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国金融 >

第245章

大国金融-第245章

小说: 大国金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姗从偏门离开后,员工们立马就炸了锅。
  三五成群的一边往外面走,一边热烈讨论。
  新东家来了肯定会有点新气象,这个大家早有心理准备,可这个新气象却着实让大家有点意外,虽然跟过去的那种模式和气氛有点格格不入,但绝大多数员工都挺喜欢。
  这才是做事的态度。
  当然,大家也不傻,不会被几句鸡汤就灌的失去判断力。
  饼画的再好,也要能实现才算。
  大家只是对杨姗说的那些关系到自己福利待遇的饼比较感兴趣,讨论着能有几分落实的可能性,至于理念和目标什么的还是要先放放,现在想这个有点早。
  先得把肚子吃饱了,才有心思想那些。
  大礼堂偏门。
  杨姗叫出后面出来的石宝川:“沈总回来了,我回去一趟,你跟我一块去。”
  石宝川一愣:“什么时候回来的?”
  杨姗道:“应该是昨天回来的,早上到公司去了。”
  石宝川有点为难:“我好像还不够格给沈总汇报工作吧?”
  杨姗道:“你那是心理病,得治,财务一团糟糕,那点钱够干什么?要想实现沈总给定的目标,没钱怎么行,难道你还指望我去给你跑资金不成?”
  石宝川忙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走吧!”
  杨姗不听他解释,后面又有人过来了。
  石宝川无奈,只得跟上。
  到了前面时,一辆奥迪已经开了过来。
  沪星机床原本有不少车,可在之前清算移交时,大部分车都被抵出去了,最后就剩下五辆车,两台快十年的凯美瑞,一辆考斯特,一辆商务别克,也老的快退休了。
  最好的这辆奥迪,也是七年前的一辆A6L。
  和星海投资相比,沪星机床确实像是个破落户。


第357章 找靠山撑腰
  沈辉没想到杨姗快下班了跑了过来。
  问了问沪星机床的情况,虽然心里挺满意,但压力还是要给的:“抓紧时间,三个月内把风气扭转过来,只要思想观念转变过来了,剩下的都好说,不听话的该开就开,有本事有能力的该提拔就提拔,可以不赚钱,但起码要能把自己养住。”
  杨姗点着头,末了道:“就是资金有些紧张……”
  沈辉这下挺痛快,问:“要多少?”
  杨姗道:“还得五个亿才能运作起来。”
  “打报告吧!”
  沈辉没有问原因,心里有数。
  杨姗应了声,又说起她掌握到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基本情况:“感觉创新研发在官企就是个口号,只停留在嘴上很难落实在行动上,就算搞研发也多是应付差使,没有多少主动性和进取心,或许上面的人想要成绩,但因为管理模式的原因下面的人却没有积极性,我觉的主要还是思想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
  沈辉就从里面出来的,如何不知道根源在哪,嗯了声道:“此类企业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做事情不行,搞办公室政治却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习惯和思想是最难改变的,所以才要快刀斩乱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完没了的推诿扯皮和试探上。”
  杨姗道:“不光是管理层,我发现好多员工也是混日子的心态。”
  沈辉道:“最上面的人混日子,下面的人自然也会跟着混日子,不能怪员工,这是上层建筑决定的,当然基层也有许多混吃等死的老油条,这样的人威害更大,该收拾的也要果断收拾,重点还是环境,要想让工匠精神不再是一句口号,就得有相应的环境。”
  杨姗点点头表示明白,道:“最近正在跟猎头公司接触,准备挖一个有水平的人事总监过来,先把行政架构调整一下,下个星期我准备搞一场公开竞聘,所有中层和高层副职全部都竞聘上岗,到时还请您和陈总过去指导一下……”
  沈辉就笑了,点头:“可以。”
  杨姗也松了口气,坐到下班才离开。
  沈辉进了休息室,一边换衣服一边心里还琢磨,杨姗进步确实挺快,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只要管用就成,公开竞聘这种东西,他以前在隆兴时就见识过不少。
  上面领导想整人,却不能直接撤换,否则太招人恨。
  那怎么办?
  搞个公开竞聘呗,谁有能力谁就上。
  如果是星海投资,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已经基本统一,沈辉这个老板的权威也能让所有人不敢有意见,有问题说换你就换你,压根用不到这种曲线救国的法子。
  但沪星机床不行。
  本来就存在问题,杨姗又是单人匹马的过去,连个帮拳的都没有,蛮干的话,只会让管理层人心惶惶,更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所以才需要一些智慧和手段。
  至于请自己和陈丽君过去,纯粹就是去镇场子的。
  就像在隆兴时有时开会要请个上级领导到场指导,真以为领导是来走过场的?
  上级领导都来了,就说明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上级领导都重视的事,你下面的人敢有意见?
  想不想混了。
  沈辉也是被熏陶过的,自然明白里面的道道,杨姗刚过去,还没有站稳脚跟,需要他给镇场子自然不会拒绝,自己过去指导一番,肯定下杨姗的工作,就算有人有意见,只要没人敢当面置疑杨姗的决定就够了,现阶段给杨姗在沪星机床树立绝对的权威很重要。
  没有绝对的权威,这个所谓的一把手就是个空架子,是不可能把队伍带好的。
  你的决定都被人置疑,还怎么能执行的下去?
  而杨姗这个总经理的权威,则代表着星海投资的掌控力度。
  只有给杨姗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星海投资才能彻底掌握沪星机床。
  可不是接盘了沪星机床所有的股权,就代表星海投资能彻底掌控沪星机床。
  要是下面连你派去的总经理都不鸟,还掌控个求啊!
  中午吃过饭,沈璐飞去了宁西。
  没坐她哥的飞机,自己坐民航飞到省城再坐火车回青河。
  沈辉没送她,黄佩佩送去机场。
  下午,星海投资召开了一个人事专题会议。
  会议是陈丽君发起的,相关内容已经跟沈老板汇报过了,还拿到会上讨论,是为了征求各位高层的意见,让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星海投资发展的太快,已经不能用高速来形容。
  这种超高速的膨胀速度难免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而人才储备最为明显,业务量的急剧增加不但造成了效率的下降,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特别是财务系统和五大投资部,周佳慧和魏宗如也跟沈老板提过这个问题。
  陈丽君作为主管人事的副总裁,自然要牵头解决好这些问题。
  所以在征得沈老板同意后,就组织召开了这个专题会议。
  招人没问题,再招五百人也没问题。
  可是,在从校园招聘还是从猎头挖人这个问题上,却产生了分歧。
  魏宗如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激情,可塑性较强,而有工作经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已经基本定型,可塑性没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强,力主从校园招聘。
  而陈丽君则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被社会搓磨过,比较理想化,工作中遇到不顺不从自身找原因,认为是企业的问题,甚至会牢骚满腹,适应能力比那些有经验的差太多。
  听了两人的观点,沈辉也有点头疼。
  陈丽君的观点他很赞同,因为有切肤之痛,隆兴时手下的两小姑娘就是这种情况,毕业后就到了隆兴,适应能力确实很差,发牢骚那是家常便饭。
  可老魏的观点也没有错,被社会搓磨过的人业务能力和适应能力确实比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强,但思想和行为习惯这东西一旦定型,想改变确实有难度,的确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活力和激情,所以星海投资有理想的员工不多,甚至还有混日子的。
  认真琢磨了一下,沈辉做出决断:“各占一半吧,从社会招聘一半,再从各大高校招聘一半,先看看这两种人才渠道的优劣势在哪里,再进行调整。”
  陈丽君道:“我觉得不能将门槛限制在那些一流高校,国内的教育模式埋没了太多有天赋的人才,不擅长应试考不上名校的未必不是人才,可以适当的放宽门槛和学历,甚至组织一次实战测试,把那些真正有天赋的人才选拔出来,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
  魏宗如也点头:“我赞同陈总的意见。”
  “那就这么办!”
  沈辉从善如流:“实战测试这个办法不错,我记得有企业好像也搞过。”
  陈丽君道:“确实有业内企业跟行情软件平台联合搞过这类测试,不过基本上都是针对股市,公司的主要业务都在海外,我觉得测试也得主要针对外汇和期货相关领域。”
  沈辉敲着桌子琢磨半天,道:“模拟盘和实战是两回事,既然要搞那就搞真实点,这事魏总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搞个实盘测试,花点成本也无所谓。”
  魏宗如道:“搞实盘测试也行,可以请同行帮忙,各家提供测试账户,需要的资金公司出就行,以星海现在的行业地位,协调这点事还是没问题的。”
  沈辉果断拍板:“要搞就搞的全面点,把全球主要的金融投资品类都加进去,参加哪个品类的测试也可以自由报名,先发个公告出去,看看有多少人报名再说。”
  陈丽君道:“这样报名的人数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料。”
  魏宗如道:“可以先搞模拟盘测试进行第一轮筛选,这个没什么难度,等模拟盘测试结果出来后,再从里面挑选拔尖的进行实盘测试,就算模拟盘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但基本上还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在这方面有没有潜力和天赋的。”
  “我觉得可行。”
  陈丽君没意见,这的确是个办法。
  否则要是报名的人太多,根本没法搞实盘测试。
  沈辉也没意见,老魏考虑的还是有道理的。
  讨论到这里,人才储备的主题可以说已经有些偏离了方向。
  不过沈辉不在意,开会的目的是为了集思广议来解决问题,只要能解决问题,无所谓跑题不跑题,一人智短,大家都散发下思维,指不定就能碰撞出火花来。
  而讨论的结果也很让他满意。
  这套组织拳下来,应该能选出一些真正有天赋的人才。
  星海投资不能光靠他一个人拉着前行,那样不是长久之道。
  老魏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像沈老板一样,带着星海与西方那些金融寡头们争锋,一个力人智慧和力量终究有限,沈辉的传奇不可能复制,只有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团队,沈辉才有可能站在高处看风景,不用再费心费力的亲自下场拉车,才能在数十年后放心的退休。
  由此,沈辉又想到了星海的战略方向。


第358章 婚纱和钻戒
  经过一年的思考和规划,在沈辉的规划里,星海有两条路可走,但不论走哪一条,人才梯队的建设都至关重要,今天这个会,既是人才战略启动会,也是总体战略的试金石。
  把原因后果梳理了一遍,沈辉瞬间明白了好多东西。
  手下的这些高管没一个是简单的,这是在拿人才战略试探他呢……
  公司的战略方向迟迟不明确,想来这些人坐不住了。
  会议结束之后,全程没发言的张悦跟着沈辉去了董事长办公室。
  “你有事?”
  沈辉有点奇怪,会上不吭声,现在却跟来自己办公室干嘛。
  张悦道:“有人试探你呢你看不出来?”
  沈辉无语地道:“我在你眼里很傻吗?”
  张悦瞅瞅他,半信半疑道:“你真的能看出来?”
  沈辉脸就有点黑:“无非是想看看我在战略方向上的真实想法,我要是连手下的这点试探都看不出来,还拿什么领导星海投资,不如早早退休回青河当个富家翁去。”
  张悦就有点惊讶:“我看你一直不表态,还以为你看不出来呢!”
  沈辉往后一靠道:“不表态是因为有些东西我还没有考虑成熟,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说过,我要是能把60%的心思用在学习上,上个麻省理工是没问题的,要是连这点儿智商都没有,我拿什么领导你们这群高智商的人,不得被你们卖了还了给你们数钱?”
  张悦无语,瞅他几眼,怎么也不像是高智商的样子。
  可这话不能直说,毕竟人家是老板。
  “我觉得星海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大的问题。”
  张悦换了个坐姿,道:“以星海投资现在的规模和影响力,能担任高管的,都应该是具备全球化视野和极强的战略思维的精英,能干到中层的,也至少应该具备能在其他同类企业担任高管的能力,可现在星海的那些部分负责人有几个具备这种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