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91-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莎。贝蕾紧随其右。
利来又带二人换了一家西餐厅吃晚饭,没有去中午吃过的那家店。
中午那家餐厅的食物口味,他吃了之后,并不是很满意。
反正做的马马虎虎,也不新鲜。
利来做为一个厨师,随便看一眼,不用吃,都可以看的出来。
吃了之后,就更不满意了。
相对比晚上吃的这一家餐厅,虽说也是半斤八两,但这食物和质量,至少是新鲜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来对美食的态度是非常严肃,追求完美主义的厨子。
所以他在给顾客做菜的时候,认真负责,是第一位。
其次是美食的质量问题,也是最重要的。
食物本身就不行,再怎么做,也是美中不足的。
吃饱,喝足,利来便带着二女逛街去。
加上如今已经是农历十一月,米国的冬天比起国内来,还要冷的多,三人身上的衣服都不多。
只带了两身外套,一到这边来,可就冷多了。
利来带着二女,首先就是去逛衣服店,一人买了几身保暖内衣内裤,然后又一人买了几套外套。
又买了些鞋子,日用品,零嘴饮料啥的。
差不多就逛到晚上十点,然后三人又去吃了点夜宵,才回去。
这些地方,晚上并不是很太平,所以还是得注意一点,不能玩的太晚了,以免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灾难。
回去酒店后。
利来又泡了一个澡,出来看了一会电视剧。
过了会,就已经零点半,也就熄灯睡觉。
明天,王璐琅想去附近的唐人街看看,利来了,也就不得不陪她们去走走。
早上好(^_^)
第二百五十章 唐人街游
唔唔唔~
利来一觉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睛,就听到窗户外刮风的声音,一阵又一阵的,是在刮大风,有些吵。
直接把他吵醒。
利来拿起手表看了一眼,原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钟。
这是睡过头的节奏。
他马上爬起,下床,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外面,此时已经变天了。
从窗户外面吹进来的寒风,给了他一个激灵:“好冷!”
利来忙后退两步,赶紧儿的把窗户关上,回到床边穿上了衣服,这才不冷了。
冬天就是这样,起床那会太难。
利来又看看天空,已经乌云密布,不用说的就知道,已经开始变天。
估计不是雨,就是雪。
如果下雪,那么天气比起平时来,就要更冷好多倍。
这么晚,早餐还没吃,肚子早有些饿。
利来赶紧刷牙洗脸,打开电视机,把音量放大了一些,然后从购物袋内拿了一包牛奶和一个三明治,就吃起来先解饿。
这些食物了,都是昨天晚上和王璐琅,伊莎。贝蕾上街从超市买回来的零食,正好补充一下体力,是最为方便的食物。
吃完。
利来的精神力就好的多,体力也补充了一些,肚子也不那么饿了。
利来想到隔壁房间的二女还没有动静,应该也是睡过头,此时还未醒,马上就去敲她们的门。
过了会……
门终于打开,王璐琅警觉的从门缝内探出了半个脑袋,见是利来站在门外,这才放心的全部打开:“来哥,早上好!”
“早上好王璐琅!”利来过进去,王璐琅才把门关上。
伊莎。贝蕾已经进入卫生间,方便去了。
她俩也是刚刚醒来,和利来一样,也睡过了头。
等到二女收拾好自己,时间已经九点半了,到外面随便买了点糕点吃,补充一下体力。
一起来到马路边,利来招手拦了一辆的士,和二女上了车。
“二位女士,先生,去哪里?”壮年黑人的士司机用英语问了句。
“去唐人街!”利来也用英语回了句。
“坐好了!”司机笑道。
马上发动车子,掉了个方向左转,向天桥那头开去。
还打开了音乐。
一天这司机那抖擞劲,就是个“乐天派”!
王璐琅立马看向了利来,不曾想到的是,自己这个小老板的英语说的如此流利。
简直和这个司机如出一辙。
也还是第一次见过,利来用英语和老外交流。
不过也正常。
以前住在国内,也不用说英语,利来在她面前,也不可能说英语。
但如今是在米国,见到老外,只能用英语交流了。
伊莎。贝蕾也很意外,利来的英语会如此之好。
毕竟,她之前也没听到过他说英语的。
“来哥,你会说英语吗?”王璐琅终于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利来就回头看了她一眼:“嗯,会一点,和老外日常交流,还是不成问题的。”
日常交流不是问题?
这得英语几级啊!
王璐琅张大着嘴巴,一脸难以置信:“这就了不起了!能做到日常交流不是问题,就怕不多把英语掌握了个八九不离十。”
利来非常低调道:“小琅,实际上也可以这么说。”
“那来哥,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哦,一半老师教的,一半没事的时候,就自己练习,学习一下,也就会了。”
“自学成才?”王璐琅有些不相信,他有这种本事,还能自学成才,就看了坐身边的伊莎。贝蕾一眼:“来哥,你是和贝蕾学的吧?”
利来就笑笑,不说话。
反正不可能说,是在前世学的。
伊莎。贝蕾赶紧摇摇头,否认道:“璐琅,真不是我!我和你一样,也是刚刚才知道,他会说英语。”
看贝蕾也不是一个会说谎话的人,难道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王璐琅想到这,对于他这个人也就更加好奇,心说,来哥这是深藏不露,懂的还真多!
如此一来,连翻译都不用请,在米国就能横着走。
利来今天穿的是一身水蓝色的中山装,正好是去唐人街,气场这一关少不了的。
黑人司机把三人拉到唐人街路口,才停了下来:“先生,唐人街到了!”
利来回头扫了二女一眼,示意下车,才向司机问道:“多少钱?”
“五十。”黑人司机笑道。
利来知道,这是五十米元,还真不便宜,递了张一百米元的过去。
黑人司机高兴的找过五十:“谢谢!祝你旅途愉快!”
“谢谢!”利来下了车,走到路边。
看着出租车掉了个头,疾驰而去,这才笑着扫向了右手边的唐人街。
比起想象中的唐人街,可比现实中的差远了。
它就像是一座小围城一样,里面的房屋高低不平,好的坏的,小的旧的,但是高楼大厦,华丽的大楼,却是没有。
和外面的米国城市,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由此也可以看的出来,华人在米国的地位并不高。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在米国,华人的地位,还不如非洲黑人的地位高。
再者,米国一直有种族歧视,不同等条约。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白种人,一切的有色肤色种族人,在这里的地位都提高不起来的原因。
而华人居住的唐人街,也得不到米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设,资源补已,只能自生自灭,自求多福,谋生路。
差不多就是放养,又得不到应有的自由,还非常苛刻,资源倾斜,限制发展等手断,算是被人家排挤的出局的对象。
所以一直以来,唐人街以外的米国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唐人街内部,依然是几十年如一日,一尘不变。
所以唐人街与米国真实世界,可以比做成两个不同的世界。
虽然是在同一区域,但是墙内和墙外的天地,却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差别。
“来哥,这就是唐人街吗?”王璐琅望着面前的街区,和她在国内脑海中想象中的那个唐人街,完全是两回事。
不但和外面的米国世界不一样,而且还不如国内的城里发达,繁华,还非常老旧,里面的房子也很老旧。
虽说已经九十年代了,可这些房子,有些还不如七八十年代的城市建设。
到像是五六十年代的城市风景,反差太大了。
利来自然看出了王璐琅心中所想,于是笑了笑道:“嗯,是不是和你之前想像中的唐人街不一样?”
感谢书友们订阅,各种支持,谢谢
第二百五十一章 眼见为实
“嗯嗯。”
王璐琅点点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来哥,你说的对,比我想象中的可不只差一点点,而是差了很多。”
“嗯嗯!”
利来就笑笑道:“其实闻名不如眼见!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样,希望越高,失望往往也就越大。”
“做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所能做的那就是用一颗平常心态去面对,不需要太在意那些看的到的或看不到的。”
“就拿这个唐人街来说,明罢着,就像是对待一个寄宿在这片土地上的过客一样,没有任何权威,又能好到哪去!”
“嗯,来哥,这就是好比房东和房客的关系,主权在房东手里,房客除了按时交租,房子的主权就和房客没啥关系。”
“对了!米国就比一个大房东,唐人街好比房客,你混的好与差和房东半毛关系没有,只要房客按时交的起房租,能给房东带来利益就行,别的不重要。”
“一旦房东的利益或权威受到挑战,那肯定吃亏的还是房客。这就是主与客,强与弱的区别。”
“从古至今,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从未改变过,不只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还是民族,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是如此。”
“就拿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何不是弱肉强食的结果。”
“还有清代的七国联军,攻打清朝政府,割据港,奥,抗日战争,援朝之战等等,皆是弱肉强食的一体表现。”
“就拿米国来说,原住民应该是印第安人,结果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被白人战领,烧杀抢掠原住民的土地,据为己有,哪一个不是弱肉强食的代表。”
“唐人街也是如此,包括黑人,以级所有有色人种,在米国的地位永远都是被挤挤,弱示的一方。”
“所以不管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还是我们个人,只有强大自己,才能让人敬畏,也是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唯一手段。”
“就比如我们国家以前的抗日战争,对朝与米国侵略者的战争支援,对越兰的边际纠纷战争,都是血和历史的教训。”
“我们国家民族的强大,最终用实力打败了敌人,把他们赶回了老家,打到他们缴械投降为止,赢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自我强大的伟大,用实际行动挽救自己。”
“来哥,你说的对!如果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强大,在那几场战争中,他们也不会那么轻易投降的。”王璐琅有感而发道。
利来点点头:“所以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不是没有道理。”
三人一边说,一边向唐人街里面走去。
在利来看来,唐人街虽然是在米国,但一点都不像这里的建设。
到像是国内六七十年代的产物,没啥本地特色,更多的是传承了东方文化。
包括这里,百分之九十九居住的都是华人,也是华人的聚集地所在。
剩下的就是一些岛国人,韩人,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色人种。
白人,一般都不可能住进唐人街来。
就仿佛划了一条界线,各在各的世界。
虽然是在同一座城,但中间始终隔着一道围墙,这座围墙永远是一道坎,永远立在两界中间,无法融纳到一起去。
唐人街内虽然是华人的地盘,但是别小看了这么一个小街区,里面其实鱼龙混杂,并不太平。
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每天都有可能在这里面上演,只有居住在里头的人,才清楚这一点。
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好,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因为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清楚里面的利弊。而外面的人只能看到里面的好处,却看不到其弊端,黑暗的一面,所以想进去。
唐人街也就像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发达了之后,都恨不得早点搬出去。
而外面的人认为,这里是属于自己的乐土,所以很想搬进来,扎堆生活。
然而当他们真正搬进来后,才认清楚现实的一面,再后悔,才知道已经没有能力再搬出去,只能咬咬牙,委屈求全的挣扎着,能过一天过一天。
这和当初的那些从外国移民米国的“淘金者”是一个心理道理,只听说这里有金淘,不知道背后那些辛酸泪和早已经堆积成山的白骨,早已尸沉大海,被人遗忘,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
当然,有小部分人也在这场淘金赛中获得了应有的报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