就没兴趣了。
跟滨江花园的房子区别不大,最多就是一个大号的鸽子笼。
站在楼顶是能最大限度俯瞰城市风景,可到了沈老板这个次层,还需要站在楼顶上看风景吗?还是院子好,可惜纽约太挤了,不然买块地盖个青河园那样的大院子一定很好。
在纽约呆了一个礼拜后,沈辉应邀前往巴菲特家中做客。
老头不住在纽约,也不在华盛顿,更不是洛杉矶,一年绝大多数时间就在奥马哈。奥马哈算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内布拉斯加州最有名的地方。
之前没有关注过,来之前专门了解一下,才发现中美在某些观念上差异确实很大。
奥马哈算是巴菲特的老家,信的房子没有围墙,也没有铁门,更不是大院子,一栋灰色的小楼,离路边也就三五米远,与周边邻居的一些别墅比,显不出任何豪华。
相反,让人感觉有些寒酸。
这就是老头的家。
据说巴菲特对这栋小楼不离不弃,当然花了几万美元买下这座房子,以后一住就半个多世纪,放到国内有点没法想象,富人和穷人相互嫌弃才算是常态。
谁富贵了还愿意住在穷人聚集的地方?
至少沈辉就没见过。
触动确实很大,不是觉得老头节俭或者境界高,以他现在的岁数,压根体会不到这种活了九十年的老怪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反而觉得人生应该活的精彩了,有钱了不享受就是白辛苦,即使要住在老家,也得盖个青河园那样的大院子才舒服。
在老头家吃了顿饭,跟老头探讨了一下人生和金融。
人生没啥好探讨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和跟一个九十高龄的老妖怪探讨人生,怎么都有点不太合适,老头的思想不适合年轻人,探讨一下商业到是可以。
老头坦言,投资从来不研究K线图和各种曲线。
沈辉实话实说,压根就看不懂K线图和那些复杂的曲线。
老头大为惊讶,顿时引为知己,无关年龄,纯粹是见识和思维上的共鸣,等沈辉离开后就发了条脸书,用写日记的方式,记述了和沈老板探讨商业的内容。
被人捕捉到后,立刻引发媒体和投资者的热议。
巴菲特不看K线图和各种曲线大家都知道,但沈老板却连K线图和曲线都看不懂,这就有点扯了,关注资本市场的基本都知道,这货是个妖孽,竟然看不懂K线图。
谁敢相信?
王八蛋啊!
六月份时做空美股,引发熔断机制,不少机构和投资者损失惨重,这货竟然有脸说看不懂K线图,专业屠夫都说刀功不好,这让一帮业余和半业余的怎么想?
岂非连弱智儿童都不如?
与此同时,国内同样有不少人关注国际资讯。
有媒体人捕捉到这条消息之后,立刻写了篇软文,配图转发,又引来一波流量。
老百姓不关心,甚至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巴菲特是谁。
知道的则惊讶,不是惊讶沈老板拜访巴菲特,毕竟之前就见过了,老头今年才访华,在沪市就见过,而是惊讶这货竟然说看不懂K线图,瞧瞧这逼装的,啧啧……?
第467章 被喷了
1月28日,受哈佛邀请,沈辉夫妇访问了哈佛大学。
此时的沈老板,声名与影响力仅限于行业内,许多普通美国民众只知道有这号人,但对他了解的不多,普世影响力还无法与巴菲特那种积年老妖相提并论。
但这并不妨碍哈佛学子对他感兴趣。
不到三十岁的金融大鳄,这绝对是又是一个缔造商界传奇的神话。
而且还是这么年轻。
当然,也仅仅是有点兴趣罢了。
哈倾听是世界级的名校,这里天才云集,英精遍地。
但如果把那层光鲜的外衣脱了,哈佛其实也很世俗。
一所私立院校,如果不世俗点,靠什么活下去?
掰开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哈佛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族既富且贵,要么他们的父母祖辈出自哈佛,家族稳居上流,要么父母和祖辈是世界各地有名的富豪财阀政治世家。
家里条件好的,比如出身王室、豪门或者顶级政治世家,能来哈佛带来资源,又或者家里特别特别有钱,能给学校捐个几千万,或者捐一座图书馆什么的,只要这个学生稍微有那么一点优秀,哈佛是非常乐意把这个学生招进去的。所以哈佛学生的水很深,不熟悉的人永远不知道在图书馆或食堂遇到的衣着很不起眼的学霸校友多么有钱有势。
当然,哈佛也有不少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他们凭借出众的天赋和勤奋走进哈佛,这些极为聪明并且异常努力的孩子在哈佛里接受最好的教育,分秒必争地向成功攀爬。
如果将来运气不错,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那么哈佛就成功了。
即使没有成功,哈佛也没有多大损失。
但只要有一个人能成功,哈佛就是成功的。
比如扎克伯格。
这样的哈佛自然不可能对沈老板这个来自东方的资本家产生崇拜,本身就是一群智商非常高的人,而且许多人家世还很显赫,更别说哈佛骨子里是有种族屏障的,怎么可能会崇拜一个东方面孔,最多有点兴趣,沈辉对此有清醒的认知,所以拒绝了哈佛的演讲邀请。
人贵自知,他虽然很膨胀,但还没自大到认为能够凭借蹩脚的英语跨越文化征服精英权贵子弟和天才云集的哈佛,这跟在国内的学校演讲不同,要么不上台,上了台就必须要征服哈佛,否则只会惹人笑话,现在还不是时候。
沈老板虽然成就足够,但名望还差了点。
再等一等。
等到名望够了,再来征服哈佛也不迟。
当然,不管沈老板演不演讲,哈佛都拿他当贵宾对待。
而且,许多国内的留学生对沈老板还是有兴趣的,主动聚集了上百人,热烈欢迎沈老板访问哈佛,在校长的安排下,沈辉与前来迎接他的国内留学生进行了现场互动。
在回家了学生们提的一些问题后,哈佛坐不住了。
第一个问题。
有学生问沈老板:“沈总,我看网上有人说您的财富超过了马云,是真的吗?”
沈辉笑着说:“你这个问题让我很难回答,我们中国人讲究财不白露,所以这个问题就让大家去挖掘吧,不过我要吐槽一下福布斯的会计师,他们也太不敬业了,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调查清楚星海投资的财务状况和股权结构,我很怀疑他们的水平。”
第二个问题。
有学生问沈老板:“沈总,您对巴菲特说您看不懂K线图,是真的吗?”
“是真的!”
沈老板如实回答:“因为看K线图的投资者基本上全都在赔钱。”
学生们兴奋了,陪同的哈佛校领导脸却有点黑了。
第三个问题。
有学生问沈老板:“沈总在金融领域的投资主要基于什么判断?”
“真觉!”
沈辉继续说实话:“我觉得明年黄金会大跌,那么它就一定会大跌。”
学生们更兴奋,哈佛校领导和教授们的脸更黑。
学生们都富有激情和想象力,越是离普和答案就越喜欢,可教授们却不喜欢,因为这种答案会把学生带偏,扯蛋的直觉,投资要能靠直觉,那还要知识何用。
晚上,沈辉安排晚宴,请学生们吃饭。
来的人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两百多人,有白皮肤,也有黑皮扶和印裔日裔韩裔,但最多的还是国内的留学生。
隔天,沈辉就被喷了。
不懂K线,投资靠直觉。
不被喷才有鬼。
当然,因为文化的原因,就算被喷,也只是极少数唯恐天下不乱的。
不懂K线并不丢人,投资靠直觉也不丢人。
甚至有不少人觉得,沈老板这种金融奇才就应该有别于普通人。
可等消息传到国内,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沈老板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原始学历被人扒出来,各种人肉,更有仇富的发贴称,这丢人都丢国外去了。
没文化不是你的错,但跑到国外,特别是跑到哈佛丢人就不应该了。
晚上,沈辉就接到了不少电话。
黄佩佩也接到几个电话,多少有点担心:“网上不少人骂你呢,就会胡说八道。”
“爱骂骂去,我又不少块肉!”
沈老板无所谓:“网上就那个样子,哪个有钱人不被骂上几句,老马都有人骂呢,我这种搞投机的没有人骂才奇怪,再说等我名望够了,放的屁都是直理,还怕被人骂?”
黄佩佩不解道:“难道你真的不懂K线图,投资全靠直觉?”
“当然不是!”
沈辉摇头否认,给外人说实话,会被当成是假话或者忽悠,可给老婆说的话,可是会被当成实话的,当然不能实话实说了,不然媳妇疑神疑鬼可就不好了。
黄佩佩道:“那你还胡说八道,为什么不说点专业的?”
沈辉苦着脸道:“我就一个初中生,你让我给哈佛那帮人讲专业金融?”
黄佩佩纳闷了:“你都这么厉害了,难道一点专业都不懂?”
沈辉道:“多少懂一点,但有些东西不是光懂专业和理论就能做到的,判断市场靠的是基于数据和信息的灵敏嗅觉,还有操作上对于时机的把握,就我懂的那点理论,拿到哈佛去忽悠人家得闹笑话,说以还不如说点玄幻的,这样才符合那帮人的期待。”
“期待?”
黄佩佩有点不理解。
沈辉就给她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你想啊,哈佛都是些什么人,没一个智商低的,商学院和金融专业更是全球顶尖的,一个个自信的能让地球毁灭,我就算专业水平再高,那帮人也不会服气,谁也不愿意承认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被压迫,反而会勇于挑战,只有说他们认知的盲区,那帮人才会兴奋,才会觉得我独一无二,才会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黄佩佩想了想,觉的有点道理,就白他一眼:“就你想的多。”
沈辉甚是得意:“这叫智商压迫!”
……
既然来了波士顿,自然不能只访问哈佛。
与哈佛同在一座城市的麻省理工也是沈辉要拜访的对象,在某些方面,哈佛与麻省理工其实是一样的,比如生存,主要靠富豪和企业捐款,但也有很大不同。
而与哈佛相比,沈辉喜欢麻省理工要比哈佛多一些。
哈佛太过精英化了,而且重点方向是商科法学,这方面的人才资源不算很稀缺,而麻省理工则是工程人才,高端的工程人才从来都是企业乃至国家所需要的。
星海旗下的沪星机床、星海汽车公司、姑苏制造集团都需要大量人才,如果能挖一批人过去,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不过机会还不成熟,所以这次只是单纯的访问。
在校方的陪同下参观了学生的课堂实验后,沈老板挖人的心思就更颇切了。
在波士顿呆了三天,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