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国金融 >

第270章

大国金融-第270章

小说: 大国金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分布在四周的好几栋工人房,主建筑是三个大院子,主院坐落在园子最中间,坐北朝南,背靠假山,左右两边则是一片竹林,门前是一条三米多宽的石板路,从幽深的竹林里钻了出来,又从另一头钻进了竹林里,弯弯曲曲的,和西北直来直去的风格大相径庭。
  石板路的另一侧同样是一片树林,种了好多大腿粗的树,光秃秃的看不出来品种,穿过树林,视线霍然开朗,一条小河蜿蜒而下,没有石砌,而是一条一米多宽的土沟,还是原始自然风貌,高矮不一的各种土丘上好多工人正在忙着种植各种绿色植物。
  各种木制的走廊和亭阁水榭穿插其中,让人不由自主就会幻想一下等这些土丘全部种上绿色植物后会是怎样的一副美景,想着想着就有点期待起来。
  小河边上还有一块菜地,用篱笆围了起来。
  “搞的不错,就是看着太丑。”
  沈辉越发满意,但还是对现在的四不象景观有点不满意。
  鲁总连忙赔笑:“景观成型需要时间,今年把所有的绿化工程做完后,明年就可以开始塑型了,这些绿植都是公司精心培育出来的一等良品,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生长也快,明年就可以完成第一波景观塑造,到时候就不会这么荒了。”
  沈辉点了点头,这个确实急不来。
  走到院子门口,迎面就看到老爹和一群亲戚有说有笑的里溜达了出来。
  “爹,大姑爹大姑妈,二姑爹二姑妈,三……”
  沈辉看的愣神,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心里纳闷,怎么亲戚们都来了。
  沈立国也愣神:“啥时候回来的?”
  “上午到的。”
  沈辉问道:“里面收拾完了?”
  沈立国说:“完了,就剩床上用品和厨房的东西还没买,我刚试了下电,还不知道入冬前能不能晾干,晾不干的话还得烧暖气烘干,不然全给冻掉了。”
  鲁总忙接了句:“西北干燥,一个月应该差不多了。”
  沈辉点了点头,没接腔,又招呼亲戚们。
  说了几句才搞明白,原来是集体组团过来参观的。
  二姑一边羡慕一边感慨:“这园子可真好,看这修的漂亮的,等树长起来了,可比对面的杏林公园漂亮的多了,住到这园子里,立国和金花少说也能活一百岁。”
  大家都笑,沈立民接上:“花了三十个亿建的园子,哪能不好。”
  三姑附合:“是啊,看种的这些树,都是南方才长的,有些家里的花盆里到是有,可外面哪见过,光是把这些花花草草种活就够麻烦了,冬天还不能冻死,哪那么容易。”
  沈辉只听不说,鲁总早闪到一边,当起了透明人。
  哈拉一阵,三婶问沈辉:“你来看房子?”
  沈辉点了点头,于是大家又跟着他进去。
  院子子仿照古代的四合院盖的,前后共三进,三面合围,只留一门,虽然不算大,占地只有一亩,但设计的很精致,小小一亩地的院子里竟然处处是景观,连渔塘小溪都有,虽然不大,但点缀在庭院里,却让这座仿古的四合院有了灵魂,一下子活了过来。
  “瞧瞧这院子盖的,这得花多少心思啊!”
  亲戚们虽然已经惊讶的无数次,但还是忍不住再次发出惊叹。
  有钱就是好,不怪现在人人向钱看。
  本就喜欢折腾房子,这园子可真是刷新了大家的见识。
  在青河亿万富豪就了不得了了,也照样比不上这园子里的花草树木。
  如果差距不大还是能想一想的,可差距太大,就啥想法都没了,只剩下羡慕。
  沈辉同样觉得不错,这可比松园那套别墅强多了。
  当初效果图出来时他看过,现在的效果虽然远不及效果图美轮美奂,但那是因为植物的造景还没完成,大体轮阔是不差的,等造景完成估计和效果图上差不多。
  住在这样的院子里,确实能让人保持不错的心情。
  至于将环境和外物对人心境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
  园子够大,离外面的城市距离足够,即使对面的杏林公园再吵,外面的喧嚣也传不到院子这边,更别说院子本就造价不菲,所有屋子全部都做了隔音处理。
  三进院子,前面是保姆房,中间是客厅厨房这些,后面是卧室书房,六个卧室,装修不算奢华,但却处处让人看着舒服到心里,似乎有钱人家的房子就该是这个样子。
  亲戚们以前都见惯了装修豪华的豪宅甚至别墅,觉得越豪华越好,可参观了沈辉的四合院之后,忽然就觉得那些浮于表面的豪华实在是弱爆了。
  什么叫品位?
  这才是品位。
  不懂的来参观一下这座精致的四合院,就懂了。
  当然,虽然不豪华,但并不是完全复古的,只是风格复古,在建造和装修理念上,四合院还是完全应用了现代化的手段,该有的设施一应俱全,一个不差。
  光是书房和卧室的那个活动墙体,就集成了不少的高科技。
  参观完主院,又去看了看东距院和西跨院。
  东跨院是现代风格,西跨院则是西式风格,虽然风格不同,却各有各的美。


第392章 现场教育
  看完青河园,沈辉回了天汇佳苑。
  亲戚们没走,也跟了过去。
  沈立国上了儿子的车,跟沈辉说着订婚的各种细节,主要还是亲戚们提的各种意见和跟黄家沟通的过程,过程大体还算顺利,当然不愉快的事情也有。
  如果只是沈立国和黄有福,什么都好商量。
  可说话的嘴多了,简单的事情也会变的很复杂。
  沈辉只听不说话,出门的时候还瞅了眼开门的老头,问老爹:“这谁?”
  沈立国道:“老钱,以前一起干过活的,你二叔活干完后留下看大门。”
  沈辉没见过这人,不过青河园的人员安排他早就有打算,道:“别让看大门了,去工地上吧,等年底收拾完了让安保人员进驻,工地上那些人以后别往青河园弄,我有安排。”
  沈立国道:“看个大门又不是体力活,有啥不行的?”
  “门卫是安保人员的工作,放个老头干什么。”
  沈辉解释:“青河园用的园艺师和工人得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人我来安排,你和我妈就不要管了,回头找几个洗衣服做饭打杂的就行,两口子最好。”
  沈立国没说话,也不想管这事。
  老头的工资也不是他发,是总包方发的。
  只不过老头以前是沈立民的人,又是跟太上皇一起打过工的,当初沈立民把人推荐过来的时候,沈立国也给说了话,所以不好拒绝,睁只眼闭只眼。
  甚至鲁总为了让老头发挥作用,时不时还给递包烟。
  谁想老头只抽烟不办事,转头就给忘了,让鲁总恨的牙痒痒。
  幸好就几个月,等年底交工后,这些人员就会全部移交,到时还要不要钱老头,那就是沈老板的事了,江南园林最多给发几个月的工资,对鲁总来说就是个顺水人情。
  沈立国没打算多管青河园的事,甚至压根就没打算要住到青河园。
  这么大的园子,冷冷清清的哪是人住的。
  还是天汇佳苑热闹,小区里就有棋牌室,打牌啥的都很方便。
  要是住青河园,想打个牌都得跑天汇佳苑去。
  园子修的再好,没有人也是白搭。
  越老越怕孤单,沈立国和张金花都不是喜欢清净的人,再加上儿子女儿都大了,在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好不容易在天汇佳苑住熟了,可没想过再搬青河园来住。
  回到天汇佳苑,张金花也回来了,十几号人满满当当的挤了一屋。
  本来亲戚没打算来,可沈辉来了,正好再讨论下大老板订婚的事。
  儿大不由娘是常态,为人父母的教育子女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可随着子女长大,父母总会觉得失落,因为儿大不由娘,想管管不到。
  特别是沈老板这种,就更没法管。
  有机会刷一下长辈的存在感,亲戚们自不会放过。
  除了结婚这种大事,其他的事情上亲戚们想刷存在感,也没法刷。
  七嘴八舌一边讨论,一边征求沈辉的意见。
  沈辉只听不说,被问到就说挺好。
  正寻思怎么脱身呢,手机就及时响了起来。
  ……
  县府。
  黄波给李县长续了杯茶,考虑了下,说了件事:“县长,听说沈总十一订婚。”
  李县长愣了下,随即笑着问:“你姐回来了?”
  黄波点了点头:“上午回来的。”
  李县长点点头:“行,我知道了。”
  黄波没再多嘴,悄悄退了出去。
  在体制内打拼需要资源,他知道自己没根脚,想出头很难,唯一的机会和资源就来源于老姐,可者沈老板,领导也都知道,不然自己是没机会给县长服务的。
  老姐和姓沈的国庆订婚,他考虑了好久,才下了决心。
  这种事情就算自己不说,过后领导也会知道。
  与其被领导以后问,还不如早点给领导汇报一下。
  沈老板现在越来越骚气,不管去省里市里都是坐上宾,在领导们眼里,就是妥妥的稀缺资源,黄波相信,领导也希望能够跟沈老板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
  那么沈老板订婚就是个关系,及时把消息汇报给领导,只会加分。
  至于会不会给沈老板带来什么麻烦,黄波也考虑过了。
  不会有麻烦。
  多加把椅子的事。
  况且领导很大概率不会过去。
  很大可能让自己准备个礼物啥的给送过去。
  况且就算有麻烦,对姓沈的来说能算多大的事?
  想给自己当姐夫,不尽点姐夫的义务怎么能行。
  办公室。
  李县长琢磨一阵,就给班长打电话:“书记,刚得到消息,沈总十一订婚,人应该已经回来了,晚上书记有安排没,没安排的话我安排个地方一起请沈总吃个饭?”
  “订婚?”
  汪海峰有点意外。
  “嗯,是订婚。”
  李县长道:“我秘书黄波说的,沈总为他的事还给书记打过电话。”
  汪海峰道:“那你安排吧,沈总现在是大忙人,想见一面可不太容易。”
  李县长说声好,挂了电话就打给沈老板。
  ……
  天汇佳苑。
  “我去趟县里,找李县长有点事。”
  沈辉打完电话,跟亲戚们打声招呼就出门了。
  本来亲戚们在商量他订婚的事情,这个时候走人不太礼貌,但实在没心思听,又找不到借口离开,李县长这个电话可真是及时雨,真该好好感谢一下。
  亲戚们没话说,毕竟县长打来的电话,这个理由足够强大。
  等沈辉离开后,亲戚们也没了讨论的兴趣,坐了一会儿就散了。
  沈辉没去县里,而是去了青河宾馆。
  路上打了电话,到青河宾馆时一堆人已经等在楼下。
  沈辉多少有点无奈,给沈超打电话是为了确认下人在不在,没让人迎接他的意思,没想到沈超这小子竟然走漏消息,以前被人迎接觉得还挺爽,被迎的多了就有点烦了。
  可想想就释然。
  有些东西不是他一厢情愿能改变的。
  而且也没必要改变。
  自己在变,身边的人和亲戚兄弟同样在变。
  没道理自己在改变,其他人却还原地踏步。
  至于这种变化是好是坏,那就只能交给后人评价了。
  “沈总回来了。”
  老秦同志也下来了,站在一堆人前面,接着跟下车的沈老板握手。
  “秦总辛苦了。”
  沈辉笑着跟老同志握手,然后又挨个跟管理层握手。
  老同志挺不错,除了喜欢吹个小牛皮,包庇一下犯错的年轻人没其他毛病,也从不往口袋里装钱,工作上是真的兢兢业业,没啥挑剔的,还特别爱操心。
  虽然闲心操的有点多了,但确实是沈涛的得力助手。
  沈涛毕竟年轻识浅,好多事情考虑不周,解决问题缺乏经验和思路,老同志从旁帮衬了不少,特别是在处理地方关系方面,老同志充分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小问题变成没问题。
  大事情变成小事情。
  小事情变成好事情。
  即使有沈老板和项目本身的影响力,老同志这张老脸同样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辛苦啥!”
  老同志笑呵呵:“我总不能白拿一年二十万的工资,工作了一辈子,我也没拿过这么高的工资,怎么也得对得起沈总给开的薪水啊,我最瞧不起的就是只拿钱不干事的。”
  “听到没!”
  沈辉笑着教育一干管理层:“这就是老一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以后你们要多跟秦总学习,虽然现在好多企业都很少再讲奉献,甚至有人说谈钱才是对员工最大的尊重,我也赞同这个理,但我们不可否认,奉献是一种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