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人道天堂 >

第103章

人道天堂-第103章

小说: 人道天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地要等着这飘渺的运数?每三年上京中的三千举子,哪个举人不是有运有数,何时轮到我呢?”

这个,方信真正无话可说,的确,邹利兴读书之苦,实在是从江府第一,他深知自己每读一本书,都是母亲、妻子含辛茹苦而来,也深知兄长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因此曾读到呕血的程度,这种程度,的确已经达到了他的极限,再读也是枉然。

“那你回去,作何事?”方信问着。

“我毕竟算个举人,就去领个九品教谕,想必还是有的,朝廷厚遇士子,我也不怕失了体面,以后教导学生,也是大善,如是读书有成,数十年后能著得一书,也就算立言了。”邹利兴精神一震,说着:“我只会读书,如是其他官,怕是作不了,还是沿这路比较好。”

大楚立学,县级就有学官,基本上就是教导二人,官居从九品,教谕一人,正九品,管理县中学子的学习,也是童生考试的主持。

郡(府)级,设府学正一人,正七品,省级,设学政一人,正五品,从属礼部。

邹利兴是举人,一府之中,少者六七县,多者十数县,因此补上这九品县教谕并不难,但是按照规矩,一旦补上,那就不能科举了,而且,晋升甚难,有的甚至一辈子,也不过到老时,赐个七品学正的帽子养老,这也是许多举子宁可蹉跎,也不肯补这官身的原因所在。

方信听了,感叹不已,当下拿出了一封五十两的银子,说着:“邹兄休得矫情,我知你现在已经无钱,回乡漫途,路上也要花得十数两银子,如是路上,还有一个病,那还得了,再说,回去,就算举人补官甚是容易,但是小小关节,也要花些银子,切为之推辞。”

邹利兴这时,倒反而不推辞,接了,说声谢了。

其实他到现在,已经囊中无钱,如果他中了贡士,自然不必担心,有的是人愿意借他钱,但是现在,却没有这门路,毕竟在帝都,不是在本地。

真的无钱,怎么回去?所以他就收下了,收下之后,有些无颜,说了几句,就告辞了。

望着他远去,方信有些感慨,但是还有些欣慰,总算邹利兴这人,还没有穿到了死胡同中,有些人,宁知自己文才不高,背景也没有,却总希望碰上运气,因此连考数十年,这又何必呢?

就算日后侥幸成功,人生已尽,还有什么意思?

邹利兴此举,某种程度上,甚是明智。

第三天,就会集了上百人,运输土木,开始建造,不求奢侈,因此开工之后,很快就建成了,方信虽然不懂建筑之道,却明白一些后土喜欢的结构,当下建得殿来,中间却是一个圣坛,以石制,坛上雕刻着后土往生经这区区百字总纲。 第086章 … 殿试

等送走了人,驿舍为之一空,所有贡士,都已经入内,再靠近黄昏时,又有人前来了。

这次前来,却还有甲士随行,吏部和礼部都派了人来。

却是面圣前的预备。

贡试过后,其实贡士的“官籍”,已经转移到了吏部,这就是个人履历,包括省、郡、乡的贯籍,三代祖父的名衔,家中人口数目、历次科考成绩。

以后,还会加上,任了何职,在职其间有什么作为,年年吏部考核的评价怎么样。

这些都是国家选拔官员的第一依据,将会密封存放在吏部,非同小可。

但是这次,却是第一次面圣的检查,一个个唱名,然后就进去,填写资料,进一步核实。

眼见太阳西落,染得半天通红,就喊到了李睿。

方信从容而进,就见得上座是正五品官员,当下就不敢怠慢,上前跪拜:“学生从江府贡士李睿,拜见大人。”

跪在地上,却没有立刻听见“请起”的声音,方信只觉得,这小小的大堂上,竟然有数处锐利的眼神,直望了过来,几刺入肌肤之中。

才一迟疑之间,就有人有些奇怪,毕竟这不符合规矩,过了片刻,才听见上面说着:“你就是李睿?”

“正是学生!”方信跪在地上说着,由于没有喊着起身,他当然不可起身。

再过了一分钟,才听见上面说:“起来罢!”

“谢大人!”方信起身,就看见一个官员,这官员其实非常年轻,大概也只有二十五岁左右,神态从容,飘逸倜傥,却已经是正五品了。

而在其他甲士随从之中,方信可以感觉到,强大的内息在流动,这区区一队,里面竟然有三个内息在于三阶,二个在四阶的存在,就是那个年轻官员,也处于三阶。

“从江府李睿,我对你是久闻了,十八岁中贡士,嘿嘿,虽然不算本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也算难得了,而且,你是二榜第一名,明日殿上,切不可失仪。”那官员这时,却也不多说,只是抿嘴一笑说着。

这个“久闻”,实是有可畏之处,方信心直是一沉,但是他毕竟只是穿越者,倒也没有什么大惧之心,当下连声应是。

下面,就正常了,按照常例重报了一下,就通过了,而下一个贡士前去。

等贡士全部登记完毕,又是排练见圣礼仪,于一殿中心,放上了一卷黄金卷轴,六十贡士就上前,按照礼仪跪拜,前后数次,诸贡士也自学了,排演几次,这官员就说着:“就这样罢,新进贡士,有不周之处也无妨,而且上朝有唱官,你等按照唱官所行就是,明日要早朝,诸位就早点休息罢!”

说完,他就示意结束,于是贡士就谢了,送其出去。

等送去了来官,众贡士才深刻地明白,明天就要面圣——这万里江山,上亿百姓之主,各个都表情不定。

方信却是不理,吃点晚餐,就回房去。

“贤弟?”郑成艺似乎想说什么,方信没有停留,却说着:“郑兄,明日就是早朝,还是早些休息。”

等入了房间,才真正觉得整个驿舍人去楼空,从床边坐下,也没有点蜡烛,外面月亮正圆正亮着,照着这一片,脱下了衣服,就躺在床上,他敏锐地听见附近声音,知道郑成艺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也不理会,没有几分钟,就睡着了。

但是才到了寅时二刻时(清晨四点),驿舍就有人敲了更,于是贡士个个爬起,有的人,甚至一夜都没有睡好,方信穿衣出来,整理了新衣,甚至还吃了一点糕点,才跟着上去,这时,已经有礼部的人,前来引导新贡士了。

贡士有马车,五人一辆,当下浩荡地向着内城开去。

其实这时,天还黑着,按照官法,这时百姓是不许外出的,必须到卯末(清晨七点)才可出坊,官员自然不受此限。

诸贡士也无语,方信望着外面,却看见街道上,不时有士兵而过,心想:“帝都之中,金吾军每街巡查,都悬鼓,夜击以止行人,以备窃盗,以防乱事——还真是如此!”

过些路上,甚至看见一些府邸都已经亮起,而时有仆人引导,持着灯笼而前,而贡士马车却直行不避——这可是新贡士一生一次的特权。

到了内城宫门之外,礼部喝令所有贡士全部下车,并且还有御史前来整队,按照三甲的顺序,一一列好,不许喧闹。

这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禁宫之内,除了三品以上者,不许点灯,理由是消弭火患,当然,新进贡士队伍,也特许点灯,但是只有一灯在前,后面的贡士只得跟着前面的人走,十米外就看不清楚路和人了。

到了太极殿(上朝)前,六十贡士都等候在外,必须有旨意才能进去。

这时,天才慢慢亮起,东方出现了晨光,就见得大批官员,按照品级,各立于台阶之上,而禁卫甲士,排列在台阶上,手持长刀,肃然威仪。

突地,一阵景阳钟鸣,远处传来细细鼓乐之声,所有人都肃静,不再有任何声音。

方信也低下头,等待着,片刻之后,里面就有声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这声音,所有外面等候的官员,都跪拜在地,同样行三拜九磕的大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拜之后,官员和贡士都可起身。

没有多少时间,就有一人传旨而出:“宣新进贡士进殿!”

这一声传一声,顿时传到了贡士所在位置,于是御史和礼部官员引导,六十贡士一级级上前走进,方信端正而上,却看见有的贡士脸色苍白,在此金秋八月(阴历),竟然还渗出冷汗而来。

太和殿非常宽阔,才一进去,就按照排列而站好,就有人唱着:“新进贡士见礼,拜!”

于是大家都没有看见皇帝是怎么样,就不得不再次跪拜行大礼,又是三拜九磕,才听见上面传来平静的声音:“众卿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以后国家治民安邦,都在尔等,望尔等明得圣道,各展所学,不负朕亲试之意。”

顿了顿,又说着:“平身,入座为试罢!”

“谢万岁!”六十贡士谢恩,然后起身,这才发觉,满殿灵龟、香鼎、仙鹤、瑞兽中,都冒着香,雾霭缭绕,而文武大员,都隐立其中。

这时,才发现,殿上竟然有着小案,整齐排列,当下按照名次姓名,一一入座。

而皇帝也亲自写题目,随意写得一题,就这样发下,时间考试是一个时辰,而文武大员,除了宰相有座,其他只有站着等待,幸亏也不过三年一次,不算太辛苦。

方信凝神而看,略是思考,并不立刻下笔,这和许多人匆忙磨墨就形成对比,皇帝在上面,居高临下,看得清楚。

这题目,其实是时政,并不涉及经意。

国家选拔人才,可不是为了得到一批百无一用的官僚文人,虽然出于洗脑方面的考虑,也出于没有别的方法,因此考的是儒经要典,但是在殿试时,却考时政策论,这就看这批贡士中,到底有没有实际政治能力了——至少你知道懂得说,而不是一窍不通。

而且,这种现场考试,也可以看出你书法如何,不过,对方信来说,这比写文章还容易,后世对行政管理方面的深入,就是拿一点出来,也已经足够了,方信当然不会愚蠢到在君前写什么“超前”策论,考虑了现在大楚的实际,也说些常理就是,因此再稍一凝神,细细磨着墨,动作就是一丝不苟,平静如水,然后下笔如有神,一笔挥就,一刻时间,就完成了。

完成之后,他也没有任何动作,恭谨低头,不说不动,这可是在殿上!

但是虽是如此,能于第一次面圣时,还能心静如水者,气定神闲者,又有几人,顿时在场的大员都注意到了他。

其实这种策论,是很短的,一篇不过三四百字,再加上贡士不过六十,如此,皇帝才能亲阅亲选。

时光流过,没有多少时间,就有礼官上前,说着:“时间到,贡士封笔离座!”

离座之后,就被领着去了别的小殿。

这时,酒席已经准备好了,两排共六十张小桌,每张桌前,可坐一人。

“皇上有旨,午间不必拘礼,即时开宴!”就有着礼部的人,上前传达旨意,而众贡士都一起谢过天恩,这才夹菜进食。

菜是十二色一桌,放得满满的,有甜点、汤、正菜、消食等,甚至还有着酒。

不过,当然谁也不会多喝,等会下午还会面圣,宣唱进士排列,因此哪怕最喜欢的,也不过是喝上几口,以表示没有错过。

而在这时,满朝文武已经退下,只留下一些重要干臣。

贡士可以吃宴,但是这时,连皇帝在内,内阁大臣都不得不稍用些点心,就自开卷阅读。

内阁先阅,分得三甲,一甲十份,二甲二十份,三甲三十份,然后再由皇帝亲阅。

皇帝很是认真,稍喝了点汤茶,就开卷阅读,并且笑地说着:“这一科,举子无病无灾,平安来回,而舞弊的事情,也少了,礼部办差尚属尽心啊!”

说着,就阅卷开读,一份份地细细看过,看过一甲十份,已是略有疲倦,毕竟已经是四十五岁的人了。

在古代皇帝中,这年纪已经不错。

“皇上,龙体要紧,还是先休息为好。”宰相贺良平拱身说着,其实内阁亲近大臣,如果经常跪来跪去,还作得成事?因此除了上朝大礼,平时都是鞠身就可。

皇帝看了他一眼,叹地说:“这朕知道,不过,这里每个贡生,都是未来朝廷命官,朕还是不得不慎重一些。”

虽说如此,皇帝还是看得就不这样仔细了,略略看过就是了。

虽说如此,看完六十卷,皇帝还是觉得很疲倦,连忙放下卷子,闭目休息,心思却总平静不下来,太子年幼,才二岁半,自己至少要再撑十五年啊,不然的话,只怕朝廷更替,少者风波不可少,多者,只怕有大祸。

有此觉悟,皇帝甚至已经减少了女色,减少了工作时间,颐养身体,为太子铺路。

稍过片刻,缓了过来,皇帝就又说着:“将李睿的卷子拿来见朕。”

“是,圣上!”礼部尚书连忙躬身应着,取出那卷,给皇帝看了,这字字写得圆润端正,神韵十足,理辩甚清,上下论证,融合转换都如斯完美,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