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舞丹青-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暖同学,说说你此刻的心情好不好?”主持人接着走活动流程。
三花可不像钟大宝那样罗里吧嗦含沙射影,她眼圈红红的,大声道:“姐姐,我也给你争脸啦!”
等她从台上下来,唐昭搂过妹妹亲了一口,虎子蹦着高也亲了二姐一口,季驰不敢亲,又击了个掌。
呃……小姑娘大概是太高兴了,劲儿比刚才还大,手又疼了半天。
大姨瞪着眼睛走过来,“不带这么骗人的,你们明明有奖还说没收到通知,逗谁玩儿呢?”
唐昭道:“确实没给我们寄,应该是漏掉了。”
大姨一张嘴就是挑衅,“别人怎么都有呢,怎么就把你家落下了呢?一看就是人品不好。”
见姐弟几个光吃不搭话,大姨气得又冒出来一句:“有啥了不起,有本事弄个一等奖出来啊!”
72、论嘴神的诞生
大姨也就痛快痛快嘴, 春丰市将近十年没办展览,除了骨子里深爱书画的,谁敢偷着练啊?
现在氛围比前些年好,但是书画界剩下的也都是老将, 为什么设了少年组, 还不是想代代传承?
现在是成人组发奖, 这几个孩子里最大的也就十六七,这岁数想得奖, 做梦!
所以当唐昭上台的时候, 大姨的脸都绿了。怎么滴, 我说一等奖, 你就真得个一等奖, 我算看出来了,你是真要推我走上预言家的道路啊!
唐昭得的是成人组书法一等奖,她没成年,但是超过十五岁,就算在这一组了。
其实,唐昭的楷、行、隶、篆都很厉害,但她打算突破一下, 于是写了草书的《满江红》。草书纵任奔逸, 赴速急就,并不是她擅长的字体。她着实练了段时间,仍觉写得泛泛,最后还是沈晏清想了个主意, 她才写出些豪迈意思。
所以今天这个结果,她非常满意的。
主持人见她上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这一组从优秀奖开始,都是阿姨伯伯领奖,其中也不乏爷爷奶奶,突然出现一张这么嫩的面孔,跟前面的风格明显不搭。
要知道,获得特等奖那位,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啊。
主持人调侃道:“据我所知,少年组也有两个学生姓唐,你们都穿蓝毛衣,都翻出小白领,是一起的吧?”
唐昭笑道:“对,我们一起来的。唐曜是我弟弟,唐暖是我妹妹。”
“怪不得,原来真是一家子,姐弟都获奖了,祝贺你们啊。”
唐昭谢过主持人,有人在下面问:“看你斯斯文文的,这么奔放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唐昭不由想起沈晏清给她出的主意,笑道:“写草书之前,你要不要试试喝两杯小酒?”
书法爱好者特别认真,“具体喝啥酒?二锅头?山葡萄酒?还是本地泉酒?”
唐昭乐呵呵回答:“爱喝啥就喝啥,喝到微醺就好,要不然,该写啥全忘了。”
大伙哈哈大笑,一看就喝过,是咱东北姑娘没错了。
就在这时,坐了很久的沈记者又站了起来。
唐昭冲他招手,举着主办方给裱好的卷轴让他拍照,主持人在旁边看得特别清楚,小唐妹子笑得也太甜了吧?
“好了吗?”唐昭问。
沈晏清点点头,又调好了焦,“换个姿势,咱们多拍几张。”
他俩台上台下甜甜蜜蜜,左一张右一张拍个不停,主持人这盲生终于发现了华点,“沈记者,你是不是就拍了她们姐仨?”
沈晏清笑笑,“对啊,书画世家嘛。”
主持人在心里竖了个大拇指,看看人家记者同志,眼光多么独到,嗅觉多么敏锐!就这么个颁奖活动,他都能挖掘出“世家”的噱头,真行!
至于其他获奖者的照片,沈晏清真不用拍,因为刚才在楼上领导已经承诺了,所有照片随他取用,要啥给啥。
一等奖的奖品是搪瓷缸加香皂,还有奖状和十块钱奖金,唐昭拿着这些回到台下,大姨已经出离愤怒!
过分!他们家光奖金都十八块钱了,还得了俩缸俩皂仨奖状,看着怎么这么生气呢!
大姨愤怒之余,忍不住又张嘴,“有本事你拿个……”,钟大宝赶紧拦住:“妈,你千万别说,你都快成神预言了知道吧?你说出来指定变成真事儿!”
大姨不信邪,跟唐昭杠上了,“有本事,你再拿个特等奖啊!”
天哪!嘴神诞生了!
工笔画《凤凰于飞》获本次书画摄影大赛国画特等奖!作者:唐昭!
名字一念出来,大姨眼睛一翻,眼瞅就站不住,钟大宝赶紧扶她妈坐下,扶着大姨后背给她顺气儿,“妈,你现在嘴跟开光了似的,你快说钟大宝今年能考上一中。”
大姨呼哧呼哧喘气,咬着牙说出“大宝上一中”。明明都快气晕了,为什么还坚持说了这句呢?因为这是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是发自心底的强烈愿望。
唐昭再次上台,获得奖状一张,奖金二十元、红双喜搪瓷盆一个,以及沈记者拍照殊荣!
这个时期是没有书画协会的,群众艺术馆馆长作为官方代表,对这幅工笔大加赞誉,从布局谈到设色,从线条谈到运笔节奏,足足说了有十五分钟。
下面掌声哗哗的,大姨耳边充斥着书画爱好者们对唐昭姐弟的议论:“小姑娘书画双绝,这得几岁开始练才能练到这种程度啊?”
“我刚才跑前面看了,那工笔太细腻了,我要是画成这样,真得累吐血。”
“人家弟弟妹妹也不错,最小的还得了个三等奖呢。今年恢复展览,以后也能常办,只要他们在春丰市,那就是奖项掠夺者!”
大姨心里刚顺过来的气儿,立刻又堵上了。
虎子蹦着高迎上去,“姐姐呀,你又得了一个盆,咱家盆太多了,都没地方放!”
大姨气得鼻子都歪了,显摆啥?盆多了不起啊?嫌多你给我啊!
既然已经杠了这么久,如果不坚持到最后,她会瞧不起自己的。虽然快撅过去了,但说话的力气还是有的!
“我说,”大姨喘着气指向唐昭,“后面还有一组摄影,有本事你们再得奖啊!”
大宝和二宝吓得赶紧把妈嘴捂上,然而已经来不及了,大姨话已出口,必须得让她知道啥叫墨菲定律。
颁完摄影组优秀奖,主持人大声问:“大家还记得少年组最小的画家吗?”
记得啊,穿蓝毛衣翻出小白领的小唐曜,可他跟摄影的奖项有啥关系呢?
主持人一脸兴奋:“因为少年组没有摄影比赛,所以,全部摄影作品是无年龄差放在一起的。摄影组三等奖——唐曜!获奖作品——《秋收》!”
我了个去!
这可是摄影啊,现在有几个人能玩儿的起专业摄影的?这可不像写字画画,虽然笔墨纸砚也不便宜,可是买一刀宣纸能练好久,总还消费得起。
但是摄影不一样,这爱好特别特别废胶卷!一般玩这个的还喜欢自己洗照片,钱呐,全是钱!
你看主席台坐着的沈记者,他刚换了一个胶卷,光拍唐家姐弟就已经整到第二卷,这是一般人玩得起的游戏吗?
摄影是成人的竞技场,居然让他一个小孩拿了三等奖!
其实虎子这张照片是沈晏清指导他拍的,而且当时拍了不止一张。准姐夫从一堆照片里挑出感觉最好的洗出来,连唐耀祖都觉得不错,还送到公社宣传栏贴了两个多月。
这次机会难得,沈晏清又洗了一张《秋收》,果真获奖了!
主持人逗虎子,“唐曜同学,这次大家都记住你的名字了,你高兴不?”
虎子道:“你们记得不全,我姓唐名曜字伯虎,号:座山居士!”
我的天,太逗了!
哗哗哗,鼓掌!
主持人笑道:“咱们唐曜是国画摄影双奖傍身的人,名号响当当,这回你想说点儿什么?”
虎子朝沈晏清挥了挥手:“我也给你长脸了!”
沈晏清笑着点点头。
主持人从这里发现亮点,正要多问几句,有人提醒颁奖已超时,让她加快进度。她只好往下念名字,并对虎子和沈晏清的关系十分好奇。
下面气氛热烈,大姨则无力地靠在女儿身上,对着唐昭姐弟弱弱地说:“不过是个摄影三等奖,在摄影界根本就是小虾米。有本事……”
“停!”大宝二宝一起喊。
“没事,这个打死他们也实现不了,有本事让摄影作品特等奖跟他们合影啊,左边搂姐姐右边抱弟弟这种。”
钟家两姐弟这回放心了。
旁边有人说:“你这大姨有点儿缺德,听说摄影特等奖得主是个男同志,这照片拍不了,除非得奖的是他们的爹。”
大姨终于缓过劲儿,觉得自己扳回一城。
事实证明,不是爹地,也可以完成对大姨的狙击。
主持人念名单上最后一个名字,“摄影组特等奖——沈晏清!获奖作品——《小猎手》!”
放大的照片镶在相框里,拉开弓的少女英姿飒爽,目光坚毅。这张作品人物鲜活,画面有冲击力、有故事感,让你不由得去想象,少女眼前是什么猎物,是否一击即中。
有人看出端倪,“这《小猎手》长得眼熟啊。”
“是不是刚才那个唐暖?”
“别说,看着像!”
沈晏清笑笑:“对,这就是唐暖。”
“她猎的是啥?射着没?”
“这一箭,猎到一只野兔。”
“我的天!”底下一片拍大腿叫好声,“这孩子咋这么厉害,会写书法还能打兔子,能文能武的!”
这时,虎子跑过来拿过沈晏清的相机,“你没法给自己拍,我来!”
主持人憋了好几轮的问题终于可以问了,“沈记者,你跟唐家姐弟之前就认识吧?”
虎子点点头,“我们一家的,现在叫沈哥,明年叫姐夫!”
给准姐夫拍完照,虎子又朝下面招手:“姐姐,季哥,你们都来,咱们全家合一张,沈哥左边搂大姐,右边抱着我。”
咣当,大姨直接坐地上了,大宝抱着她妈大声道:“妈你别说话了,啥都别说,要不你能直接送他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73、姐夫的茶话会
颁奖结束, 二楼展厅开放。书画爱好者们陆续上楼,近距离欣赏作品。
看展也是个提升的过程,会有所启发,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 然后有的放矢去提升。
大姨休息得差不多了, 她看不顺眼的唐氏姐弟也在视线里消失, 到楼上各种合影去。大姨喝了几口水,嘟嘟哝哝还是意难平:“从三等奖到特等奖全成他家的了, 真烦人, 这辈子别再让我看见他们!”
二宝也气哼哼的:“对, 我也不想看见。”
大姨站起来拍拍大衣, “这些作品要展半个月呢, 咱们不急,先回家睡一觉,晚上去看你老舅。”
大姨的想法是:我们不上楼总行了吧?不跟你们碰面总行了吧?这回不能神预言了吧?
唐昭带着弟弟妹妹在二楼细细地看,凡是唐曜唐暖感兴趣的书法和画作,她都给详细讲解,告诉他们哪里值得借鉴。
沈晏清在后面跟着,时不时给捏几张合影。季驰指指摄影作品的位置, 道:“沈哥, 你的作品在那边吧?咱们去看看。”
沈晏清点点头,跟季驰一起到了摄影作品区,季驰特别自然地站在他沈哥的获奖作品旁:“哥,你帮我拍张照。”
沈晏清把镜头对准少年, 突然笑了,说是要看我的作品,你还不是为了跟《小猎手》合影?!
展览看完已是中午, 沈晏清和唐昭又带着三小只下馆子,在国营饭店点了个火锅。
金灿灿的铜火锅端上来,里面的炭火噼啪作响。切得极细的酸菜丝、五花肉片、牛羊肉、口蘑、切片的猪血肠……一大堆东西下到铜锅里,吃得这叫香!
“姐,”三花说,“这锅子好,咱家也整一个呗?我那本书上有怎么炒火锅料,大冬天吃这个多带劲!”
唐昭小手一挥:“行,一会就去整,整两个!”
虎子点点头,“大磊磊和春妮姐肯定上咱家蹭锅子,我屋也放一个锅,叫上我小弟。”
“行,一会儿再多买点儿肉。”
姐仨几句话就敲定两个火锅,一想到坐在自家热炕头吃锅子,心里这叫美。
今天可谓收获不小,一共得了六个奖状、三块香皂、两个搪瓷缸、两个红双喜的盆,还有六十一块钱。下午要去买买买,带着这么多物件不方便,于是大家先回了招待所,休整一下再去百货大楼和大副食。
沈晏清泡了茶,将茶水灌进军用水壶。他估计媳妇下午又得狂买,自己备好茶水老老实实等着,等她们买完就去拎包。
这是七六年的第一天,好多单位都放假,所以百货大楼里全是人,每个柜台都挤得摩肩接踵。有人手里举着钱和票,嗓门可大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