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舞丹青-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昭名声鹊起,远在春丰市的火柴厂孙厂长感慨万千,自己当年八十块钱加一套票就拿到小唐一幅画,现在看来简直便宜到家了!
在这之后,唐昭一鼓作气,又画了红楼的一些名场面,比方说螃蟹宴、海棠社、刘姥姥进大观园、秋窗风雨夕……
而这个时候,沈晏清的历史小说完成了第一部。小说一共上中下三册,参考了大量史料,又适当进行演绎,得了国内顶级的文学奖。在三十几年后,还被选入必读书目。
如果世界永远安宁,他们的日子也会继续顺遂下去。然而在沈麒四岁的时候,一场战火席卷了我国的西南边境,我们的子弟兵奔赴前线,在恶劣的环境作战,条件极其艰苦。
七月中旬的一场战役,影像传回军区。那里面记录的战况惨烈,炮弹声排山倒海一般,火光四起。这场仗打了十几个小时,双方损失惨重。
而那位记录这一切的战地记者,已经光荣牺牲了。
军区大院的小楼里,沈承邺望着自己的长孙,沉默了许久后,长长地叹了口气,“你真的决定了?”
沈晏清点点头,“比起作协会员证,我更早拿到的是记者证,我是您的孙子,我该去的。”
老爷子缓缓点了点头,“你姐姐已经出发了,军医遇到战事,奔赴前线义不容辞。那地方炮弹不长眼睛,你们多加小心,都要好好的回来。”
沈晏清答应着,然后回到四合院,他心情有些沉重,不知道该怎么跟唐昭讲。
固然,凭现在的成绩,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不小的成就。可是最近这些日子,热血在奔涌,总觉得到前线去,自己责无旁贷!
就像上辈子他率军出征,就像上辈子去查贪墨案,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他没怕过,这次也一样。
可沈麒毕竟还小,昭昭一个人在家,他放心不下。
唐昭听了他的想法,很久都没说话,最后缓声说道:“殿下,那年你出京的时候,天上下了好大的雪呢。你披着黑色大氅骑在马上,雪落在肩头,把肩膀都染白了。”
沈晏清心里一紧,“当时你在城门口?”
唐昭点点头,“我就在城门边上的轿子里,目送着你带队出了京城。轿帘挑开一角,冷风灌进来,我都冻透了。我爹说此去太过凶险,我想着要不要出去拦你,我犹豫了很久,我拦不住,也不能拦。”
唐昭眼泪扑簌而下,“殿下,我只是个小女人,而你是心怀天下的。你去吧,无论你的笔下还是你的镜头,留下的都是珍贵的资料。我上辈子没拦,这次也一样不会。但在我这里,小家安宁便是好,所以殿下,请你一定平安归来。”
作者有话要说: 沈岁丰的初中和高中还是两年制,到唐曜这里就是三年制啦。
《九零时髦精》已经开始更新啦,新时代在向大家招手呐 ̄感谢在2020…10…27 23:41:04 ̄2020…10…28 23:27: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洛威尔 99瓶;唯有苍生不老 10瓶;catty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34、在战场上重逢
沈晏清走后的一个月, 唐昭接连做噩梦。有时梦到将红旗插上高地的小战士,已经中弹牺牲却用身体撑着旗帜不倒;有时梦到猫耳洞里面的子弟兵,缺医少药的,身上都是脓疮;有时候, 她会梦到硝烟和战火, 四周埋着地雷, 而沈晏清扛着摄像机在炮火中穿行……
有一天,她梦见了许久都找不到的弟弟唐暄, 他还是当初七岁时的模样, 小小的一只, 是那么招人喜欢。唐昭拉住他问:“阿暄, 你在哪里呀?姐姐找了你好多年, 你在姐姐这边吗?”
唐暄点点头又摇摇头,“应该在姐姐这边,但眼下不在,我去的时间跟姐姐差了十几年。”
唐昭不解,想了想却也明白了,殿下、自己、阿暄,都是同一天离开上辈子的, 殿下来到十几年前, 自己到了七五年,阿暄比自己还晚。
“姐姐,太子殿下有危险的时候,你不能离他太远。”
唐昭急道:“这话怎么说?”
阿暄摆了摆手, “我走啦,姐姐,我要去未来了哦。”说完, 他转过身去自顾自走了,唐昭在后面追,却怎么都追不上。
从这天起,唐昭几乎每晚都梦见沈晏清倒在炮火里,想到阿暄说的话,她越想越怕,终于还是下了决心。
老爷子沈承邺听了唐昭的决定,坚决不同意,“咱们家去前线的不止他一个,你是艺术家,就别往那地方凑了。”
“爷爷,我必须去。这些天睡都睡不安生,我得把他好好地接回来。”
老爷子叹了口气,“小麒还小,你别想那么多,把孩子照顾好,安心等晏清回来。”
“爷爷,我无法安心,我要离他近一点。”
“那地方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唐昭从包里拿出个小本,“我有记者证,我可以去!我不往战地跑,只在后方待着,那里有战地医院,有物质供给!他记录前线,我就记录后方,只求别离他太远。”
老爷子气得敲拐棍,“又不是缺了你一个记者,后方就没有人报道了!”
“我知道,我会尽我所能把任务完成好。我答应您,一定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保护好他的。”
唐昭离开后,老爷子重重叹了口气。唐昭不知道,在沙发旁的小几上放了两份电报,一份来自沈铮,一份来自沈睿。
沈承邺喃喃道:“沈家人,就没有一个是孬种!”
唐昭回到家,沈麒正在院里抱着球四处跑,道格寸步不离守着他,看到回来的是妈妈,小家伙高兴地张着小手扑过来。
“妈妈呀!”沈麒喊了一声,仰着头咯咯地笑。
唐昭鼻子一酸,把他抱起来,小朋友已经很重了,抱着有些吃力。
“你舅舅呢?”
“给我买豌豆黄儿去了。”
“宝宝,妈妈要出趟门,你在家好好听话。”
沈麒嘴巴一扁:“不让妈妈出门,不让。”
唐昭把他放在小板凳上,然后蹲下来摸着他的脑袋瓜:“妈妈去找爸爸,你在家保护姥爷和舅舅好不好?他们一个岁数大了,另一个个子太高,总撞在门上,你能保护好他们吧?”
沈麒被忽悠,使劲儿点点头,“能,我还能看着舅舅学习。”
妈妈出发的时候,小朋友被唐曜抱着,还兴奋地招手呐:“妈妈放心,我能管好舅舅学习!”
唐昭的泪啊,顺着脸颊扑簌而下,朝宝宝摆了摆手,上车了。
直到车子开走,沈麒才反应过来,哇地哭出声:“不要妈妈走,我不想管舅舅了。”
唐曜狠狠抹了把眼泪,“你不管也得管,男子汉大丈夫,哪能说了不算!”
前方的防御阵地潮湿闷热,沈时和正带着军医大学的见习学员,给战士们包扎伤口,清理他们身上的脓疮。
一连数天身处前线,身与心都经受了炮火的洗礼。这些天,医生也住在猫耳洞,吃不上几口压缩饼干,喝不上几口水,和部队一样面临随处可在的危险。刚才还在身边喊医生的小战士,可能一个炮弹下来就成了烈士。沈时和哭过,可是擦了泪还要继续手上的工作,因为战士们都说,有医生在后面心里就有底,怎么拼都不怕。
也不知为什么,敌方的接连挑衅突然停了下来,连着几天都没什么动静。在这难得的安静里,沈时和抓紧时间处理伤患。
现在的药品太紧张了,根本都不够用。猫耳洞里特别潮湿,又有各种虫子。因为战事,指战员们长期住在里面,很多人得了皮肤病和传染病。
有的战士身上几十个脓点,而手里的药物却没有多少。沈时和没有办法,只能节约着用,然而再省,也有用完的时候。
“沈医生,”一位通讯兵跑过来,“轮岗的医生马上就到,你们可以回医院了。”
沈时和关心的是另外的问题,“药品到了吗?”
“今天晚上到!直接送到战地医院!”
沈时和点点头,医院那边还有好多手术等着做呢。她给担架上的小战士换了药,这才招呼见习学员收拾好物品,等新的医生来了又交接好工作。
最后,她嘱咐道:“我来这半个月,前十天炮火不断,这几天还好,没有炮弹打过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安静,但你们务必小心!”
战地医院简陋且忙乱,医生不够用,做手术连轴转;护士也不够,一个人负责好多伤员,来回取药都用跑的。
医院里都是重伤员,有的伤口让人触目惊心。沈时和回来二话不说,洗了脸洗了手便投入到手术中,一连忙了三四个小时,连口水都没喝。
又做完一个手术,她实在撑不住了,便坐在椅子上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女记者拿着相机,对准她拍了张照片。
沈时和顿时火冒三丈:“唐昭!你怎么跑来了?”
唐昭知道,这又是一番灵魂拷问,还没等她回答,就听外面有护士喊:“药品运来了!还有军用罐头!”
大家激动地跑出去,太好了!有药了!实在太缺太缺了,再不运来,战地医院都难以为继。
外面十几辆大解放,车上装的满满当当,战地医院负责人一边组织卸车,一边跟司机握手,连声说着感谢。
沈时和、唐昭奔着其中一辆车而去,帮忙往下抬东西。司机从车上下来,过来搭了把手,看见她们突然一愣,“姐!嫂子?”
沈时和当时就哭了,使劲儿在沈睿后背捶了几下:“你疯了,你不好好在厂里做肉罐头,你跑这儿来干什么?”
沈睿赶紧解释,“姐,咱爷爷都说我出息了!我不是把厂里配方改良了吗,早就达到军需要求,给咱们子弟兵做供应呢。这次运粮草运药品,别人不敢来,可我是老沈家的人,我不能怂啊!”
沈时和擦了擦眼泪,“你小心点儿你的眼镜,这要弄碎了可没地方配。”
沈睿笑笑,“我眼镜碎不碎,取决于我嫂子用不用弩。”
唐昭轻声道,“放心,以后都不轰你了。”
沈时和挽了挽袖子,搬起一箱药品,“来吧,干活!”
沈时和刚离开阵地,沈晏清就到了。这段日子,他每天扛着摄像机来回奔忙,虽知道姐姐就在几座山外,却始终没能见面。
他好不容易来了这边,沈时和已经换岗到战地医院。虽然没见着,沈晏清却松了口气,人不在这里,就意味着相对安全。
这些天,他再也不是京市那个倜傥俊朗的人物,而是灰头土脸的战地记者。他从未这么狼狈过,但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了无数镜头,留下珍贵的史料,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沈记者,”侦察连连长朝他打招呼,“这几天还挺安全的,没有炮弹打过来。”
沈晏清点了点头,然后道:“这个时候我反倒不安,总觉得对方在酝酿着什么,也许,大战在即了。”
“您说的对,保不齐就是场恶战。”
沈晏清用摄像机对焦前线,当然对情况有所了解。他虽然没问,但很多事情都看在眼里。防御工事在加固,各种障碍频繁设置,更多的人员和弹药也输送进来。
对方呢,数天没有动静,不偷袭,不挑衅,甚至连通讯都未能截获。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在出奇平静的时候,水面下全是奔涌的暗流啊。
“沈记者,您是扛摄像机的,咱们还有一位战地记者,他马上过来,是拿照相机的。”
沈晏清笑着点头,“这么说,我也有战友了?”
“特别巧,那个记者也姓沈。”
沈晏清不以为意,本以为只是同姓,可当他看见沈铮的时候,没多说什么,只是上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沈铮在建设兵团几年,身板硬朗了,心胸也不像以前那样狭隘。边陲多苦啊,没有坚强的意志是熬不下来的,身边有那么多了不起的人,他才知道,原来的自己就是井底之蛙,在京市那些小手段不值一提。
在这种时候,原本当作宿敌的沈晏清突然就成了他的榜样。他模仿沈晏清的方式,好好写文章,积极做报道,在当地受到重视,自然也给自己争取到好的待遇。
沈铮知道沈晏清来前线,他也知道,这工作十分艰险,却那么了不起!
于是,几年没见的兄弟,在战场上重逢!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个人会去,你们肯定猜得到。
——继续吆喝《九零时髦精》,同步更新啦——感谢在2020…10…28 23:27:38 ̄2020…10…29 23:42: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ichelle 10瓶;不怕紧箍咒的悟空 5瓶;catty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35、这是我的工作
沈晏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