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剑颂 >

第77章

剑颂-第77章

小说: 剑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像是萧先生这种人,对于墨家来说是可以杀死的,对于法家来说是可以摒弃的,即使是对于儒家来说,这种人也没有必要再强求孝道了。
  司马晴叹了口气,看着被打的满面是血,躺在地上哀嚎的萧先生,不由得摇了摇头,再对边上的萧菽道:“如此父亲,不必续养,你且与我来,我替你作保,请司徒为你去了此方门户,另立新氏。”
  这在礼法时代是很惊人的事情了,所以如果没有拥有大声望,或者司徒,司寇的做保,任何人叛门出去,另立门户都是会被天下人唾弃的。
  不孝就是一柄锋利的倚天剑,父母之命,不可违也,即使再恶也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一直到后来汉朝都没有解决,甚至变得有些畸形,即这个人守孝,那他就是大好人,必然可以做大官。
  举孝廉的意思与名额就是这么来的,孝道甚至还在廉洁之前。
  至于大义灭亲,有的时候可能吃力不讨好,如同三国前期袁绍手下的朱灵将军,公孙瓒把他全家吊在城头上威胁他,朱灵为了袁绍的命令,强行攻城,一家老小尽数死在乱军之中。
  结果最后,袁绍还怀疑他对自己有意见,从而导致不断降他的职,最后让他投奔了曹老板的怀抱。
  此时司马晴说完,知道这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又唯恐她心底不相信,便得再道:
  “我氏家主便是当朝司马,这个保证你应该接下,绝不会有错漏,也不必担心天下人如何说你。”
  他说着,又指了指外面,只看到周围不知何时,居然有不少吃瓜群众聚集,他们缩头缩脑,但听到这番话,都是齐齐点头,尤其那酒铺老板,更是抖脸道:“不错,小菽啊,既然司马氏的大人这么说了,你还担心什么呢!”
  萧菽抿嘴,有些不知所措,最后也只得躬身:“烦请先生做主吧。”
  司马晴:“善,既如此,事不宜迟,现在便走吧。”
  程知远从后面走回来,丢给她那枚学宫令牌,后面房子里萧先生气若游丝,但口齿即使不清了。还要开骂,大致意思就是汝之任侠,今日之辱,来日必报之类云云。
  司马晴看了屋子里一眼,心道还要下一昧猛药,便上前对他义正言辞道:“今日之事,就此了结,若你日后四传谣言,颠倒黑白,或是上门要挟之类,若被五官所知,你必入刑徒序列。”
  萧先生神情顿时一变,在满脸血水之下映照的尤其苍白。
  …………
  相府中,察觉到事情已经圆满解决的蔺先生微微笑了笑,随后对左右二人知会,让他们驱赶周围侍从退去,而他面前正在饮茶的司徒大人却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司徒,在五官之中属于上三位,又称三公,舜帝曾经就是尧帝的司徒,地位尊贵。
  “虞司徒,此番将有一少女被人送来寻你,那送人者乃司马氏司马晴,稷下学宫子,原因是……”
  蔺相如把之前发生的一切都和虞司徒说了,当然,关于颜如玉最后的结果,蔺相如也没有多言,只说是消失掉了,虞司徒当然不觉有异。
  等到蔺先生把之前萧先生抢夺学宫令,又斥骂萧菽的情况说完,虞司徒顿时生怒,只是面色一沉,对蔺相如行礼道:
  “在下晓得了,此事在下会妥善处理,必不教蔺相担忧。”
  蔺先生点点头:“如此甚善啊,但从这件事情又看出一些问题,孝道无错,但有些人未必值得孝,故而儒门所言孝廉,我此番认为,必不可放在一起讲论了。”
  “来年儒门八脉学宫辩论,我却又有道理可讲了,萧菽可称孝廉不错,但其父萧唯却有孝无廉,这对父女,当可为反论典范。”
  虞司徒点头,觉得有道理,但复又道:“相国之论,恐恼人不快,在下虽然见识浅薄,但却也知些许天下之况,如萧氏父女之事,世间又有几个?”
  蔺相如失笑:“罢,不谈此事,便说一说,前些天进来的那个匈奴小辈吧。”
  虞司徒谈到此事,有些不悦:“此事,君上根本是胡来!我赵国与匈奴对峙久矣,如今君上意图僭越,虽然周失天威,但德行犹在!赵夺龙骨,虽成蛟躯,但此举亦不引群蛇共噬也?”
  “匈奴之人,不可信也,莫不记幽王之事?再退而言之,化外蛮夷,何时可成我中原大国助力?我中原莫非无人,要去求匈奴不成?”
  “雁门之上,骨血犹在,国中朝堂,却要与匈奴媾和,借其力而越天子,却忘了天下圣人与诸侯合作,真的是为了那人间王权吗?”
  “这又如何对李圣人治下数十万百姓交待?”
  虞司徒看着蔺相如,后者微微点头:“诸子圣人,不过为宣扬学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确实是不为王权,但天子之位,又何尝不是天下太平的基础呢?”
  “你说的对,周失天威,其德犹在,君上此番确实是太急躁了,故而我本想隔着几日再去觐见,陈明利害……”
  虞司徒上前,切急道:“既然相国有此意,又为何非要等上几天?”
  蔺相如道:“只因为我要等一位贤人再来,方才可行谏言之事,有他在,万无一失,那匈奴少年不论说出何等理由,有这位贤人在侧,君上总归要顾虑一二的。”
  虞司徒愣了愣,思索一番,面色猛地一愣,随后转急为喜,道:“可,可是那……”
  蔺相如点头:“不错,正是平原君赵胜!”


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狼鹰渔
  四日的时间很短,但同样也足够引起很多变化,比如现在来拜访姚先生的这位老人,他虽然没有讲自己的身份,但是程知远从他身旁的那位护卫便可知道这位老人的不凡。
  谁能让一位修行足有十重楼的人物当做贴身近卫?
  程知远看破了那个近卫的真实水准,但并没有大咧咧的说出来,老人倒是在来时多看了程知远两眼,似乎在为这个小院子里还有别人而感到疑惑。
  老人和姚先生去了屋子,那个近卫也跟着进去了,姚先生看了他一眼,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程知远自然是不敢进去的,于是正准备出门买吃食,却没想到姚先生止步,对他道:“你也进来。”
  程知远有些愣,但很快便跟了进去,老人的眼睛瞄着地,身边的近卫目不斜视,直至程知远站到姚先生侧边时,这两个老头才互相端了个胡凳,毫无形象的坐在染缸边上。
  有些蒸腾的云雾升起,被外面清凉的雨烟驱散,寒热交汇,风开始形成潮漩,弄得小水珠到处都是,爬满了房梁柱。
  “我没想到你居然收了一个关门弟子。”
  “不算弟子,只是托付剑术的人。”
  “托付剑术…真是有意思的说法。”
  两位老人的见面也没有再说什么客套话,在表达了最初对于程知远的惊讶后,这位来访的长辈开始和姚先生谈论国事,而让程知远听了一会之后,便有些惊叹的猜出了他的身份。
  平原君赵胜。
  历史上他活到长平之战的十一年之后,所以按照千年的时间呈倍数的放大岁月线,赵胜虽然不是圣人,但也至少还有百年以上寿命可活。
  不过程知远突然发现,即使是这样,赵胜的年纪也和自己之前猜测的相比,还是大了很多,这样原本计算可能在千年左右发生的长平之战,莫非要被大大的提前?
  不不不,是自己的计算失误了。
  程知远心中叹了一声,有些东西终究是不能细究,时间线虽然还在遵循着另外一片历史的走向,但其中的很多人都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有些大事件未必会发生,也未必会遵循自己记忆中的走向。
  譬如赵胜在上一道赵王去世后似乎没有担任相国,反而是应该病危的蔺相如依旧生龙活虎的辅佐着当今赵王。
  譬如郑国的灭亡是在千年之前,当然所谓的郑国势力并没有消亡,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符合历史走向的,而越国与吴国的战争却被压制到了郑国灭亡之后,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还是因为天礼将崩的缘故吗?
  莫名其妙想到了这个方面,程知远心中思量计较,而平原君与姚先生的交谈也已经进入到关键部分。
  白发满头,但面色仍旧很精神,模样依旧有几分风姿的平原君认真道:“明日便是祭祀大典,按照以往惯例,天地、八神、三皇、黄河、洛水、三涂山……”
  “蔺相如请我上朝谏言,劝说赵丹驱逐那个匈奴小辈,我认为他有些操之过急,但是匈奴人留在邯郸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如今雁门烽火依旧,长城上刀兵气浪铺天盖地,可匈奴要来谈我就要和他谈,凭什么?”
  赵胜的声音很平淡,但里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霸道:“虽然说有些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一做到底,但是这同样也需要看时机,如果现在时机是正确的,我不会向赵丹谏言,说让他驱逐这个小辈,而是直接和他讲,你应该把他当场砍死于大殿之上。”
  姚先生神情玩味:“赵丹么,有治国之才,但又力不从心。其人品较良佳,可为明君却尚不足,比不得武灵王,惠文王,但却也并非昏聩之主。”
  赵胜呼出了一口气,神采熠熠:“建功之心甚切,此是大隐患,时机在君上心中而不是在旁人口舌之上,若是他铁了心要搞,我就是说烂三寸之舌又有什么用呢?”
  老人的手翻了一下:“我的门客门生,遍布赵国,赵丹不以为警惕,却还对我重用,乃至于封国中之国,我如果贸然开口说些什么,必然会被他猜忌的,这对于我这个快入土的人当然无所谓,但总要为子孙后代想一想。”
  姚先生不以为意:“他给你封了国中国只是为了制衡你而已,这小子精明的很,如果你有一点异常,他就可以用篡逆之罪将你拿下,届时扫除你的门生故吏,消灭你在赵国的影响力,当然,如果你一心一意为他打工,他自然也乐得用你的门生故吏。”
  赵胜摇了摇头:“我当然知道他心中所想,手腕虽显稚嫩,但恩威并施已露,算得上不错了,我本无异心,自然无惧,所以明日祭祀大典开始时,我想请你帮个忙。”
  他指了指邯郸上方那空旷的苍天。
  姚先生砸了砸嘴:“断邯郸龙气,你可真敢说啊,这昏招…”
  赵胜笑了笑:
  “这邯郸城中,诸圣皆不敢断此龙气,怕逆转大势伤身,唯你可以……依照流程,明天那个匈奴小辈必然会在大殿上炫耀武力,你要知道,匈奴人不是来请和的,而是来议和……或者说,劝和的。”
  优势者可以议和,劣势者也可以议和,显然,如今的匈奴认为自己是优势,想要多拿些好处,所以才派遣人前来的。
  “北方阴野,匈奴如狼;西方青玄,老秦如虎;东方云岭,燕如秃鹰;南方龙土,楚似渔夫。”
  “如此虎狼环顾,鹰渔远望之刻,正是极其危险的,稍有不慎,亡国之祸,就在眼前。”
  赵胜给予姚先生回应:“我既要暂时熄了赵丹的野心,图谋夺周龙而化蛟,妄此行迹,必引群蛇噬骨。”
  “让他在根本上打消这个念头,但同时,也不能让那个匈奴小辈太过于猖狂,他作为使节来,必出重诺,故,正暗合赵丹心思,建功之望越是急切,便越是可能答应一些平时不可以答应的事情。”
  “所以,在那个匈奴小辈炫耀武功的时候,进谏谗言时,你可出手斩断龙气,戮龙首而掷之,这样便可以让赵丹明白邯郸龙气不稳,此时僭越为时尚早,如此再跟着五官齐谏,同气连枝,赵丹认识到问题所在,当可恍然…”
  “此刻,任凭匈奴小儿如何饶舌,也不会为君上所信了,如是,可驱之也。”
  姚先生皱了皱眉:“计划不错,不过那个匈奴小辈胆敢孤身一人一马来此谈论议和之事,你真的觉得他没有半点智慧,只是个蠢笨莽夫吗?”


第一百三十六章 论倾世之勇者
  针对于姚先生的问题,赵胜自然也有过考虑,勇武是一方面,智略更是一方面,随后他给予姚先生的答复是,不论期间出现什么变故,这个小儿终归是要回北方的长生之地,所以,天堑之前必须有沟壑阻拦,其中意思,是不会让这个小辈活着走过雁门关。
  针对于赵胜这个答复,姚先生其实也认为是正常的,匈奴与赵国历代为敌,鏖战不休,如今这个匈奴小辈既有谋略又有勇武,这样的人日后只要不死必为大祸患,乃是匈奴的中兴之主,而且万一把鬼方、犬戎等都带动起来,南世中原的日子将会十分难过。
  长生之地贫瘠,又因为天象不调,所以屡屡入侵南世,如果让这个小辈活着回到了匈奴,日后匈奴统一长生之地,成长为一个巨大的怪物,那时候便是天大的祸患了。
  而且,前两日,赵胜根据蔺相如接见他时所问答的一些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