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也开挂 >

第119章

学霸也开挂-第119章

小说: 学霸也开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写任务计划书,这个计划太大了,而且像这个开辟一个新体系的学科,更是十分复杂。
  不过白烨脑海里现在有一个完整的雏形,从每一个指标都每一项计划,都有了初步的研究步骤。
  课题任务书需要有开题报告、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和意义,参与课题的人,创新性一类的。
  最重要的还是一点!
  经费!
  算完了之后,白烨傻了眼了。
  经费:12000万。
  一亿两千万的经费,可以吗?
  第二天白烨把任务书送到管理中心的时候,审核白烨任务计划书的不是别人,正是白烨当时结题时候审核的杨木军!
  国家课题管理中心的主任,杨木军!
  认真看了一遍之后,杨木军点了点头:“一亿两千万?”
  白烨尴尬的嗯了一声,的确钱有点多,但是因为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他正要解释,却听见杨木军忽然问道:“够吗?”
  白烨脑袋当机了一下,尝试的问道:“不够吗?”
  杨木军尴尬了,咳咳一声:“总理都说了,放手去做,胆子大点,你知道去年国家863项目基金资助的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机器人资助了多少钱吗?16个亿!”
  “你这可是开辟一个学科体系的,我觉得应该好好做,重点做,虽然不是钱越多越好,但是,总理的意思是让你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做好!”
  白烨点了点头:“嗯,杨主任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做的,钱也差不多了,这是一个大项目,而且这个肠道微生态的第一步,与其加入太多各种各样因素在里面,倒不如专精的做好这一点。”
  “然后,我们再以这个平台为根基,不断地向外,向上延伸出去。”
  杨木军听完之后,忽然觉得白烨比起当初成熟了很多,他深以为是的点了点头,直接说了句:
  “加油!有什么问题直接来找我。”
  白烨的任务计划书已经提前被审批了,根本不需要专家组的审核,只是象征性的走了个流程就给通过了。
  第二天上午,白烨召集所有在日本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开了一个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把相关的工作安排下去,其实主要是一些临床研究。
  ps:加更的事儿,这周肯定兑现,这周六日加更,工作日实在太忙了,科里很多事,熬夜以后起来一天难受,大家理解一下,平时保证一天两更,周六日给加更!


第219章 :臭不要脸
  其实白烨的想法是先把肠道微生态的体系理论框架给建设起来,往后的深入研究可以后续接上。
  因为现在世界各国可是都在竞争这个最佳贡献奖,虽然不是国际性大奖,但是这个意义却不一样。
  这是世界肛肠领域最认可的奖项,获得这个奖就意味着世界上承认你的国际学科地位。
  等肠道微生态的框架结构建设完成,这个学科的体系也就算基本成型,到时候,就是最佳贡献奖的颁奖的时候了。
  会议上,白烨把分组负责人员统计完毕,总共二十四人,来自全国二十四家三甲医院,每一个人都是这个领域的精英和人才,白烨的意思是回去之后,积极筹备,先把科研小组建设起来,然后再把任务分别下达。
  时间缓缓流失,一周时间转眼就过去了,这一天,白烨看着名单,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全国二十四家三甲医院,一百多家科研机构,上千名科研工作者全部纳入科研名单之内。
  这段时间,白烨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实验室里继续把这个框架逐步完善。
  肠道的微生态的总指标是类r苯肽素,这段时间,白烨相继测试出十几种相关肠道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和肠道疾病的关系。
  这些都为肠道微生态的形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肠道的环境就像血液的环境一样,这些指标就相当于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一类的血液成分。
  而肠道内也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肠道各种菌群生态的指标,每一个指标代表的就是某些种菌群的综合表现。
  现在,白烨要做的,就是把每一项指标分给不同的医院,每一个小组负责研究某一项指标,研究这些指标在人体的重要性。
  这些是临床观察试验,不是单单在实验室就能做好的。
  当一切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的时候,白烨继续在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却接到了来自潘向年的电话。
  这些日子,白烨经常和潘向年等人联系,毕竟因为实验需要统计数据,检测指标一类的。
  接起电话,白烨忽然听见潘向年急匆匆的嚷嚷道:
  “小烨!你去看看最新一期的《亚洲医学杂志新刊》,妈的,这群小日苯简直不要脸!他娘的,这和抄袭有什么区别!我把资料给你发过去,你去看看。”
  潘向年的声音很急促,让白烨顿时也愣了一下,什么东西?抄袭?什么情况?亚洲医学杂志新刊?
  这是什么杂志?
  白烨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款杂志发表了一个专刊!
  而且,这个专刊的名字,就是肠道微生态!
  白烨挂了电话,连忙上网搜索一番,这是才知道,这是一本日国的医学期刊,在国际上也算是小有地位,最高的时候,影响因子高达9分,也是一本明星期刊。
  忽然白烨明白了七七八八了!等潘向年杂志发来之后,点开发现,封面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肠道微生态——肛肠疾病的新纪元!”
  他淡淡一笑,翻开正文的目录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想笑,
  因为其中的很多理论和当初白烨的不谋而合,甚至很多已经很接近了自己两周前在会议上的想法,不过比起白烨当初的理论更加详细和全面。
  其实是因为白烨当时时间有限,没有讲出太多了,而这个专刊里四十多篇文章,是从多个角度和出发点,分别阐述了关于肠道微生态的重要性。
  挨着看了几篇文章之后,白烨索性不看正文,把文章的摘要挨着看了一遍。
  白烨看见其中几篇文章的作者,嗤笑一声,因为很熟悉,相田玉!
  但是不得不佩服对方的能力,特别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这个理论之后,迅速展开研究,然后发表了这么多篇论文。
  白烨也很佩服对方的脸皮,明明当时在会议上义正言辞的说白烨的有问题,否认这个观点,可是现如今,他比谁叫的都欢快!
  动作可真的够快了,直接发表一个专刊,这才多久?竟然能想到这么多东西,能力也真是可以的!
  他明白对方的意思,就是在白烨还没有完善建立这个理论的时候,迅速占下先机。
  毕竟《亚洲医学新刊》也是国际上很有名气的医学期刊了,如此这样的期刊发表了肠道生态稳态的专刊,可以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果然,第二天,世界上很多知名杂志、新闻开始纷纷报道这一事件,甚至很多媒体对此大吹特吹。
  鼓吹相田玉是肛肠疾病的研究先驱,毕竟他本身在世界医学领域就很有地位,再加上如此之多的论文发表,更是增加了社会的影响力。
  当然,也有很多参加过肛肠年会的人出来辟谣,说是白烨提出的理论,并不是相田玉。
  可是白烨却没有一点动静,而相田玉却在《亚洲医学新刊》上面发表了专刊。
  几十篇论文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顿时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而相田玉也成了一个明星人物,在很多人眼里,也成了肠道微生态理论的一个标志人物!
  短短几天,《亚洲医学新刊》的影响因子竟然有了一些波动,在缓慢上升!到了一个历史新高,9。9分!
  ………………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11月1号,当众多期刊发表10月刊的时候,众人忽然发现,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无数本期刊的封面。
  他的名字是白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全球前十的杂志封面,全部印着一个人的头像和名字。
  而后面,却跟着一句话:
  “肠道微生态的奠基人——白烨!”
  一时间,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是何等大事儿,能让一个人被如此之多的顶级杂志刊登在首页!
  而这白烨是何方人物,竟然被称为肠道微生态的奠基人!


第220章 :总理亲笔写的字
  东京市,东京大学附属病院二十三层会议厅内,原本热热闹闹正在召开会议的房间里一片沉寂!偌大的一个会议厅,此时此刻就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不过此时虽然没有针掉在地上,可是……那此起彼伏的急促的呼吸声却十分清楚!
  事情要从一个小时前说起……
  ……………………
  二十三楼的会议室正在召开着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只见会议室的的上方挂着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关于肠道微生态研究专项小组成立大会”
  这次会议,召集了日国国内肛肠领域的所有专家和药企科研工作人员,还邀请了日国政府工作人员。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日国肛肠领域的一次盛大的会议!
  这次的会议就是相田玉一手操办的。
  他策划的《亚洲医学新刊》专刊在发表之后,反响很好,无数媒体和研究所都纷纷对他们关注起来,这极大程度的鼓舞了以相田玉为首的日国肛肠研究小组。
  相田玉借着这股风,直接向上面递交了研究肠道微生态的计划,而且被上面审批通过。
  相田玉信心倍增,雄心勃发,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的发展。
  他根本不相信一个白烨能比得过他们日国上百位精英团队,不可否认,白烨是很有天赋很有能力的一个人,但是研究工作,可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好的!
  更何况这次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的学科,单单靠白烨?
  等着去吧!
  他不是不相信潘向年李穆阳等人,但是科研比的不是人,而是科研综合水平,在这方面,中国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科研水平,差的实在是有点多。
  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当前使用的医疗器材就是发达国家八九十年代使用的,现在早早地已经被淘汰了。
  而我们的临床所有指南,全部来自国外,即便是中医研究最新指南,中药药典,很多也都是参考的国外的最新研究,并非国内的。
  这就是一件十分让人无奈的事情。
  白烨记得张翰林说过为什么当初要去搞科研而不是去做临床,张翰林说了一句话,让白烨至今难以忘怀:我们的落后是一种综合性的落后,如果非要问清楚我们落后多少,我觉得应该是五十年左右,我做一名大夫,一辈子可以拯救一千人一万人,可是改变不了我们落后的现状。
  可是我要是搞科研,研究出一种新药,发现一种新的理论,可能拯救的是几百万几千万人,甚至可以缩小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即便是缩小的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起码是在进步。
  这不是崇洋媚外,这是因为我们和对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
  今天的会议来了国内外很多媒体,相田玉坐在主席台上,刚刚进行完他的演讲。
  台下前两排是媒体位置,后面是会议的参会人员。
  此时是媒体环节,一个英媒记者站起来问道:“相田玉先生,现在很多人都说,肠道微生态的理念是来自中国的白烨先生提出来的,请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相田玉笑了笑:“这个问题很好笑,肠道微生态是这不是一个理念,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这个现象可以首先被人提出来,但是我们都可以去研究。科学,永远不属于一个人,它属于我们所有人!”
  相田玉面色认真,接着说道:“文化、知识、科技这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我们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最重要的是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
  “的确,这个理念可能……可能是白烨提出来的,我们很感谢,有这样一个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但是真正进行研究,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好的,而是需要一个顶级的团队,先进的领导者,领先的科研环境……等等缺一不可!”
  “这方面,我很有信心,在科研方面,我们有绝对的优势,在医疗发展方面,我自信,我们是最优秀的!”
  “所以,提出一个理念,有时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那些真正去吧这个理念完善,最终研究透彻,建设成系统的理论的人,才能被称为科学家,才能被称为这个学科奠基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汉医起源于中国,中药的理念也是来自于中国,可是现在国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