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仙门混北欧 完结-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物价肯定不能跟冰岛比,何况这还是一个乡镇。
全球物价北欧最高,北欧物价冰岛排第一,像哥布尔这样的饭量去敞开肚皮吃早餐一个人就能吃出一百多美元。
莱茵不无嫉妒的说道:“你们这里花费这么少吗?上帝真不公平,该死的,我酸了。”
“你恰柠檬了吗?酸个屁的酸,你们在冰岛赚多少?”陈松没好气的说道。
特里克朗猛的问道:“这里啤酒多少钱一杯?”
“没有一杯杯的,只有一瓶瓶的,一般是一美元两瓶吧。”陈松说道。
特里克朗迫切的问道:“老大,有没有办法让我留在这里?你知道的,嗯,你知道的,我热爱、热爱中国文化。”
陈松简短的回应道:“滚你个球。”
了解中国物价后开始采购,他们去了镇上最大的超市,然后光是啤酒就采购了二十箱,特里克朗自己掏钱,他说他请大家喝啤酒。
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一些红肠卤香肠炸肉炸鱼炸鸡块之类的东西,回到家他打开卤菜的袋子就开啤酒喝了起来。
“有什么活动安排吗?”莱茵问道。
陈松说道:“我们在村里有什么活动?哦,我要去水库抓鱼,你们去不去?”
莱茵不感兴趣:“抓鱼有什么意思?流萤镇有河流也有海,要抓鱼何必来中国?”
陈松想了想说道:“班长,要不你开车带他们去县城转转吧,找个商场好好逛一下,我看他们挺有采购热情的。”
张之铎是出了名的有执行力,他点头道:“好,你不去?”
陈松摇头道:“我还有点别的事,今天你们去吧,改天抽空咱们一起去市里。”
陆大鹏说道:“干嘛不直接去市里?就个小屁县城有什么好逛的?”
陈松笑道:“小屁县城?对于这帮人来说咱们县城的人流量就已经很恐怖了,他们整个国家也没有县城城区人口多,带他们去开开眼界吧。”
特里克朗不去,他就留在家里喝酒。
大金毛对他别有感情,特意趴在他身边,然后偶尔能混上一块香肠或者一块炸鸡吃。
布鲁斯也不想过于奔波,他留在村里想转转看看。
老爷子爱好摄影,他准备搞个中国乡村的摄影专题,回到冰岛后可以去镇上搞个摄影展。
陈松去借了小眼渔网、抄网、筛子和水桶这些东西自己赶往水库,除此之外他还是让陆大鹏帮忙联系了一家鱼苗供应商,准备买一些鱼苗。
陆大鹏对此挺有疑问的:“你养猪养鸡就罢了,偏偏还养虫子。养虫子也就罢了,怎么还准备养鱼呢?再说你有地方养鱼吗?”
陈松斜睨他道:“多学学班长,上帝为什么给你俩耳朵就给你一个嘴巴?”
陆大鹏讪笑道:“防止吃的太多发胖是吧?”
陈松:“滚,对了那些虫子你给我养好了,过完年我要用。”
冰岛一场雪灾后面又连绵好几场雪,牧场的屎壳郎们已经被冻死了。
两辆车要去县里,陈松就去借邻居家的电车。
现在电车在乡村之间发展极快,他上大学的时候这东西还勉强算是个小奢侈品,只有少数几个家庭才有,普及率甚至比不上摩托。
短短数年过去,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好几台电车。
陈松邻居家里还买了四轮电车,这叫老年助力车,不用上牌,在乡村开很方便。
围着车子看了看,陈松回去后果断对张之铎说道:“班长你帮我买一台这种老年助力车,我给我爸妈开,我爸整天骑着电车去干活,夏天热冬天冷还危险,是时候换个装备了。”
张之铎点头道:“好,正好咱一个同学家里干这个。”
分道扬镳,陈松骑着电车围绕着山路转了起来,一直转进山里的水库去。
这座水库孕育了周边大山里的文明,早年间它是一个天然湖,蓄水量很丰沛,出水口形成了一条大河,河流出山后又分流成了几条小河,包括陈家沟子在内的村子都是沿河而居。
改革开放后,江浙的农民们从土地里被解放出来,天然湖被改建成了水库,不再提供农业用水,改成为村镇供应饮用水。
一度好些年,政府对水库看管很严,不准捕鱼不准捞虾不准破坏水质,这导致里面鱼虾蟹蚌泛滥开来。
最近几年天气干旱,水库水量不足,县政府又主持修建了新的饮水线路,这样水库管理就不是那么严格了,允许老百姓来捕鱼捞虾,但还是不准洗衣服和倒垃圾。
陈松骑着电车从小路转到大坝上,他放眼四顾,举目便是烟波浩瀚。
第535章 捞鱼苗
不管是之前待在钱塘还是后来去了流萤镇,陈松都是经常能看到海的,他见惯了广阔无垠的海洋,说起来这水库真不算什么。
但感觉不一样,陈松看着水位下降严重的水库在想,原来这片水域面积并不是很大。
说来巧合,就在他出生那年这水库开始动工,主体工程很快结束,可是此后四五年一直在修修补补。
从那之后,水库成了镇上孩子们的游玩聚会的好地方,政府担心淹死孩子,从那时候就开始严格管理了水库。
可以说,那些想盗鱼电鱼的完全是跟着孩子倒霉,各个村里轮流出巡逻队,电鱼贼、偷鱼贼们压根没有占便宜的机会。
小时候对陈松来说,这水库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一片海,他还记得当时学习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有一句诗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读到这句诗的时候他便想起了狂风中的水库。
虽然,那会水库里并没有小舟小船。
倒是如今水库里有了小船,小船停泊在岸边,有个老头坐在上面抽烟。
陈松支下车走过去问道:“大爷,这是你的船?”
老头吐了口烟说道:“公家的,我现在管着,咋了,你想用这个船去捞鱼吗?”
陈松说道:“对,行吗?”
老头看了眼他手里的细眼网说道:“肯定不行,你挺好的个青年怎么没有点公德心?这是什么网?这是绝户网,你用这个捞鱼不怕天打雷劈?”
陈松没纠缠,他骑上电车去了最近的村子,买了一条烟回来。
他买的是白头利群,劲大,便宜,当地老烟枪很喜欢这款烟。
结果老爷子还挺有觉悟,他瞥了眼香烟说道:“小兄弟,你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吗?你弄了个绝户网,我能帮你吗?”
陈松说道:“大爷我用的是绝户网,因为我专门来捞鱼苗,而且这些鱼苗我不糟蹋,我是打算回去养起来。”
老头诧异的说道:“你来水库捞鱼苗?”
陈松说道:“水库里的鱼苗性子野,好养活。”
老头纳闷:“性子野,好养活?”
二者之间的逻辑性他联系不起来。
陈松又说道:“我说的是真的,要不你盯着我,我用绝户网真不是想一网打尽,就是想捞鱼苗,这样我捞到大鱼我放生行不行?你可以盯着我。”
老头狐疑的说道:“真的?”
陈松点头:“千真万确!”
老头把绳子放开,陈松帮他把小船推进水里,然后两人上船后老头发动舷外挂机,小铁皮船顿时呜呜呜的开始乘风破浪。
冬天浙西南温度不算很低,可是这边湿度大,水库上湿度尤其大,即使阳光灿烂但水面上好像依然飘着一层水汽。
陈松抗冻,老头只能猛吸香烟来御寒:“年轻就是好,小伙睡冷炕,全靠火力壮啊。”
听了这话准备撒网的陈松笑道:“我全凭修仙炼出来的火力,它能不壮吗?”
老头吐了口烟问道:“熬夜修仙吗?”
陈松乐了:“大爷你懂的还不少。”
老头无奈的说道:“孙子在家捧着个手机不是看直播就是看一堆乱七八糟的视频,都是跟那玩意儿学的。”
一边聊着,陈松一边想要撒网。
他知道这水库里鱼苗多,所以想看到鱼苗群再撒网,鱼苗不比成年鱼,四大家鱼里面特别是草鱼和鲫鱼,这两种鱼的鱼苗最喜欢聚集在一起生存。
陈松小时候倒是经常看到鱼苗群,他那时候都不屑抓小鱼,可是这会特意来找却找不到了,起码水面上没有。
没办法他只好随便撒了一网下去,过了一会他又收网,结果随着渔网被收回来,里面还真是有不少小鱼苗在蹦蹦跳跳。
小鱼苗生命力不行,陈松赶紧把它们收集起来倒入水桶里。
有了第一网的信心,他再下网就放心多了。
这样第二网再收上来他竟然发现了好几条大鱼,最大一条草鱼得有他小臂长短,对于山里的水库来说这个头不算小了。
陈松不想要大鱼,他带来的水桶多是多可个头小,容纳不下大鱼,再说大鱼太能折腾,把它们跟小鱼放在一起很快会将小鱼苗给折腾死。
还有就是他曾经向老土承诺过,捞到大鱼也不会留在手里,于是他一手抠住最大的草鱼就往水里扔去。
看到大鱼啪啦一声落入水里,老头眼睛瞪大了:“哎哟,小伙子你真不要大鱼啊?”
陈松说道:“对呀,我能骗你吗?”
老头用看煞笔的眼神看着他说道:“那你不要你捞上来了别扔了,给我呀,我要,我带回去给孙子炖鱼汤喝,自己也能下个酒。”
渔网里还有四五条半大不大的鲫鱼和鲤鱼,里面的鲫鱼长得很肥实,老头船上有草绳,他很娴熟的用草绳穿过鱼鳃把它们给绑住了。
绑好这几条鱼,他美滋滋的说道:“咱这山里水库的水可不一般,养出来的鱼也不一般,特别是咱的鲫鱼,你看这鱼肥嘟嘟多漂亮?还有你看这鱼鳞颜色,好看不?我跟你说,这鱼回去糖醋一下味道可美了。”
陈松想了想道:“对哈,那我待会也得带几条回去。”
老头问道:“你不是不要大鱼吗?”
陈松说道:“改主意了。”
老头嘟囔道:“我感觉我被你给骗了。”
说着,他撕开烟盒拿了根烟点上了。
陈松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挂着羊头卖狗肉,他后面捕捞上一网后又把里面的大鱼给放生了。
老头盯着他看,估计是感觉他精神不大正常,于是后面不说话了,不敢招惹他。
陈松带了四个水桶,鱼苗装的差不多后他便让老爷子划船靠岸,电车后座上绑着两根棍子,正好一头挑一个水桶。
他小心翼翼的骑着电车离开水库,冬天来水库的人少,他看周围没人索性随便找了片林子,进去打开光门拎着水桶就到了阴阳峰。
鱼苗全被放入了黄泉池中,此时水池里已经有一张渔网了,渔网临近岸边围成一圈,暂时做了个养殖场。
陈松把鱼苗放进去观察了半晌,除了在水桶里挤死的一些鱼之外,多数鱼苗活的好好的。
毫无疑问,黄泉潭能养鱼。
于是他再开光门返回山上,挂着空桶又去了水库。
老爷子收拾小船准备走呢,看到他回来懵了:“你咋又来了?”
第536章 初中同学
面对老爷子的疑问,陈松挥了挥渔网:“继续干啊。”
老爷子满脸苦笑:“你今天跟鱼崽子是干上了是不?”
陈松哈哈一笑:“这算什么干上了?刚开始搞呢。”
老头收了他的烟,也不好意思不帮他撑船。
另外老头还觊觎他捕捞上来的大鱼,这不马上过年了,按照风俗当地过年要用鱼来祭祖也要做贡品,年年有余嘛,所以,大鱼越多越好。
陈松又下网,这时候从堤坝上又来了两个人,一个大人领着个孩子。
两人也是来捉鱼的,看到漂在水面上的小船后那大人便使劲挥手。
老爷子眯着眼看了一阵嘟囔道:“这是谁家的娃?认不出来,嗯,不是熟人。”
陈松的目力这么好都看不清岸上人的样子,老头子一把年纪能看清就神了,显然他是不想开船回去。
不过陈松的渔网很给力,一网下去基本上一个水桶就满了,而且随着经验积累,他撒起网来越发娴熟,很快水桶又满了。
小船往岸上行驶,陈松说道:“老爷子你别急着走,我待会还回来。”
老头看看挂在船舷上的鱼说道:“成,那我等你。”
小船靠岸后,陈松跟等在岸边的父子两人打了个招呼,然后两人对眼一看顿时有点愣:眼熟。
陈松记忆力更好,他指着那人问道:“你是、哈,窦凯凯,逗儿哥。”
窦凯凯是他初中同学,为人很幽默,喜欢开玩笑、喜欢耍宝,正好他又姓窦,然后同学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逗儿哥。
本来这外号是叫老豆的,后来了解了两广和港台那边老豆别有含义后,大家就改了对绰号的称呼。
他的称呼没错,窦凯凯笑了起来:“哈哈,你还记得我外号呀,哈哈,那个那个,你现在待在哪里?初中毕业咱们这联系就断了哈。”
初中升高中是个坎儿,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